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文言文

舊五代史節選文言文及答案

欄目: 文言文 / 發佈於: / 人氣:2.93W

李思安,陳留張亭里人也。初事汴將楊彥洪為騎士。好拳勇,未弱冠,長七尺,超然有乘時自奮之意。唐中和三年,太祖鎮汴,嘗大閲戎旅,睹其材,甚偉之,因錫名思安,字貞臣。思安善飛槊,所向披靡,每從太祖征伐,常馳馬出敵陣之後,測□厚薄而還。或敵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鷹揚飆卷,擒馘於萬眾之中,出入自若,如蹈無人之地。太祖甚惜之,命副王虔裕為踏白將。

舊五代史節選文言文及答案

時巢、蔡合從,太祖每遣偵邏,必率先獨往。巢敗走,思安領所部百餘人追賊,殺戮掩奪,眾莫敢當。尋領軍襲蔡寇於鄭,都將李唐賓馬躓而墜,思安援槊刺追者,唐賓復其騎□還。又嘗與蔡人鬥,當陣生擒賊將柳行實。其後渡長淮,下天長、高郵二邑,又拒孫儒,迫濠州,皆有奇績。累遷為諸軍都指揮使,奏官至檢校左僕射,尋拜亳州刺史。練兵禦寇,邊境肅然。思安為性勇悍,每統戎臨敵,不大勝,必大敗。

開平元年春,率兵伐幽州,營於桑乾河,擄獲甚眾,燕人大懼。及軍回,率諸軍伐潞,累月不克,師人多逸。太祖怒甚,詔疏其罪,盡奪其官爵,委本郡以民户系焉。逾歲起之,復令領兵,亦無巨績可紀。太祖嘗因命將授鉞,謂左右曰“李思安當敵果敢,無出其右者,然每遇藩方擇材,吾將用之,則敗聞必至,如是者二三矣,則知飛將數奇,前史豈虛言哉!”乾化元年秋,又□為相州刺史。思安自謂當擁旄仗鉞,及是殊不快意,但日循晏安,無意為政。及太祖北征以候騎之誤落然無所具而複壁壘荒圮帑廩空竭太祖怒貶柳州司户尋賜死於相州。

(選自《舊五代史·卷十九列傳第九》)

5.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李唐賓馬躓而墜 躓:絆倒

B. 又拒孫儒,迫濠州 迫:逼迫

C. 則知飛將數奇 奇:命運不好

D. 但日循晏安 晏:安樂

6.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 測□厚薄而還

② 唐賓復其騎□還

③ 又□為相州刺史

A. ①其 ②乃 ③所 B. ①之 ②而 ③以

C. ①以 ②乃 ③因 D. ①其 ②而 ③以

7. 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及太祖北/徵以候騎/之誤落然/無所具而復/壁壘荒圮帑廩/空竭太祖/怒貶柳州司户/尋/賜死於相州

B. 及太祖北征/以候騎之誤/落然無所具/而複壁壘荒圮/帑廩空竭/太祖怒/貶柳州司户/尋/賜死於相州

C. 及太祖北征/以候騎之/誤落然/無所具而復/壁壘荒圮/帑廩空竭/太祖怒貶柳州司户/尋/賜死於相州

D. 及太祖北/徵以候騎之/誤落然/無所具/而複壁壘荒圮/帑廩空竭/太祖怒貶柳州司户/尋/賜死於相州

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李思安英勇善戰,梁太祖很看重他,命令他做王虔裕的副手擔任踏白將。

B. 李思安渡過長淮,經過天長、高郵二座城邑,又抗拒孫儒,無不立下奇功。

C. 梁太祖曾經感歎道:李思安臨敵果斷勇敢,沒有人能超過他,但每當我挑選人才,準備任用他的時候,總會傳來他失敗的`消息。

D. 在相州任刺史時,李思安自認為應當統領士兵,而不應屈居於此,所以心中很不愉快。

9. 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7分)

① 太祖鎮汴,嘗大閲戎旅,睹其材,甚偉之。(3分)

② 及軍回,率諸軍伐潞,累月不克,師人多逸。(4分)

(2)請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李思安“勇悍”的兩個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

9.(1)①梁太祖鎮守汴,曾經大規模地檢閲軍隊,看見李思安的身材,認為他很奇異。

[3分。“嘗”,曾經;“偉”,認為……奇異(意動用法);句子大意各1分。]

②等到回師時,(李思安)率領各軍攻伐潞,幾個月沒能攻克,軍中士兵逃散很多。

[4分。“及”,等到;“逸”,逃跑,逃散;補充被省略主語(李思安);句子大意各1分。]

(2)①每從太祖征伐,常馳馬出敵陣之後,測其厚薄而還。(每次跟隨梁太祖征伐,常常馳馬出現在敵陣之後,探測敵人虛實而回。)

②或敵人有恃猛自炫者,多命取之,必鷹揚飆卷,擒馘於萬眾之中,出入自若,如蹈無人之地。(太祖命李思安俘取敵人,總能在萬眾之中擒敵,出入自若,如踏無人之地。)

③時巢、蔡合從,太祖每遣偵邏,必率先獨往。(當時黃巢、蔡賊聯合,梁太祖每次派人偵查巡邏,李思安一定率先獨往。)

④巢敗走,思安領所部百餘人追賊,殺戮掩奪,眾莫敢當。(黃巢敗逃,李思安率領手下一百多人追賊,殺戮敵人,奪取物資,沒有人敢抵擋。)

⑤都將李唐賓馬躓而墜,思安援槊刺追者,唐賓復其騎而還。(都將李唐賓的戰馬被絆倒而使他從馬上摔下來,李思安手持長矛刺向追來的敵兵,使李唐賓得以騎馬返回。)

⑥又嘗與蔡人鬥,當陣生擒賊將柳行實。(曾和蔡人作戰,在戰陣上活捉賊將柳行實。)

[3分,寫對一個給2分,寫對兩個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但事件要完整。]

參考譯文:

李思安,陳留張亭里人。最初在汴將楊彥洪手下當騎兵。喜好拳術,不到二十歲時,已身高七尺,卓然有利用時代自我發奮的志向。唐中和三年,梁太祖鎮守汴,曾經大規模地檢閲軍隊,看見李思安的身材,認為他很奇異,於是賜名思安,字貞臣。李思安善於使用飛矛,所向披靡,每次跟隨梁太祖征伐,常常馳馬出現在敵陣之後,探測敵人虛實而回。如果有敵人仗恃兇猛炫耀自己,大多命他去俘取,他總是如飛鷹展翅,狂飆捲起,在萬眾之中擒敵,出入自若,如踏無人之地。梁太祖很看重他,命令他做王虔裕的副手任踏白將。(我國唐宋時期的偵察兵叫“踏白”,擔任偵察的部隊叫“踏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