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魯迅

魯迅《祝福》賞析

欄目: 魯迅 / 發佈於: / 人氣:3.09W

魯迅《祝福》內容簡介】

魯迅《祝福》賞析

《祝福》這篇小説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對封建的必要性。

祥林嫂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搶走,並且拿走了她在魯四老爺家打工的所有工錢,然後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樸忠厚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了安穩日子。然而命運多舛,賀老六因傷寒病復發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落魄,猶如行屍走肉,於是,走投無路的她只能去再次投奔到魯四老爺家。可是人們還説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脱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魯鎮一年一度的“祝福”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但是,人們非但沒有可憐她,還都罵她是一個謬種。

【魯迅《祝福》賞析】

《祝福》是出自於《彷徨》。小説集的名字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當時魯迅先生的心態。但是不是對革命產生了懷疑,而是反思

我們看見文化好像也不能拯救人們的靈魂。五四之後是長久的低潮。怎麼辦?中國的問題究竟在哪裏?

於是祥林嫂出現了。她是最慘的中國婦女,經歷了所有婦女的不幸。然後是誰導致她不幸呢?是命運?是社會?是魯四老爺?

文本討論了很多,最後我們發現了一羣可怕的兇手……四周和她同樣不幸的人,他們看似同情卻冷漠地逼迫着祥林嫂……

眼神裏透出的悲劇命運——《祝福》祥林嫂的眼睛描寫賞析

“眼睛是心靈的窗户。”要寫出一個人精神面貌的變化過程,無疑,眼睛的刻畫是最重要的。魯迅先生也説:“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她的眼睛。”《祝福》就可以説是這樣一個生動的明證。

《祝福》是魯迅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間小説合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它以一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勞動婦女為主角,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反映出舊社會中千千萬萬勞動婦女共同的悲慘命運:肉體遭受壓榨、蹂躪,精神也受到摧殘和毒害。而文中作者對祥林嫂眼神的刻畫,也生動體現了祥林嫂性格的發展過程,鮮明地表現了她內心世界的深刻變化,從而印記着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當祥林嫂第一次出現在魯鎮時,她是一個寡婦,做了魯四老爺家的傭工。“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但看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着眼,不開一句口,很像一個安分耐勞的人”。“順着眼”,突出的是祥林嫂安分守己的性格,體現的是她吃苦耐勞的品質,展現的是她良好的身體狀態。“兩頰還是紅的”“順着眼”的新寡,雖然夫死悲切,但尚年輕,儘管有初當傭工的膽怯,但尚可自食其力相慰。可這時的祥林嫂是從嚴厲的婆家逃出來的,在當時封建社會當中,無疑這只是她恐怖命運悲劇的開始。

可沒料到,婆婆索她被賣再嫁,後來第二次喪夫,又沒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魯鎮幫工。此時的祥林嫂“她仍然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從這裏可以看到,此時的她穿孝的衣着和頭飾同第一次相同,所不同的是臉色和眼光: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這很明顯是今不如昔了。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打擊接踵而來,經過了難得的抗爭後她還是回到了不幸的起點上。儘管她還是做了魯四老爺家的傭工,也還是“順着眼”,但“眼光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的刻畫,不正是她在人生道路上遭受慘重打擊,內心痛苦而又難以表達的外在表現嗎?不正是她在又一次遭受夫死子亡打擊後痛苦心靈的寫照嗎?從她“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的“眼光”裏,我們不難看出,這時她忍受的精神痛苦,比第一次出現在魯鎮時更為深重,她的悲劇命運進一步發展着。

後來當祥林嫂捐了門檻回來,“眼光也分外有神”。她心想,這下我可以和別人一樣平起平坐了,也能夠好好的辦“祝福”了,這生動的表現她自以為贖了罪孽後的歡快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情。可沒料到魯四老爺的一聲斷喝徹底擊碎了她的願望。於是她被趕出魯四老爺家的日子當然也就為期不遠了。於是當“我”在河邊遇見祥林嫂時,她已經不在魯四老爺家做傭工了也就不言而喻了。此時只見她“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無疑她已到了流落街頭,淪為乞丐的地步了。這表明她在無數次的嚴重打擊和折磨下,已陷入極度悲哀,內心痛苦已無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很明顯已失去對生活的希望。但後來當她向“我”發問時,“那沒有精采的眼睛突然發光了”。而這“發光”是在長期痛苦的思索中,她所產生的對魂靈的懷疑而萌發的一絲希望,她希望死後能免除更大的苦痛與恐怖,這就從骨子裏體現了封建禮教觀念給她帶來的傷害,不但考慮現世,還要考慮來世,這樣祥林嫂的死也就必然,悲劇意味就更強烈了。從而讓人們感歎:這是多麼可憐的人,又是多麼值得可歎呀!寄寓了人們帶給她的無限同情與傷感。因此,這裏的“畫眼睛”,更能給讀者一種心靈的震撼和深沉的悲哀。

總之,一個眼睛,別樣眼神,充分展示了祥林嫂從善良做人,勤快耐勞,到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從堅忍頑強,到麻木遲鈍,只求死後平安的悲苦命運的軌跡。它概括了祥林嫂一生的不幸,鮮明地表現了人物的遭遇和內心世界的變化,形象地表現了祥林嫂被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一步步逼到絕境的過程,我們也就見微知著,從她的眼神變化中看到了舊制度一口一口地吞噬善良的勞動婦女,從而更加清醒認識到封建禮教人吃人的罪惡本質。真可謂是“一圈眼神細刻畫,寫盡人生悲苦命”啊!

一、魯四老爺為什麼偏偏要罵康有為?

當“我”來到魯四老爺家後,“一見面是寒喧,寒暄之後説我‘胖了’,説我: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但我知道,這並非借題在罵我:因為他所罵的還是康有為。”

按照現在流行的説法,這一段敍述,描寫了魯四老爺的偽善與反動,這種大而化之的理解未嘗不可,但它可能掩蓋了魯迅先生的另一層深意。

《祝福》寫於1924年,故事的背景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後,“中國廣大農村風景依舊”(人教社《高級中學語文第三冊(必修)教學參考書》)。按理説,魯四老爺“大罵其新黨”罵的應該是孫中山,那麼為什麼魯四老爺不罵孫中山,偏罵康有為呢?這裏魯迅先生是否另含深意?特別是在“康有為”之前還加了一個“還是”,更值得深思。

帶着這個問題,筆者翻閲了不少資料,但在所有能查閲到的`資料中並未查到有關這方面內容的論述。經過思考,筆者認為,魯迅先生的“他罵的還是康有為”確實另有深意。

辛亥革命的失敗,使本來對辛亥革命抱有滿腔熱情的魯迅先生困惑了,“彷徨”了,甚而至於沉默了,當他在別人的啟發與感召下,拿起筆來作小説,進行“吶喊”時(見魯迅先生《吶喊》自序),他用他力重幹鈞的筆對辛亥革命進行了形象化的總結,這些總結有小説,也有雜文,其中就有《祝福》,所以《祝福》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揭露辛亥革命只是“趕走了一個皇帝”,並未觸及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意識和封建禮教,尤其農村更是如此。魯四老爺“罵的還是康有為”的深意正在於此。

深意一在於,魯四老爺罵新黨不罵辛亥革命的領導者,而罵康有為,説明魯四不知道如今領導革命的是孫中山,倘若他知道是孫中山,反動透頂的魯四肯定要罵孫中山的,作為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領導人是誰,一般人都不知道,可見革命之侷限性。

深意二在於,魯四是魯鎮的頭面人物,且是一個教書的“老監生”,他都不知道辛亥革命的領導者是誰,那就更不要説普通的百姓了,作為把目標定位在“大清的天下是咱們大家的”(夏瑜語)的辛亥革命,普通百姓連革命的領導人是誰都不知道,革命能不失敗嗎?

深意三在於,康有為是一位改良主義者,後來成了保皇黨,也就是成了辛亥革命的反對派,如此的人物,魯四老爺尚且罵,那更不要説要革皇帝命的孫中山了,可見魯四老爺之反動的程度。

二、魯鎮人的“看戲心態”

在魯鎮人(包括祥林嫂的同路人)看來,祥林嫂最大的罪過是她是一個“回頭人”(衞老婆子語),儘管她為反抗“回頭”而付出了血的代價。如果説她第一次來魯鎮,大家還允許她“做穩奴隸”的話,那麼她第二次來魯鎮,她是“想做奴隸而不得了”(魯迅語)。

她第二次到魯鎮後,魯鎮人先是“音調和先前不同”,“笑容總是冷冷的”,可是當她的“狼吃阿毛”的故事傳開去,魯鎮人卻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男人們,女人們,甚至連不大出門的“老女人”也“特意尋來”,在陪出早巳“停在眼角上的眼淚”之後,“才滿足的去了”,但好景不長,她的悲慘的故事成了魯鎮人的“渣滓”,她又一次地落人了“又冷又尖”的冰窟裏。

可是,“自從和柳媽談了天”後,魯鎮人又發現了新趣味,這一次專在“她額上的傷疤”了。

二次來魯鎮的祥林嫂,因再嫁的原因,成了魯鎮人的口香糖,當“狼吃阿毛”這一片被魯鎮人“咀嚼賞鑑了許多天”無味道之後,就被“呸”的一口吐在地上,踩在腳下了,然後換上“額上的傷疤”這一片,重新“咀嚼”與“賞鑑”。

那麼如何來描述魯迅筆下“魯鎮人”的這種陰暗、殘酷的心態呢?筆者給它一個名稱——“看戲心態”。

“看戲心態”的實質可以這樣描述:看者想在他平淡而平庸的生活中,從被看者的身上尋找一些刺激,想在他自己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些佐料,這一切的快樂都是構建在被看者的痛苦之上的。

魯鎮人的生活太平淡了,一年到頭“沒有什麼大變化,單是老了些”;魯鎮人的生活太乏味了,他們一年到頭的日子沒有任何變化,一年365天,天天如此,所以“魯鎮永遠是過新年”,舊新年與新新年之間的日子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他們要尋求刺激,尋求樂子,尋求佐料,可惡的是他們的“刺激、樂子、佐料”全都是構建在祥林嫂鑽心的痛苦之上的。

多麼殘酷的魯鎮人,多麼可惡的陰暗心理,多麼醜陋的“看戲心態”。

這種“看戲心態”能不能用“看客心態”來替代呢?這是不能的。魯迅先生多次描寫了“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藥》)的看客心態,其特徵是精神麻木、愛看熱鬧。這種特徵與“看戲心態”的特徵是大相徑庭的,兩者不可混為一談,更不能互相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