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文言文

和氏璧文言文翻譯

欄目: 文言文 / 發佈於: / 人氣:1.52W

導語:和氏璧,最早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傳為琢玉能手卞和在荊山發現,初不為人知,後由文王常識,琢磨成器,命名為和氏璧,萬成為傳世之寶。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和氏璧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

和氏璧文言文翻譯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有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有以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為,和乃抱其璞而哭與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石也,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民曰“和氏璧”。

全文翻譯:

楚國有一個叫卞和,在荊山裏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奉獻給楚厲土,歷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説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説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説: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為和氏壁。

文言文《和氏璧》賞析

關於和氏璧,歷史上又演繹出了藺相如完璧歸趙,秦始皇將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後來又在戰亂中摔去一角等一系列大家比較熟悉的故事,和氏璧和卞和一樣,也算是多災多難的了。這個和氏璧的傳説,向來是被當成人才悲劇的'一個比喻吧?有道是“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試想想,正是因為當初那兩代楚王沒有眼光、不識貨,才把寶玉被當成石頭,卞和因此而被跺去了雙腳。古往今來,像和氏璧那樣的被埋沒的人才悲劇故事實在是數不勝數!

這個和氏璧被“出土”的過程吧,這塊寶玉藏的實在是太“深”了,真的很難讓人識別:首先,是“鳳凰棲於石上”才引起了卞和的注意,如果不是卞和心細,沒有那麼細心的人,它是不會被發現的;其次,之前兩任楚王找人鑑別都沒能看出來是寶玉,鑑定的人至少應該算是個“專家級”的人物了吧,也就是説這個寶玉實在不太好認;第三,和氏璧最終顯現出它的光彩奪目也是在“鑿開雕琢”以後,如果不給它這次加工機會,寶玉還是會被埋沒的……如果和氏璧不是深藏於石頭之中,如果這塊寶玉比較好認,如果卞和自己對“石頭”進行加工,故事的情形肯定是大不一樣了!

再説説“人才”的話題。很多“人才”感喟懷才不遇,這一定是時代的錯誤、社會的錯誤嗎?有沒有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真的是“世有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嗎?那些“千里馬”們如果能自己找機會一展駿足,何須那位高明的“伯樂”出來鑑定呢,一般老百姓都能看出來!換個角度看,正因為世間“伯樂”不常出現,我們那些“千里馬”們就理應換個思路,要自己想辦法脱穎而出了!“空悲切”、“一棵樹上吊死”,空等着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現的“伯樂”,那隻能是自己埋沒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