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魯迅

魯迅朝花夕拾讀書筆記高中

欄目: 魯迅 / 發佈於: / 人氣:1.04W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下面是關於魯迅朝花夕拾讀書筆記高中的內容,歡迎閲讀!

魯迅朝花夕拾讀書筆記高中

魯迅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我家屬於郊區,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小時侯,總去那裏享受着和煦的陽光,秋日裏的習習微風,把那裏的油菜花摘得一朵都不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我和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努力得讀書,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兒時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自由,也少了幾分對大自然的熱愛。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那時魯迅的美好童年,讓我們中學的生活得到莫多感悟!

魯迅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為了追憶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而寫的回憶散文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是裏面的`一篇文章。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魯迅的故鄉浙江紹興。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而三味書屋則是書塾。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這就是魯迅的百草園。鳴蟬,黃蜂,叫天子,雲雀都為百草園增添了鳥語花香的氣氛。

冬天的百草園,下了雪,小魯迅就喜歡在雪地裏捕鳥,雖説沒捉到幾隻,但小魯迅依舊樂此不疲,在雪地裏快樂的折騰。

三味書屋是當時最嚴厲的書塾。魯迅和他的同學們每天上學進門就向一塊匾和一幅畫上的鹿行禮。第一拜孔子,第二拜先生。魯迅的先生非常嚴厲,也很有學問。當小魯迅跨入三味書屋的大門,他將不能常常在百草園裏玩耍,“只讀書,習字,對課......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無言,終於到七言。”

《朝花夕拾》裏我最喜歡這篇文章,魯迅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回想起童年無憂無慮的快樂,還有那些成長中的壓力和收穫。

魯迅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裏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説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

魯迅朝花夕拾讀書筆記(4)

書籍如一座座燈塔,照亮我人生的航道。其中有星星之火,也有華燈璀璨,《朝花夕拾》一開始在我心中,屬於前者。

初次接觸這本書,是小學老師推薦的。看了看正文,覺得文字太深奧,還夾帶着古文成分,故事又不甚有趣,它在我心中像風吹雲煙,浪拍沙灘,無影無蹤。直到中學,要求看這本書。藉助一些翻譯,我才囫圇地讀完,不求甚解。裏面的故事構思獨特,段段有新意,篇篇有真情。這一次,《朝花夕拾》在我的心中樹立了一個好的形象。它在人生的航道上從一片黑暗,變為一盞樸素而小巧的明燈。

在課餘時間,我又精細地品讀一番。這一次,我心中百感交集,對其中幾篇記憶特別深刻。不僅是內容有趣,而且傳達了人生的真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少年兒童的《五猖會》。文章講述了魯迅小時候“幾年一度,六十里方圓的五猖會”。三道明瓦的大船、點心、東關、風景、五猖會……而期待中的旅程竟沒什麼記憶。因為大量的精力都投在了背書上。本應該是父愛如山的父親,卻是一個有着封建思想的人。

魯迅説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及孩子心理時的無奈和厭煩。自古以來,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孩子玩少一點,多點學習。父親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但是這扼殺了孩子的活潑好動的天性。

在今天我們好動的天性得到了自由的發展,可以信馬由韁,一個個生活在蜜罐裏。不用像魯迅那個時候,省吃儉用幾年才能出去玩一次。相比之下,我們幸福極了。為什麼不珍惜這些優勢呢?

最讓我動情的是《父親的病》。魯迅的父親在我心中又有了不同與《五猖會》裏的印象。他在文中是一個不迷信的病人,不接受什麼“靈丹妙藥”,比前文中的“父親”更明事理了。我一方面悲傷,傷心父親的死;一方面恨,恨醫生的無能與貪婪。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草菅人命的實質。最讓我恨的是推銷丹藥和推脱兩個情節。所謂的名醫明知道自己治不好,卻用障眼法,另找替身陳蓮河解脱,這可惡的庸醫陳蓮河很貪財,還花言巧語説所謂的“舌乃心之靈苗”,妄想繼續坑害錢財,還讓家人焦頭爛額地忙着找藥引,最後父親還是去世了,很是可恨。文章借父親的病,很巧妙的抨擊了搖搖欲墜的舊社會。作者深刻地意識到,全中國人民都需要醫治這種思想,中國才能站起來。

《朝花夕拾》在我的人生航道上是一座燈塔,在大海深處閃着明亮又純粹的光,指引着我走向正確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