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精選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4W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精選15篇)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温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温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一羣特殊的孩子與一位學監之間的故事。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兩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記為線索,追憶了一位偉大教育者的過去……

透過日記微微泛黃的扉頁,依稀看見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着暗灰色夾克,提着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緊閉着的鐵門走去,光禿禿的頭頂上頂着同樣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馬修,此時因為在眾多領域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進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應聘一個專為問題少年們設置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的學監。

在樂格克設置陷阱致使馬桑大叔的眼睛受傷後,馬修只是讓他每天去照顧馬桑大叔,直到他康復為止;在莫杭治因為辱罵校長而關禁閉、他被釋放出來後罰做清潔工作時,聽見馬修訓練他的同伴們合唱,於是在放學後獨自來到教室練習歌唱,馬修發現後不但沒有責怪,最後甚至還給他"開小灶";在來自聖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裏唯一的"男中音",並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後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温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

馬修用音樂感召孩子們冷漠已久的心,喚起他們對生活的渴望與熱愛。當公爵夫人欣賞孩子們的演唱時,他們的表現無疑達到了一個高潮。無論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純淨、完美融合的歌聲,還是領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籟般的聲線,都給人以"美"的享受。他們的歌聲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馬修給予他們信心與愛的結果。從小受到"行動——反應"的強制性規定的他們,生活在這裏實際上毫無自由與快樂可言,而馬修的出現,為他們帶來了音樂,為他們帶來了關愛,因為長期受到壓迫而麻木不仁的心靈漸漸有了復甦的跡象,他們所不曾擁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傾注在馬修的身上。讓一羣頑固惡劣的問題少年們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馬修面對孩子們,並不像其他學監那樣選擇了強硬的手段,或者選擇了放棄,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以"愛"作為連接彼此心靈的橋樑。孩子們的歌聲,與其説是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説是他們為馬修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2

在《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裏,有這麼一羣孩子們,他們在生活中碰到了挫折而被放逐,到了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學校裏。在那裏,他們遇見了一位改變他們人生命運的老師——馬修。

馬修老師是“池塘之底”新來的校監。在別人的眼裏,這羣孩子已經無藥可救了,連這所學校的校長拉齊也對孩子們很冷酷。但是,馬修老師卻不放棄他們,給他們成立了合唱團,用音樂來打開他們封閉的心靈,同時讓他們找回真正的自己。

影片中塑造了一大羣個性鮮明的孩子們形象。可憐又可愛的派皮諾在二戰中失去了爸爸媽媽,他經常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別人溝通,同時也經常受到別人的欺負。在合唱團,派皮諾雖然不會唱歌,但善良的馬修老師並沒有放棄他,而是將他委派他為合唱團的副指揮。找到了存在感的派皮諾,封閉的心靈逐漸被打開了。在影片末尾,當馬修老師離開學校的時候,是派皮諾衝出了學校,央求馬修老師把他帶走。他的堅持感動了馬修老師,馬修老師熱淚盈眶地抱起派皮諾上了大巴,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影片結尾處,當熟悉的音樂聲響起,當孩子們的紙飛機紛紛落在馬修老師的腳邊時,當馬修老師撿起紙飛機看到孩子們温暖的留言而微微一笑時,當馬修老師把派皮諾抱上汽車開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時,那種無盡的愛中所包含的永不言棄的精神,讓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3

假期裏,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放牛班的春天》。看完之後,感動至極,所以寫下這篇讀後感。下面,有我一一道來。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一天傍晚,莫翰奇小時候的同學貝比特來看望他。貝比特把馬修老師的日記給了他,日記講了:在一個男生寄宿學校裏,有一班問題學生。一名叫蒙斯特馬修的人來學校當老師。馬修老師認真教學生們,甚至組起了一支樂隊,得到了公爵夫人的認可。最終,因為一場大火,被勸退。院長因為體罰學生,也離職了。

我最感動的地方就是馬修老師教學生唱歌。馬修老師每天晚上,等到學生們睡熟了,開始寫歌,白天時教學生唱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馬修老是用自己的心,融化着每個學生心裏的一塊冰。他把自己的精力毫無保留的花費在學生身上。他用這樣的方法,一次一次消除着自己和每位學生之間的隔閡。他和學生很親密,還被當作親人。

還有一個情景我也很喜歡:馬修老師剛來到學校時,麥神父就被學生刺傷眼睛,院長就要關學生的禁閉。而馬修老師卻不體罰學生,只是想讓做壞事的同學自己承認,可見他費盡了多少心思,想方設法的和同學友好相處。馬修老師還為學生,又一次寫起了歌。

我覺得馬修老師特別偉大,能為自己的學生付出一切。面對許多問兒童,他並沒有逃避責任和體罰他們。他就像一位英雄,不顧自己,去幫助自己的學生。

這部電影十分好看,十分感人。我推薦給大家。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4

開始的開始,這裏是黑色的夢魘,邪惡滋生,恐懼氾濫。

最後的最後,這裏是音樂的聖殿,笑靨如花,春意盎然。

從開始之後到結束之前,因它的到來,有些東西分崩離析,最後消失不見。

“它”是什麼,它可以是一個人。而在這裏,這個人是音樂教師馬修。在別人眼中,“池塘底畔”是無藥可救的地獄,但言論阻擋不了馬修的義無反顧。於是儘管這裏的孩子對他冷嘲熱諷不屑一顧,儘管無聊的惡作劇一次又一次重複,儘管有時真正的惡意向他伸出挑釁的手,他依然耐心地,千方百計地,嘔心瀝血地,用善意教化這片不毛之地。所以到最後,調皮的莫翰奇發現了自己的音樂天賦,貝比諾在星期六等到“爸爸”,所有人都擁有了好的歸宿。

然而“它”並不是人,它是某種思想與情感,它是奇蹟的誘因,善良與正義都來源於它,它是愛,是世間最強大的力量。人之初,性本善,而池塘底畔的孩子們之所以像惡魔一樣,只是缺少一個對他們好的人。愛是一種養料,可以助人茁壯成長,而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們,還有馬修。最初馬修只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可當最後他準備踏上新的征程時,他是奇蹟的締造者,他不再失敗。

高聳的灰色院牆,頹圮的校舍,孩子們灰敗的臉色和落滿眼底的灰塵般的陰暗。這部電影有着晦暗的背景,卻因表現愛的音樂而顯得生動明朗,音樂是莫翰奇專注的信仰,當他清澈的嗓音隨指揮緩慢響起時,世界霎時寂靜無聲,那是他為之驕傲的夢想天堂。音樂是馬修老師的仁愛與自信,他揮舞的雙手像大海中歡快靈動的游魚,音符交織成愛的旋律。音樂是“池塘底畔”久違的春天,像溪流解凍泉水叮咚,像黎明時分破曉的天光,剎那間照亮所有陰霾。當這高亢激越的歌聲響徹“池塘底畔”,像一道明亮的憂傷,純粹的靈魂在雲朵之上自由地徜徉,晦暗的顏色消融為鍍上牆邊的陽光,年輕的生命開始渴望飛翔,這裏有了新的希望。

當激昂的歌聲最後一次響起,如同羣鳥振翼,一隻只告別的紙飛機從窗口飛出,四下裏響起掌聲,有人流下淚水,我在黑暗裏安靜地情不自禁地笑着,我會記得,我曾被這故事真誠地打動。

生命之初,我們都是渺小的種子,愛可能是陽光雨露,也可能是雷電風暴,是微小卻不可忽略的存在,因為愛,海倫·凱勒在黑暗中看見遠道的光,史鐵生在輪椅中學會堅強。因為愛,我們由幼小的生命成長為如今的模樣,多少不為人知的光陰裏,流傳着渺小而雋永的奇蹟。

愛是最初的最後的傳奇。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5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剛來到這個學校時,就看到一個孤兒——貝比諾。貝比諾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堅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會來接他。

馬修用自己執着的心,建立了合唱團,還發現了一個擁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他的嗓音與眾不同,這也讓他獲得了馬修的信任,馬修也讓他在合唱團中獨唱。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馬修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可最後被解僱了,但在他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曾今無惡不作、行為極差的那些學生,向他扔紙飛機,飛機上寫了學生對他的看法和告別,看到這裏,我潸然淚下。

在這部電影中,校長受這所學校的制度和學生的行為所影響,常常虐待學生,但在後來,在馬修的勸説下,他還嘗試着摺紙飛機;還有一次,他被學生們用球擊中了頭,不但沒有去責罵學生們,反而和他們一起踢球,校長也逐漸變得善良了,但他還是太注重於名利,最後被上級開除了。

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個學監,而且他做的事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麼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個偉大的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不管什麼時候,馬修老師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的。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啟示: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應該看到學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教育,怎麼去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6

我利用寒假在家欣賞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教育片,令我深深的震撼到了。一幫壞事做盡的學生能在音樂的'薰陶下,漸漸轉移了愛搗蛋的癖好,跟老師在一個個日日夜夜學習合唱。雖然期間他們有不少的摩擦,但音樂的美妙讓他們的矛盾從大化小,從小化無,並一起融入在一陣陣天籟之音中。我一起感受着一個學監和一羣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馬修--一位失業的音樂教師在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時,他如同進進了一個孩子們的地獄。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經歷所震動,又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校長的殘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及可憐無助,讓他產生了一種改變學校管教方式的衝動。他在樂譜上寫下了為孩子們譜寫的歌曲,他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縛孩子們身心的繩索。馬修用音樂給這個如監獄般的學校帶來了春天,他用音樂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淨化了孩子們的心靈,對他們今後的人生道路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馬修老師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樂,()一點一滴的改變了這個地獄般的“池塘之底”,這羣幾乎被人們放棄的壞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籟的歌聲,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歡樂與希看。這是一部美好的電影,當滿天飛舞的紙飛機,在熱陽中翱翔,當可愛的小佩比諾拎着行李奔過來和老師一起走時,我禁不住眼眶濕潤了。

固然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藝電影,但它卻引發了我對教育上的思考: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老師或是家長們同樣也為他們的調皮搗蛋而煩惱,學生也會為家長的不理解而委屈。這一切與影片相比,顯得多麼渺小。在很多時候,如果我們的觀點或是想法得不到父母的贊同甚至會被看低了,覺得我們小孩能想出的大都是幼稚的。他們在討論什麼家庭事務也會把我們支開,覺得我們是沒什麼發言權或是決定權。這是讓我覺得很可惜的地方,作為小孩,我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別總是用你爸媽“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或是“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類似的話來搪塞我們的想法,你們是經驗豐富,但不一定這些經驗都是精華呀!是時候吸收些新經驗了。這樣的話,我們有了發言權,減少了得抑鬱症的可能性,能將出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另外也可以減少家長與父母之間的代溝。同時,我想,作為孩子也需要站在父母的角度為他們想想,不管他們對你什麼態度,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而對於學校更應該以德育人,暴力是靠不住,也是得不到法律的允許的。所以,現在我看到很多青少年矯正中心,我一點也不相信他們的教育能力。這點是不能跟片中的情況相比的,因為這件學校原本也是不可靠的,是因為有了為特別的老師才讓這教育沒那沒麼坑爹。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我相信不只是我們學生受到很大的啟發,對從事教育工作人員或是成千上萬家長們,會以加倍的愛給你們的學生、孩子,更會藝術化地教育好他們,只有深切的關愛,真心的尊重,身正為範,才能使孩子的心靈與教師的心靈相融。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7

沒有華麗的服飾,沒有驚天動地,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就足以震撼人心。

那是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學校,實為“少管所”,那裏有讓人頭疼的孩子,冷酷的校長,死板的教師,嚴厲的制度,一切都是那麼陰森。教師以殘忍的方式對待學生,學生便以破壞行為進行報復。可這一切竟在馬修——一個平凡的失敗音樂家的到來而被改變。他對學校“一犯錯就處罰”的制度深惡痛絕,他絕不相信這些孩子真的無藥可救。當他發現這些孩子有唱“歪歌”的天賦時,順水推舟組建了合唱團;他發現一位叫莫翰奇的孩子擁有驚人的歌唱天賦,建議莫翰奇的母親將他送入音樂學院,最終造就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馬修對所有人包括叛逆至極的孟丹都有一顆包容的心,這不得不使人為之感動。

在這部法國電影中,令我記憶深刻的是這個畫面:馬修被解僱離開學校時,滿地的紙飛機上寫滿了孩子們的祝福和思念,馬修露出了幸福滿足的笑容。在這個瞬間,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溢出了眼眶,我突然感覺: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十惡不赦的,是沒有優點只有缺點的。在生活中,能遇上向馬修這樣老師的概率不及十萬分之一,每個人都有潛力,關鍵在於挖掘的方式,老師不能就成績而一概而論。就好比莫翰奇,一個令家長失望至極的叛逆少年。他的歌唱天賦被馬修充分挖掘,最終成就自己。同時我也被音樂的力量所震撼,竟可以讓這羣任性,叛逆的孩子乖乖被馴服,這無疑彰顯了藝術的巨大影響力。

觀看這部影片,我不禁為刻薄,勢利的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能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無需華麗的語言,也無需跌宕起伏的情節,即使再平凡的人也能創造出不一樣的精彩。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8

《放牛班的春天》是20xx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該片講述一個過氣的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在1949年到一間外號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當代課教師的一段經歷。學校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最終用音樂的方法打開了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很早就知道這部電影,在電影推薦排行榜上看到過許多次,瀏覽過簡介,但一直沒有看,潛意識裏覺得音樂電影應該是給學音樂的專業人士看的,我看了應該會覺得枯燥無聊,而且總覺得“合唱團”給人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但當影片放到第4分鐘,主人公馬修出現這所“行為偏差的青少年學校”門口時,我便被深深吸引了,他拿着行李,人雖然有些胖但走路走的筆直。不免感覺有些滑稽。當他站在全校師生面前,那不知所措緊張的站姿,也為電影奠定了幽默的基調。讓我一改對音樂電影的偏見。

這所學校的孩子調皮,他們愛唱一些搞怪的歌,他們唱的不好,但又非常愛唱,難道他們真的無藥可救了嗎?也許,可以通過音樂改變他們。是啊!哪個小孩兒不喜歡唱歌,不喜歡音樂呢?人類天生就對舞蹈和音樂歡喜。音樂和舞蹈最能表達人原始的情感。

於是馬修試圖用音樂打開他們的心靈,他開始自己創作曲目,教班上的孩子唱歌,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這羣學生中,有一個極具音樂天賦的學生莫翰奇,他的聲音是上天賜予的奇蹟,每當他獨唱時,他那專注的眼神裏有許多東西。有驕傲,喜悦,對音樂的熱愛,還有一些説不明白但帶給你心靈震撼的東西。但莫翰奇卻是一個特別驕傲,難以馴服的學生。馬修用他特別的方式教會了莫翰奇感激。

莫翰奇犯錯後,馬修老師故意冷落他,並且故意地對他置之不理,一個有着天籟般聲音的孩子突然被取消了獨唱的資格,這種冷落打擊了孩子的自尊,重挫着他的驕傲。

但在伯爵夫人來視察時,馬修老師又重新給了莫翰奇展示自己的機會。

那一刻。

“在莫翰奇專注的眼神裏,我突然領略出許多東西,有着驕傲,被寬恕的喜悦和一種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就像台詞裏説的:“看看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像往後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枕,榮耀之巷”。

當然,最讓我震撼的還是這部電影的音樂,有着法國音樂的細膩,温馨和浪漫,觸動着我的心靈,尤其是當莫翰奇獨唱時,那動人的歌聲在心中緩緩流淌,,婉轉動聽,純真質樸,空靈華美,一次次帶給我心靈的震撼和靈魂上的盪滌。看來,除了流行音樂以外,我們也該多聽聽其他方面的純音樂,單純的鋼琴,或者小提琴,或者合唱……,這並不是音樂家的專利。

在某個週末的早晨或某個下着雨的傍晚,靜靜地挑選一首純音樂,不去在乎是哪個國家、哪個年代的,哪種風格的,拋開對音樂的偏見和限制,多去嘗試一下不同的音樂,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震撼。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9

又一個新學年即將到來,又有一批老師要半路接班,接班老師最大的願望,恐怕是希望接一個好班,而所謂的好班,一是學生成績好,二是班級紀律好,班裏少幾個刺頭,那就是燒高香了。可我們所謂的刺頭,無非是比較自由散漫,不太聽話而已。跟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裏的學生相比,他們要算是優秀學生了吧。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早有耳聞,上個月在教師成長學院學習時,導師播放了馬修剛來到池塘畔底輔育院的一個片段。原任老師只因沒收了一名學生的香煙,便被該學生用剪刀刺傷胳膊,縫了十針。麥神父只因罰一名學生打破壁磚,這名學生就故意設計,扎傷了麥神父的眼睛,並且差點要了他的性命。這裏會是一羣怎樣的問題學生等着馬修去面對?不禁讓人憂心忡忡。馬修第一次去教室上課,很遠就聽到的是教室裏震天動地的吵鬧聲;隔着教室門上的玻璃,看到的是學生站在桌子上瘋鬧的場景;進到教室,教具人體骨架的嘴裏叼着香煙;馬修不熟悉教室地面環境,走上講台時被絆了一跤,手裏的包摔了出去,所有的學生不懷好意地鬨堂大笑,然後把馬修的包當玩具爭搶投擲。這樣的吵鬧把校長引來了,面對校長要對學生的懲罰,馬修卻説“沒什麼”,自己正要讓帶頭扔自己包的葛賀克去黑板上做題,而他自己正在維持紀律。這得需要多高的修養呀!

放牛班的春天,到底是什麼意思?馬修將怎樣與這樣一羣孩子相處?一直縈繞在心頭。今天下午終於有時間坐下來,靜靜地欣賞這部影片了。

這是一所監獄一般的學校,冷酷、殘暴的院長,面對學生的大小錯誤一律採用關禁閉、15天勞動處罰,在這裏“犯錯——處罰——關禁閉”已經形成一條惡性循環鏈。在這條鏈上的學生,無可避免地成了一羣不學無術、野蠻、冷漠的孩子,面對這羣孩子,學院裏所有人看到他們的都是“邪惡”。而此時,一個鏡頭卻讓人倍感温暖。

面對學生自編嘲笑自己的唱歌,馬修沒有惱怒,反而説學生唱得走調,並教學生唱。躺在牀上,馬修思緒萬千:“這曲調一直在我腦海縈繞,他們唱得不好卻又非常愛唱,我甚至注意到幾個不錯的嗓音。難道他們真的無可救藥?我曾發誓永遠不再作曲。永遠別説永遠,凡是都有可能。”於是,馬修找到了一條改變孩子們的出路,他爬起來,開始給學生寫歌譜。他成立了合唱團,每晚教他們唱自己寫給學生歌。

貝比諾,那個孤兒,卻總在星期六等待爸爸來接他的小不點,一首歌也不會唱,沒關係,暫時任命你為合唱團團長助理;郭和頒,無論如何也唱不準音階,沒關係,授命你當樂譜架。莫翰奇,那個被貶為“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的孩子,有着那麼好的音樂天賦,好,你是獨唱。後來,在馬修的幫助下,他走進了里昂的音樂學院,成長了知名指揮家,在世界音樂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個也不放棄,這就是馬修老師。

在馬修的影響下,除了院長外,這裏所有的人都在變化着。但,善與惡從來都糾纏在一起。學校發生意外,馬修被迫離職,並且要求不許和孩子們告別。馬修無奈地走在離開的路上,但卻終於沒有失望,不斷有紙飛機從那個高牆的窗口飛出,如天降一般。看不見孩子們的臉,卻看見一羣手在揮着。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貝比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他又折回來,發現貝比諾依然站在路隊等着,於是,就把他帶走了。

故事到此結束了,我卻久久不能從影片中走出來。“放牛班”?為什麼是放牛班?查閲資料後才知道:放牛班就和我們的差生班一樣,因為老師對這些學生已經放棄了,學習成績不好又不能讓他們退學,於是就讓他們自由自在的在班裏想幹什麼幹什麼,放牛不是讓牛自己想到哪吃草就到哪兒吃嗎?這種班級的管理方式就和放牛一樣,所以叫放牛班。就是這樣的放牛班,在馬修老師的引領下,他們迎來了百花盛開的春天。

不要説面對“放牛班”,就是面對班裏那個別調皮的學生,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他們?看到他們調皮的表面現象時,有沒有用心分析這調皮背後的原因呢?我們又試過多少種方法改變他們呢?“凡是都有可能”,不拋棄,不放棄,才是為師之道啊!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0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低谷,那裏隨時都吹着凜冽的寒風,這漫長而冰凍的冬天,正板着臉,似乎隨時都會憤怒地將你一口吃掉!

你是否因此而絕望了呢?

影片中的“放牛班”正是走在寒冬裏的一羣孩子。他們似乎生性就是這麼頑劣——四處惹事生非、弄傷老師、偷拿老師的東西、私下貶低老師、抽煙……一切被列為差生的行為,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似乎已無藥可救了。

一個音樂代課老師的出現卻成了孩子們的一劑特效藥。他不僅寬恕孩子們的調皮,還把這些處在“池塘之底”的孩子們當作自己的兒子,用愛來教育他們。他不顧那個沒有人情味的校長對他的厭惡、警告和鄙視,義無反顧地組建了合唱團,教孩子們唱歌,教孩子們走出低谷、走進春天,浮上水面。

他成功了,但他也為此而失業了。儘管校長也因為懲罰嚴苟無理而失業,但這位“小”代課老師也未能回到孩子們的身邊……

誰説差生永遠只能是差生?誰説池底的水不能浮上水面?誰説一時的嚴寒會伴隨你一生?那隻不過是你沒有努力罷了。若你滿懷希望,不斷向前,春天怎會不到來呢?

而我們在面對那些所謂的“差生”時,又該怎麼做呢?是哀歎着“他們無藥可救!”“完全沒有希望!”“要讓他們變得優秀?別開玩笑了!”……還是像那個代課老師那樣,用愛與希望來告訴孩子,告訴他們其實他們沒有那麼差,其實他們是可以成為優生的,是能從池底浮起的。

或許,我們應該好好地想一想,怎麼走出冬天,怎麼讓別人走出冬天。我們應該像“放牛班”的孩子那樣來到春天裏,像那個代課老師那樣,做“放牛班”的春天。冬天總是會過去的,那時,會有一束温暖的春光將你引出人生的低谷……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1

“放飛孩子的夢想,讓他的身體到靈魂全都變成一個天使。”這是我在今天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后發出的感慨。同時,這部影片敍述的也正是一些問題少年脱胎換骨,直麪人生的全部過程。

馬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因為生活的不如意,他的才華沒有辦法展示出來,所以淪落為了一名男子學校的代課老師。在那兒,馬修老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是難纏的問題少年,他們整天干着偷竊、吸煙的勾當。而院長卻以極為暴力的手段管教着這班問題兒童,以體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在學校裏是司空見慣。性格沉着冷靜的馬修老師嘗試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個現狀,他決定用音樂這把鑰匙來打開孩子們沉封已久的心靈。他在自己專用的樂譜上為孩子們創作了一首又一首歌曲,他希望一段旋律或者一個跳躍着的音符能喚回孩子心中久違的温暖,能把他們從地獄中拯救出來。

馬修老師剛剛開始教學的時候,進展得很不順利。其中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班上的一個小男生。皮埃爾擁有着天使的面孔和美妙的歌喉,但是卻有着一顆魔鬼的心:自私、冷酷無情。在馬修老師不厭其煩地挖掘、引導下,他的音樂天賦被充分地展示了出來,最後,他徹底地擺脱了那個邪惡的自己,成為了世界最著名的音樂家、指揮家。

馬修老師在學校目睹了院長的冷酷,還有其他老師的無情和孩子們的無法無天后,並沒有對這些孩子喪失信心,他不僅只看到了他們的缺點,更發現了他們的潛質,他不體罰學生,給他們反省、改正的機會,他像一個墜入凡間的天使,把問題少年心靈裏的骯髒清掃得一乾二淨,還他們原有的天真和純潔。現在我們的社會上不正是需要像馬修這樣的老師嗎?如今的獨生子女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寵愛與重重保護之中,所以他們的心靈都是非常的脆弱,經受不了任何來自外界的傷害。老師就是我們靈魂的工程師,如果我們遇到的是像院長那樣冷酷無情的老師,那我們的一生幾乎都要被毀了!我們都滿心期待着能遇到馬修這樣的好老師,能讓我們的身心都健康的好老師。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2

國慶假期裏,我去研學,去遊玩,去演出……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觀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

故事在音樂家莫杭治的回憶中進行:曾經是音樂老師的馬修先生來到了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擔任學監,這是一所由頑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老師,嚴厲的制度構成的教養院。馬修的到來給學校帶來了改變,給孩子們帶來了歡樂。他懷着一顆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個孩子,温暖着孩子們脆弱的心靈。他用音樂啟發孩子們的潛能,根據孩子們不同的音色:男低音、男高音、女高音、女低音,還有一個五音不全的“樂譜架”以及不會唱歌的助理佩皮諾,組成了一個合唱團。孩子們在馬修老師的指導下唱的越來越好,他們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美妙合聲讓人沉醉其中,就連老師和校長都被感動了!

然而學校的一次火災,馬修老師被校長解僱了。他離開的時候沒有一個孩子去送他,正當他失落的時候,一架架寫滿祝福話語的紙飛機從樓上飛落在他的周圍,孩子們一邊唱歌一邊把手伸向窗外跟馬修告別……這一刻,馬修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他還帶走了無父無母的佩皮諾,把他撫養成人,那個被他發現音樂天賦的莫杭治也成為了一個著名的音樂家……

馬修老師就這樣一直默默無聞地奉獻着,他用温暖和善良改變了孩子們原本灰暗的生活,讓放牛班的孩子迎來了春天!而莫杭治之所以能成為一名音樂家,不僅僅是因為他的“伯樂”馬修老師和他的音樂天賦,更重要的是他的認認真真,腳踏實地。深夜其他孩子們睡覺時,他還在教室堅持練聲。他讓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3

有關教育的電影,以前確實看的很少,而這一部放牛班的春天對我而言印象非常的深刻。《放牛班的春天》為什麼叫“放牛班”我還沒有搞懂,大約可能是指一羣沒有人願意管教的孩子的春天吧。陪同學生觀看完這一部長達兩個多鐘的片子,我確實頗有感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講述西方國家一間類似少女管理所的學校,裏面的學生都是一些叛逆、無心向學或孤兒類的。面對這樣一羣學生,該校的院長、老師們各顯神通地進行管理。然而,在我個人觀點看來,對此做得最失敗的就是非院長莫屬了。“關禁閉”成了他最獨一無二的懲罰學生的方法,不分青紅皂白,不聞是非,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實施一種作為院長最忌諱的非人性化教育制度,這些真的值得每一位處身於或即將踏入教育事業的人深思,這些做法到底應不應該存在?

面對如此叛逆的學生,教育首先靠什麼?在我看來,教育首先靠的應該是耐心與理解。作為院長,作為老師,就必須懂得去挖掘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瞭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徵,雖然任重而道遠,但畢竟每一個人天生都有一定的天賦,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後天去發現的。不管學生如何爛,都離不開一個學校人性化的教育。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馬修老師了。他是該學校的一名代課老師,在他的教育事業中,我認為他是成功的,儘管他失敗於自己在音樂界的事業。雖然馬修老師的代課時間並不長,但他對教育事業的付出,對學生們的熱愛與執着,令我這位同樣也是代課老師感動。他認為孩子們的心靈是純潔的、不應該給予他們太多的陰影的。他發覺該學校的學生們喜愛唱歌,就義無反顧地反對院長堅持教學生們唱歌,培養孩子們的興趣。他堅決反對院長的非人性化教育,處處為學生着想,懂得去挖掘學生的興趣,一直堅持人性化教育。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學生健康學習、成長,雖然他都曾毫不猶豫地説過謊,但我認為這是一個真正懂得如何為人師的人。他的人性化教育理念的確是當今教育社會值得學習的。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4

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用嘴巴嘗,我們用各種角度欣賞這世界;為了放鬆、為了娛樂、為了歡笑,走進電影院,沉浸在被黑暗壓縮的空間,享受電影的嘲、情節,投入布幕上的影像,用心感動。

去年美術課,老師分享了一部好電影給我們──放牛班的春天。它扣人心絃的畫面,至今依然烙印在我的腦海。一位代課老師──馬修,進了一家收養孤兒或不正常孩子的學院,全校只有幾班,通通是難以管教的學生;縱使上課時間,打鬧、惡作劇、也都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一次,一羣學生被馬修老師逮到改編歌詞,在宿舍裏亂唱;從此,他發現他們願意唱,只是不會唱。於是,馬修老師訓練他們一陣子,組成的合唱團名號便打響全國!但馬修卻被任性的校長資遣,那一羣原本只會闖禍的野孩子,居然從窗口偷偷丟出一架架紙飛機,滑過的弧線,宛如孩子們內心如刀割的傷痕,代表他們憂愁的哀傷。

多麼感人的一部片!一位平凡的代課老師,竟能把一羣只會為非作歹的小孩,教化成懂得感恩報答的小孩。整部電影我都睜大了雙眼觀看,深怕遺漏了哪一形。它説明了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凡事沒有不可能。老師的那一份細心、苦心,全在學生身上印證出來;每滴眼淚、每份心思、每次口舌,是那麼的真摯誠信。大家眼裏的小孩,只是尚未被愛的一面;在漫妙天籟的回聲中,才能體悟他們真心吐露出的美,以及童年應有的稚氣。唯有如此的感動,才能讓你我的心,多一個温暖的慰藉。

一場電影,是屬於自己的冒險旅程,讓自己的心靈感動;一場電影,是回顧以往時光與滿足超現實幻想的方法;一場電影,將多為你我的人生,增添豐富的色彩!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5

一口氣看完了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是在激動、理解、寬容中欣賞完的。的確是不一樣的視角,卻給了我們很好的驚醒,告訴我們用心做老師。

用心做老師,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目光投放的學生的身上,想想他們需要什麼。影片裏院長和馬修老師就是兩種類型的教師的典型的代表,院長一類可能就是一些個別的把自己的目的放在教學之上的老師,一開始的時候,他非常反感馬修老師帶領孩子們成立合唱團,而且態度非常明確,他對馬修老師説“我不喜歡你的態度,更不喜歡你的做法”,但到了自己加官進爵的時候,伯爵夫人來參觀的時候,指名要欣賞馬修老師組織的合唱團的時候,這位院長卻完全變了態度,組織合唱團成了他自己的主意,而且對此還到處吹噓説是自己的人性化教學,是自己對教學法所做的新貢獻。但實際上呢?他為了這羣烏合之眾閉嘴,變得老實一些,什麼樣的體罰都用上了,讓池塘底教養院變得死氣沉沉,烏煙瘴氣,甚至是陰森恐怖,在這裏的孩子好像囚籠裏的小鳥一樣,絕望地在高牆之內,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他們沒有希望,直到馬修老師來了,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位代課老師,但他知道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什麼,他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找到了孩子們的特點,分別從不同的側面鼓勵孩子,他是一位細心的老師,他善於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出他的教學方法的轉變,他讓孩子真正找到了自由,心靈的自由,他甚至敢於去破壞院裏的規矩,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郊遊,這些都是馬修老師從孩子們的眼中的到的。

用心做老師,我們應該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去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位代課老師,他做的事情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麼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位偉大的老師,至少在他的學生心目中。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看到馬修老師都是在尊重、相信、理解、寬容自己身邊這些可能在當時院長看來劣跡斑斑的男生,正是這些讓我們感覺的馬修老師教育的偉大,即使是一位在當時人人都望而生畏,人人都認為無可救藥的蒙丹的時候,馬修老師還是更了讓人無法容忍的寬容,蒙丹對馬修老師的大不敬在我們好多人看來是無法容忍的,但馬修老師還是不斷的替他説情,所以當最後蒙丹被警察帶走的時候,他朝馬修老師淡淡的一笑,或是對馬修老師最後的回報吧,但可惜的是教養院卻沒有給這樣的一個少年一次信任的機會,結果也是把他推上了懸崖,以至於教養院最後遭到蒙丹報復性的放火。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都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充分地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用心做老師,我們在於一種理念的傳播。如果問馬修老師做為一名代課老師,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可能就是一種理念的傳播,這種理念是符合人性發展需求的,是可以改變人生命運的,交給學生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在馬修老師給皮埃爾一個演唱的機會的時候,皮埃爾沒有辜負老師對他的期望,“在皮埃爾專注的眼神裏,我突然領略出許多東西,有着驕傲,被寬恕的喜悦和一種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通過我們的教育,讓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尋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甚至是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在這之後,我們是不能要求想要的太多的,記得電影中一個鏡頭讓我很是感慨,在回看片段的時候,五十年後的皮埃爾指着照片中的馬修老師説“還有那個代課老師,叫什麼來着?”當通過老同學的回憶他也想起來他的老師叫做克萊蒙馬修的時候,他説“不知他現在怎麼樣?”,不知為什麼,看到這裏的時候,我突然眼角澀澀的,鼻子有些發酸,在我們看來是皮埃爾恩師的馬修老師,竟然在五十年後,皮埃爾竟然連名字也記不起來了,但皮埃爾卻的確由一個教養院裏不懂事的頑皮小子成長成為一位受人尊重的音樂家,這不得不説是馬修老師給他在思想上的啟蒙所帶來到,這也許就是馬修老師傳播理念,不去追名逐利帶給我們的最好的啟示吧。

用心做老師,我們應該善於去細心地去觀察我們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長處。如果説皮埃爾是千里馬的話,那麼馬修老師便是決定他命運的伯樂了,這要取決於馬修老師對皮埃爾的細心觀察和培養,才讓他做了合唱隊的領唱,並有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以至於最後成為著名的音樂家,但又有誰會相信這樣的一位音樂家竟然是從教養院裏走出來的呢?用心做老師,我們還要經受住來自各方面的打擊。看看下面這段電影對白吧,當最後,馬修老師因為帶着孩子們去野外,擅離職守被開除的時候,他和院長有一段對白:

馬修:院長先生,在臨走之前,我想説出對您的看法

院長:我知道你要説什麼?

馬修:你是個既無能又壞心腸的人

院長:他們呢?

馬修:他們沒的選擇。

院長:我也沒有,我從來沒想過去改造犯人,別告訴我你想在此終老一生,我和你一樣有其他抱負。

馬修:別把您的失敗怪罪在孩子身上。

院長:你以為我喜歡當看守,總要有人去做,你去做呀,帶着你朝聖枴杖去巴黎見特級部長,“嘟嘟嘟嘟,我是馬修,我們要真的教育家,而不是廢物,”快加入,您是大聖人,大聖人,有信仰,其實你只是個失敗的音樂家,代課老師,小小的代課老師,小小小小小小小,小代課老師,懂嗎?你以為你是誰,小小的代課老師,小小小小。

馬修:你瘋了

院長:我累了,去下地獄吧

馬修:不,是離開地獄。

用心做老師,我們不應該刻意去追求名利。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也是引用電影最後的結尾的片段獨白“他並不刻意去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為只有他知道。”當悦耳的音樂響起的時候,這個小院裏,一切的骯髒、冷漠都煙消雲散了,馬修提着自己的行李,帶着孩子們美好的祝福——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因為在這之前,這裏的孩子是冷漠的,是孤獨的,是排斥別人的,但自從有了他,孩子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了,生命中有了信仰了,所以最後馬修老師説“此刻,我心中充滿了喜悦和樂觀,我真想向全世界高聲大喊,但又有誰會聽到我的心聲呢?根本沒人在乎我的存在,偉大的藝術家很快地找回了自我,我叫克萊蒙馬修,失敗的音樂家和失業的代課老師”,雖然他這麼説,但從他的話語中,我們不難聽出他的明顯的自信,對自己音樂家的自信,對自己代課老師的無怨無悔,因為他沒有像院長一樣地去追名逐利,而是堅守自己的陣地,淨化孩子們的心靈。

馬修老師的日記的最後説自己是失敗的音樂家和失業的代課老師,但我要説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啟蒙家和最偉大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