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47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草原》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草原》教學設計

《草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文章寫景的順序。

2、體會文章優美的語言。

3、學習文章寓情於景的寫法。

一.教師導入課堂學習的關鍵在於合作與交流,包括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同學與文本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但合作與交流成功的前提是個人的自主學習,只有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們的合作和交流才有意義。請同學們展示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二.展示、交流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①積累字詞: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詞語,教師強調三個詞語(鏗鏘、穹隆、頭暈目眩),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境解釋意義。

②主要內容與情感基調:學生用一句話歸納本文主要內容,明確:本文寫盛夏樹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調:喜愛大自然。(教師引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於景)

三.賞析優美的景物描寫,體驗文章情感。

①自由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②説説你最喜歡的景物描寫,談談你的感受。(教師引導:可以從語言、情感、畫面以及給你的聯想等方面去分析。)

③小組合作交流,並形成合作學習記錄,小組代表發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給予鼓勵)。

④配樂朗讀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優美的景物描寫。(教師引導:通過同學們的賞析和配樂朗讀,我們確實感受到作者筆下優美的景色。屠格涅夫是位善於描寫自然景色的偉大作家,難怪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稱讚説兩三筆一句,大自然就發出芬芳的氣息。請同學們結合文章探究作者寫景成功的密訣是什麼?)

4.探究寫景成功的要領。

①小組合作討論,形成發言記錄。

②小組發言並交流(只要能結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③學生總結交流結果,教師板書。

參考如下:

①善於觀察,抓住景物特徵。

②準確生動的語言。

③講究寫景的手法。

④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引導:同學們探究出了寫景成功的密訣,那麼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密訣進行創新。將黎明時候的景色進行想象,寫得更具體些,讓樹林和草原黎明時的景色也散發出芬芳的氣息。)

5.想象與創新(以黎明時候的景色為基礎大膽想象創新,完成寫作片段)。

①學生獨立想象,寫作。

②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新寫作的片斷,並交流。

6.教師總結活動過程,強調學習目標。

《草原》教學設計2

音樂教案:《草原上》教學設計

一、設情激趣。感受音樂。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草原嗎?草原是什麼樣的呢?

生:草原上有藍天。

生:有馬,有牛,有羊。

生:草原上有綠草。

師:同學們,説的真美,草原上有藍藍的天,綠綠的草和清清的水。還有壯壯的奶牛,肥肥的羊兒和奔馳的駿馬。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蒙古族歌曲。瞭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風情。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習性。現在我們一起走進草原,請同學們坐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吧。請坐。

1.聽辨節奏。

××︱×—︱××︱×—︱

師:現在,我來打一條蒙古族歌曲節奏,你們能試着模仿嗎?由強—弱。由弱—強。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我們現在來靜靜地聽一首蒙古族歌曲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師:同學們,聽着這首音樂,你們是否已經感受到我們前面練習的節奏呢?

生:(感受到了。)

師:好,這些節奏型就是這首樂曲中的基本節奏,也是今天我們要學習歌曲的重點節奏。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跟着音樂我們一起來打這條節奏。《草原就是我的家》。

師:同學們做的不錯,現在我們用肢體語言來感受音樂好嗎?聽着音樂,跟着老師一起來做。

(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動)。

二、學習歌曲,走進音樂。

師:;同學們做的真棒,有點蒙古族感覺,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首蒙古族歌曲。我們來聽聽這首歌曲到底唱的是什麼?(播放歌曲草原上)

師:歌曲中唱的是什麼?

生:藍天

生:羊兒叫

生:草原好熱鬧。

師:聽了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樣的心情呢?

生:抒情,激動。

生:甜美的。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歌曲《草原上》。

師:首先,來認認我們的好朋友。

師:同學們,誰知道這是什麼音呢?做出手勢3。

生:3.

師:這個又是什麼音呢?做出手勢5。

生:5.

師:兩個都説對了。老師這裏還有一個音,大家一起説好嗎?做出手勢6。

生:6.

師:今天我們主要來學學這三個音的音高位置。同過這三個音的學習來學唱《草原上》這首歌曲。

師:同學們我們邊唱邊用手勢體會音高。

師:356,216,51653.

356,216,12516.用手勢一個樂句一個樂句的學習樂譜,樂句學會後連起來唱。

師:我們現在用身體來感受一下音高的位置。老師帶領學生根據音高的位置來用身體感受。

師:同學們真棒。現在我想請一位同學來讀歌詞,大聲有感情的來朗讀。

生:朗讀歌詞。

師:請同學再有感情,聲音洪亮的來讀讀歌詞。

生:朗讀歌詞。

師:老師領你們讀一遍好嗎?

生:和老師一起很有感情的讀歌詞。

師:很好。現在我們小聲的跟着鋼琴來試一試唱歌詞。

生:和着音樂小聲唱歌詞,一段。

師:同學們的節奏感真不錯,我們現再勇敢點再來唱一唱歌詞吧。

生:1遍。

師:請同學們再唱的跳躍活潑一點,注意聲音位置。

師:彈琴伴奏。

生:唱。

師:注意長音的位置,發音要準。

生:唱。

師:讓我們懷着對草原的熱愛,激情飽滿的再來做一回小牧民。還記得我們的節奏麼?請你們在歌曲前奏部分打着節奏加進來好嗎?(試一下老師帶學生邊哼着前奏曲邊打節奏。)

生:聽着音樂唱。

師:同學們,你們想想,草原上的天氣會不會總是風和日麗,陽光普照呢?如果遇到狂風,遇到暴雨小牧民會怎樣呢?下面,我們來即興表演一下,老師來彈一段旋律,你們聽到了什麼,盡情來表現?《暴風雨》

師:親愛的同學們,暴風雨來的這麼猛烈,你們能勇敢的來面對,並用熱情來戰勝它,你們真是草原上的小英雄!讓我們用激情飽滿的歌聲來讚美他好嗎?大家穿上皮靴,帶好頭巾,騎上駿馬,奔馳在草原,做一個勇敢的小牧民!

生:騎在小凳子上表演唱。打節奏為自己伴奏。

師:我的小勇士們,你們可真棒!看!這是什麼?蒙古包,我們來了解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習性和民俗風情吧。

三、瞭解蒙古。

師:在我國的北部地區,居住着勤勞,勇敢,善良的蒙古族人民。那裏有藍藍的天空。青青的綠草。靜靜的湖水和肥壯的牛羊。人們説着蒙古話,喝着馬奶酒,吃着烤全羊,住着蒙古包,騎着駿馬,揮舞着長鞭。瀟灑的再草原上飛奔,所以也稱蒙古族為馬背上的民族。正如詩中所寫: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壟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播放PPT配音樂天堂)

師:諺語

説的蒙古話,穹廬做居家,男人會三藝,婦孺能飛馬,

喝酒用大碗,吃肉用手抓,燒柴用牛糞,渴了喝奶茶,

無歌不成禮,進門就是客,奶食不分家,户户養牛馬!

師:同學們,男人會三藝説的是哪三藝?

生:(騎馬,射箭,摔跤)

師:婦孺能飛馬是什麼意思呢?

生:婦女和小孩也很會騎馬。

師:這些諺語充分的體現了蒙古族人生活習性和熱情好客和民俗風情的畫面。

四、拓展

師:我們唱了蒙古族的歌曲,又瞭解了蒙古族人的生活習性和民俗風情。蒙古族人能歌善舞,我們也學學跳蒙古族舞好嗎?誰上來做做動作(3)

師: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和我們剛才做的律動很像噢。

師:請同學們到前面來,帶好頭巾一起來跳舞好嗎?

五、大家一起跳起來。(播放音樂)(圓圈位置)

同學們,時光總是那麼短暫,音樂總是那麼美好,請同學們記住我們今天的蒙古之行。讓我們帶着美好的心情天天都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草原》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12 草原。

2、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裏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到過草原嗎?在電影、電視中見過草原嗎?作者用他的親身經歷,向我們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讀讀課文,想想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讓學生初步感知)

二、檢查預習

1、讀生字詞:勾勒、駿馬、無限、鞭子、疾馳、馬蹄、奶茶、禮貌、拘束、舉杯、摔跤

2、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和易寫錯的字。

3、學生互相解詞:

渲染: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塗抹畫面,使他分出層次,以加強藝術效果。

拘束:過分拘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襟飄帶舞:衣襟和裙帶迎風飄動。

三、默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讀課文,按照作者進入草原的順序,説説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板書:初見草原——迎客——待客——話別

2、小聲讀課文,想象作者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景象?

3、默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寫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後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3、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在草原自然美與人情美的薰陶感染下,受到熱愛祖國和民族團結的教育。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

2、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已初步學習了《草原》這篇文章,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理解課文,領略草原的美麗風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12 草原》。

二、組織自學

按要求自學課文第1小節

1、自由輕聲讀課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麼特點?作者的心情怎樣?

3、同桌互相討論。

4、試着有感情地讀讀課文。

三、交流點拔

1、看錄像後讀課文,説説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找出句子讀一讀。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畫面並輕輕讀讀這些句子,説説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草原的?

5、讀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簡單説説喜歡的原因。

6、指名讀,體會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公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7、連起來把這些優美生動的句子讀一讀。

8、評讀,該怎麼讀。

過渡:僅僅讀出喜愛、讚美的語氣就夠了嗎?看看作者當時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對滿眼翠綠,怎不讓人感到愉快和驚歎,你們懷着愉快的心情,帶着驚歎的語氣,去讀讀看。

10、指名讀。

11、你來到了草原,最想幹什麼?用“既……又……既……又……”連起來説一句話。

12、在這境界裏,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這是真的嗎?

運用擬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組織自學

過渡:草原的天很可愛,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該怎樣理解?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默讀課文2─5小節,思考以上問題。

五、交流點拔

1、讀了課文,蒙古族同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體現蒙古族同胞熱情好客的語句很多,拿出筆把每小節中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同桌互相説説喜歡的原因?

3、指名説,體會蒙古族同胞的熱情好客。

(1)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①看畫面。

②學生説。

③男女老少穿着豔麗的服裝,騎在馬上,衣襟與綢帶迎風飄舞,確實像一條七色彩虹。(指圖説)

④把“飛”改成“跑”行嗎?他們為什麼要跑得那麼快?

⑤所以在讀時要體現這種急切的心情。指名讀。

在以下小節中,再談談。

(2)也不知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

①如果你是訪問團的一員或是蒙古族中的一個,當時你會説些什麼?

②指名説。

③説着你想説的話,和前後左右的同學握握手,體會一下當時主客相見熱鬧的場面。

(3)幹部向我們……我們再回敬。

①學生説

②蒙古族同胞還用什麼招待我們?讀句子。

③他們盛情地招待我們,訪問團的每一個成員對他們都充滿了感激之情。帶着這種感情讀讀。

④指名讀

(4)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①這句話怎樣理解?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聯繫《贈汪倫》這首詩互相討論。)

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麼忍心馬上分別,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無際的草原,在夕陽下,相互傾訴着惜別之情。這句話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和漢族人民的深厚情誼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難嗎?

③讓我們帶着依依惜別之情,集體朗讀這句話。

六、總結

1、課文具體寫了作者見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遠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靜態美和蒙古族人民歡迎客人時,熱情歡騰的動態美都給我們留下了深該印象。

2、草原上的美麗風光讓我們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更使我們深受感動。民簇團結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願。

3、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草原

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動人

受到歡迎————由寂靜變熱鬧

熱情相見————氣氛熱烈

盛情款待————食品豐富,有歌有舞

愉快聯歡————載歌載舞,不忍離別

《草原》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敍事散文。文章主要記述了作者到內蒙古草原訪問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盛情款待來訪各族同胞的動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

全文按照訪問的順序可以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作者初次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和感受。這一部分是寫景,作者用簡練、生動的文筆描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講作者訪問草原的經過。作者按照“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歡話別”的順序,描寫了蒙古族人民熱情歡迎、款待遠客的情景。這一部分是敍事,語言樸實、流暢,耐人尋味。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積累詞語,運用關聯詞語造句。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內蒙古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體會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好的深厚情誼,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讀書,用心感受和體會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2.體會文章按照空間位置、事情發展、思想感情三條敍述的特點。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看見過草原嗎?誰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自由談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遼闊無際、一碧千里、牛羊肥壯、野花遍地,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吧。(出示草原美景圖或放映草原的錄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們有什麼感受呢?

4.是的,我國現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帶着這種感覺寫下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第一課《草原》的。

5.板書課題:草原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還要注意讀書姿勢要正確。

2.指生讀生字、生詞,教師及時正音。(可採用指名讀、輪讀、齊讀等方式)

3.你覺得哪個生詞的意思比較難理解,而你已經理解了,介紹給大家。

4.默讀思考:課文的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內容?一會兒把你讀懂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5.學生讀書思考後回答問題,教師及時板書:

第1自然段:草原美景和作者的感受(寫景)。

第2—5自然段分別寫:遠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聯歡話別(這部分敍事)。

三、精讀課文,理解和體會草原美景。

1.初讀課文後,草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圍繞草原“景色美”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草原的美麗景色。

3.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草原景色的描寫和自己的感受兩個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寫:空氣、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小丘線條柔美,羊羣;感受: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駿馬和大牛靜立不動,好像……,等。

4,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同時,進行朗讀和背誦指導。

5.指導學生課上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體會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1.指生朗讀課文。

2.默讀思考、標劃:你從哪裏體會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1)遠道迎客——一羣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幾十裏外歡迎遠客,等。

(2)蒙古包外——許多匹馬,許多輛車;也不知道誰的手,總是熱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內——一點兒不拘束,不大一會兒,幹部、七十歲的老翁向我們敬酒,再舉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點羞澀,等。

(4)聯歡話別——飯後,小夥子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民族舞蹈,太陽已經偏西,誰也不肯走,等。

3.面對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我們”有哪些表現呢?(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描寫中,體會客人們的表現——有禮貌,親熱,一點兒也不拘束,依依惜別)。

二、延伸拓展。

1.引導學生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2.本文只是表達蒙古族和漢族人民的團結互助嗎?如果不完全是,那麼,老舍先生還想表達些什麼?(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要表達的各民族團結互助,情誼深厚的主題)

四、總結作業。

1.書寫字詞。

2.背誦第一自然段。

《草原》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附點八分音符,能在《小馬跑來了》的活動中採用各種身勢動作正確地進行節奏表現。

2、能學會《大雁湖》,並隨音樂吹奏《大雁湖》。

教學重點

1、演唱《大雁湖》,吹奏《大雁湖》。

2、學習附點八分節奏。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律動

師:同學們,讓我們唱着歌兒進教室吧。

(引導學生隨着《我是草原小騎手》邊唱邊拍手進教室,在座位上站好。)

師:來跟着老師動一動。

2、師生問好

 二、導學鋪墊:遊戲“我跳你猜”

師:同學們,從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和咱們律動時的動作中,知道咱們今天這節音樂課將要走進哪個民族嗎?對於蒙古族,你們瞭解多少呢?大家一起來説一説。

師:既然大家對蒙古族瞭解這麼多,我們來玩一個“我跳你猜”的遊戲。老師跳一個蒙古族舞蹈動作,你們來猜一猜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如果能跟着老師學一學,那就更好了。

A、“擠奶”動作

師:你們知道為什麼在蒙古族的舞蹈中會出現擠奶的動作呢?

(課件展示草原上牛羊滿地的風景,老師隨風光片介紹。)

B、“抖肩”動作

C、“雄鷹展翅”動作

D、“騎馬”的動作

三、新課教學

1、節奏活動《小馬跑來了》

A、小馬跑來了(初聽與模擊節奏)

師:蒙古族人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在馬背上生活,馬成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好夥伴,在每年的那達慕大會上,都有賽馬的項目,瞧,有三匹小馬過來了

(課件展示:三匹小馬分別拖着三條節奏出現。)

第一匹:XXX|XXX|XXXX|XXXX||

第二匹:XXXX|XXXX|XXXX|XXXX||

第三匹:XXXX|XXXX|XXXX|XXXX||

B、認識附點八分節奏

C、節奏練習

2、歌曲《大雁湖》

A、初聽歌曲

師:剛才草原牧民用歌聲表達了他們對美麗草原的熱愛之情,這兒有一羣小牧民也唱起了他們自己的歌。

(全班同學聆聽《大雁湖》。)

B、讀譜

C、跟唱

3、吹奏《大雁湖》

 四、總結

師:同學們,在你們的歌樂聲中,老師再一次感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美麗。讓我們在這動聽的音樂中結束這堂愉快的音樂課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學會演唱《可愛的羊羣》這首歌曲。

2、能學會跳簡單的筷子舞,並隨樂表演舞蹈。

3、能認真聽賞《牧歌》,感受草原的寬廣與美麗。

 教學重點

從聽《牧歌》、唱《可愛的羊羣》、跳筷子舞這三個內容中感受草原美麗的景象。

 教學難點

學跳筷子舞

教學過程

 一、清晨的草原

1、聽賞《牧歌》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請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段音樂,想象一下你到了哪裏?

A、初聽第一段(感受基本情緒和意境)

師:你覺得剛才的音樂美嗎?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象呢?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

(請同學們説説聆聽音樂的感受。)

B、復聽全曲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是其中的一個樂段,現在我們來完整地聽賞一遍。如果你覺得它很美,就隨着音樂動一動。另外,這個樂段一共被重複了三次,如果你能記住它,能否在它第三次出現時用嚕輕輕地跟着它哼哼。

(全班聆聽全曲,教師引導學生隨樂律動,並在第三樂段時輕聲哼唱主旋律。)

C、視唱主旋律,介紹《牧歌》

師:這是草原牧民用歌聲來描繪的美麗的草原,所以這首歌曲就叫《牧歌》,是根據內蒙古長調民歌改編的無伴奏合唱。讓我們再唱一唱它的主題吧。

 2、讀譜唱歌

A、模唱

師:剛才的無伴奏合唱展現了草原美麗的景色,那麼現在我們也來用美妙的聲音表現清晨的草原,首先請大家聽一聽這段旋律,然後再用“嚕”來模唱。

B、識讀樂譜

(課件展示《可愛的羊羣》的樂譜。)

C、為音樂配畫

 二、歡騰的草原

1、用筷子為歌曲伴奏

師:為了加強這種歡快的感覺,讓我們用筷子為《可愛的羊羣》伴奏好嗎?

師:剛才跟着老師用筷子伴奏的時候,除了筷子互相敲擊之外,老師還敲擊了身體的哪些部位?

2、介紹筷子舞及蒙古族的其他舞蹈

師:剛才你們隨老師敲擊身體的不同部位和進行身體韻律的變化,是不是使我們的動作具有了舞蹈的韻味?其實,老師帶大家跳的就是蒙古族人民非常喜愛的筷子舞中的典型動作。

師:蒙古族人民不僅能騎馬射箭,而且能歌善舞,他們的傳統舞蹈有安代舞、頂碗舞和筷子舞。今天我們就來跳一跳蒙古族人民特別喜愛的筷子舞吧。

(老師隨《可愛的羊羣》音樂範跳。)

師:這些動作你們熟悉嗎?其實,我們只要把上節課“我跳你猜”環節中學到的動作和我們剛才敲擊筷子的動作結合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筷子舞。

(師生一起隨樂跳筷子舞。)

3、表演筷子舞

三、總結

師:照耀大地一天,太陽要回家了。忙碌了一天牧民們也要回家了,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唱起歌跳起舞,踏着夕陽回家吧。

《草原》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學難點:

通過課文的描述體會“蒙漢情深”。

教學準備:

有關草原的歌曲、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到過哪些地方?(生簡單介紹景點)那你去過大草原嗎?老師也沒有去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錄像去領略一下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好不好?(播放錄像,學生欣賞)注意:錄像不重複,要短、美,有什麼話想説?(?)師:正像同學們所説,遼闊的草原的確是景色迷人、令人神往,難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來

到大草原,就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悦,寫下了洋洋灑灑的文字,記錄了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悟,那麼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怎樣的畫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7課《草原》。(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解思路

課文同學們已經讀過了,誰能用簡練的語言説説作者圍繞草原都寫了哪些內容?

(生自由交流)

師總結:是啊,文章既寫了草原的景,還寫了草原上的人。那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草原的美麗景色。

對草原景色的描寫主要集中在哪部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出草原的景色特點?

(生自由交流:一碧千里、無限樂趣??同學們比較一下,這些詞語你覺得哪一個最合適?為什麼?)怎麼樣同學們,他説得有道理嗎?(板書:一碧千里)

那你是怎樣理解“一碧千里”這個詞的?

從同學們對這個詞語的理解中,我們可以看出草原大而綠的特點。

(1)誰能從文章中找到這句話,給大家讀一讀?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找的很準,讀得不錯,請坐。誰再讀?(?)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茫茫”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生交流)

師:其實老師讀書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詞語,這個時候,查一查字典就會幫我們的大忙。

字典中對茫茫一詞的解釋是:空曠,分不清邊沿。(課件出示)並不茫茫,也就是並不——空曠,那我就不理解了同學們,這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作者卻説“並不茫茫”、“並不空曠”,這是為什麼呢? 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如果找到了,就用橫線畫出相關的語句。開始吧!

(2)出示句子: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哦,你從這部分文字中體會到“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好,讓我們來看看這句話。誰再讀讀?你能告訴大家這句話寫了哪種景物?(羊羣)

那作者是怎樣描寫羊羣的美的?(像白色的大花)

師:作者把羊羣比作大花,這叫——比喻(生),對,形象的比喻讓我們體會到了羊羣的美,這句話中還有一個比喻,誰給大家説説?(把草原比作無邊的綠毯)這點你都能看出來?真不簡單! 小結:其實,老舍先生就是抓住了羊羣和草原的特點,把它想象成大花和綠毯,既生動又貼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讓我們也像作者這樣想像一下:

如果把草原比作遼闊的大海,那這羊羣就像是大海上的-------- 如果把草原比作廣闊的天空,那這羊羣就像是天上的-------

這樣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生機勃勃的美。這麼美的句子,能

讀好嗎?能—— 那自己試試,哪位同學願意起來讀一讀? 生讀,師及時評價(誰能讀得再美一些;)

這個同學“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讀得真好,我彷彿看到了羊兒在小丘上上下走動的影子。來同學們我們也來讀讀。 誰還想讀? “走到哪裏都像”讀的真好!能再讀一遍給我們聽聽嗎? 來,孩子們,咱們也這樣試一試。

這麼美的句子,不想背下來?(生1生2)非常好!

師總結:是啊,走動的羊羣給無邊的大草原帶來生機,的卻讓人感受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那除了羊羣,作者還寫了哪些景物?

(3)出示句子: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 引導:這句寫了哪種景物?你覺得小丘的美是一種什麼樣的美?(柔美)(點擊課件)

作者是怎樣描寫小丘的綠色和線條的柔美的?(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勾勒,是用線條畫出輪廓,我們平時畫畫時經常用到。渲染是什麼意思呢?請同學們看文下的註釋。(生讀)

見過中國畫嗎?(出示課件)這就是用渲染技法畫出的一幅畫。也因為只用渲染,所以那種綠色才能-----(點擊課件)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詞語的?

這也是解釋詞語的一種方法。

這樣一種透明的綠色,和天邊的雲融合在一起,多美的一幅風景圖啊!(出示圖片)來孩子們,看着這幅圖,輕輕讀讀這句話。

想象着剛才腦海中出現的畫面——“翠**流,輕輕流入雲際”,再次輕聲讀讀這句話。

誰給大家讀讀你的體會?(抽生讀,齊讀)(點擊帶圖的句子) 生讀,師評價:“那麼柔美”讀的真好,真有一種柔美的味道。 翠**&流,輕輕流入雲際(課件變色)讀得不錯,讓我都不敢大聲説話,生怕破壞了這種寧靜的、流動的美,願意把這部分再讀一遍嗎?

來,同學們咱們也試着讀一讀。

誰願意再來讀一下?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讓我們體會到:線條柔美的小丘,獨特而奇麗;上下走動的羊羣,生機又有活力,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幅多麼和諧唯美的圖畫!(出示草原圖)所以,老舍發出由衷的感歎:

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出示齊讀)

同學們,舉目遠眺,我們看到了走動的羊羣,線條柔美的小丘,抬頭仰望你又將看到什麼呢?

交流:(出示句子)那裏的天比別外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

那裏的天指的是哪裏?那藍藍的天空和我們這裏相比較有什麼

《草原》教學設計7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原的美麗風光和人土風情的畫片,請學生談談觀後的感受。(放課件,聽歌曲)

聽了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欣賞着草原美麗的畫面,此時你有什麼想法?

2、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板書課題)

今天,讓我們隨着作家一起走進草原,齊讀課題。

二、質疑問難,瞭解學情。

過渡:在預習課文中,大家知道了這篇課文描寫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

1、讀了文章題目,你想了解哪些內容?也可以把預習課文中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

2、教師隨時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課件展示)

三、自學課文,合作探究。

1、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要注意一邊讀,一邊畫出重點的詞句,在課文的空白處,寫寫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教師相機指導。

過渡:在自學的過程中,同學們特別認真,尤其是同學們能抓住重點的詞句,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課前查找的資料,寫出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

2、小組同學自學交流,認識上達成共識後,待會彙報你們自學的的成果。教師深入到小組內,和同學一起交流探討,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於組織教學。

四、激勵評價,賞讀涵詠。

過渡:剛才老師參與了同學們小組的活動,每個同學參與合作的積極性特別高,很多同學還發表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下面,我們請同學代表你們小組的同學,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談談你們的體會和理解認識。

(一)指名研讀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學,彙報學習的情況。

1、結合課文中的重點的詞句,説説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麼樣子的?並且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書上的詞語或者自己概括詞語加以總結,請同學把這些詞板書在黑板上。〔你體會的很好,能否用書上的重點的詞語加以總結,把它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參與板書課文中的重點的詞語。學生板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錯別字。〕

2、隨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展示課件),加深學生感悟,充分地表達自己對草原喜愛的思想感情。(聽了同學們談的對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來吧!放課件)

3、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的課文。

過渡:這麼迷人的景色,這麼優美的語句,我們真的應該多讀讀。選擇本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

(二)研讀老舍先生在訪問中被熱情招待的部分。

過渡:同學們通過邊讀邊談體會的方法,我們感受到草原的美,讓我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在訪問的過程中又什麼的感受呢?

1、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部分,放聲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交流理解課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

(1)迎接遠客:學生先讀重點的語句談體會,然後看錄像,學生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小結: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熱情,隨後他們來到了蒙古包外。

(2)學生齊讀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熱情接待:先讓學生隨作者一起走進蒙古包,看看發生什麼樣的事,(學生看錄像),再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談談為什麼這樣讀課文。學生概括板書詞語)

五、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1、如果自己是一位訪問團的成員,看到草原的美麗景色,又受到內蒙古人民的熱情款待,此時你有什麼話要説?結合自己家鄉的情況,能不能對主人發出訪問我們家鄉的邀請?(教師板書:人熱情)

2、時間過得真快,在聯歡的歡聲笑語中,今天的訪問就要結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陽下,怎麼捨得分別?作者感歎:“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理解句子的意思,齊讀。

 六、課內外結合:

我們學習的課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見所聞,課下收集今天發生了巨大變化的草原資料或者圖片,準備在班上交流展評。

《草原》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積累幾個重點詞語。

3.學會一點賞析:感受文章優美的景物描寫,注重學生閲讀的個性體驗。

4.探究一點規律:引導學生領悟寫景成功的要領。

5.追求一點創新:創設情境,激發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習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

課堂學習的關鍵在於合作與交流,包括同學與同學、同學與老師、同學與文本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但合作與交流成功的前提是個人的自主學習,只有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們的合作和交流才有意義。請同學們展示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二、展示、交流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

①積累字詞:學生展示自己積累的詞語,教師強調三個詞語(鏗鏘、穹隆、頭暈目眩),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境解釋意義。

②主要內容與情感基調:

學生用一句話歸納本文主要內容,明確:本文寫盛夏樹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調:喜愛大自然。

(教師引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於景)

三、賞析優美的景物描寫,體驗文章情感。

①自由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②説説你最喜歡的景物描寫,談談你的感受。

(教師引導:可以從語言、情感、畫面以及給你的聯想等方面去分析。)

③小組合作交流,並形成合作學習記錄,小組代表發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給予鼓勵)。

④配樂朗讀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優美的景物描寫。

(教師引導:通過同學們的賞析和配樂朗讀,我們確實感受到作者筆下優美的景色。屠格涅夫是位善於描寫自然景色的偉大作家,難怪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稱讚説兩三筆一句,大自然就發出芬芳的氣息。請同學們結合文章探究作者寫景成功的密訣是什麼?)

1、探究寫景成功的要領。

①小組合作討論,形成發言記錄。

②小組發言並交流(只要能結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③學生總結交流結果,教師板書。

參考如下:

①善於觀察,抓住景物特徵。

②準確生動的語言。

③講究寫景的手法。

④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師引導:同學們探究出了寫景成功的密訣,那麼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密訣進行創新。將黎明時候的景色進行想象,寫得更具體些,讓樹林和草原黎明時的景色也散發出芬芳的氣息。)

2、想象與創新(以黎明時候的景色為基礎大膽想象創新,完成寫作片段)。

①學生獨立想象,寫作。

②學生展示自己的創新寫作的片斷,並交流。

《草原》教學設計9

指導思想:

1.充分發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藉助網絡資源視聽結合、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豐富等優勢,引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蒐集音樂資料,自主合作探究,在聽、觀、思、辯中,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羣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鍊和發展。

2.充分給予學生自主交流的空間,利用多媒體的視聽效果,通過豐富的畫面,生動的視覺、聽覺的衝擊,使學生迅速融入本堂課的主題,讓學生在猜一猜、看一看、聽一聽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欣賞美、感悟美、創造美的激情,力求體現音樂與相關藝術形式緊密連接所呈現的人文性,使之藴涵在音樂鑑賞、表現和創造活動之中。

3.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發揮教師輔助點撥的作用。教師在課下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者,輔助學生完成活動的創意與合成;課堂上在參與學生活動的同時,完成《音樂課程標準》“讓學生從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同時,也要讓學生了解基本的音樂常識”的要求,在學生感性的認識之後,給予學生理性的指導。

框架結構:

本課採用學生自主學、教師輔助點撥的教學方法從以下方面入手:

1.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自主合作探究,從蒙古族的風土人情音樂、舞蹈、樂器、服飾等方面瞭解草原民族音樂的形式與特徵。

2.教師從理性的層面分析歸納、總結民族音樂的特徵。

教學目標:

1.瞭解草原上的民族(蒙、哈、藏)的風土人情。

2.從音樂、舞蹈、樂器、服飾等方面瞭解草原民族音樂的形式與特徵,並能用語言簡單表達自己的感悟。

3.初步運用綜合藝術手段,進行文藝活動的創意與設計,並能大膽、自信地加以表現,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對於音樂的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教學內容:

1.欣賞內蒙民歌《遼闊的草原》、馬頭琴演奏《萬馬奔騰》(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學音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2.瞭解蒙古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3.瞭解蒙古族音樂的特點及相關知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草原音樂的形式及特徵,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課前準備:

1.全班分為三組,各代表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從音樂、舞蹈、樂器、服飾、風土人情等方面收集相關資料,並在課上展示(每組由組長負責)。

2.請音樂課代表做這節課的主持人,由他來把三個小組收集的資料串起來做展示。教師和主持人、三位組長一起課前準備好撰稿。

課 時:本單元共3課時,本課為第3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的知識

我們上節課已經欣賞了藏族、哈薩克族的音樂作品,也分析了這兩個民族的音樂特點。有哪位同學來幫我們回憶一下?

學生回答這兩個民族的音樂特點:藏族民歌節奏舒展,旋律自由起伏、歡暢;歌曲演唱高亢、嘹亮、裝飾音多。哈薩克族民歌常有附點、切分、連續十六分音符等節奏形態,歌詞具有即興的特點。

二、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再來欣賞另一個草原民族的音樂風格。同學們先來聽一首歌曲,你能聽出這是哪個民族的音樂作品嗎?

播放蒙古歌手騰格爾演唱的《蒙古人》。

這是一首我們在小學階段曾經欣賞過的歌曲。它表達了蒙古牧民為自己生長在草原上,生活在牧民家庭感到驕傲和自豪,以及對蒙古家鄉的熱愛之情。大家説對了,今天我們要來了解蒙古族,欣賞蒙古族的音樂作品。據説蒙古人有三件寶,那就是:草原、駿馬和蒙古長調。“即使蒙古人的歌曲沒有那草原上的青草多,也肯定多過那奔馳的駿馬。”提起蒙古歌曲,可能很多人的腦海裏都會出現這樣的畫面:藍天白雲,遼闊草原,彪悍的蒙古漢子縱馬馳騁,延綿不斷的歌聲就這樣從馬背上直衝雲霄……

三、簡介內蒙古

內蒙古是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地域遼闊,面積約佔我國總面積的1/9。

蒙古族又稱“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塞外苦寒之地的艱辛生活讓蒙古族養成了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在與大自然抗爭的同時又延續着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總體而言,蒙古民族是一個質樸豪爽的民族,草原民族開闊的胸襟在他們身上一覽無餘。同時,蒙古人的歷史充滿了蒼涼、悲愴的藝術之美,這些特點在蒙古族民歌中有着深刻的體現。

現在,請出主持人開始今天的蒙古之旅。

四、學生用課件、圖片等展示他們的收穫

主持人:聽着這首悠揚的《蒙古人》,我們又一次進入了音樂的王國。今天就讓我們帶着自由、舒緩的心境,去領略草原那獨特的民俗,去傾聽蒙古族那跳動的音符。Let’s go!讓我們現在就走進音樂的世界,開始這奇妙的旅程吧。

組長總結生活方式:蒙古族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牛馬羊羣是他們的夥伴,他們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馬和駱駝是蒙古人不可缺少的交通運輸工具。

組長總結服裝服飾:蒙古族隨着草原草地沙漠的變化無常的氣候和長期遊牧生活形成了奇特的服裝服飾:首飾、長袍、腰帶、靴子等。

組長總結飲食住所:蒙古族居住的大多是圓形的蒙古包,四周圍上白毛氈,冬暖夏涼,易於搬遷。蒙古族以乳類、肉類為主。特色食品有奶酪、奶茶、奶豆腐、手扒羊肉。

我們請老師帶我們走入民族音樂欣賞這個環節。

五、內蒙民歌欣賞

1.欣賞長調《遼闊的草原》

有人説長調和馬頭琴是蒙古文化的典型代表,獨一無二,藴含着草原文化的精髓。如果這兩樣消失,蒙古文化也就消亡了。

如今,一直在草原上自由迴盪的蒙古長調獲得了世界性的聲名。去年的11月份,蒙古長調入選為聯合國第三批“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中國和蒙古國聯合申報,在此之前,同為草原文化精髓的馬頭琴已由蒙古國獨立申報成功。

蒙古長調究竟有多大的魅力,“長調歌后”寶音德力格爾曾經講過她親歷的一件事:她七歲多的時候,有一回父女倆被幾頭野狼圍住,情急之下失明的父親拉起了馬頭琴,女兒唱起了《遼闊的草原》,狼停下腳步聆聽,而後慢慢離去。

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神奇?《遼闊的草原》是一首愛情題材的民歌,表現的是一個年輕人思念愛人,擔心愛人像遼闊草原上的泥沼一樣難以捉摸。歌中的“他”字可以不確定為男性或女性,因此這首民歌可以有着寬泛的理解。

聽《遼闊的草原》

請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總結:正如同學們所説的,這首歌曲節奏自由、舒緩,旋律悠長,在多處出現了裝飾音。這種旋律形態具有蒙古族長調民歌的特點。其音調高亢,音域寬廣,曲調優美流暢,旋律起伏較大,字少腔長,節奏自由而悠長,是蒙古族音樂草原風格的標誌。演唱長調是自由的.、即興的,一首歌在不同的歌手那兒有不同的演繹。長調歌詞的內容非常豐富,有對草原和駿馬的讚美,有對家鄉的思念,有婚禮歌,有宴歌,還有對季節變化、對生命與死亡的思考。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長調都表達了一種延伸的時空感,這種感覺源於開闊的大草原,兩者是渾然一體的。

再放一遍《遼闊的草原》,請大家跟着一起哼一哼這首內蒙長調,感受一下游牧民族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由生活的場景。

2.欣賞馬頭琴演奏《萬馬奔騰》

下面我來出一個謎語,看誰能説出謎底。

有匹馬兒歌聲美,

只有頭來沒有腿,

沒有腿,跑得快,

跑遍草原人人愛。

歌中唱的是什麼樂器呢?你能猜出來嗎?對!是馬頭琴。這種琴,琴桿又細又長,琴身是又扁又平的梯形,兩面蒙的是馬皮,琴桿兒的頂端還有一個雕刻得非常精美的小馬頭,所以才得名為馬頭琴。它是既能獨奏又能伴奏、合奏的,最有特色的蒙古族拉絃樂器。它的發音圓潤、婉轉,適合演奏悠揚、遼闊和深沉的旋律。

下面大家來欣賞一段音像,這是著名的馬頭琴大師齊?寶力高演奏的《萬馬奔騰》。

同學們來談談你對這首曲子的印象,你聽到了什麼?(同學發言)

這首曲子情緒熱烈、節奏緊湊,展現出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由於演奏速度較快,音調在表現意義上不同於《遼闊的草原》,在後半段出現了模仿馬嘶的聲音。

再聽一遍,注意聽馬頭琴獨特的音色。

六、課堂拓展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蒙古的另一個寶:一種特殊的演唱形式“呼麥”。我第一次聽到它,是“喉”,所以,它被稱作為一種“喉音藝術”,它是一種特殊的聲音技巧,可以一個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而形成罕見的多聲部。下面我們來聽聽。

播放《阿爾泰山頌》

這就是被音樂界譽為“天籟之音”的蒙古族“呼麥”唱法,在內蒙古自治區失傳百餘年後又獲重生,最近被文化部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名錄。關於“呼麥”產生的時代,已很難考證,有人認為在蒙古史詩説唱盛行的13世紀就可能產生了。有關“呼麥”的產生,蒙古人有一奇特説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動,見河汊分流、瀑布飛瀉、山鳴谷應、動人心魄、聲聞數十里,便加以模仿,遂產生“呼麥”。“呼麥”的曲目,因受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不是特別奉富。大體説來“呼麥”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詠唱美麗的自然風光,諸如《阿爾泰山頌》、《額布河流水》之類;二是表現和模擬野生動物的可愛形象,如《布穀鳥》、《黑走熊》之類,保留着山林狩獵文化時期的音樂遺存;三是讚美駿馬和草原,如《四歲的海騮馬》等。“呼麥”的產生與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很有關係,它是從大自然中受到啟發而創造出來的,它反映了高山、草原的空曠、遼闊,天高雲淡的景象,也使人感受到風聲鶴唳、萬物混響的氣氛。總之“呼麥”演唱藝術的內涵是頗為獨特的。它體現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諧、交融以及相互作用與滲透,並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淨化、昇華,進入一種新的境界。今天我們對這種神奇的音樂做了一個初步瞭解。如果同學們有興趣,可以上網查相關資料,做進一步瞭解。在今年的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原生態演唱比賽中就有“呼麥”的演唱,受到評委和觀眾的好評和喜愛,同時也反映出民族音樂旺盛的生命力。

七、感受與體驗

播放音像:熱情的蒙古人在宴會上高唱祝酒歌敬獻美酒的情景。一排學生手舉美酒,一排學生手捧哈達,其餘學生跟唱祝酒歌。體驗蒙古人熱情好客的豪爽性格,感受蒙古人民熱愛家鄉、熱愛草原生活的思想感情。

八、課堂總結

蒙古族民歌節奏自由、裝飾音多而細膩,並具有較強的朗誦性。其曲調嘹亮、悠長、親切,沁人心脾的歌詞既擅於抒情,又注重寫景,情景交融,表現出人和大自然的和諧關係。在這個單元中我們共同瞭解了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的民族風情和獨特的音樂文化。希望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大家在生活中能多關注民歌,多聽、多唱民歌,熱愛民族音樂文化。讓這顆璀璨的明珠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永遠放射出不滅的光輝。

《草原》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自然段。欣賞美麗的草原景色,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讀懂段的內容,感受草原的美麗與歡騰。

教學重點:

感受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遼闊美麗,產生喜愛這個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草原神奇而美麗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整體感知

1、在我國內蒙古有一個美麗的大草原——錫林郭勒大草原,那裏水草肥美、風光秀麗,是世界聞名的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國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國際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護區,你們想去看一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草原,欣賞那裏的美好風光吧!

2、板書課題,教師簡介錫林郭勒大草原。(設計意圖:情景導入,介紹錫林郭勒草原的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3、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想想錫林郭勒大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文路,找出重點詞廣闊美麗、歡騰。)

二、 細讀課文 理解感悟

(一)指導學習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錫林郭勒大草原廣闊美麗的?並把你感受最深的詞句劃下來。(設計意圖:“品詞、品句、品讀”是體現閲讀教學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詞眼讓學生比較、揣摩、體會,突現了“以讀悟語+以讀悟情=以讀代講”。)

2、指名彙報,相機出示句子。

(1) 草:

A.“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

①閉眼想象一下,此時我們已來到美麗的大草原上,草就在

我們的腳下,我們興奮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麼?睜開眼睛,談談你的感受?②把你這種感覺讀出來。③你還能從哪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美麗?(設計意圖:把文本的對話與延伸的想象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更好的體會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廣闊和美麗。)

B.“無論是山嶺上、深谷裏,還是平原上,到處都覆蓋着青青的野草。”

①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什麼?

②指導朗讀: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就讓我們用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吧。

C.“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

①從這句話你感受到什麼?

②草不僅高,你還感受到什麼?

③想一想:在草原上捉迷藏,會是什麼樣子?

(2)湖水:

“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

的七彩光芒??”

①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麼?

②這一窪窪清亮的湖水就像一塊塊神奇的寶鏡鑲嵌在一望

無際的草原上,想象它不僅映出了太陽的七彩光芒,還映出了什麼?

(3)野花:

“草叢中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鮮紅的山丹丹花,粉紅色的牽牛花,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着陣陣清香。”

①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什麼?

②在一眼望不到邊的草原上,不單單有這些種類的花,還

有很多我們叫不出名字的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 ③在青翠的草地上,就是它們為草原增添了繽紛的色彩,美嗎?那我們就美美地讀讀吧! (設計意圖:在學生的學習彙報中,隨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的訓練,突出了閲讀教學“以讀悟語”和“以讀悟情”的要求。)

(4)師引導總結本段

作者用他的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先是一碧千里的( ),然後描寫了清亮的( ),最後寫了各種各樣的(),寫出了草原的廣闊和美麗。(設計意圖:分別領略了草、水、花的美麗後,再引導學生總體回顧本段,從部分回到整體,廣闊美麗的草原整體印象再次印入腦海,加深印象。)

3、再讀1、2自然段,你們發現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了嗎?試背第二自然段內容。

4、指名分別來背(板書:野草、湖水、野花)

5、小結過渡:閲讀課文時,抓重點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內容,這是一種讀書的好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實

踐中發現文段的表達特點,掌握讀懂段落內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6、指導學習3、4自然段

①默讀3、4自然段,看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②小結:看,你們抓住了重點句“??錫林郭勒大草原還是個歡騰的世界”很快就理解了第四段寫了什麼。

③是什麼使得這片草原變成了歡騰的世界?就讓我們帶着興奮的心情一起去大草原感受那裏歡騰熱鬧的場面吧!(課件播放草原歡騰的景象)

三、拓展創新 發揮想象

1、看了這段錄像,再結合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想説的?

2、你們説的好極了!看來我們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要做一個草原人,要把草原當作我們自己的家,而事實上,這廣袤、美麗、生機盎然的草原的確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讓我們帶着這樣的情懷一起來當小導遊向人們介紹這草原的美景。(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既使學生更深的理解課文內容,又使學生的口語得到訓練。)

四、作業設計:

學了課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麼?回去思考,創作一首草原新歌。(設計意圖:從而既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又使學生產生熱愛錫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草原》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傾聽哨聲,進行輪換遊戲。

2.發揮幼兒想象進行動作創編。

3. 感受非洲音樂曲風,體驗音樂的歡快情緒。

二、教學準備

CD、手電筒、啦啦綵球。

三、教學過程

(一)暖身活動

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非洲參加一個篝火舞會,我們現在踏着整齊的步伐準備出發了。(播放《富尼古利富尼古拉》)

(二)感應音效

1.傾聽音樂。

~我們來到舞會現場,舞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聽,已經傳來了好聽的聲音。(口哨聲、呦嗬聲和鼓聲)

2.感應燈光。

~尋找燈光,聽到哨音聲讓孩子追蹤光源方向。

3.聽哨聲輪換律動。

~聽到哨聲時換小朋友到舞台上來,依次輪換。

4.拍蚊子感應節奏並創編。

~請幼兒創編拍蚊子動作來感應節奏。

5.輪換律動拍蚊子。

~聽到口哨聲時換小朋友到舞台上拍蚊子,依次輪換。

(三)啦啦綵球遊戲

~手持啦啦綵球跳舞,聽到哨音聲向空中拋接啦啦綵球。

(四)結束

~舞會結束了,我們拿着綵球回家了。

《草原》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字詞,會認4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並結合詞語的學習,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能正確讀寫“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飄帶舞、拘束、羞澀”等詞語。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3.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理解蒙漢人民的深情厚意,激發學生對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4.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1.蒐集草原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瞭解內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寫草原生活的樂曲一首。

【教學重點】

體會蒙漢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説話,激情導入

1.齊讀課題。你去過(見過)草原嗎?你是通過什麼途徑瞭解草原的?

(生可以通過唱歌、講述等形式來交流和表達。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電視、電影、網絡上看到的草原進行描述。)

2.“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羣”這是西部歌王騰格爾用歌聲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聽一聽?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語言大師老舍先生去領略一下內蒙古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透過文字去體會那裏獨特的民族風情。

二、初讀感知,瞭解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指名認讀生詞。

2.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讓學生當老師,提示易錯之處。

3.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

指名交流,教師適時點撥:這些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兩個)

4.每一個部分分別寫的是什麼?結合學生回答適時板書:風光美人情美

5.請你找出這兩個部分的內容,自己大聲地讀一讀。

三、領略草原風光美

1.誰能把描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其他同學邊聽邊把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畫下來。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師生適當點評。

3.自由朗讀文中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邊讀邊想象,邊讀邊體會。

4.指名朗讀,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

5.讀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説説喜歡它的原因。

建議:學生談到自己喜歡的句子是,課件及時呈現該句。同樣喜歡這一句的學生也參與朗讀。同時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6.請你把剛才勾畫的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師:你們發現勾畫的句子都寫的什麼內容呢?

點撥:其實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風光以後,抒發自己感情的句子。

7.配樂引讀課文。教師讀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學生讀作者抒發感情的句子。

8.引導思考:作者前後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板書:高歌──低吟

9.討論交流:作者的感情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從整體上看到草原美麗開闊,所以滿懷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既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詩。)

10.背誦第一自然段。

(1)多麼美麗的風光,多麼生動的語言,讓我們拿起書來,再讀一遍課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無限美麗的景色!讓我們把它們永遠記在腦海中!(齊讀)

(2)課文學到這兒,誰把這美景記在腦海中了,誰能把這段課文背下來?請會背的同學站起來試一試。(配樂)

四、總結

我們雖然只學習了課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節課我們再隨老舍先生到蒙古包裏,去蒙古人家裏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板書設計

1、草原

風光美────────────人情美

高歌──低吟

作業設計

1.先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請正確、漂亮地書寫“毯、渲、勒、吟、迂、襟”等字。

3.摘抄文中的好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指名朗讀生字、詞語。

2.背誦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歡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草原風光無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熱情奔放。作者一行人進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熱情接待,表現了蒙古族風情。課文25自然段給我們作了詳細介紹。

2.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部分都講述了哪些內容?

3.全班交流。

教師適時引導,並根據學生的發言板書:迎客──相見──款待──聯歡

4.課文四個自然段就講了四個內容,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來自學,然後在小組中交流學習成果。

5.組內交流。

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①提出交流要求:一邊説,一邊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出來,最後還要加上自己的評論。

②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感悟作者的興奮與驚喜)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羣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感受草原人民穿着豔麗的民族服裝,揮動馬鞭,從很遠的地方來迎接客人的情景,體會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對漢族兄弟的情深意長的情誼。)靜寂的草原熱鬧起來:歡呼聲,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感受熱鬧的場面打破草原寂靜的場景。)

③有感情地朗讀,深化理解。

④練習背誦本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相見。

①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②説説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主客見面時那真摯的感情的?

③重點體會句子:也不知道是誰的手,總是熱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從“總是”和兩個“再”字中,都能體會到主客雙方的感情熱烈、深厚。)

④把你的體會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分組讀或者齊讀。

(3)第四自然段──款待。

①好客的主人是怎樣款待客人的?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你用一邊説、一邊讀、一邊評價的方式交流。

(如:進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擺上了奶豆腐,端進來大盤的手抓羊肉。他們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風味食品來款待我們。這充分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親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齊聲歌唱,體現了兩族人民的深情厚誼。)

②指名學生朗讀本段,其餘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4)第五自然段──聯歡。

①繼續運用前邊的方法學習。

②聯繫上下文,説説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7.是啊,蒙漢情深,怎忍別離,雖然已是夕陽西下,但大家談興正濃。面對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們對整個草原都產生了怎樣的感情?

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熱愛──依戀

8.放聲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句子通過有感情朗讀推薦給大家。

三、品味語言,揣摩寫法特點

1.作者從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兩個方面介紹了草原,你認為貫穿全文始終的是一種什麼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動具體地表達自己的這種情感的呢?

2.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展開。我們通過讀文,感受着蒙漢人民的親密無間,咀嚼着優美生動的語言文字,你發現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3.把你最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再好好讀一讀。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説説自己學完課文後的感受。

板書設計:

1.草原

風光美────────人情美(草原風情畫)

高歌──低吟 迎客──相見──款待──聯歡

熱愛──依戀

作業設計:

①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試着背一背,再與夥伴比賽,看誰記得又快又準,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②把課文中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

③繼續閲讀有關草原的資料。

《草原》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認識草原特點,提高認識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教學要求】

1.學會字詞,瞭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特點。

2.提高認識能力和審美能力,滲透民族團結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段。

【教學重點】認識草原特點,體會民族感情。

【教學難點】

1.體會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體會第2—5段文字中所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以情貫穿,保持作者感情的連續性。

【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第1段;第二課時教學課文第2—5段。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2幅。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9.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談一下自己閲讀課文後的初步印象與體會。

三、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瞭解大意。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瞭解草原“天”的特點,理解草原的天為什麼比別處的天“更可愛”,體會作者激動的感情。

2.瞭解草原的特點,抓住“一碧千里”帶動全段的學習。

3.體會作者感情。

4.理解“駿馬”、“大牛”句。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二段。

1.默讀思考:作者在去牧業公社的途中,初入草原和接近公社時所看到的景色有什麼不同?結合“灑脱”、“怎麼走都可以”及“河”句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

2.理解“歡迎遠客”這層文字,結合“彩虹”“歡呼”句理解。體會主人的熱情好客。

3.結合汽車“飛”與“走”的不同描寫,深入體會作者心情的激動。

二、學習課文第3—5段。

1.第三段:結合“熱乎乎”“你説你的,我説我的”等語句,體會主人的熱情,客人的動情。

2.第四段:結合蒙民的招待物品及人們的表現,體會主人的熱情;結合“會心”等句,體會兩族人民感情的交融。

3.第五段:結合主客表現,理解結尾詩句,深入體會蒙漢人民的深情厚誼。

三、歸納全文,回到整體,揭示“民族大團結”的課文主題,體會寫作方法。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民族感情。

2.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習體會。

《草原》教學設計1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漢蒙情深、民族團結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草原人民的感情。

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描寫的生活情景。體會課文中的靜態、動態描寫。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體會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意思及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我們曾隨課文一塊登上過黃山,欣賞過黃山奇石,到過貴陽黃果樹瀑布,領略了那裏的獨特風光。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畫家,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同學們還想不想作一次長途旅行,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進北國,領略一下那裏的獨特風光。(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同學們看到課題想知道什麼呢?(生質疑)帶着問題到課文中去找吧!(指名讀課文)

2、 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還有那些地方不明白?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生彙報學習結果)

三、自主探究:

1、 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疑問和感受拿到小組中去交流吧。把你的疑問提出來讓小夥伴幫助你。

2、 小組彙報學習結果,每組選一個代表彙報。

四、品讀課文:

1、 課文讀完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能用一個詞來表達嗎?(美)作者老舍先生是從那幾個方面來寫的呢?(景色美、人情美、語言美)

2、 你最喜歡的是那一部分,找出來讀一讀,並説一説喜歡的理由。(可結合自己蒐集的資料談一談自己得體會)

五、知識拓展:

1、 出示“能力大考驗”課件,請同學們選擇喜歡的畫面,設計解説詞,再小組中交流一下,然後小組選派一個代表彙報。

2、 為自己蒐集的圖片配上解説詞。

六、作業:

蒐集自己家鄉的有關圖片,寫一段文字,想別人介紹自己家鄉。

《草原》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

聆聽《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小黃鸝鳥》演奏《筷子舞》《銀盃》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萬馬奔騰,三首不同風格的歌曲,感受了解蒙古草原音樂的魅力並瞭解兩首樂曲產生的時代背景,表現內容、旋律特點及音樂形象。

教學重點:學唱欣賞曲的音樂主題。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

3節奏訓練。

4複習。

5導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聆聽全曲。

2介紹演奏家。

3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

4復聽全曲,同時隨音樂打拍子。

5學唱主題音樂。

6表演。

三、結束部分:小結。結束全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唱歌曲《小黃鸝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鳥的美好感情。

通過合唱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和諧優美的聲音中感受音樂的美妙並訓練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連接中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重點:用正確的方法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

教學難點:同上。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部好。

2發聲練習。

3複習。

4節奏訓練。

5導言。

二、基本部分:

1、聽範唱帶。

2、教師範唱。

3、有節奏的讀歌詞。

4、學習歌曲。

5、演奏《筷子舞》隨音樂邊唱邊打拍子。

6、掌握音樂的強、弱。

7、齊唱。

8、自評、互評。

三、結束部分: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銀盃》,培養學生熱愛蒙古族音樂,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2、唱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和諧優美的聲音中感受音樂的美妙並訓練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連接中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重點:復唱時正確演唱。

教學難點:正確演裏二聲部。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

3、節奏訓練。

4、導言。

二、基本部分:

1、完整聽範唱帶。

2、教師範唱。

3、隨音樂打拍子。

4、掌握音樂的強、弱。

5、齊唱。

6、指導不足之處。

7、反覆練唱。

三、結束部分:小結。結束全課。

Tags:教學 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