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節儉教育感恩糧食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7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節儉教育感恩糧食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節儉教育感恩糧食心得體會

節儉教育感恩糧食心得體會1

節約糧食也是一種美德,尤其是我們學生最需要去培養的。這一次就我學校要求學生節約糧食來談談我的體會。

這次學校沒有要求我們節約糧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處浪費的行為,尤其是食堂吃飯浪費的最多。都説糧食得之不易,從種子到發芽到長大到成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卻很少。如果不是這次學校對我要節約糧食的要求,大概還會繼續浪費很多的糧食。以往在食堂吃飯的同學,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會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盤,就連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所以説説的簡單,做起來難得多。

這次學校在食堂內貼了很多的關於節約糧食的`標語,食堂阿姨也是被叮囑了的。在通知我們要節約後,我們在食堂打飯,阿姨都會跟我們説吃多少,就打多少的飯菜,不夠再去向她添加。實際上這措施是不好實施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權益被侵犯了,會覺得學校是故意不讓他們吃飯似的。因此我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包括自己也按照學校要求去做的時候,是有些不習慣的。但是於我來説,其實還算好的額,畢竟我本身吃的也不多,少給我大一點,剛剛好,只是有一點不太習慣這樣而已。

在採取了這樣的措施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除了前期大家很難適應後,後面同學們也都努力去適應了,開始知道要去節約糧食,也懂得節約的好處了。畢竟當他們沒有吃飽的時候,阿姨是會再給他們添飯的,完全不會影響他們的温飽。只是大家原來都習慣了浪費,還沒有把節約意識建立起來,因而沒有辦法短期內得到適應。但是看着越來越多的人在努力應學校這個要求去做,浪費的現象還是得到了緩解的,沒有像以前那樣嚴重。雖然還是會有,但是不可避免,畢竟實施的時間不長,那些為了告誡對大家不要浪費糧食的標語還沒能深入人心,大家自然這種意識也就不強,還有待提升。不過我相信隨着時間的加長,大家一定會培養起這個習慣和意識,一定會配合學校做好節約糧食的行動,也一定可以真正的做到節約。通過這樣大的一個措施,也讓我明白節約糧食是我們大家必須要去做到的,因為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節儉教育感恩糧食心得體會2

現在,隨着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的生活慢慢富裕了起來,可有些人卻鋪張浪費,不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從全球角度上來看,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聲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費的糧食數量高達13億噸,倘若這些是糧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夠保留,就足以養活全世界目前約為9億的飢餓人口。我國每年浪費糧食的數據也很驚人,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xx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在學校,浪費糧食的現象非常普遍,每天都可以看到學生飯盒裏留下吃剩的飯菜,還有未留牙痕的饅頭。他們就隨手扔在坩水桶中,坩水桶每天總是滿滿的,而同學在倒剩飯剩菜的時候十分順手淡然、毫不在乎。真是讓人感到震驚,感到痛心!在飯館的飯桌上,有些人為了要面子,炫耀自己有多大方,訂了一大桌飯菜請朋友吃,可到最後大量飯菜幾乎沒動筷子。這些吃不完的菜便被店老闆倒掉了。其實這種事情完全是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少點一些,吃完了再點,或打包回家都是很好的節約方式。只要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只需舉手之勞。

為了提醒人們節約糧食,為了避免更多人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問題,將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讓人們珍惜糧食不剩下一口食物,不把吃不下的食物扔掉,不挑食偏食,不浪費食物。讓每一個人都珍惜糧食。

從古至今,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作為新世紀的我們,更要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我會這樣做:每天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菜,吃乾淨盤子裏的每一粒米飯、每一口菜;如果有剩飯剩菜放進冰箱,明天再吃;在飯店裏請客吃多少點多少,不鋪張浪費、不擺闊氣......這些都是節約糧食的好方法。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必須要從小處着手,從珍惜一粒米開始,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珍惜糧食吧!

節儉教育感恩糧食心得體會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雖然短小精練,但是意藴深遠,耐人尋味。它告誡我們:顆顆糧食飽含着農民伯伯的血汗,要倍加珍惜。

每次吃飯,我碗裏哪怕只剩一粒米飯,老爸都會對我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滔滔不絕地講述他小時候如何跟着爺爺踏着露水除草、頂着烈日曬稻、披着星光澆水,然後説上一大堆愛惜糧食的名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我在老爸的諄諄教誨下,養成了愛惜糧食的習慣。

民以食為天,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真正做到“愛惜糧食,人人有責”。

可又有幾人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節約呢!更多的人對節約很是不屑,幾粒米飯有什麼大不了的。或許他們不知道,全世界每年都有超過500萬人因飢餓而死,其中大部分是5歲以下的兒童。

現實生活中更令人痛惜的是,成盤成碗倒掉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我時常看見某些同學很瀟灑地將沒有吃上幾口的飯菜倒入垃圾桶,他們倒掉的.不僅是那一盤盤飯菜,更是倒掉了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的汗水以及那些在飢餓中掙扎的人們的急切期盼。

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xx億元,被倒掉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其中大學生每年倒掉的糧食可養活1000萬人,浪費糧食的人可能不知道我國還有1。28億吃不飽的貧困人口。看到這些數據,我們難道不感到陣陣心寒嗎?難道不應該為自己的浪費行為感到自責和羞恥嗎?

前一段時間,全國掀起了“光盤熱”,倡導人們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我們全家總動員,積極地參與了這項行動,並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帶動周圍的人減少浪費,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

“光盤”行動中,老爸是我的好榜樣。每次吃完飯,老爸的碗底總是最乾淨的,有時連粘在碗邊上的油都被他舔個精光,可謂“比狗啃過的骨頭還乾淨”。在老爸的影響下,我也把碗裏的飯菜全都吃乾淨。每次我們全家在小餐館吃飯,看着服務員姐姐盯着桌上那像洗過似的盤子發愣時,我總會笑嘻嘻地向服務員姐姐扮個鬼臉,打個“V”的手勢,然後高聲喊出:“光盤行動,人人蔘與,耶!”

馬上就要迎來第“世界糧食日”了,我想送同學們兩句話:“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倒掉的是米飯,流走的是血汗!”

節儉教育感恩糧食心得體會4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詳的唐詩。它告訴我們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寬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養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壞習慣,這就助長了大家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

有一天中午,我和媽媽在一家飯館吃飯,我們點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着,突然,隔壁的兩個人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他們拿着菜單一下子點了十幾道菜,沒一會兒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擺滿了飯菜。看見這一幕,我驚呆了,心想:這麼多菜能吃完嗎?不會是大胃王吧?但是,他們竟然沒吃幾口,把錢一交就走了。滿滿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務員給倒了,真可惜!

為了制止這種壞習慣,國家也制定了許多法規,提倡節約。每年十月十六日是節約糧食日,這就告訴我們應從這就做起開展節約。

我們應該每次在飯店,點適當的飯菜,不夠吃可以在點,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為沒面子而浪費,通過國家這幾年的宣傳,這周星期五我們家在小六湯包吃飯,發現人們現在都是吃多少點多少,已經有了節約的好習慣。

浪費糧食就像給白紙上抹上了黑點,而珍惜糧食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為節約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