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簡述翻譯與實踐關係的重要性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2.15W

重要意思是具有重大影響或後果的;有很大意義的。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翻譯與實踐關係的重要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摘 要: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的言語產物改變為另一種語言的言語產物的過程。這個文章裏將闡明翻譯的實質,描述翻譯的過程,釐定翻譯的原則和標準,説明翻譯中的各類矛盾,明確解析怎麼樣處理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翻譯;語言;言語;等值

一、翻譯的實質

翻譯是當今世界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的言語產物在保持內容方面也就是意義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另外一種語言的語言產物的過程。不同的語言在語義系統方面有差異,這一事實無疑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碰到大量困難的原因。許多學者根據這一點認為,可以肯定地説,原文和譯文的等值性並不基於它們表達的意義相同。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引用英國翻譯理論家凱特福德的一段話:“…有人認為,原話語和譯語話語‘具有同一意義’,在翻譯時要進行‘意義轉移’,這種意見是沒有根據的。我們認為,意義是某一語言的犧牲。原語話語有原語特有的意義,譯語話語有譯語話語特有的意義,例如俄語話語有俄語的意義(正如俄語有俄語的音位學或字音學,語法和詞彙一樣),而與之等值的英語話語則有英語的意義。”[1]

儘管如此,我們在上面為翻譯所下的定義仍然是正確的,為了證明這一點,可以舉出以下一些理由:

2、譯者要處理的不是語言體系,而是語言產物,也就是話語。

3、在翻譯中語義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説是儘可能完備地傳達原文的意義。越是把保持原文的'意義理解為意義的絕對等同,就越是懷疑能保持原文的意義。

二、翻譯的實踐過程

翻譯實踐也就是翻譯技巧。翻譯實踐翻譯過程涉及的不是抽象的語言體系,而是具體的語言產物(話語),而言語產物照例首先是由語言材料組成的,但又不僅限於語言材料,不僅限於語言本身。

任何語言產物都必須具備以下三要素:

語言獲得參加者擁有的超語言信息,即他們擁有的關於周圍世界的知識,有關客觀現實的知識,對於給言語產物做出唯一的解釋也起同樣的,甚至更大的作用。這同樣首先表現在能夠揭示多義的語言單位的意義,無論是詞彙意義,還是語法意義。

這不僅是因為譯者本人為了理解原文必須具備一定的超語言知識,而且也要考慮到,譯者決不能指望,瞭解原文所必需的這些超語言知識在原語使用者和譯語使用者那裏是一樣的。正常的情況往往是,原語使用者和譯語使用者有用的超語言信息不一致;原文讀者和聽者知道並瞭解的許多信息,譯文讀者和聽者都對這點不瞭解。從這裏得出的結論對於翻譯理論和實踐都是非常重要的。

據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説,任何語言之外,還要有一定的超語言因素,這就是:通報的主題,即內容;掌握一定語言信息和超語言信息的言語活動參加者;交際情景(環境)。因此,譯者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行為的參加者,掌握一定超語言信息是絕對必要的。任何一位實際從事翻譯工作的人都十分清楚,為了做好翻譯,不僅必須瞭解兩中語言(原語和譯語),而且還需要了解言語所談的是什麼,即言語所涉及的事物本身。

這一點對任何一種形式的翻譯(無論是口譯,還筆譯),對任何一種體裁的翻譯(無論是文藝作品,政論作品還是科技作品)都是一樣的。文藝作品的譯者務必瞭解原作者,瞭解他的世界觀,美學觀點和風格,所屬文學流派,創作方法,作品中所描繪的時代,環境,社會生活條件以及這個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等。政論作品的譯者同樣務必瞭解使用原文的國度的國家制度,政治環境和表明該國和寫作(演説)時代其他因素。科技作品譯者務必在譯文作涉及的專業,如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等方面掌握一定數量的知識。

語言活動中的超語言因素對於揭示生活中某些成分的意義所起的作用,首先在於排出話語中語言單位的多義性,其次,是補充話語中因環境條件而可以省略事物語言單位。一般來説,任何語言都擁有補充的、單義地表達任何內容所必須的各種手段,而無須藉助於語言以外因素。[4]在實踐中,語言活動的參加者雙方几乎總是注意這些語言外因素的存在,因而能夠在語言中去掉一切(或許多)多餘的成分,從而節用語言手段。如果完全忽視語言外(環境)因素,那麼言語中就得去掉一切多義現象,“發訊人”只能靠上下文本身來單義地揭示言語的內容,其結果勢必造成言語羅嗦,言語產物過分“臃腫”。

總而言之,翻譯的語言學理論的任務是把上述的意義的翻譯過程模式化。翻譯實踐表明,譯者在翻譯一篇外文或一部分外文著作時,通常總會遇到種種疑難,阻力和障礙,這就是矛盾。譯者要想排出這些疑難,阻力和障礙,解決這些矛盾,他就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瞭解矛盾的特殊性,然後針對這特殊矛盾,採取相應的方法予以解決。

參考資料:

[1]卡特福德?穆雷譯“翻譯的語言學理論”[M],旅遊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北京

[2]彭卓吾,翻譯理論與實踐[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年7月北京

[3]巴爾胡達羅夫著,葵毅、段京華編譯,語言與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年北京

[4]喬海清,翻譯新理論[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8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