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文言文

孝乞文言文翻譯和出處

欄目: 文言文 / 發佈於: / 人氣:2.2W

《虞初新志》,短篇小説集,清初張潮編輯,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匯為一編,共20卷。孝乞出自《虞初新志》,孝乞文言文翻譯和出處,一起來看看。

孝乞文言文翻譯和出處

原文

丐不如其鄉里,明孝宗時,嘗行乞於吳。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貯直之竹筒中。見者以為異,久之,詰其故,曰:吾有母在,將以遺之。有好事者欲窺其究,跡之行。行裏許,至河旁,竹樹掩映,一蔽舟系柳陰下。舟雖蔽,頗潔,有老媪坐其 中。丐坐地,出所貯飲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舉杯,乃起唱歌,為兒戲,以娛母。母食盡,然後他求。一日乞道上,無所得,憊甚。有沈孟淵者,哀而與之食,丐寧忍餓,終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數年,母死,丐不知所終。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譯文

一個乞丐的生活狀況不如他的同鄉人。明孝宗年間,這個乞丐曾經在吳地行乞。每次乞到的食物多數都不吃,把它儲存在一個竹筒中。看見的人都對這件事感到很奇怪,時間長了,就有人問乞丐這是為什麼,乞丐説:我還有老母親在世,但是已經命在旦夕。有好事的人想知道究竟,於是跟着乞丐走了一段路到了河邊,在一片柳陰下繫着一葉小舟,雖然很破落的小舟但是很乾淨。有一個老婦人坐在裏面。乞丐到了以後拿出儲存的食物整理一下,然後端到船上,等母親吃的.時候,他唱歌作樂,使母親高興,等母親吃完了才作別的。有一天乞丐什麼也沒有乞到,很鬱悶,有一個叫沈孟淵的看他可憐給他食物,但是乞丐寧可餓着也要先給母親吃,這樣過了多少年後,乞丐的母親去世了,以後也再看不到乞丐了,聽説乞丐説自己姓沈,當年三十歲左右。

出處

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短篇小説集,清初張潮編輯,收集明末清初人的文章,匯為一編,共20卷。《虞初新志》所收篇章大抵真人真事,不盡是子虛烏有。如王思任《徐霞客傳》、吳偉業《柳敬亭傳》都是實有其人其事。《虞初新志》所收故事的題材很廣泛,其中的不少篇章用小品文的筆調,一般都帶有一些奇異的情節或不尋常的事件和人物,引人入勝。

作者

張潮,字山來,號心齋居士,歙縣(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原居婺源(今屬江西),十世祖於北宋天聖六年(1028)遷居歙之滿田。後有一支移居廣德州建平縣(今安徽郎溪),自石橋府君(?—1607)“卜築”縣南蔣國村(今蔣固村)。府君生二子,長者復生二子。其子一名習孔(1606—?),一名法孔(1610—1640),前者即為張潮之父。習孔字念難,號黃嶽,十一歲喪父,忍飢受寒,成人後“貧劇無聊,漫然回徽”。明崇禎年間為諸生,清順治六年(1649)中進士。從此走上仕途,始家道中興,歷官刑部郎中、按察使司僉事充任山東提學,時在九年(1652)。不幸僅數月即丁母憂,“自此見世途嶮巇,絕意仕進”,僑居揚州,一心經營家業。在其四十五歲即順治七年(1650)時,張潮出生。

張潮成長在“田宅風水、奴婢器什、書籍文物”

1一應俱全的優裕環境裏,因着父親嚴格的家教,沒有沾染官宦富貴人家子弟常見的紈絝習氣。自幼“穎異絕倫,好讀書,博通經史百家言,弱冠補諸生,以文名大江南北”。他雖出生貴介、富於資財,然其“性沉靜,寡嗜慾,不愛濃鮮輕肥,惟愛客,客嘗滿座。淮南富商大賈惟尚豪華,驕縱自處,賢士大夫至,皆傲然拒不見。惟居士開門延客,四方士至者,必留飲酒賦詩,經年累月無倦色;貧乏者多資之以往,或囊匱則宛轉以濟:蓋居士未嘗富有也,以好客,故竭蹶為之耳”。只可惜累試不第,“以貲為翰林郎,不仕,杜門著書”,先後自著詩文、詞曲、筆記、雜著數十卷,輯成《檀幾叢書》(康熙三十四年刊)、《昭代叢書》(康熙三十六年刊)等中大型叢書。在康熙中後期,人稱其“著作等身,名走四海,雖黔、滇、粵、蜀,僻處荒徼之地,皆知江南有心齋居士矣”

2。而給其生前身後帶來海內外聲譽的,則首推《虞初新志》一書的編纂;此書一出,便奠定了其文言小説編選家和批評家的歷史地位。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