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現代作家 > 季羨林

季先生走後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欄目: 季羨林 / 發佈於: / 人氣:1.48W

引導語: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説: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

季先生走後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季先生走後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季先生走了,但他不僅給我們留下了有形的著作,更給我們留下了無形的精神。

季羨林先生曾撰文,表達了他希望大家摘掉他頭上的“國學大師”、“泰斗”、“國寶”這三頂 “桂冠”的願望,以便還他“一個自由自在身”,這使我浮想聯翩。

(一)在浮躁盛行、爭名奪利的今天,季先生這一願望的意義,不在於他或別人誰有佩戴這三項“桂冠”的資格和三項“桂冠”的標準,而是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一個淡薄名利的榜樣、一個謙虛的榜樣、一個冷靜的榜樣。也是他面對現實的一種無奈的奉勸。

(二)“國學大師”、“泰斗”、“國寶”的“桂冠”本是善良的人們對季先生的尊重和愛戴,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上台講演或表演的經驗,當幾十個燈泡照在台上,幾個聚光燈同時打向你的時候,不論多冷的天,都會使你頓時感到熱血沸騰,稍後就會頭腦發熱、頭暈目眩,有一種過去人們常説的“架在火爐上”被烤的感覺。所以説,頭上過多的光環對正常人來講,並非麼好事,會使人頭腦發熱、頭暈目眩、胡説八道。

(三)我們常講,社會就是一個人生的大舞台,這是很貼切的比喻。但很多人不論多熱的天,都希望多戴上幾項“桂冠”。有時在接過某些人的名片時,你看不清他的單位和聯繫方式,橫在你眼前就是那不下十幾個大小虛實的各項“桂冠”,這個會的理事、那個家的會員,要麼就是名譽主席、顧問等不一而足。剛拍幾部電視短片,就敢印上“著名影視編導”、明明是一個科長,還要加上一個括弧,副處級……我每每在看到這樣的名片時,並無半點肅然起敬的感覺,而是鄙視和蔑視。其實一個人的地位不是靠這些稱呼來確定的,一個人越需要化粧,説明她越醜;一個人冬季穿得越多,説明他身體越差;一個人越沒文化,越需要假的文憑來招搖撞騙;一個越沒有錢的人,才越怕別人説他沒有錢而冒充大款……

(四)中國人喜歡給別人戴帽子,也希望別人給自己戴帽子。有時給別人戴帽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為了等別人也給他戴上一頂或幾頂“桂冠”。

(五)上帝為何只給我們一個太陽?兩個太陽同時出現會太熱,兩個太陽輪番上陣我們則不得休息。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人和事就好了,不必為自己多戴幾項“桂冠”,更不必嫌一個太陽少而給自己再加幾個太陽。不論是兩個太陽同時出現,還是兩個太陽輪番上陣,這都是自尋煩惱。上帝既然給了我們一個太陽,那就享受好這個太陽,這個太陽就是我們自己。

(六)季先生希望大家摘掉他頭上的三頂 “桂冠”,也是深知一個人頭上的'太陽不能過多,每一項“桂冠”都像是緊箍咒,使人沒有“一個自由自在身”。這是一種境界,需要自信和實力。當你不需要“太陽”,躲在小屋內做好自己的人和事的時候,太陽就會主動地破牆而入,照到你的頭上。

(七)季先生的“桂冠”沒有誰發過文,所以他的“請辭”也不必誰來批准,對一些人是有所啟示和領悟,還是看到了新機會?這三頂“桂冠”不需要想“學雷鋒”的人來拾遺補缺,而是寧缺勿濫。

季先生走了,他的“自辭三項桂冠”,就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文/季羨林

當我還是一個青年大學生的時候,報刊上曾颳起一陣討論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微風,文章寫了一些,議論也發表了一通。

我看過一些文章,但自己並沒有參加進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認為這種討論本身就無意義,無價值,不如實實在在地幹幾件事好。

時光流逝,一轉眼,自己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我的預算。有人認為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了,對人生的種種相,眾生的種種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歎息時多。遠不如早一點離開人世這個是非之地,落一個耳根清淨。

那麼,長壽就一點好處都沒有嗎?也不是的。這對了解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會有一些好處的。

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説,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考慮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裏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鑽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活過一生。

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歎。即使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温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於名韁,被縛於利索。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知道為什麼活過一生。

對這樣的芸芸眾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從何處談起呢?

我自己也屬於芸芸眾生之列,也難免渾渾噩噩,並不比任何人高一絲一毫。如果想勉強找一點區別的話,那也是有的:我,當然還有一些別的人,對人生有一些想法,動過一點腦筋,而且自認這些想法是有點道理的。

我有些什麼想法呢?話要説得遠一點。當今世界上戰火紛飛,人慾橫流,“黃鐘譭棄,瓦釜雷鳴”,是一個十分不安定的時代。但是,對於人類的前途,我始終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我相信,不管還要經過多少艱難曲折,不管還要經歷多少時間,人類總會越變越好的,人類大同之域決不會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無數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條鏈子,是由許多環組成的,每一環從本身來看,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東西;但是沒有這一點東西,鏈子就組不成。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説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裏。

但是,這個道理在人類社會中只有少數有識之士才能理解。魯迅先生所稱之“中國的脊樑”,指的就是這種人。對於那些肚子裏吃滿了肯德基、麥當勞、比薩餅,到頭來終不過是渾渾噩噩的人來説,有如夏蟲不足以與語冰,這些道理是沒法談的。他們無法理解自己對人類發展所應當承擔的責任。

話説到這裏,我想把上面説的意思簡短扼要地歸納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