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文言文

高考文言文閲讀命題的特點與趨向分析

欄目: 文言文 / 發佈於: / 人氣:6.33K

一、測試材料選文範圍拓寬,體裁和題材更加豐富多彩

高考文言文閲讀命題的特點與趨向分析

文言文閲讀一直選用人物傳記類散文作為測試材料,從1994 年到2003 年,高考全國卷文言文閲讀測試材料一直是人物傳記,相對而言比較穩定。隨着自主命題試卷的增加,2005 年有了較大的突破。16 套試卷一共選用了19 篇(段)文言文作為測試材料,9 套試卷依舊選用人物傳記類作品作為測試材料,另外的7 套則取材於非史傳類著作,包括先秦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唐代散文、明代散文、清代小説等,涉及人物傳奇、遊記、政論、文論等多種樣式,多是名家名篇,內容大都以敍事為主,敍議結合,大概可以概括為人物故事類、山水遊記類、閲讀詩文感悟類和説理類,具備可讀性強、利於測試兼具教化功能的特點。因此,今後文言文測試材料的選用,將會更加關注在穩定中有變化、出新意,而抒情性、議論性散文會得到更多的關注。測試材料體裁和題材的多樣化,體現出命題思路的逐步拓寬,值得關注。

二、測試題型、題盤和分值穩定而有變化

文言文閲讀測試題型保持一貫的方式,分為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類。賦分基本保持了穩定和連續,除上海卷的28 分之外,其餘巧套試卷的分值集中在18 一22 分之間,較為集中的分值是20 分,達到50 %的比例。

1 .單項選擇題的題量與分值

單項選擇題的題量與分值基本保持穩定,除上海卷外,巧套試卷的單選題仍舊是每題3 分,分值處於9 一巧分之間不等,其中有n 份試卷採用4 道題12 分,佔試卷總份數的68 . 8 % ,保持近年來穩定的題量和賦分。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卷兩類題型的分值比例有很大的變化,單選型試題比2004 年減少l 道,設置3 道題目,賦分為9 分,使得全國卷的單選題分值首次低於非選擇題分值。聯繫古詩文閲讀測試整體考查,不難發現,因為翻譯題和古詩鑑賞題賦分的增加,使得非選擇題的分值佔古詩文閲讀試題總分的比例達到66 . 7 % ,體現出古詩文閲讀測試注重採用非選擇題考查形式的.趨向。

2 .非選擇題的題量與分值

非選擇題的分值,除上海卷的24 分最高值,其餘巧份試卷的分值區間在5 一10 分之間,有較大的分距。而且題型和題量也存在一定差異。除上海卷、北京卷和遼寧卷外,其餘13 套試卷全部採用句子翻譯這一種題型,分值較之2004 年又有所變化,有6 套試卷分值上調,全國卷和遼寧卷調為10 分,對文言文翻譯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力度。有關人士認為“2006 年高考即使不再上升或加大力度,至少也會繼續保持這種態勢。”(沈獻章、高森、周京顯等《 新形態下的語文高考》 ,《中國考試》 2005 年11下半月刊)

句子翻譯毫無疑問是文言文考查的穩定題型,但是部分省市自主命題卷在考查題型的多樣化方面已經或正在做出探索,比如北京卷、遼寧卷和上海卷。北京卷連續兩年沒有設計文言文句子翻譯題,遼寧卷採用翻譯和斷句兩種題型,而上海卷在非選擇題的題型設計方面一直有較多的探索,除了設置賦值5 分的兩個短句子的翻譯,還採用諸如填空、翻譯、簡答和簡析的多種方式,對實詞解釋、類比手法、詞語語境義的理解表述、選文內容的理解和古代文論理解等進行了考查,可以稱為綜合題型。

三、測試內容與設題方式呈現的特點

2005 年的文言文閲讀測試內容和設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穩定。表1 顯示出考查內容覆蓋全面,對取消限制的考點單獨設題進行考查。其中實詞詞義、虛詞用法的理解、文句的理解和翻譯,文章內容的篩選、分析和概括,始終是文言文閲讀主要而穩定的考查內容。實詞、虛詞、句式和詞類活用、句子翻譯屬於“理解”能力層級,文中信息篩選、歸納概括內容要點、分析作者觀點態度屬於“分析綜合”能力層級。不難發現,文言文閲讀測試以閲讀理解能力為考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