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經典美文

故鄉漸漸遠去的美文

欄目: 經典美文 / 發佈於: / 人氣:6.96K

今年以來,由於種種原因,似乎我回故鄉的次數多了起來。石海坡,這個華北平原上一個最普通的小村莊,就像放風箏的人,讓我那顆遊子的心牽扯不斷。每次踏上這片熱土,村裏的人和事及其背後流淌的文化,都會鋪陳開來,瀰漫眼前。我的父老鄉親,我的村莊小路,我的樹林校園,魂牽夢繞,流連忘返。但那些古樸純真、自然美好的東西卻漸漸遠去,故鄉也只在記憶中了。

故鄉漸漸遠去的美文

我的故鄉位於索瀘河東岸,原河兩岸是茂盛的樹林,村莊倚河傍水,周圍是肥沃的河灘地,村北更是一片楊樹林,林間是長年不幹不旺的整片濕地,水草茂密。如今河道斷流,濕地消失,樹林伐掉,就連村裏村外能見到的樹也越來越少。其實,農村的步伐一直緊跟着城市。城市變成了鋼筋水泥的叢林,樓越來越密。農村也不例外,宅基地放了一塊又一塊,沒幾年的時間,小時候村北那大片楊樹林就變成了一户挨着一户的街街道道。那些或直或彎或粗或細的楊樹,連同林中清晨的鮮露、午間的鳥語、傍晚的清風,只能作為一個符號,嘩嘩啦啦地飄蕩在淡淡記憶裏。

曾記得,小時候,各家各户房前屋後都種樹,什麼樹都有。村子以外的路邊、地邊、池塘邊也種,多是柳樹。那些高高大大的柳樹通往田間地頭,預告着春的來臨,遮擋着夏的暴日,連接着一個村和另一個村。如今,它們被砍了,以幾塊錢的價格賣掉。細長的柳條編成的鞭子、翠綠的柳葉做成的哨子也只能存在於童年時光裏了。曾有無數個春天,老師帶領着我們到野外去,挖坑、栽樹、澆水。可惜那好像也就是一堂勞動課而已,我們用心地學會了種樹的步驟和注意事項。但當年種下的樹,卻沒有一棵活到了現在。如今,我站在村莊高處,放眼望去,連片錯亂的磚瓦房突兀着,只能看到零星散落的樹木,很多還是最近兩年補種的。

村北那條路,是通往縣城、鄉鎮,連接四方的柏油路,寬闊平整,大車小輛,來往不斷,城鄉客運開到了家門口,跑趟縣城也就大概20分鐘。路連着村,村傍着路,很多人家出門就是路,平時在村裏串門,路又成了街;在村內行走,要時刻提防過往的車輛,孩子上學,家長都需要全程接送了。過去,進城大都騎自行車,馱點東西,上坡推不動,下坡剎不住;歲數大點的出遠門趕毛驢車,進一趟城要跑一整天時間,不會騎自行車的婦女,有的一輩子都沒進過縣城。那時,我和小夥伴上學放學,也無數次走過這條坎坷的小路上。路兩邊是粗壯參天的楊樹,幾個人合抱不過來,一到夏天枝繁葉茂,成了天然涼亭,路上也沒車,一羣小孩兒玩累了,躺在路中央就能睡覺,避暑又解困。如今,這些都成了回憶……路修好了,機動車輛猛增,卻開始多發,每次回家,這些成了鄉親們閒談時繞不開的話題。

緊挨村北那條路旁,有一排整齊紅瓦磚房的院落,是村裏的中心小學。有近100名學生,4個老師,學生大都是留守兒童。我當年的小學同學還一直在這裏堅守着,承擔着“教書育人”的園丁職責。“學校勉強維持着”,她告訴我,“小學的師資力量不強,勉強能教授小學四年級的課程。當然,如今村裏的生源也少多了,外出打工的年輕父母,大多數把孩子一道帶出去,在外面讀書。鄉親們現在比過去也富裕了,有的在縣城買了房,也願意讓小孩在縣城上小學讀書,因為那裏的教學質量肯定比村裏強。而村裏的.小學,一個年級一個班,有的時候連一個班也湊不起來了。”其實,在故鄉,孩子們上學讀書沒有太大的情懷,為的只是丟掉祖祖輩輩手裏的那把鋤頭。他們對讀書的尊重,表達的只是對另一種生活的憧憬,早已沒有了我們那個時代刻苦發奮的精神和追求了,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更沒有了對識文斷字更高看幾分的認同。那些考不上高中、沒有接受完義務教育的孩子,便選擇外出打工,或在家務農,大部分人會很早結婚,生兒育女,開始挑起生活的重擔,過上了富庶的生活。我兒時的那些小夥伴,大都已做了爺爺奶奶,頤享着家庭天倫之樂。

每次回到故鄉,我都是一番尋覓,一番拜訪,最使我心痛的是那些熟悉的老人連同他們居住的土坯房屋全都不知所蹤,惟留下一座又一座荒涼的墳塋。記憶中的故鄉永恆在夢中,現實中的故鄉卻永遠消失在眼前。從所遇的一張張陌生又年輕的臉龐中,我猛然驚醒,再過若干年,再提及故鄉,或許真就印證了範偉的那句話——“我不想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只想知道自己是怎麼沒的”。那時,將是一種欲知而不得知的無奈,對故鄉的記憶或許早已淪陷在歲月的洪荒中,是到了留住她的生命軌跡的時候了!所以,記得住鄉愁,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路走來,故鄉漸行漸遠。村莊依然是那個村莊,人卻不再是那時候的人,記憶中的村莊在時光流轉中也漸行漸遠,喜哉憂哉?説不清。或許,過去的村莊也是從更遠的過去如此這般一步一步蹣跚而來吧。我的故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