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唐代詩人 > 白居易

白居易《詠竹》全詩賞析

欄目: 白居易 / 發佈於: / 人氣:1.44W

《詠竹》是唐朝偉大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詠竹詩。全詩運用巧妙的對比描寫,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對竹潔高品質的讚譽。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白居易《詠竹》全詩賞析,希望大家喜歡!

白居易《詠竹》全詩賞析

詠竹 白居易

不用裁為嗚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

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裏看。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翻譯

不用將竹子砍下來製作成樂器,也不用將竹子截斷作為釣魚竿。等到了冬天,各種花花草草全都凋零了,再在紛紛大雪中慢慢欣賞竹子的美麗。

賞析

白居易愛竹、詠竹、種竹、玩竹、賞竹、食竹,在他的詩歌中出現“竹”字不少於三百處。在《白居易集》中以詠竹為題的就有十六首,這些詩作成為白居易詠物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着不可忽視的價值意藴。本文通過對白居易詠竹詩的探索,揭示出詩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獨特的情趣追求及處世態度,進而探索其獨特的心靈世界、藝術追求、社會風貌。一詠竹詩的文化價值1.豐富的精神價值。中國傳統文人常常把“竹”作為儒家文人人格的化身,通過“比德”思維方式賦予了“竹”近乎完美的人格特質,在對竹的描寫中融入了詩人的價值觀和美學追求。這樣“竹”的某些自然特徵成了人們用以比況自身的媒介。最早賦予竹以人的品格的《禮記。禮器》説:“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詩。衞風。淇奧》中的“綠竹猗猗,有匪君子”、“綠竹青青,有匪君子”賦予君子的品行。南朝謝莊的《竹贊》“貞而不介,弱而不虧”也賦予竹虛懷亮節、堅貞不移的品德。在白居易的詩中也處處突出“竹”的品格,寫出了其犖犖不俗的獨特情懷。

作品鑑賞

白居易這首詩,乍看之下似乎平淡無奇,開頭的兩句,用詞平淡,無新奇,只是簡單地交待了竹子不用,不須。但也由此設下了懸念,為什麼不用?為什麼不須?連串的設問,讓人情不自禁往下看,原來亮點在後面,一個“看”字,點亮了人無限的想象空間。所以這首詩須仔細品讀方能發現其中回味無窮,妙不可言。

詩的開頭就是的一連串比喻描寫,這是一種比較創新的方式,前三句的`比喻都是為了最後一句做鋪墊,一個“看”字點明瞭詩的主旨,激發了詩的靈魂,讓人無限遐想。“留向紛紛雪裏看”看什麼?潔白的雪裏,唯剩下竹而已。從竹孤立於雪裏看到竹的高潔本質,一種孤立於世俗的孤傲,也是從中襯托出詩人自已高潔的情懷。歷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於林,流連忘返,並非僅僅為了逃避現實社會,而是為了尋找一種精神寄託。一種超然物外的情操。足見詩人對竹子的喜愛及對竹子品格的讚譽。

竹的生存環境,總是猗猗靜謐幽雅,醉心在竹的世界裏,可以彌補人的心理缺陷和遠離凡塵的愉悦、超脱!可以獲得暫時的心理平衡。

此詩巧用對比,略形顯神,託竹寓意,象徵顯旨。全詩有三個詞非常關鍵,“不用”,“不須”,“留向”,前兩個詞所表達的情感傾向和價值觀念與後一個詞所表達的形成鮮明的對比,實際上是竹的功利實用的品格與精神品格的對比。先看鳴鳳管,據《列仙傳》記載,春秋時蕭史善吹簫,能作鳳聲引鳳凰止於其屋,故稱“簫”為“鳴鳳管”。由竹子加工製成的簫,其聲感人肺腑,動人心魄。王褒《洞簫賦》雲:“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汜濫,幷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其妙聲,則清靜厭瘱,順敍卑達,若孝子之事父也。

科條譬類,誠應義理,澎濞慷慨,一何壯士,優柔温潤,又似君子。故其武聲,則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其仁聲,則若颽風紛披,容與而施惠。”由此可見簫聲豐富、獨特的藝術感染力。杜牧有詩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