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散文

相似的人,總會遇見散文

欄目: 散文 / 發佈於: / 人氣:2.01W

-01-

相似的人,總會遇見散文

有些遇見,必須寫下來,是為了讓你知道,有些事,有些物品、有些人,從未離去,寫出來,是為了彼此相認,確認在心中的位置。

你可用整個篇幅、整張紙、整個筆記本,記錄遇見的每個瞬間,每種體驗,如何相識、相知,又如何相戀,相殺,相守到老,亦或是相離。

人海茫茫,沒有無緣由的遇見,有多少人在你生命裏來了又走,又有多少人從此駐紮,不離不棄,還有多少心愛的物件,成為了永恆的紀念,它在,關係就在。

-02-

我現在用的這隻紅色凌美牌鋼筆,就是一個朋友的饋贈,一個很有含義的饋贈,很久我就想寫下來,直到今天,成為了這篇文章的素材之一。

三年前的五月,我去北京參加亞隆團體培訓,我坐在第一排,左側是當地同行好友,右側是北京本地一位同學,她很優秀,精通英文,有時候翻譯拿不準的句子,她會體面指出,一個有鑽研精神且知性的人。

那五天集訓,她手中的筆掉了三次,第一次掉在我的腳下,我給她撿起來,第二次掉在了身後,她轉來轉去找不到,我發現了,再次幫她撿起來。

最後一天課程結束,大家戀戀不捨,紛紛拍照合影留念,而這位同學早已離場,或許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吧,我去了趟衞生間,轉而回到授課大廳。

又一次的,在紛紛的人羣中,我看到那支筆安靜的躺在許多腳步之中。

我趕緊上前撿起來,這支筆居然沒受傷,幾十號人也沒發現,我輕輕擦了下,給我那個同學發信息,告訴她,那支筆,再次被我撿到,她發了個笑臉,説:

“那就送給你吧,看來它屬於你,寫字很順暢的”。

從此這支筆就一直陪着我,我用它來心靈寫作、記筆記,它變成了我重要身邊之物之一,時間久了,寫字用其他筆倒不習慣了。

這就是我和這支筆的故事,不知道我這個同學用了幾年,寫了多少自己的故事,但它再次更換了主人,作為新主人的我定會好好珍惜,會像我那個同學一樣努力,也會寫出更多的生命故事。

物品和人一樣,都是有靈性的,你待它好,它也會同樣愛你,每件物品和你都有千絲萬縷聯繫,正是這樣的聯繫,才會屬於你,你也屬於它,這樣的緣分,讓萬物和諧共處,構成了世界。

阿萬紀美子的繪本《爸爸的圍巾》裏,小主人公阿蒙帶着爸爸綠色的圍巾,什麼都不怕,圍巾給他帶來了力量:

讓他敢在夜裏一個人走、讓他解決和小朋友的矛盾,讓他照顧媽媽,讓他打敗大黑狗,這條和他形影不離的圍巾,最後變成了春天的顏色,他也變得更勇敢、樂觀、自信,就像爸爸從未去世。

很多物品就像這條綠色圍巾,流動着最愛你人的血液,有着他的味道,按照心理學家温尼科特説法,這樣的物品就是“過渡性客體”,讓你度過悲傷、抑鬱。

把它寫下來,寫下你與它的淵源,就像寫下你愛的人的樣子,這會讓你更有自主感。

而有些東西不屬於你,會找機會離你而去,我曾偶得一美玉,價值不菲,通透的翠,有次卻把它遺失了,萬分着急,終於在一片雜草中尋見

三個月後,在書櫃旁我再次失手,玉石碎成兩半,這讓我悲傷了好一陣子,終於我還是把它寫下來了,把我的珍愛、遺憾、傷心統統用文字説了出來,作為了一種儀式,與它告別。

-03-

人與人之間更是如此,我曾遇見了太多人,有的轉眼即逝,有的幾年聯繫一次,有的攜手並肩,有的消失在人海,但我知道,他們並未走遠,都在我心裏一個角落,一直在

我的電腦上有個大大的文件夾,裏面記錄着我所有來訪,他們的故事、我們的每次談話,彼此的感受,每一種體驗,一個又一個的心路歷程。

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文字,隨着時間推移,這個文件夾也會越來越大,那裏有對生命自由的渴望與掙扎,也有我們在一起的無數個五十分鐘。

而且我發現,我的來訪朋友,在內心總有個位置,和我很像,所以,你是什麼人,就會吸引什麼人,我們就這樣,看見了彼此身上的自己。

出於對寫作的.熱愛,我認識了許多文友,雖不在同一座城,但都對文字有很深的情懷,每個字於我們而言,都藏着愛與執着,所以,我相信都會遇見,其實,在內心已經在一起了

有位南方的簡書文友,今年春節後,專程來見我,她叫清心,熱愛寫作,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那天我什麼都沒安排,我知道,當今社會匆匆忙忙,沒幾個人不遠千里專程為了見面

見面不陌生,文字讓我們相識多年,喝茶、聊天,連吃飯都捨不得,對愛文字的心理諮詢師而言,聊天一定會省略不必要的瞭解與寒暄,談話直擊要害,無論生死,在彼此心中,這才算聊天。

在聊天中遇見了另一個自己。

我有位來訪朋友,和她老公初遇時,發現這個男人竟然是3年前心儀的那個人,而那時他們相互欣賞,每天都在路口遇見,只是看一眼便心升好感,卻並無相交。

沒曾想6年後,他們成了夫妻,儘管彼此經歷了一段婚姻,她説:“好像我們前生就已經認識了”

電影《向左走,向右走》男女主人公房間僅一牆之隔,然而出門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一個向左走,一個向右走,從未遇見,有次在一片水池的另一端相遇,並一見如故。

可後來留的電話號碼又被雨打濕,從此又不復相見,直到後來地震把兩個房間那堵牆震塌,突然發現,原來他們中間只是隔了一堵牆。

許多人在同一個城市,可並不見面,有些人遠在天邊卻總能遇見,就像我自己,大學也有本地同學,可十幾年從未謀面,而遠在其他城市的同學卻總去見他,喝酒、聊天、唱歌、通宵,恰似當年。

人與人的距離就像那堵牆,想見的人總會推倒這堵牆,不想見也有不見的緣分,不見並不意味着對他有意見,而是,心中的交集或許就那麼多了。

這很像心理大師榮格談到的共時性,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場景,就在那一刻、那一瞬間似曾相識,甚至某人説的一句話,旁邊一輛白色豐田車開過,都好像已經發生過一次一樣。

不知你是否也遇見過,那是一種內心早就熟識的坦然,一種會心一笑的接納,也有看似奇怪又深知如此的默契。

-04-

而我,總會把它們記錄下來,用筆寫在紙上,每次遇見都是自己內心的成長,你不能忽略這樣的美好與失落

你可以把它寫在日記裏,那裏只有你自己,也可以把它像我一樣寫給別人看,我也相信,看到的人和我也很相似,在內心某個地方,我們是熟知的

要深信:

你在提筆書寫時刻,那個人、那件物品的確就在你身邊,也知道你在訴説屬於你們的故事。

書寫時候,你們再次重逢了。

Tags:散文 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