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諸子散文選讀》教學反思範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3.26W

先秦諸子,尤其是孔子的許多思想與智慧我們至今仍津津樂道,學生也多有耳聞。對於那些有內涵的句子,一味地“白話化”,失去了它耐人品味的所在;對於學生相對熟稔的內容,一味地“白話化”,學生也會在失去耐心中疲倦。如何對這些經典內容進行點評呢?下面我以《論語》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諸子散文選讀》教學反思範文

一、 畫面描述法

對場景進行適當的渲染,讓學生體會藴含的情懷。

例1.子見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論語·雍也》

【點評】講此節,我告訴學生我眼前浮現的畫面並表演:孔子褪下雙袖,雙臉通紅,雙指朝天,雙腳起跳,高聲大喊:“予所否者,天

厭之!天厭之!”學生在笑聲中會意了孔子性格的坦率、品質的可敬。

例2.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論語·雍也》

【點評】罹患嚴重傳染病的伯牛“氣息奄奄,朝不慮夕;形容枯槁,面目黧黑”。孔子的手卻伸向了他,當伯牛乾枯而顫抖的手握住孔子的手時,發現手掌中有一顆温暖的心,剎那温暖了他的全身。這是怎樣的長者情懷,又是怎樣的仁者風範!

二、 名言點評法

運用詩詞名句、名人名言、俗語諺語點評,拓展視野,豐富人文內涵。

例3.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子張》

【點評】和我們掩飾錯誤使用的方法相比,幾乎所有的錯誤都是可以原諒的。(美國諺語)

例4.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點評】你可以在某一時間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間欺騙某一人,但你不可能在所有時間欺騙所有人。(林肯語)

三、 引申拓展法

對重點內容集中討論,聯繫實際,拓展引申,讓學生在聯繫現實中獲得深刻的感悟。

例5.《論語》選讀第一章《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主要強調了孔子的入世精神,出現“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文段很短,學生易於忽略,而全文的精華就在那裏,所以我專門寫了一段文字,用個人的思考和感懷強化中心,影響學生。

1.孔子的心是温熱的。戰爭頻仍,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儀封人作為一個下級官吏,目睹百姓疾苦,所以對恢復禮儀抱有熱情,對孔子高度評價,可見“恢復禮儀”的行為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起碼順應了兵災頻仍下百姓的意願,表達了水火掙扎中百姓的心聲,所以它是温熱的。

2.孔子的身是孤獨的。長沮、桀溺等人是有大智慧的人,絕非一介草民,庸碌之輩。他們或阻止,或嘲諷,其實代表了社會士人階層對匡扶禮儀的一種冷漠甚而絕望的態度。這是一種面對民生疾苦不理不顧、漠不關心,只知關注自我的狹隘生存意識;是一種面對艱難的改革環境心灰意冷、明哲保身,只知誇大困難的人生虛無意識。他們都不是人生長河中搏擊風浪的勇士,都不能成為社會的棟樑和民族的中流砥柱,因為他們不敢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歷史選擇了孔子,孔子回報了歷史。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支撐起了他大寫的人格,他百折不撓的`氣度鑄就了華夏進取的魂。①“知其不可而為之”是一種面對人生困境的坦然與執著,是一種面對生活磨難的進取與樂觀。 ②“知其不可而為之”在個人看來,是一種對生命的執著,對理想的堅韌;在別人看來,可能只是一種對生命的糟踐,對理想的遊戲,是一種與堂吉訶德一樣可笑的瘋子行為,充滿了滑稽和悲劇色彩。但是,當這種人生的悲劇與廣大人民命運結合在一起的時候,那種悲劇色彩之濃,悲劇範圍之廣,便無法不令人動容。這種命運的悲劇因為與民生疾苦的結合,越具悲情越有感染力,越發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③“知其不可而為之”這種悲劇性人格最終滲入中華民族的血液。在其他三大文明古國相繼湮滅在歷史長河之時,中華民族仍以激昂的士氣高歌猛進,其內裏是民族精神,是儒家思想,是孔子文化,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百折不撓精神,重振漢唐雄風,實現民族復興,非此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