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1

《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領域結出的碩果,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老百姓的生活百科全書,它的`實施關係千家萬户,做好《民法典》的普法宣傳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明法於心,守法於行。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而普法就是要幫老百姓瞭解熟悉這本“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法律要發揮作用,離不開全社會對法治的真誠信仰。只有在普法中把人民羣眾的法治需要真正重視起來,才能讓全社會更好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進而培養起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

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注重宣傳形式。一方面要做到線上宣傳廣覆蓋。充分利用網站、兩微一端、電子顯示屏等新媒介,不斷提高民法典普及宣傳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另一方面要做到線下宣傳講實效。通過張貼宣傳掛圖、設置宣傳展板、懸掛橫幅、更新普法宣傳欄、入户走訪面對面等方式,向廣大羣眾宣傳民法典,普及相關法律法規。

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抓好具體措施。一是要通過講解《民法典》立法背景、重要意義和重點內容,引導廣大羣眾關注民法、學習民法、運用民法、維護民法,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思維習慣。二是緊扣重點對象。將民法典規作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重要內容,納入黨委(黨組)理論學習內容和單位部門“誰執法誰普法”責任清單。三是深化宣傳成效。對《民法典》進行系統梳理,突出重點和框架,供全體黨員下載、查閲、自學,確保宣傳效果喜聞樂見、入腦入心。

廣泛深入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營造濃厚社會氛圍,要把民法典普法工作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重點來抓,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形成鋪天蓋地的強大聲勢,努力營造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真正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成為指導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帶頭尊崇民法典、敬畏民法典,自覺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把掌握和運用民法典作為履行自身職責、做好羣眾工作、推動改革發展的必要知識、必備能力、必需本領,不斷提高依法保障人民羣眾合法權益的能力和水平。

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2

典,意味着規範,系統。法典,是對法律的提煉與整合。薩維尼説:“法典是對全部現有法律系統性的整理與編纂,並且具有由國家賦予的排他性的唯一的法律效力。”培根説:“應當制定一部法典的時代,必當在智慧上超越此前的一切時代,因此一個必然的結論是,其立法能力必定為其他時代所不及。”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首部民法典的問世,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障人民權益具有重大意義。意味着,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改變。

作為新時代的法典,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得以實現。例如,民法典規範了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羣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民法典的到來,保障人民羣眾的合法權益,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更加有序,讓社會更加和諧。

作為一部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法律,民法典的實施,在我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先後經過4次修改,歷時五年,終於頒佈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他的出台緊扣時代脈搏,迴應時代需求,它標誌着我國私權治理體系的雛形基本形成,我國對於民事權利的保護將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我們相信,作為中國法治現代化的標誌之一,民法典必將成為新時代制度文明的重要基石。

“法與時轉則治,治與世宜則有功”。隨着經濟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係不斷變化,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全體黨員應順應時代潮流,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過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這是因為該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民法典》實施後,現行的《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物權法》、《擔保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被替代。

1、民法是對人們真實生活中行為的規範,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法。民法即私法,是關於個人或私人的法。如隱私權和信息權,民法就是關於平等的民事主體公民或法人等的財產和人身關係方面的法律規範。

從市場經濟的概念方面可以看出,民法具有私法的特徵:民法是以“私”字為核心的私權經濟,這個特點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市場經濟的基本主體是私人(指有獨立利益和人格的一切主體),其發展動力是私心;而且追求的目標也是私利。因此,可以説民法又是權利法和平等法。即對任何一個民事主體的合法權利都要平等地保護。

如果説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2、民法通過強調人性,追求真、善、美,實現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如被稱為“帝王規則”的誠實信用原則,它要求民事活動要以依此原則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否則,就在承擔民事責任。

英國著名法學家梅因曾説:“一個民族,如果民法規範健全,説明它的文明程度高;如果刑法健全,説明它的社會文明程度低。”《民法典》的出台,表明了我國社會將進入一個文明進步的新時代。

3、《民法典》內容決定了民事權利和義務以及民事行為和責任問題,需要與民法意識、民法觀念的培育和普及有關。

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民法典中涉及的婚姻、繼承和收養問題,涉及的財產方面的物權以及債權方面的合同問題以及侵權責任問題,都是基於民事法律關係的四要素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這就要求人們不僅要有權利意識,還要有義務意識;不僅要有行為的合法性意識,還要有責任意識。如果一個人沒有民法觀念,那麼,他的人格觀念、權利觀念、利益觀念、自由觀念以及責任觀念就不可能完善。如果一個政府沒有民法觀念,就可能不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更難説是一個法治的政府。

因此,民法意識的培養既是全民的自覺行為,也是政府責任。

4、民法典的貫徹實施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的行政決策和行政行為直接關聯,特別是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此,民法典的實施,會很好地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中國社會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隨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隨着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隨着信息化和大數據的時代的到來,人民羣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

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和行政機關以及司法工作人員,要了解民法典的規範,瞭解公民權利與義務和責任的'要求。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點,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

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4

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標誌性立法,對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在這部七編,84章,1260條的民法典中,處處彰顯着對“人”的深層次關切。可以説,民法典中的每個條款都是民本情懷的生動映照,字裏行間都書寫着“接地氣”的關懷,是一部彰顯“人民至上”理念的人民法典。

國家治理現代化,人格平等是關鍵。民法典的編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立法宗旨。弘揚人的主體地位,“平等”與“保護”貫穿法典始終。在體例上將人身關係置於財產關係之前,體現了“先人後物”的立法精神。法典單列了人格權編,廣泛確認公民享有的各項人格權。在此基礎上,民法典明確“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人格權編則明確界定隱私以及侵犯隱私權的不法行為,規定個人信息收集、處理的基本原則以及國家機關對個人信息的保密義務等,構成了規範國家權力、保護人民權利、促進社會發展的基本法律依據,為民事主體參與國家治理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民法典,守護“人民的利益”。編纂民法典是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法治建設工程,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強盛、文明進步的象徵。相信隨着民法典的誕生和實施,必定更好地守護每一個公民利益,也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完備的法治保障。

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5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中國人民飽受疫情的困擾,在這個萬眾一心度過疫情的時刻,民法典的出台可謂是為人民打上一針“強心劑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一部以人民為中心的法典,迴應了民生的關鍵問題,具有里程碑意義。

黨和國家先後多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但因多種原因一直沒能形成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將編纂民法典確定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經過多年努力,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表決通過,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不僅僅是達成幾代法律人的夙願,更是對人民的殷切期盼提交了份圓滿的答卷

此次民法典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目標,總結實踐經驗,適應時代要求,對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和與此相關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順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完備的民事法治保障。

人格權的獨立成編是此次編篡的亮點,具有極為深遠的意早在1986年,我國制定民法通則時就明確規定了“人格權”。隨着時代的飛速發展,人格權的定義不斷豐富,隱私權、肖像權、名譽權等受到廣大人民的關注。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數據、互聯網成了一把雙刃劍,個人隱私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信息泄露引發的電信詐騙,利用互聯網侵犯公民名譽權等現象層出不窮。法律從誕生那天起就具有滯後性,當現行法律還不能有效應對,民法通則等相關法律還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人格權保護需要。此次人格權編對生命權、健康權、名譽權、隱私權等民事主體享有的各項人格權進行了明確規範,這意味着民法典的橫空出世對老百姓來説不僅僅是抵擋傷害的盔甲,更是奮起反抗的武器。讓以人為本真真切切的落實在生活中,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對人格權的保護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民法典除了人格權獨立成編之外還回應了一系列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可以説,這是一部“社會活動百科全書“,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

當然民法典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字的魅力和缺陷總是形影不離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部《哈姆雷特》,當民法典制定好後,司法者、執法者、守法者對其可能有不同的見解,出台相應的解釋、與相關法律的銜接就顯得額外的重要,但這只是後話,就把一切交給時間,讓我們一起去見證。

這一部盛世之典不僅僅凝聚着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寫滿了14億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夢想,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必將在人類法治文明史上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6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民法典就此誕生。中國人民終於擁有了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民法典,終於實現了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們不僅要細細體會和思考背後的含義,更要時時去領悟和踐行其中的真諦。

人民利益至上,舉法律武器維護人民權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民法典增加了民事權利種類,確認和保障民事權利,完善了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加強對弱勢羣體的保護,迴應了人民羣眾需求,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羣眾根本利益。黨員幹部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為了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首先自身要學法和懂法,將法律學習及運貫徹到工作始終。要自覺通過各種形式學習各方面的法律知識,強化法學理論素養,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為人民羣眾辦實事、謀利益,運法律武器切實保護人民的權益不受到侵犯。

人民需求至上,建德治屏障增進人民福祉。公平正義是提升羣眾獲得感滿意度的前提。新時代下,人民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後,必然對公平正義有更高層次的需求。要順應人民的需求,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民法典確立了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權制度及合同制度等相關民事法律制度,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黨員幹部要努力讓人民羣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守護好社會公平正義。“打鐵還需自身硬”,維護公平正義首先要從自身做起,要始終把公平正義作為一種品德修養、政治情操,要堅持公道正派、公正無私,堅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的觀念,堅持原則按規矩辦事,自覺抵制人情風、關係網,戒行“潛規則”“亂作為”,將公平正義貫穿於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人民服務至上,樹法治思維守護人民安康。人民服務至上,體現於為民辦好每一件實事,體現於為民服務的每一個細節。民法典貫穿人民服務至上的立法原則,對人的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和隱私權等諸多方面作了相關規定,為人道主義救助從法律上加“碼”,充分體現了法律對人民安康的守護。要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堅守法律至上、權由法定、依法行權的思想,自覺運法治思維為人民謀劃、開展、推動、完成工作,嚴格按照法律規範為人民想問題、作決策、幹事情、定政策,堅決杜絕發生“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真心真意做好人民的“服務員”。領導幹部更要做好模範,深入羣眾,與羣眾打成一片,把人民羣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帶頭捍衞法治,依法辦事,堅決樹立法律權威性,保證人民的幸福安康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

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7

民法是萬法之母。孟德斯鳩説,“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裏,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充分認識民法典頒佈能夠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為保障個人合法權利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也為隨着社會發展出現的新興權利、新型案件的審理提供了法律依據。我國之所以要編纂一部統一的民法典,是因為從建國至今,我國頒佈了大量的民法單行法規,這些法規內容龐雜,分散廣泛,不僅存在一些法規相互之間不夠協調的問題,而且老百姓使用起來也不是很方便。

民法典彌補體系缺漏、去除體系重複、消解體系衝突。民法典進一步完善了民商事領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則,有利於維護交易安全和市場秩序、促進公平正當競爭、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範圍和界限。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羣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係和諧有序。民法典問世,意味着我們國家形成了完備的民事權利體系,規範的民事行為準則,完善的權利保護機制和有效的權利救濟規則——我國法制的體例框架由此豐實延展、枝繁葉茂。

民法典充分反映人民意志,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民法典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實到民事法治領域,充分賦予民事權利,保障權利不受限縮、不被侵犯。民法典聚焦民生髮展問題,處處迴應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所謂“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體現出我們國家以良法促進發展、保證善治。民法典草案對於民事權利類型規定更豐富,行使權利規則更清晰,權利保障更完善。“民法典對公民權利類型及其行使方式規定得越豐富、越精細,就越能限制公權力的濫用,越能起到規範公權力的作用。”民法典的出台為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對行使公權提出了邊界限制。同時,還將切實影響人民生命利益,解決現代社會困擾人們的問題,在私權保障上更進一步。“這最終將促成相關部門更積極施政,公民更遵守法律。”

“法者,治之端也。”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法治是最重要的邏輯起點之一。民法典的頒佈藴含了民事權利保障、法律義務強化、社會秩序穩定等多重價值,是以良法推進善治的重要抓手,自然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憲法民法典的心得體會8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很顯然,民法典姓“民”,集中反映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充分體現了對人民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的平等保護,反映的是人民的利益訴求,保障的是人民的切身利益,將深刻影響我們每個人,也必將開啟人民權利保護的新時代。

保障人民需求和權益是民法典的立法目標。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民法典特點就是體現了“人民性”,涵蓋了人們從生老病死到衣食住行、從婚姻家庭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眾多條款都凸顯了對人民美好生活的化保障。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民法典追求的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認同,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民生關鍵問題給與多角度、全方位的迴應,必將成為保障人民需求和權益的重要法治保證和有效的法律利器。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民法典的立法原則。民法典對我國現行民事法律規範進行了系統性整合、修改和完善,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編章結構最複雜的一部法律,囊括了全部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在社會生活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規範各類民事主體的各種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保護公民諸項民事權利,字裏行間呼應着社會現實。可以説,一個人從搖籃到墳墓,一生各階段的權利,都可以在這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而且圍繞着“人”做出了周全的利益保障。

堅持開門立法、廣納民意是民法典的運作形式。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經過5年多工作,民法典終於頒佈實施。據悉,這部民法典(草案)各編10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10次並收到102萬條意見,這些數據的背後恰恰是民法典集民智、映民意、應關切的充分證明。不難看出,通過廣開言路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機構參與立法,充分考量和吸納民意,實現公共利益化,保障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而羣眾意見的接受和採納,更是與民心民意達成共識的證明,充分體現了“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未來,民法典的實施將是我國法治建設領域中的一件大事,不僅體現在立法、司法、執法等環節和程序中,也需要每一位公民、每一個民事法律主體參與其中。我們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引導人民羣眾認識到民法典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真正讓民法典走到羣眾身邊、走進羣眾心裏。我們相信,在依法治國的路上,只要我們共同努力,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法典就一定能發揮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