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詩歌

淺談比較法在詩歌鑑賞教學中的運用

欄目: 詩歌 / 發佈於: / 人氣:2.82W

例談比較法在鑑賞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比較法在詩歌鑑賞教學中的運用

如何帶領學生進行鑑賞教學呢?這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説易做難的問題。筆者認為,比較法是鑑賞教學中的一種具有較強直觀性和啟發性的教法。下面以柳永的《雨霖鈴》和姜夔的《揚州慢》為例,談談比較法在鑑賞教學中的運用。

一、思想內容的比較

婉約詞章,離不開“個人情怨”這個主題,但就具體作品而言,這個主題又各具特色。

柳永的《雨霖鈴》是借“秋江傷離”的場面,描寫表現“羈旅行役”者的苦痛;而姜夔的詞《揚州慢》卻是以初歷揚州者的所見所感痛寫“黍離之悲”,抒發漂泊者低沉蒼涼的愛國之情。粗看兩者皆是抒寫個人情怨,細讀則不難品出兩詞思想定位的高下。緣何如此呢?兩位詞人的生活時代和個人際遇便是最好的解説。

柳永生活在北宋中期那個所謂昇平時代,但上層社會對文人墨客的要求總是苛刻的,文人墨客的遭際並不如意,登仕途者尚有“人生如夢”的慨歎,屢遭貶抑者就更不免落魄,人生際遇、仕途得失凝聚了他們的目光,也鑄就了他們吟詠的主題。所以《雨霖鈴》只能表現柳永對個人遭際的怨和苦。失意潦倒,本可以歌詩贈答聊慰愁懷,但自己註定是個漂泊者,與友人情再深意再切,也難免悲傷離別,自己只是個以“曉風殘月”為伴的孤獨旅人,幾多失意幾多苦痛盡在不言中。詞人雖然暗示了對生活潦倒的不甘,雖然把“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勾勒得神情逼真,但這也僅是個人無奈的情怨罷了。

而生活在宋金對峙、戰亂迭起的南宋中後期的姜夔,是個終身不曾仕進的漂泊者,在對滿目瘡痍破碎的祖國山河,他就不能只關注個人的遭際,還要像陸游、辛棄疾等愛國詩人那樣,時刻關注着國家民族的命運。所以他的《揚州慢》能以眼前所見寄寓所感,又以聯想、想象來對比今昔,以昔日繁盛與今日破敗的強烈反差,抒寫山河破碎的哀痛和空城戍邊、清角吹寒的憂痛。(範文網 )雖然只能面對“波盪月冷”,感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但這種“情怨”畢竟超越了“個人情怨”,表現出詞人對現實的深切關注和對戰亂的無比痛恨,道出了一個漂泊者的愛國心聲。

綜上所述,相似的生活際遇可使不同的作家在藝術風格上趨同,而不同的時代背景又使作者對生活的關注趨異,以至詞人的思想定位不同,進而促成作品選材和主題定位的差異。所以,柳詞走不出個人情怨的狹小天地,而姜詞《揚州慢》能突破個人情怨來表現愛國這個永恆的主題。因此,瞭解作者的生活時代和生活際遇,應是教師教給學生鑑賞作品思想內容的一個方法,而這個方法的傳授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比較。

二、結構藝術的比較

《雨霖鈴》和《揚州慢》都是慢詞,詞體結構上都分上下片,都採用了虛實結合的表現形式,但由於兩詞的主題不同,情感脈絡不同,因而兩詞的虛實結合形式和結構層次安排又各具特色。

《雨霖鈴》上下片各有三層。上片敍臨別情景,起筆三句道出別離的時令與場所,以雨後蒼茫暮色點染氛圍,暗示濃厚的離愁,給全詞定下哀切的基調。緊接四句寫船家促行,別離者難捨難分,極寫情感變化,將別情形象化。後二句以“念”字領起,揭出別後一幕,浩淼煙波,沉沉暮靄,襯出孤獨旅人的哀怨與離愁。下片融情於景,深化離愁,頭二句緊扣上片重筆寫情,更濃烈地渲染“秋江傷離”的愁緒。緊接着一問一答,將離情別緒融入眼前景物,人與物化,情與景融。後四句由前層的“今宵”寫及“經年”,使那情那愁更深更濃更厚,難分難解難訴。全詞上片寫實,下片寫虛,虛實相因,以實襯虛,情感脈絡忽張忽馳,情節結構大開大闔,把詞人悽婉細膩的情緒傾瀉得淋漓盡致,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

《揚州慢》上下片各二層。上片將寫景敍事抒情融為一體,起於想象,收於現實,條理井然,對比強烈,前五句概述了昔日揚州的繁華和眼前揚州的破敗景象,構成強烈反差,落墨處頓現興亡之恨和傷亂之感。後五句極寫戰亂破壞之徹底和空城戍邊的嚴峻現實,筆到處哀不可抑。下片通過聯想和現實的比較,憶昔傷今,傾瀉一腔悲憤,前五句借寫“豆蔻詞工”的前代詩人杜牧自況心境——面對荒蕪空城,逸興盡失,欷噓難已。後五句由前一層的聯想回到現實,二十四橋波盪月冷,紅藥自生自滅,繁華銷盡,動中見靜,觸目傷懷,怎不悲從中來?全詞虛處起筆,實處落墨,虛實相間,層層相扣,處處對比,結構縝密,藴含深沉。

藝術結構的安排是為表達主題服務的,主題不同,即使風格流派相同,結構形式也不可能相同。正如這兩首詞,雖然都採用了虛實結合的結構,但又各有千秋。《雨霖鈴》先實後虛,虛由實生,虛又襯實,各盡其妙,相得益彰;而《揚州慢》是虛實相間,由虛至實,實又轉虛,虛實對比,構成想象與現實的反差,曲盡其妙,而主題盡顯,實是匠心獨運。

總之,扣住主題,理清脈絡,抓住特徵,應是教師在鑑賞教學中教給學生的結構藝術鑑賞法,若在比較中進行傳授,目的就不至落空。

三、語言藝術的比較

婉約詞章的語言一般脱不了“哀婉纏綿”這四字評語,但就具體作品而言,卻往往是主色中突現異彩,共性中存在個性。

《雨霖鈴》落筆扣住“悽切”,奠定了悽清慘愁的基調,然後,無論是勾勒“無語凝噎”的黯然魂銷場面,還是抒寫“多情自古傷離別”的“秋江傷離”之情,都籠罩在“愁”的'濃霧裏,使全詞字字都帶愁色悲音;而一句“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把抽象的“別”字描摹得形神畢現,遣詞造句真乃妙不可言;而且全詞音韻平仄協調。比如“多情自古傷離別”就是平上去入四聲兼用,音節響亮,頓挫抑揚;這樣的煉詞煉句煉音,使得詞意婉轉曲折,似滯實流,似斷實續,意藴無窮。正如前人所評日:曼妙婉轉,纏綿悱側。的確是婉約詞的語言正宗。

而《揚州慢》起筆直書“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似拙實巧,重重地叩動讀者心絃,如是揚州究竟如何?讓人頓生嚮往。體現出白石道人煉句的老辣。緊接而來,蕎麥、廢池、喬木、清角、冷月等詞語的使用,又烘托出詞人睹物傷懷之情,點染出悲涼的氣氛,更體現了他善借景物特徵抒寫情懷的語言風格;而音韻平仄的巧妙處理,如“過、盡、自、廢、漸、杜、算、縱、二、念”等去聲字的運用,又造成了高亢而悲涼的音響。全詞起勢臨空,蓄力勁發,字字含悲,句句顯恨,語短痛深,低沉蒼涼。前人云:清空峭拔,悲切蒼涼。真是一語中的。

語言藝術的鑑賞是個難點,但緊扣原文,把握情感則是語言鑑賞的可行之法,而在比較中認識不同作者的語言特質,瞭解其運用語言的技巧,進而辨析其典型的語言風格則更易讓學生掌握。

綜上所述,運用比較法進行鑑賞教學,不但能使學生了解不同作家作品的個性差異,而且還能使他們更直接地學到有關鑑賞的知識和方法;既有助於教師走出“貼標籤”式的鑑賞教學困境,又有利於學生鑑賞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