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魯迅

魯迅先生的名言出處

欄目: 魯迅 / 發佈於: / 人氣:9.1K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兩個字是“吃人”!”這句名言出自魯迅的《吶喊·狂人日記 》作品。

魯迅先生的名言出處

  

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着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鬥者,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 《且介亭雜文末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 …… 。 《二心集 ·序言 》

……歷史的巨輪,是決不因幫閒們的不滿而停運的;我已經確切的相信,將來的光明,必將證明我們不但是文藝上的遺產的保存者,而且也是開拓和建設者。

《集外集拾遺·<引玉集>後記 》

時候已是二十世紀了;人類眼前,早已閃出曙光。 《墳·我之節烈觀 》

這些也可以説,是“遵命文學”。不過我所遵奉的,是那時革命的前驅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願意遵奉的命令,決不是皇上的聖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揮刀。

《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自序 》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古人説,不讀書便成愚人,那自然也不錯的。然而世界卻正由愚人造成,聰明人決不能支持世界,…… 《墳·寫在<墳>後面》

鄉民的本領並不亞於大文豪 , …… 《準風月談·偶成》

即使“目不識丁”的文盲,由我看來,其實也並不如讀書人所推想的那麼愚蠢。他們是要智識,要新的智識,要學習,能攝取的。 ……那消化的力量,也許還賽過成見更多的讀書人。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老百姓雖然不讀詩書,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裏覓道,但能從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決非清高通達的士大夫所可幾及之處的。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至九)》

中國的國魂裏大概總是有這兩種魂,官魂和匪魂。

……

“民魂”,是國魂的第三種。 ……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 》

我們是應該將“名人的話”和“名言”分開來的',名人的話並不都是名言;許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 《且介亭雜文二集·名人和名言》

專門家除了他的專長之外,許多見識是往往不及博識家或常識者的。

《且介亭雜文二集·名人和名言》

古人所傳授下來的經驗,有些實在是極可寶貴的,因為它曾經費去許多犧牲,而留給後人很大的益處。 《南腔北調集·經驗 》

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譬如吃東西罷,某種是毒物不能吃,我們好像全慣了,很平常了。不過,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後人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當極端感謝的。

《集外集拾遺·今春的兩種感想 》

那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魯迅全集編校後記 ·附錄 》

天才究竟有沒有?也許有着罷,然而我們和別人都沒有見。倘使據了見聞,就可以説沒有;不但天才,還有使天才得以生長的民眾。 《墳·未有天才之前 》

天才並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裏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墳 ·未有天才之前 》

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

花木非有土不可,正同拿破崙非有好兵不可一樣。 《墳 ·未有天才之前 》

……不但產生天才難,單是有培養天才的泥土也難,我想,天才大半是天賦的;獨有這培養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做土的功效,比要求天才還切近;否則,縱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為沒泥土,不能發達,要像一碟子綠豆芽。 《墳 ·未有天才之前 》

天才們無論怎樣説大話,歸根結蒂,還是不能憑空創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了神思,所謂“天馬行空”似的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隻眼,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隻,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這算什麼本領,這算什麼創造?

《且介亭雜文二集 · 葉紫作 <豐收>序》

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可容外族之研究,不容外族之探撿;可容外族之讚歎,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集外集拾遺 ·破惡聲論 》

在國難當頭的現在,白天裏講些冠冕堂皇的話,暗夜裏進行一些離間,挑撥,分裂的勾當的,不就是這些人麼?

《且介亭雜文末編 · 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

中國向來的歷史上,凡一朝要完的時候,總是自己動手,先前本國的較好的人,物,都打掃乾淨,給新主子可以不費力量的進來。現在也毫不兩樣,本國的狗,比洋狗更清楚中國的情形,手段更加巧妙。 《致蕭軍、蕭紅》1935年2月9日

我生長於都市的大家庭裏,從小就受着古書和師傅的教訓,所以也看得勞苦大眾和花鳥一樣。有時感到所謂上流社會的虛偽和腐敗時,我還羨慕他們的安樂。但我母親母家是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逐漸知道他們是畢生受着壓迫,很多苦痛,和花鳥並不一樣了。 《集外集拾遺·英譯本 <短篇小説選集>自序 》

因此我們在目前,還可以親見各式各樣的筵宴,有燒烤,有翅席,有便飯,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飯,路傍也有殘羹,野上也有餓莩;有吃燒烤的身價不資的闊人,也有餓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 《墳·燈下漫筆 》

自然“喜怒哀樂,人之情也”,然而窮人決無開交易所折本的懊惱,煤油大王那會知道北京檢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飢區的災民,大約總不去種蘭花,像闊的人老太爺一樣,賈府上的焦大,也不愛林妹妹的。 《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 》

我一向是相信進化論的,總以為將來必勝於過去,青年必勝於老人,對於青年,我敬重之不瑕,往往給我十刀,我只還他一箭。然而後來我明白我倒是錯了。這並非唯物史觀的理論或革命文藝的作品盅惑我的,我在廣東,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兩大陣營,或則投書告密,或則助官捕人的事實!我的思路因此轟毀,後來便時常用了懷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無條件的敬畏了。 《三閒集·序言 》

魯迅先生的名言

1、從來如此,便對嗎?

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4、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説、敢做、敢當。

6、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7、願中國青年都擺脱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8、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着不自滿的人前進。

9、我好象是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10、沉着、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11、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12、凡是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13、假使做事要面面顧到,那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

14、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15、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16、其實先驅者本是容易變成絆腳石的。

17、墨寫的謊説,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哪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