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劉子玄名知幾原文及譯文賞析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2.69W

劉子玄,名知幾,以玄宗諱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為授《古文尚書》,業不進,父怒,楚督之。及聞為諸兄講《春秋左氏》,冒往聽,退輒辨析所疑,歎曰:“書如是,兒何怠!”父奇其意,許授《左氏》。逾年,遂通覽羣史。以善文詞知名,擢進士第。

武后證聖初,詔九品以上陳得失。子玄上書,言:“君不虛授,臣不虛受。妄受不為忠,妄施不為惠。今羣臣無功,遭遇輒遷,至都下有‘車載斗量,杷椎碗脱’之諺。”又謂:“刺史非三載以上不可徙,宜課功殿,明賞罰。”後嘉其直,不能用也。時吏橫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無良而甘於禍,作《思慎賦》以刺時。

累遷鳳閣舍人,兼修國史。中宗時,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歲不遷。會天子西還,子玄自乞留東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驛召至京,領史事。遷祕書少監。時宰相韋巨源、紀處訥、楊再思、宗楚客、蕭至忠皆領監修,子玄病長官多,意尚不一,而蕭至忠數責論次①無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記求罷去。因為蕭至忠上書,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禮。” 蕭至忠得書,悵惜不許。楚客等惡其言詆切,謂諸史官曰:“是子作書,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實錄》,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聽。自以為見用於時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譏評今古。徐堅讀之,歎曰:“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開元初,遷左散騎常侍。會其子為太樂令,抵罪,子玄請於執政,玄宗怒,貶安州別駕。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論,辯據明鋭,視諸儒皆出其下,朝有論著輒豫。歿後,帝讀《史通》,稱善。追贈工部尚書,諡曰文。

(取材於《新唐書》)

註釋:①論次:編寫。②偃蹇:困頓艱難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宜課功殿,明賞罰 課:考核

B.擢太子率更令 擢:提拔

C.楚客等惡其言切 切:懇切

D.朝有論著輒豫 豫:通“與”,參與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及聞為諸兄講《春秋左氏》

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B.公卿被誅死者踵相及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C.乃奏記求罷去

項王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D.自以為見用於時而志不遂

子玄請於執政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妄受不為忠,妄施不為惠

(臣子)隨便接受官職不是忠誠,(君王)任意授予官職不是恩惠。

B.子玄悼士無良而甘於禍

劉子玄為士人沒有良知並甘心於這種禍亂之狀而感到哀傷。

C.子玄病長官多,意尚不一

劉子玄苦於長官太多,想法、觀點不能統一。

D.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禮

朝廷雖然重用他的才能,但卻鄙薄他的為人。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劉知幾少年時對《左傳》頗感興趣,聽講後還能辨析疑難。父親瞭解了他的想法之後就答應教授他《左傳》。

B.劉知幾因為蕭至忠多次指責他編史無成效,加上仕途不順等原因曾自請離職,蕭至忠最終並未答應劉知幾的請求。

C.劉知幾在編寫《武后實錄》時,因為意願不能實現,於是就寫了《史通》來譏評今古,引來徐堅等人的不滿。

D.劉知幾自視極高,在史學方面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後因替犯罪的兒子求情而遭貶。去世後,皇帝還是肯定了他的史學貢獻。

參考答案

6.C(切:嚴厲)

7.B 兩個“相”都是“互相”的意思。(A項第一個“為”,介詞,給;第二個“為”,動詞,寫。C項第一個“乃”,副詞,於是,就;第二個“乃”,副詞,僅僅,只。D項第一個“於”,介詞,與“見”組合,表被動;第二個“於”,介詞,向。)

8.D(“薄其禮”理解錯誤,應該是“在禮節待遇上卻欠缺優厚”)

9.C(徐堅並沒有不滿,而是高度評價了《史通》的價值)

附:文言譯文

劉子玄,名知幾,因為避玄宗的名諱,所以就用他的字來代替。十二歲時,父親給他講授《古文尚書》,學業不見長進,父親惱怒,用小杖責打來督促他。後來聽説父親要給兄長們講授《春秋左氏傳》,劉子玄混在裏面去聽,回來後就剖析疑難的問題,感歎説:“《古文尚書》要是像這樣,我怎麼會懈怠呢!”父親對他的想法感到很驚異,答應給他講授《春秋左氏傳》。過了一年,劉子玄就通覽了各種史書。他以擅長文詞知名。後來考中進士。

武后證聖初年,下詔令讓九品以上的`官員陳述朝廷政事得失。劉子玄上書説:“君主不應輕易地授予官職,大臣不應輕易地接受官職。臣子隨便地接受官職不是忠誠,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職不是施恩。如今羣臣沒有功勞,碰到機遇就能升遷,以致京城中有‘車載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數量多)的諺語。”又説:“刺史任職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轉任,應當考核政績的優劣,明確獎懲。”武后稱讚他的直率,但沒有采納他的建議。當時,酷吏橫行,禍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誅殺的接連不斷。劉子玄為士人沒有良知並甘心於這種禍亂之狀而感到哀傷,寫了《思慎賦》來諷議時事。

幾度升遷做到了鳳閣舍人,兼修國史。中宗時,提拔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沒有升遷。適逢天子西回長安,劉子玄自己請求留在東都。三年,有人上書説劉子玄身為國家的史臣卻私自著述,朝廷派人從驛路徵召他到京師,擔任寫史的事務,遷任祕書少監。當時宰相韋巨源、紀處訥、楊再思、宗楚客、蕭至忠都兼任監修,劉子玄苦於長官太多,想法、觀點不統一,而蕭至忠又多次指責他編寫無成效,加之仕途不順利,於是奏記請求離職,並藉機向蕭至忠上書,對他講了著史的“五不可”。又説:“朝廷雖重用史官的才能,卻沒有給予史官相應優厚的禮遇。蕭至忠看過之後,感歎愛惜他的才華,沒有準許他離職。宗楚客等人憎惡劉子玄的批評直率嚴厲,對史官們説:“這個人作書,想把我們置於何地?”

當初,劉子玄編修《武后實錄》,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採納。劉子玄以為自己雖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願卻不能實現,於是著《史通》,來譏刺品評古今的史書。徐堅讀《史通》後,感歎道:“寫史的人應當把這本書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開元初年,劉子玄調任左散騎常侍。正趕上他的兒子任太樂令,犯事被治罪,劉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發怒,把劉子玄貶到安州作別駕。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歲。劉子玄善於提出新的見解,論辯考據清晰敏鋭,認為當時的那些文士們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論著他總要參與修撰。在他去世後,玄宗閲讀《史通》,稱讚寫得好。追贈他為工部尚書,諡號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