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雜文

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詠竹詩淺析(網友來稿)

欄目: 雜文 / 發佈於: / 人氣:3.05W

湖北漢川實驗中學 王健龍

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詠竹詩淺析(網友來稿)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竹與鬆、梅一樣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歲寒三友”。它象徵着高潔、虛心、堅韌等品格。歷來為人們所喜愛,蘇東坡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高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哪有揚州鶴。”這首詩充分表達了中國人的愛竹情趣和愛竹心態。在眾多的詠竹作品中,鄭板橋的詠竹詩可謂獨樹一幟。他的詠竹詩或闡明創作理念,或抒寫自己的情志,讀來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現選錄幾首,與大家共賞。

其 一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宂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詩人一生畫竹、寫竹四十餘年,回顧自己的創作經歷,感慨良深。“畫到生時是熟時”,正是詩人藝術生活的哲理總結,它表現出詩人不懈追求至美藝術的精神。詩中“日寫”、“夜思”闡明瞭寫作要勤寫多思的道理。“削”“留”則啟發我們寫文章應刪繁就簡,使之脈絡清晰;“生”“熟”兩詞啟示我們文章要新穎別緻,不落俗套,才會成會好文章。他曾對友人説,畫竹要經歷三個階段,達到三種境界。一是“眼中有竹”,二是“胸有成竹”,三是“胸無成竹”,這也許是對他創作理念的最好詮釋。

其 二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峭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詩人一生阿直不阿,所以他筆下的竹子顯得堅定、挺拔、蒼勁。竹子這種寧折不彎的精神,又是詩人“清為官、勤為民”的亮節志向的生動寫照,表現了詩人堅強不屈的豪邁氣概。

其 三

新舊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竹,千丈龍孫繞風池。

鄭板橋不但以竹自況,還以“竹”待人,對於後學,他樂於獎掖,盡力扶持,寄予厚望。

其 四

一片綠蔭如洗,護竹何勞荊棘?

仍將竹作籬笆,求人不如求已。

“求人不如求已”,本是一句俗語,詩人巧用於詩中,與畫面上竹園周圍的竹籬笆聯繫,使淺近生動的哲理意味更濃,也表現出詩人自立自強,不屈不阿不苟且的坦蕩胸懷。

其 五

新栽瘦竹小園中,石上悽悽三兩絲。

竹又不高峯又矮,大家謙讓是家風。

鄭板橋曾先後在範縣、濰縣等地當作知縣。在權欲橫行的官場中,詩人深感人世間污濁甚多,鑽營敲詐,損人利已,爾虞我詐,溜鬚拍馬不一而足,詩人對此極為反感,轉而在大自然中尋找做人的真諦,而對互相“謙讓”的竹與石,不爭強出頭的短竹、矮峯,則推崇備至,給予熱情的讚揚。

其 六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鄭板橋一生坎坷,50歲才入仕途,在做下層地方官時,為官清正,縣衙蕭蕭的竹聲,使他想到了民間的疾苦和為官作吏者的責任。他對百姓生活中一枝一葉的小事都十分關切,表現了詩人對百姓的深情,實在難能可貴,但終因助農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而罷官。罷官後,“宦海歸來兩袖空,逢人賣竹畫清風”,定居揚州,自食其力。

其 七

七十老人寫竹石,石更峻贈竹更直;

乃知老人筆非凡,挺挺千尋之壁立。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立相鬥一千場。

這是詩人棄官之後,晚年落拓揚州之作。詩人以賣畫為生,生活窮困潦倒,但他絲毫不改變自己的操守和做人的準則,這首詩充分表達了詩人老而彌堅,對惡勢力毫不妥協的凜然氣概,“挺然相鬥一千場”,讀之使人感奮不已。

鄭板橋一生喜竹愛竹,痴竹迷竹,指竹作詩,寫竹入畫,詠竹言志,畫竹傳情,是鄭板橋(畫)寫出了竹的人格,又是竹成就了鄭板橋的名聲,常言道:“竹毀節存”,板橋雖死,其“竹魂”猶在。

作者郵箱: wjl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