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老舍

老舍《草原》教學實錄

欄目: 老舍 / 發佈於: / 人氣:7.18K

課前交流

老舍《草原》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歌曲的視頻,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

【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生欣賞視頻。

師:歌曲描述的是什麼地方?

生:是美麗的大草原。

師:誰去過大草原?能描繪一下你看到的草原嗎?

生1:我見過的草原是碧綠遼闊的。

生2:我去過草原,那裏遍地的牛羊吃着青草,非常悠閒,在回味大草原的美麗。

生3:我感覺草原風景非常優美,人們在那裏生活的美好而快樂。

師:是,同學們對草原的瞭解可真多,那你知道在我國草原主要分佈在哪些地區嗎?

【出示“草原分佈圖”】

師:請同學們看這裏,這是我國的草原分佈圖,我們可以看到,草原主要分佈在(指大屏幕上出示的中國草原分佈圖)

生(齊):內蒙古地區,青海地區,新疆地區,西藏地區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本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一站,內蒙古大草原。準備好了嗎?上課。

生(齊):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一、 談話導入。

師:五十年前,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去參觀訪問,記錄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今天,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

【板書: 草原 老舍】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1 草原

師:老舍,已經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了,誰來説説我們還學過他的哪些文章?

生:我們還學過老舍先生寫的《貓》和《母雞》。

師:老舍先生還寫過很多的文章,是我國著名的小説家和文學家。

二、 交流預習,檢查字詞。

師:好,那就讓我們趕快來學習課文吧。昨天,同學們已經預習課文了,這些詞語你們都會讀了嗎?

【出示詞語】

渲染 勾勒鄂温克

天涯 低吟襟飄帶舞

馬蹄 禮貌拘束

羞澀 摔跤偏西

師:自己讀一讀。誰願意起來讀給大家聽?(指名一人讀一行)

生1:渲染勾勒 鄂温克

生2:天涯低吟 襟飄帶舞

生3:馬蹄禮貌 拘束

生4:羞澀摔跤 偏西

師:真不錯,全讀對了。老師這裏還有一組詞語,你會讀嗎?

【出示詞語】

內蒙古 好客 同行似乎

師:(指名讀詞語)讀了這組詞語,你有什麼發現?

生:這些詞語中,都含有多音字。

【出示“蒙”的三種讀音】

蒙mēng:瞎蒙(胡亂猜測)

蒙méng:濛濛細雨

蒙měng:內蒙古

師:對,同學們來看這個詞(指“內蒙古”),“蒙”字還有兩個讀音,請你來讀一讀。

(生讀其他兩個讀音)

師:在本課中,這個字讀——

生(齊):měng

師:三聲,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詞。

生(齊)內蒙古。

師:還有一個詞也比較特殊(指“同行”一詞),這個詞既可以讀“同行xíng”也可以讀“同行háng”,那我們如何區分它的讀音呢?

【出示詞語意思

同行xíng:同路。例如:攜手同行。

同行háng:同行業,同行業者。

師:老師通過查字典,瞭解到了它的意思,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相信瞭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這兩句話就難不倒大家了。自己讀一讀。

【出示句子

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歌來。

我和媽媽是同行,我們都是醫生。

生1:我們同行xíng的歌手也趕緊唱起歌來。

生2:我和媽媽是同行háng,我們都是醫生。

三、 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師:詞語同學們都掌握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草原。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一遍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生:我認為課文主要講了三方面內容,第一部分是課文的第1自然段,主要寫了草原的美麗風景。第二部分是課文的2、3自然段,寫的是蒙古人民迎客的場景。第三部分是課文的4、5自然段,主要寫了客人們與蒙古人民聯歡的情景。

師:你總結的很好,老師想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第一部分我們可以説是“草原風光圖”,誰能像老師這樣概括出課文的第二、三部分?

生:第二部分可以説成是草原迎客圖。

師:誰來説説第三部分?

生:第三部分可以説成是草原聯歡圖。

【相機板書: 風光圖 迎客圖 聯歡圖】

四、 品讀感悟,體會草原之美。

師:好,就讓我們趕快走進這草原風光圖,去領略一下她的無限魅力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筆下的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也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出示“閲讀提示”】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筆下的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也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生默讀自學,師巡視。

師:真不錯,不少同學們已經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師: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我體會到了草原的空氣很好,從“比別處的”“清鮮”和“明朗”體會到的,“比別處的”就是和城市相比,空氣更加清鮮,天空更加明朗,我感受到老舍先生也被草原清鮮的空氣陶醉了,所以他説“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出示句子】

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師:有同學想給你補充,你來説。

生:我想補充一下,“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這一句。作者在來之前一定聽説過草原的天空湛藍美麗,來之後親眼見過感覺比先前聽説的還要美,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美,所以作者説“更可愛”,而且“空氣是那麼清鮮”大家都知道,在城裏一般空氣都是比較污濁的,工作有壓力,所以作者來到草原之後心情更加輕鬆、愉快。

師:願不得作者總想——

生(齊):高歌一曲。

師:看來作者當時心情一定是非常——

生(齊):愉快。

師:你能體會着作者當時的心情來讀一讀嗎?

生1讀

生2讀

師:接下來,作者又看到了什麼?

【出示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我體會到草原非常碧綠,我從“一碧千里”這個詞語體會到的。

師:體會的真好,草原非常碧綠。誰還想談談你的理解?

【板書:碧綠】

生1:我來補充,我還從“一碧千里”這個詞感受到了草原的遼闊,因為老舍先生寫到“在天底下”,老舍先生認為在天底下全都是草原,説明草原非常的遼闊。

生2:我想補充,老舍先生寫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可以看出在老舍先生眼裏天有多大,草原就有多大。

師:是呀,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綠色,我們從“一碧千里”這個詞不僅體會到了草原碧綠而且還很遼闊。

【板書:遼闊】

師:請大家再看這句話“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茫茫”是什麼意思?

生:視線模糊,看不清楚。

師:老師在字典中查的意思和你一樣,為什麼在這裏説“並不茫茫”?能聯繫上下文來談談你的理解嗎?

生1:前面説“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説明空氣非常新鮮,非常乾淨,能見度非常高,遠處碧綠的草原也是清晰可辨的,所以説“並不茫茫”。

生2:“一碧千里”説明在千里以內,萬里以內草原都是碧綠色的,“而並不茫茫”説明視線清晰,並不模糊。

師:哦,這裏的千里指的是一千里,一萬里嗎?

生:不是,指的是“全都”的意思,在老舍先生的眼裏草原全部都是綠色的。

師:是,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碧綠色的,而這種碧綠卻並不茫茫。大家體會的`真好,能通過你的朗讀體現出來嗎?全班同學一起來試一試?

生齊讀

師:是啊,多麼美的草原啊!你還畫了哪些句子?

生:我找的句子是“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遼闊的草原比作綠毯,把羊羣比作白色的大花。

【出示句子】

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師:這樣比喻有什麼好處?

生:更加突出了草原的遼闊。

師:大家看,“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這是描寫的羊羣的動作,後面的句子中作者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好,哪個字?

生(齊):“繡”字。

師:説説你的理解。

生1:這樣寫把羊羣和草原結合在了一起,讓人感覺非常輕鬆愉快。

生2:在這樣的景色中,老舍先生也一定非常高興。

生3:在羊羣的點綴下,草原也變得更加美麗。

生4:我還想補充一下,遼闊的草原是靜止不動的,而羊羣則是活動的,“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這樣一動一靜的描寫更加生動形象。

師:體會得多好啊!羊羣是動的,作者用“繡”字把這些白色的大花定格在了無邊的綠毯上,這樣描寫好在哪裏?

生:更加突出了草原的生機勃勃。

師:是啊,多麼恰當生動的比喻呀,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老舍是多麼喜歡這一望無際而又生機勃勃的草原啊!讓我們一起帶着這樣的感受來讀一讀。

生(齊)

師:誰還想談談你畫的句子?

生:我畫的是“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小丘的線條非常柔美。

【出示句子】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師:這是你的體會,不錯。同學們看,在這句話裏面有兩個關於中國畫的專業術語,你發現了嗎?

生(齊):渲染 勾勒

師:誰能説説這兩種畫法的不同?

生:“渲染”就是用顏色來塗抹畫面,而勾勒就是我們用筆進行描邊,勾畫一層輪廓,這裏用渲染説明了草原的遼闊,而勾勒就體現不出來了。

師:真不錯,你是從哪裏瞭解到這些知識的?

生:平時在生活中瞭解到的。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

生:老師,我是從課文中的註釋中理解的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師:請你來讀一讀。

生:“渲染”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粉色彩塗抹畫面,有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用線條畫出輪廓。

師:看來結合課文註釋來理解詞語也是我們學習的好辦法。

【出示“渲染”“勾勒”兩幅中國畫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師:回過頭來,再來看看這句話,你有新的理解嗎?老舍為什麼會用“渲染”這個詞來描寫草原?

生:“勾勒”指劃出輪廓,用於描寫草原的話説明草原很侷限,而草原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所以用“渲染”這個詞更恰當。

師:是啊!怪不得老舍先生説“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欲流”的“欲”是“將要、想要”的意思,“想要流入”和“輕輕流入雲際”不矛盾嗎?你又是怎樣理解的?

生:不矛盾。“翠色慾流”説明草原綠油油的,綠的發亮,看起來就像要流出來似的,而“輕輕流入雲際”説明草原的廣闊,就像與雲天交接一樣,彷彿綠色都渲染到了雲層裏面。

師:説的真好,剛才你説到了“綠得發亮”,作者是用哪個字體現出來的?

生:“翠”字。

生:我還從這裏體會到草原的顏色非常富有層次,前面是淺綠,由淺及深,並且草原是一望無際的,遠遠望去,就像與天交接到了一起,把那種綠色渲染到了雲朵裏。

師:你説的真好啊!老舍先生非常善於觀察,他把這美麗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真是惟妙惟肖,美極了,也讓我們來體會着讀一讀吧!自己先試一試。

生1讀

生2讀

師:因此這種境界……

【出示句子】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生齊讀

師:老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生:前面説到了“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這是老舍從未見過的,他驚歎草原的無邊無際和碧綠,所以心情十分舒暢,想要坐下來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師:這位同學聯繫上文談了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值得我們學習。誰還想談談?

生:這是老舍第一次來草原,看到的是風景優美,碧綠遼闊的草原,心情特別高興,舒暢。

師: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如果老舍先生真的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那麼這首小詩會描寫什麼內容呢?又會表達作者什麼樣的心情呢?

生:讚頌祖國大好河山。表達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師:老舍先生才剛被草原的美景所吸引,最想寫的是什麼呢?

生1:小詩可能會寫草原的遼闊和美麗,表達了老舍先生的愉悦之情。

生2:還可能寫草原上的牛羊悠閒自得吃草的樣子。

生3:有可能描寫牧羊人與牛羊和諧共處的畫面。

師:那會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生1:我認為表達了作者輕鬆,舒暢的心情。

生2:我認為也是表達作者出輕鬆自在,喜愛大草原的情感。

【板書:喜愛】

師:同學們説的都很好,假如當時老師也置身於這廣袤的草原上,(播放音樂,出示草原風光畫面)我一定既想在草原上盡情的奔跑,又想躺在柔軟的草地上閉上眼睛,享受這份靜謐與安逸。同學們,如果此時此刻,你也在這美麗的草原上,你最想做什麼呢?

生1:我最想躺在草地上聞着那清鮮的空氣。

生2:我最想坐在小丘上遙望羊羣,低頭聞聞牧草的清香。

生3:我最想仰望那碧藍的天空。

生4:我最想跟隨羊羣跑上小丘,再跑下來,在草原上盡情高歌。

師:大家説的都很好,請拿出“小練筆”,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寫到這幾個句子中。

【完成練筆】

這種境界,既          又          。

這種境界,既          又          。

這種境界,既          又          。

生寫小練筆,師巡視。

師:誰來讀讀你寫的小練筆?

生1:這種境界,我既想坐在小山丘上看着悠閒散步的牛羊,又想在草原上奔跑。

生2:這種境界,我既想躺在柔軟的草地上聞聞牧草的清香,又想騎上馬兒盡情地奔跑。

生3:這種境界,我既想在草原上無拘無束地盡情奔跑,又想躺在草原上仰望湛藍的天空。

生4:這種境界,我既想躺在柔軟的草地上沐浴着温暖的陽光,又想仰望那潔白的雲朵。

師:同學們寫的都很好,老師想把你們寫的也編進課文裏,請最後這三位同學起立。讓我們全班同學一起來合作朗讀。全班同學讀黃色的部分,這三位同學按照順序讀出你們所寫的內容。(配樂)

生(齊):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生1:這種境界,既想躺在柔軟的草地上聞聞牧草的清香,又想騎上馬兒盡情地奔跑。

生2:這種境界,既想在草原上無拘無束地盡情奔跑,又想抬頭仰望湛藍的天空。

生3:這種境界,既想躺在柔軟的草地上沐浴着温暖的陽光,又想仰望那潔白的雲朵。

師:是呀,我們都被草原的美麗風光所陶醉了,作者寫到這裏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寫駿馬和大牛呢?老師想把最後一句話去掉可以嗎?

【出示句子】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最後一句話變暗)

生1:不行,因為大牛和駿馬總是不停地跑來跑去,就連他們都被草原的風景所吸引住了,説明草原的風景的確非常的美麗。

生2:大牛和駿馬都熱愛奔跑,就連他們都被草原美麗的風景吸引住了,這樣寫既能突出草原的寂靜,又能突出草原的美麗。

生3:這裏不但能夠看出老舍先生被草原的風光迷住了,就連駿馬和大牛也被吸引了,都停下來欣賞。

生4:我感覺老舍先生借駿馬和大牛表達自己對草原的熱愛。

師: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修辭手法?

生(齊):擬人。

師:作者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出自己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五、總結寫法,積累背誦。

師:剛才,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老舍先生去領略了美麗的草原風光,作者初到草原,先寫了明朗的天空,又寫了碧綠的草原,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觀察的?

生:按照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

師:是啊,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就能使文章既清楚、又有條理。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穫?

生1:我感受到了草原美麗的風光。

生2:我學會了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借景抒情。

生3:我瞭解到了草原的特點:天空湛藍,草原碧綠、遼闊,牛羊成羣。

生4:以後我們在寫景物的時候,要抓住景物的特點來描寫。

師:同學們説得都非常好,是呀,我們還可以藉助一些修辭手法來體現景物的特點,這樣就能把文章寫的更加吸引人,讓人感覺身臨其境。積累好詞好句也是提高我們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方法,下面,就請同位兩個合作着來背誦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學生開始自由背誦。

師:好,同學們背的都非常認真,下面,請四位同學來合作背誦。

4位學生上台展示背誦。(配樂)

師:這麼短的時間內這四位同學就背誦的如此熟練,真是了不起,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六、結束語。

師:草原的景美,人更美,老舍先生一行人初到草原,會受到草原人民怎樣的歡迎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

師:好,下課。

生:謝謝老師,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