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自立自強的心得體會(精選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5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自立自強的心得體會(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立自強的心得體會(精選7篇)

自立自強的心得體會1

小時候,常聽大人説,男孩兒是太陽,女孩兒是月亮。當時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説男孩兒是太陽,女孩兒是月亮呢當我知道太陽會發光,月亮不會發光時,氣憤極了,憑什麼説男孩兒才是太陽呢我偏要做太陽,偏要發光,當男孩兒唱《男兒當自強》時,我就把歌詞改成《女兒當自強》。由於我常常唱《女兒當自強》,引起一些男同學的非議。

一次,一個男同學不懷好意地説:”你們女孩子只知道死記硬背,語文還可以,數學就不行了。趕明兒學校舉行數學比賽時,就讓你們女孩子去自強吧!“這個男同學給我將了一軍,數學的確不是我的強項,但我決不示弱。

從那以後,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自強,上數學課時,我側着耳朵聽課,把老師講的地理算法銘記在心。碰到難題,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實在做不出來就虛心請教老師。雙休日也很少休息,把自己關在小房子裏學奧數。半個學期過去了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數學成績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學校舉行比賽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進考場,考試成績揭曉了,我獲得了全年級第一,當我從領獎台上拿回獎狀時,台下響起雷鳴般地掌聲,我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女兒當自強,女兒是太陽。"

自立自強的心得體會2

鴻鵠尚未飛時,誰知道它將會有千里之行;魚兒剛出生時,誰知道它能在激流中游刃有餘;梅花剛剛出牙時,又有誰知道他能在寒冬中孤芳獨放。

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二千多項發明是從證明他的實力,他用汗水鑄就了成功。但是他小時候,因為患有多動症而被強迫退學,他因為蹲在雞蛋上要讓小雞出生而被他人所排斥,他的童年裏從滿了排斥,而他憑藉自己的自強不息的信念和父母的鼓勵,使他逐漸走入科學的大門,讓他逐漸走向成功。

鴻鵠之所以能千里之行,只因為他有自強不息的信念;魚兒之所以能在激流中游刃有餘,是因為它在幼兒時自強拼搏;梅花之所以能孤芳獨放,只是因為他自強不息地抓了嚴寒。

我們要學習愛迪生、鴻鵠、自強不息的精神,當面對困難是要堅強而然後要克服它。自強不息是一種信念,使我們奮發圖強。學習不好使時,可以努力奮鬥;事情做不好,可以多多練習。只有我們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先天的不足,可以用後天的努力來彌補。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可以去把劣勢變為優勢,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等於成功,所以我們要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自立自強的心得體會3

小草經過暴風雨的吹打後仍能欣欣向榮,是因為自立自強;河流經過山路十八彎後終匯入大海,是因為自立自強;鷹能在羽毛未豐滿之時就翱翔於藍天,是因為自立自強。

自立自強,是成功的基石。梅蘭芳曾去拜師學藝,但老師拒不收留,説他有一雙死魚般的雙眼,不是學戲的料,但梅蘭芳並沒有放棄。每天,雙眼隨着池塘裏的魚兒遊動,緊跟着空中的鳥兒飛翔,不斷練習着,因為他在朝他的夢想不斷奮鬥,並腳踏實地的努力着。歷經那麼多辛勤的奮鬥,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成了最著名、紅透演藝圈的京劇大師。試想,如果當初他放棄了,沒有自立自強,而是用金錢賄賂他人,哪有他腳踏實地的實在,哪有他輝煌的`演藝生涯?所以説自立自強,是成功的基石。

自立自強,使人奮發向上。楊光,一個從來沒有沐浴過陽光的人。他小時候就雙目失明,這對於一個熱衷於音樂的人來説簡直是一個天大的打擊,但他並沒有因此就放棄對音樂的熱衷,對生命的熱愛,沒有逃避上天的聖意,而是用實際行動向上天發出挑戰——登上星光大道的舞台,一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然而,他在家不斷努力練習着,自強不息,練習着走上台階的步伐,練習着正確、自然對待他人的表情、動作,再加上自己對音樂的熱衷和努力向上,最終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實現了他的夢想,向他人證明自己還是有用的人。如果他沒有自強、自立,因此而消沉,就不會為了那個本來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而奮鬥,就不會成功。所以説自立自強,使人奮發向上。

他,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十六歲離家,獨自謀生,他當過家庭教師,在屠宰場當過學徒,還幫人家做書童,他參加過英國遠征軍,做過律師,任小官,正是他的自立自強,有着豐富的生活經驗,才創作出了《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由此可見,自立使人走向成功,莎士比亞正是因為他的自立自強,不依賴家庭,才會有各種各樣豐富經驗,為日後的創作奠定的了基礎。生活中的我們不應該自立自強麼?現在的我們在父母,老師的呵護下成長,然而很多人失去了自立能力。在人生之路上,我們的父母,老師,朋友均不能陪伴我們一生,人生之路上只有自己在前行。每一個人只是你生命中的一個過客。有時,人生之路上風和日麗,陽光明媚。但,也會有那些陰雨連綿的日子,沒有父母給我們撐傘,因此,只有自己自立自強,才能順利通過人生之路向着光明前行,才會取得勝利,到那時,你會驕傲地發現自己長大了,幸福與喜悦充滿你的心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立自強會使生命豐富多姿劉備的兒子劉禪,不自立自強,導致當了君主後昏庸無能,大好的江山與他失之交臂。這不由得讓我思考,是劉備教育上的失敗,還是劉禪自身的問題?因此我明白,自立自強對一個人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路邊的小草正是因為自立自強,才能茁壯成長,比那些温室中的花朵堅強,更容易存活;鷹媽媽正是在小鷹羽翼未豐滿時,將它推入懸崖,小鷹不得不自立,有翱翔天際的能力。人類社會何嘗不是如此呢?只有自立自強的人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處,最終取得勝利。

自立自強的心得體會4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就須以科技體系、人才環境、開放共享“三駕馬車”助力科技創新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駕好“改革馬車”,讓科技創新“跑得更快”。習近平主席指出,“要加強體系建設和能力建設,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目前,我國在重大科技瓶頸和核心技術領域還受制於人,這不僅要求個體具備憂患意識、底線思維,遇事有“備案”、遇險有“備胎”;更要着力培厚科創“金種子”的成長土壤,把政策的水“澆透”、把制度的肥“施足”,方能收穫更多“硬核產品”“大國重器”和“國之利器”。“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快馬加鞭助力科技創新從“後發到先發”、從“跟跑到領跑”,重塑我國國際競爭新勢力。

備好“人才馬車”,讓科技創新“跑得更穩”。“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沒有強大人才隊伍作後盾,科技創新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使各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幹得好”,就應尋覓人才求賢若渴、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獎項”的科研評價機制,造就一批甘坐“冷板凳”的科研人才,培養一批領銜攻關“卡脖子”的領軍人才,孕育一批擅於頂層設計的“帥才型”人才,讓科技創新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

馭好“開放馬車”,讓科技創新“跑得更遠”。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科技自立自強並不意味着“閉關鎖國”。回顧近代以來屈辱、落後、捱打的歷史,更能深切地意識到越是面臨封鎖打壓,越不可“避世隱居”、尋覓“桃花深處”、做“歸山隱士”。反而要更加主動地擴大開放、抓住機遇、擁抱時代。既要以“懸樑刺股”“韋編三絕”的毅力排除萬難,又要以“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的勁頭勇爭排頭。在自主創新中開放合作、兼容幷蓄、交流互鑑,在協同合作中讓科技創新成果水到渠成、充分湧流,在創新科技發展中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自立自強的心得體會5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要“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科技人才不斷攀登科技高峯,國家才能走向發展高峯。要深耕科技人才成長沃土,營造敬才重才尚才愛才的濃厚氛圍,大力培養、引進、用好科技人才,讓科學技術造福人民、引領發展。

精心培育,鍛造愛國奉獻精神。中國的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愛國奉獻精神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中不斷傳承發揚。新中國成立以來,以錢學森、鄧稼先、于敏等為代表的無數優秀科技工作者們滿懷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情厚愛,甘願隱姓埋名數十載,揮灑青春熱血,矢志不渝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終生。培育、引進科技人才,最重要的是賦予他們“精神屬性”。要在科技人才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向科技要問題、要方法、要答案的品質,引導他們堅定科技報國、科技為民志向,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學技術成果用到提升社會發展水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實踐中來。要做到精準識才、精準選才、精準育才,在各行業各領域發掘培養頂尖人才,提升科學素養和攻堅能力,練就“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無私奉獻,切實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搭建舞台,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實現科技創新,需要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撐,也需要搭建起人才施展本領的舞台。要建立完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和使用體系,給科技人才描畫一個德才表現的`“全景像”,制定一張精準使用的“説明書”,切實把科技人才的創造活力“量”出來,把潛能挖掘出來,貼上“實用”標籤,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當其時。要結合地方科技發展水平,為科技人才隊伍提供科研攻關的技術保障,不斷深化科研院所同地方政府、企業的“產學研創”合作模式,鼓勵科研院所在地方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實踐基地,推動地方建立科技人才“智庫”,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諮詢和科技指導。要結合實際建設科研基地和產業園,優化科技人才工作環境,為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政策支持,推動科技人才把“金點子”轉變為實實在在科研成果,實現更多從“0”到“1”、從弱到強的突破,為科技自立自強打下堅實基礎,讓人民享受到科技創新帶來的豐厚成果。

優化服務,涵養尚賢愛才風氣。“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崇尚科技、發展科技要從尊重科技人才開始。以誠相待、以禮相待、以心相待,科技工作者們自然會全心全意為國家為人民殫精竭慮付出。在2017年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習近平主席看到當時已經年逾九旬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譽所長黃旭華站在代表們中間時,挪椅子、扶老人、坐身邊,一連串動作彰顯出泱泱大國對科技人才的崇高禮遇。要大力營造敬才愛才、崇尚賢才的濃厚氛圍,真誠關心人才、愛護人才、成就人才,為科技人才“鬆綁解縛”,暢通申報審批“綠色通道”,不能讓“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住,讓科技人才把精力都用在事業上。要強化科技人才激勵關懷、服務保障,針對科技人才開展精準服務,經常性開展科技人才交流、療養、慰問,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尊重人才的氛圍,切實增強科技人才在心靈上的歸屬感、獲得感、成就感。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這“大變局”中把握機遇更進一步,創新創造是關鍵。要引導廣大科技人才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精神,把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融入奮鬥歷程,讓科技之花綻放在祖國每一片土地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創新創造的磅礴偉力。

自立自強的心得體會6

習近平主席在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迎來了把創新擺上現代化建設全局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的新時代。這代表當前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重視人才,更加需要每個“科創人”切實肩負起時代使命,在創新的舞台上揮灑汗水。

成為一個合格的“科創人”,要具備從“0”到“1”的眼光和創造力。“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0—1”指的是從無到有的科技創新,考驗人才的創新能力和獨特眼光。當前,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全球第二,發表論文和專利申請量居全球前列。然而,引領性的重大科學發現和系統性、顛覆性技術發明成果較少,帶動全球科技創新範式變革的科學思維方法鳳毛麟角。廣大人才要敢於打破常規,培養創新性思維,發揮開展原創性研究的能動性,堅持走引領式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源動能。面對卡脖子技術短板,要勇於直面問題,迎難而上,既要善於引進消化,集成創新,又要致力基礎研究原始創新,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善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

成為一個合格的“科創人”,要具備從“1”到“100”的勇氣和膽魄。“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1—100”指的是技術轉化創新,考驗人才的應用和試錯能力。從科研的規律上看,研究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經歷循序漸進、量變積累、質變飛躍的過程。將基礎原理轉化為生產技術專利,需要人才調整好心態,勇於試錯,理順成果轉化方向,把準科學規律以及現實需求,主動參與重大創新平台建設運行和科技項目攻關實踐,在推動科學進步和產業發展中汲取成長能量,主動化身成果轉化的“孵化器”。

成為一個合格的“科創人”,要具備從“100”到“∞”的毅力和情懷。“100—∞”指的是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終極目標,這需要人才長期投身於此,久久為功。面對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奮鬥目標,需要廣大人才以“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十年磨一劍”的韌勁,埋頭苦幹,全力以赴。發揮科創人才的引領作用,促進經濟內循環,提升產業競爭力,以科創板為龍頭激活全流程創新鏈條,掀起高科技創新高潮。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時代呼喚,廣大人才要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乾的作風,將推動科創事業的發展作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路徑,爭當科技創新先鋒,在創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自立自強的心得體會7

近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對此,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致以熱烈的祝賀,他在賀信中指出,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今天的“奮鬥者”號,科研工作者們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踐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峯”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為科技創新樹立了典範。

“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不斷向越來越深的海底世界挑戰,彰顯的是中國人對未知科學奧祕無盡的探索精神。從1986年我國第一艘載人潛水器研製成功,到後來下潛深度突破3500米、4500米、7000米……直到如今成功創造了深度10909米的新紀錄,我國在載人深潛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來之不易的成績,是廣大致力於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們不斷努力和奮鬥出的結果,在新時代新徵程中,他們的這種載人深潛精神不僅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出了前進方向。

在科學技術創新面前,“嚴謹求實”是取得重要突破的關鍵因素。航空航天、深海潛水、智能製造、電子通訊、醫療器械……越是高新技術的產業,越離不開科技工作者們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這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小小的失誤都會造成最終結果的巨大偏差,成為科學技術創新路上的“絆腳石”。科學研究永無止境,急不得也強求不得,要時刻以嚴謹的態度去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為科學技術創新下足“繡花功夫”;也要在立足於科學的基礎上大膽假設、勇於探索、勇於發現,真抓實幹地用實踐去反覆驗證真理,才能不斷助推科學技術向前取得更多新發現和新勝利。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團結協作”是獲得最終成功的力量源泉。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不管是抓好科學技術創新工作,還是抗擊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亦或是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緊密的團結協作。“大道不孤,守望相助。”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只有團結協作才能無所畏懼。當今世界,疫情大流行帶來了更多全球性的挑戰,也將全世界的人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了一起。與更多的國家合作、交流,分享抗疫經驗,共享研究成果,中國始終秉持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加強對外合作,攜手抗擊疫情,相信全球疫情防控在共同努力下必將取得最終勝利,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也將會越來越近。

在挑戰各種“不可能”任務的途中,“拼搏奉獻”是創造更多奇蹟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奉獻的民族,千百年來,有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女媧補天等感人故事,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流傳千古的詩句,也有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一系列偉大精神,這些無一不包含着拼搏和奉獻,也鑄就了一次次令全世界震驚的偉大奇蹟。時下,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治理,一項項“硬骨頭”擺在了廣大黨員幹部面前。面對挑戰,要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拼搏闖勁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無私奉獻,去真幹實幹,去完成更多看起來“不可能”的任務,在帶領羣眾致富奔康的路上創造出更多“中國奇蹟”。

在創造更多歷史佳績的征程裏,“勇攀高峯”是實現自我突破的重要保障。近日,我國科技成果頻頻報捷,除了“奮鬥者”號10909米的歷史性突破,正在環月軌道飛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在近月點再次“剎車”,從橢圓環月軌道變為近圓形環月軌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也實現了首次併網成功。這些輝煌成績,是中國科學家們勇攀高峯的自我突破,他們為新時代的科技強國之路書寫着越來越多新的華麗篇章。

“無限風光在險峯”,實現宏偉目標的過程中總是充滿着危險和艱辛,不管是科技工作者,還是廣大黨員幹部,都有着自己心中想要攀登的那座“高峯”,要不斷拿出幹勁,拿出實績,敢為人先,去接受挑戰,去征服那一座座人生中遇到的“高峯”,為創造出更多新的歷史佳績貢獻出更多堅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