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餘秋雨

餘秋雨《廟宇》讀後感

欄目: 餘秋雨 / 發佈於: / 人氣:6.86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餘秋雨《廟宇》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餘秋雨《廟宇》讀後感

餘秋雨《廟宇》讀後感篇1

古語云“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從這個角度講,紅塵之處處處可有隱士,人人可為名流。於是乎,江南小鎮成為名人雅士的棲身之所。與此同時,有些特立獨行、率性而為之士也如《受戒》中的小和尚一樣,微笑着拒絕塵緣,去發修行,李叔同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

如不是捧讀餘先生的《廟宇》我還真的不瞭解李叔同的光輝成就,對他,我只是知道,他是一位不錯的法師,有個性、善佈施、通音律、善屬文,《驪歌》就是明證,除此而外,知之甚少,而通過餘先生的介紹,我開始關注這位大法師、大學者,在“英姿翩翩,文采風流,從者如雲,才名四播”之時,他是如何高舉着中國文化那面光輝的旗幟砥礪前行的;在頓悟之後,他又是如何狠得下心放棄嬌妻弱子,選擇陋室孤燈,潛心修行的。為文化傳承?為佛教復興?也許是前者,更可能是後者,也許是二者兼而有之,我無從考證。

但有一點我可以肯定,他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做音樂,他創作的歌曲被奉為中國音樂界的經典,被反覆傳唱;論繪畫,他的名作價值斐然,令人咂舌;搞創作,他留學日本首演《茶花女》,揭開中國話劇史,是開一代先河的人物;即便是了卻塵緣,遁入佛門之後,十餘年間,五磊寺的修行又以發願弘揚律宗,創輝煌成果。這一切來源於他過人的天資、超人的勤奮、卓爾不羣的個性,更源於他出類拔萃的悟性和智慧。

但阪依佛門,弘揚佛教,困於廟宇,就能遠離世俗潛心論道嗎?不能,因而看到簿冊之時,他怒了,他惱了,他絕望了:在這個世界上,哪裏是修行的淨土?在這個乾坤之中,如何才能靜心修行?天真的大師忘記了,世俗如空氣一般圍繞着我們,哪裏才算得上真正的朗朗乾坤呢?於是,俗世也罷,佛家也好,混沌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傳統,真正意義的佛門之地。因此,憤怒也好,惱恨也罷,即便絕望也無濟於事:塵世未變,塵緣又何以能了?

所以作為廟宇,看似一種束縛、一種框架,抑或可謂是一種象徵,其實也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宣告,它所昭示的也只是一種特有的.佛教文化,準確説,是帶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我還記得教義其中之一是“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是啊,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人,面對世俗,能不苦嗎?

餘秋雨《廟宇》讀後感篇2

餘秋雨所寫的《文化苦旅》中,有一篇名字叫做《廟宇》的文章。講述的是餘秋雨小時候家近處的廟宇很小,有兩個和尚,一胖一瘦,還有一個年老的廟祝。胖和尚和藹可親,孩子們很喜歡他。當孩子們追逐到殿前院子裏,胖和尚會洗乾淨手,給他們幾個供果。孩子們到胖和尚的禪房裏去,胖和尚將他們的名字寫在他們手上。老師見了,也會誇和尚寫得字漂亮。孩子們教胖和尚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告訴他是李叔同寫的。”而他們鄉東去6裏左右,有一座輝煌大廟,叫金仙寺,再往南,是遠近聞名的五磊寺,李叔同就住在裏面。

精彩摘錄:李叔同,留學日本首演《茶花女》,揭開中國話劇史。又以音樂繪畫,刷新故國視聽。英姿翩翩,文采風流,從者如雲,才名四播。現代中國文化,正待從他腳下走出婉約清麗一途。突然晴天霹靂,一代俊彥轉眼變為苦行佛陀。嬌妻幼子,棄之不見,琴絃俱斷,彩色盡傾,只換得芒鞋破缽、黃卷青燈。李叔同失落了,飄然走出一位弘一法師,千古佛門又一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