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逐漸老去的孃親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8.89K

又是一個週末。打開電視選了個台,電視裏巴圖正含淚唱着《當你老了》,台下宋丹丹蹲下身子滿面熱淚,滿場觀眾都不可抑制地落淚。我抹了把臉上的淚,關了電視,坐在沙發上,任淚水肆無忌憚地流淌,往事在心底生出了枝橫椏伸,逐漸蔓延開來,那些枝枝節節愈來愈清晰,依稀之中有雙眼睛正透過時光的印跡痴痴地悵望着。

逐漸老去的孃親散文

命運多舛,堅強不屈是我娘。

那一年父親走了,丟下了娘和我們兄弟姊妹八人,一個人孤獨地睡在故鄉南面的山窪裏。娘在牀上渾渾噩噩地睡了一個多月,不吃不喝、不言不語,似乎連人都認不出來。年僅4歲的我怕的不敢和她待在一個屋子,哭喊着:我不和她一個炕上睡,她要死了要變鬼呢。哥哥們聽了怒視着我,又不忍罵我,紅着眼睛默默地縮在孃的炕頭上不敢離開。第二天早上,娘突然自己下炕,把自己收拾的利利落落的,開始在家裏家外忙個不停。後來聽她説,她一直都糊里糊塗的,聽到我的哭聲就忽然清醒了,她還有8個孩子要拉扯,她糊塗了娃們就沒吃的、沒穿的、髒兮兮的餓肚子遭罪。此後的日子裏,娘如同開了外掛,無所不能,簡直比超人都厲害。

父親離去的時候,大哥22歲還沒有娶親,家裏還有5個孩子在上學。娘就永遠一副精神飽滿、隨時能夠戰天鬥地的模樣,風裏來雨裏去的忙碌着,沒有一句抱怨,沒喊過一聲累,更沒在孩子面前掉過一滴淚。娘自豪地説她年輕時就是公社女子青年突擊隊的隊長,還得過獎呢。那時候,她白天要下地,回到家裏更是連坐的時間都沒有,雖然和她同住一屋,我卻從不知道她何時上炕、何時下炕。從煤油燈到電燈,每個夜晚我醒來的時候,她不是在油燈下做鞋、就是在不知疲倦的踏着縫紉機。所以我們兄妹8人穿的總是比別人家的孩子體面,哥哥們即使穿着有補丁的衣服也是非常乾淨、齊整,腳上穿着的布鞋更是洗的白是白黑是黑,煞是好看。而我就是小夥伴們最羨慕的人,因為我娘給我做的衣服出奇的好看,有碎碎的花邊、別緻的扣子。小時候我們最大的驚喜就是冬天寒風到來時,早上枕頭邊突然出現的新棉鞋、棉手套,那是娘連夜趕出來的。娘不光是會做衣服和鞋、也會抹牆盤灶,就是莊稼地裏老把式津津樂道的掌犁頭、起閘刀、摞麥垛、打場、揚麥子……沒有娘不會的。娘説,人來世上就必須得幹活,不會也得會,能幹也好、堅強也好不是嘴上説的,是手上幹出來的。

常懷感恩、與人為善是我娘。

在家鄉,娘是祁奶奶。小的時候,每到冬天,不忙地裏的活,娘就開始沒日沒夜地忙針線活。那時候縫紉機少、會裁縫的人不多,親戚家的、鄰居家的、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拿衣服讓娘做,又是裁又是縫,不僅搭功夫還的搭上縫紉線。當我們嘮叨她時,她總是説,親戚裏道、鄰里鄰居的,誰家沒個事,咱家受了多少人的人情呢,世上好人多,你們都要記着還,能做多少做多少。所以從祁嬸嬸到祁奶奶,娘一直都感激着那些年對我們相助的人們,那怕是火車上的陌生人給的一杯熱水她都記着。小時候家裏有借住的學生,一住就是三年,不僅不收房費,她還操心管教,後來都成了她的乾兒子。那時候條件不好,温飽都是問題,大哥的同事常來家裏,一來就是7、8個,她是一點不藏私地把家裏捨不得吃的都拿出來招待了,我們抱怨她時,她説:“在家不待客,出門誰待你,娃娃們呀,人心要大,吃是吃不窮的。”四哥有好多在山區的同學,我們家就是他們的補給點。誰的鞋沒有了,娘給。誰沒路費了,娘給。誰的乾糧吃完了,娘也給。去年的時候,家裏收到了一封來自內蒙烏海的信和包裹,信裏哥哥的那位同學寫道:“祁嬸嬸,我沒忘過您做的鞋,也沒忘過您帶給我的乾糧,更沒忘過您對我的教誨。現在我做成人培訓工作,每次在講台上對學生都會講起你,講起你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

娘現在78歲了,但待人的熱情仍舊不改,誰家老人去世,娘都會去坐在炕頭上幫着縫孝衣。

正直無私,言傳身教是我娘。

二哥上高三那年,娘有病在牀,有次因為照顧娘遲到,被老師責罵,他和老師頂嘴被停課。娘在二哥的同學那兒瞭解了情況,原來和二哥同時遲到的還有位教導主任的兒子,老師對那位不置一詞,對二哥言語有失,二哥才頂撞老師的。後來校長和班主任到家來致歉,娘説:“老師是否有錯咱不説,我的孩子頂撞老師那是我不能允許的,沒把孩子教育好我有愧,就留在家裏我再好好教育。”學校做了多次工作,她都拒絕了,她對二哥説:“人要尊師重道,更要自重自愛。你自己好好想想你的錯,以後怎麼做人吧。“二哥這一年在家裏一邊磨練一邊學習,第二年竟然榜上有名(那一屆就考中了3個),二哥上了師範學院,從此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後來我們問她是不是賭氣不讓二哥去學校的,娘説:“我文化不多,你們兄妹我不指望你們都高官厚祿、成龍成鳳的',但是,你們每個不光要把文化知識學好,更得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學好,長大出去了不能丟爹孃的臉,不能被人戳脊梁骨,要做個堂堂正正的人。”

她雖然只上過一年的識字班,但對兒女的教育嚴厲而不苛責。從小她就教育我們兄妹之間要友愛團結、尊大護小,要求我們要誠實、善良、正直,更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兒女要吃苦肯幹、勤儉自立。記得小時候,早上起來每個人都有分工,整理房間、打掃衞生、餵豬餵雞……各負其責、有條不紊,那時候給我梳頭扎辮子是哥哥們最愛乾的事,至今兄妹們想起那些日子都是無比的幸福、美好,同時也感激娘把做人的品格、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學問教給了我們。

娘這一生艱難曲折、傳奇勵志,道不完寫不盡。寫此文時,夜色正濃,窗外的月色也恰好的清柔,彷彿還能看見土牆平頂的老屋,門口有棵沙棗樹,沙棗樹下有個大石凳,梳着兩條烏黑油亮長辮子的娘,抱着酣睡的我坐在中間,兩腿上趴着的五哥、六哥入神地盯着孃的嘴脣,月色裏她輕輕的搖着扇子悠悠的講訴着百聽不厭的故事。娘在那,家就在那。不管是那個臉龐詳和、烏髮長辮的娘,還是霜發如雪、步履蹣跚的娘,在天涯海角兒女的心中,她一直都是那個笑對人生、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母愛無邊的指路心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