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文言文

關於初一文言文的課後練習

欄目: 文言文 / 發佈於: / 人氣:2.24W

【甲】

關於初一文言文的課後練習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峯,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峯之間者,釀泉也。峯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丙】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餘,睨若無窮,然卒入於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註釋:

(1)渴:指袁家渴(一條溪水的名字)。(2)幽幽然:水細流的樣子。

(3)乍:連詞,或者。(4)泓(hóng):深潭。水深而廣。

(5)鮮:苔蘚。(6)紆餘:曲折伸延。紆,彎曲。餘,通“徐”。

(7)睨:斜着眼睛看(8)箭:小竹。(9)庥(xiū):庇廕

6.甲、乙、丙三段文字中都有表示“方位”的詞,它們的意思不盡相同,【丙】文中“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中的“西南”意思是 。

7.下列詞語中的.“布”與“影布石上”一句中的“布”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星羅棋佈 B. 開誠佈公 C. 布衣之怒 D. 任人擺佈

8.依次給【甲】文中劃線句斷句,【丙】文中劃線句加標點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

B.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

C.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

D.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

9. 某同學為【甲】、【乙】選文中的兩句話配了圖畫,請你指出畫面的錯誤之處,並説明理由。

答:圖1錯誤: 理由:

圖2錯誤: 理由:

10.【甲】【乙】【丙】三段文字所描寫的水,各有什麼特點?(3分)

(二)6..答案:向西南方向7.答案:A. 8.答案:C

9.(4分)圖1錯誤:圖中亭子的四角向下垂(沒有向上翹)。

理由:“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中的“翼然”是指“鳥展翅貌”,翻譯成“四角翹起,象鳥展開翅膀一樣”,而圖中亭子四角的形狀向下垂,與原文不符。圖2錯誤:圖中的溪水的流向是東南方向,溪流的形狀比較平直,而且一覽無餘的展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理由:“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中的“西南而望”是“向西南方向望去”,不應該是東南方向;“斗折蛇行”是“看到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圖中的溪流形狀是平直的;“明滅可見”的意思是“或隱或現”,圖中的溪流一覽無餘,因此,圖中的溪流有多處與原文不符。

10【甲】清深甘冽,水聲潺潺 【乙】潭水清冽,水聲悦耳【丙】清澈幽深,鳴聲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