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7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1

沒有華麗的服飾,沒有驚天動地,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就足以震撼人心。

那是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學校,實為少管所,那裏有讓人頭疼的孩子,冷酷的校長,死板的教師,嚴厲的制度,一切都是那麼陰森。教師以殘忍的方式對待學生,學生便以破壞行為進行報復。可這一切竟在馬修一個平凡的失敗音樂家的到來而被改變。他對學校一犯錯就處罰的制度深惡痛絕,他絕不相信這些孩子真的無藥可救。當他發現這些孩子有唱歪歌的天賦時,順水推舟組建了合唱團;他發現一位叫莫翰奇的孩子擁有驚人的歌唱天賦,建議莫翰奇的母親將他送入音樂學院,最終造就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馬修對所有人包括叛逆至極的孟丹都有一顆包容的心,這不得不使人為之感動。

在這部法國電影中,令我記憶深刻的是這個畫面:馬修被解僱離開學校時,滿地的紙飛機上寫滿了孩子們的祝福和思念,馬修露出了幸福滿足的笑容。在這個瞬間,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溢出了眼眶,我突然感覺: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十惡不赦的,是沒有優點只有缺點的。在生活中,能遇上向馬修這樣老師的概率不及十萬分之一,每個人都有潛力,關鍵在於挖掘的方式,老師不能就成績而一概而論。就好比莫翰奇,一個令家長失望至極的叛逆少年。他的歌唱天賦被馬修充分挖掘,最終成就自己。同時我也被音樂的力量所震撼,竟可以讓這羣任性,叛逆的孩子乖乖被馴服,這無疑彰顯了藝術的巨大影響力。

觀看這部影片,我不禁為刻薄,勢利的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能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無需華麗的語言,也無需跌宕起伏的情節,即使再平凡的人也能創造出不一樣的精彩。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2

一口氣看完了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我是在激動、理解、寬容中欣賞完的。的確是不一樣的視角,卻給了我們很好的驚醒,告訴我們用心做老師。

用心做老師,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目光投放的學生的身上,想想他們需要什麼。影片裏院長和馬修老師就是兩種類型的教師的典型的代表,院長一類可能就是一些個別的把自己的目的放在教學之上的老師,一開始的時候,他非常反感馬修老師帶領孩子們成立合唱團,而且態度非常明確,他對馬修老師説“我不喜歡你的態度,更不喜歡你的做法”,但到了自己加官進爵的時候,伯爵夫人來參觀的時候,指名要欣賞馬修老師組織的合唱團的時候,這位院長卻完全變了態度,組織合唱團成了他自己的主意,而且對此還到處吹噓説是自己的人性化教學,是自己對教學法所做的新貢獻。但實際上呢?他為了這羣烏合之眾閉嘴,變得老實一些,什麼樣的體罰都用上了,讓池塘底教養院變得死氣沉沉,烏煙瘴氣,甚至是陰森恐怖,在這裏的孩子好像囚籠裏的小鳥一樣,絕望地在高牆之內,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他們沒有希望,直到馬修老師來了,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位代課老師,但他知道孩子們最需要的是什麼,他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找到了孩子們的特點,分別從不同的側面鼓勵孩子,他是一位細心的老師,他善於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出他的教學方法的轉變,他讓孩子真正找到了自由,心靈的自由,他甚至敢於去破壞院裏的規矩,帶領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郊遊,這些都是馬修老師從孩子們的眼中的到的。

用心做老師,我們應該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去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位代課老師,他做的事情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麼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位偉大的老師,至少在他的學生心目中。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看到馬修老師都是在尊重、相信、理解、寬容自己身邊這些可能在當時院長看來劣跡斑斑的男生,正是這些讓我們感覺的馬修老師教育的偉大,即使是一位在當時人人都望而生畏,人人都認為無可救藥的蒙丹的時候,馬修老師還是更了讓人無法容忍的寬容,蒙丹對馬修老師的大不敬在我們好多人看來是無法容忍的,但馬修老師還是不斷的替他説情,所以當最後蒙丹被警察帶走的時候,他朝馬修老師淡淡的一笑,或是對馬修老師最後的回報吧,但可惜的是教養院卻沒有給這樣的一個少年一次信任的機會,結果也是把他推上了懸崖,以至於教養院最後遭到蒙丹報復性的放火。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都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充分地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用心做老師,我們在於一種理念的傳播。如果問馬修老師做為一名代課老師,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可能就是一種理念的傳播,這種理念是符合人性發展需求的,是可以改變人生命運的,交給學生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在馬修老師給皮埃爾一個演唱的機會的時候,皮埃爾沒有辜負老師對他的期望,“在皮埃爾專注的眼神裏,我突然領略出許多東西,有着驕傲,被寬恕的喜悦和一種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通過我們的教育,讓更多的人懂得如何去尋求屬於自己的幸福,甚至是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在這之後,我們是不能要求想要的太多的,記得電影中一個鏡頭讓我很是感慨,在回看片段的時候,五十年後的皮埃爾指着照片中的馬修老師説“還有那個代課老師,叫什麼來着?”當通過老同學的回憶他也想起來他的老師叫做克萊蒙馬修的時候,他説“不知他現在怎麼樣?”,不知為什麼,看到這裏的時候,我突然眼角澀澀的,鼻子有些發酸,在我們看來是皮埃爾恩師的馬修老師,竟然在五十年後,皮埃爾竟然連名字也記不起來了,但皮埃爾卻的確由一個教養院裏不懂事的頑皮小子成長成為一位受人尊重的音樂家,這不得不説是馬修老師給他在思想上的啟蒙所帶來到,這也許就是馬修老師傳播理念,不去追名逐利帶給我們的最好的啟示吧。

用心做老師,我們應該善於去細心地去觀察我們的學生,發現他們的長處。如果説皮埃爾是千里馬的話,那麼馬修老師便是決定他命運的伯樂了,這要取決於馬修老師對皮埃爾的細心觀察和培養,才讓他做了合唱隊的領唱,並有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以至於最後成為著名的音樂家,但又有誰會相信這樣的一位音樂家竟然是從教養院裏走出來的呢?用心做老師,我們還要經受住來自各方面的打擊。看看下面這段電影對白吧,當最後,馬修老師因為帶着孩子們去野外,擅離職守被開除的時候,他和院長有一段對白:

馬修:院長先生,在臨走之前,我想説出對您的看法

院長:我知道你要説什麼?

馬修:你是個既無能又壞心腸的人

院長:他們呢?

馬修:他們沒的選擇。

院長:我也沒有,我從來沒想過去改造犯人,別告訴我你想在此終老一生,我和你一樣有其他抱負。

馬修:別把您的失敗怪罪在孩子身上。

院長:你以為我喜歡當看守,總要有人去做,你去做呀,帶着你朝聖枴杖去巴黎見特級部長,“嘟嘟嘟嘟,我是馬修,我們要真的教育家,而不是廢物,”快加入,您是大聖人,大聖人,有信仰,其實你只是個失敗的音樂家,代課老師,小小的代課老師,小小小小小小小,小代課老師,懂嗎?你以為你是誰,小小的代課老師,小小小小。

馬修:你瘋了

院長:我累了,去下地獄吧

馬修:不,是離開地獄。

用心做老師,我們不應該刻意去追求名利。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也是引用電影最後的結尾的片段獨白“他並不刻意去追求名利,他的所作所為只有他知道。”當悦耳的音樂響起的時候,這個小院裏,一切的骯髒、冷漠都煙消雲散了,馬修提着自己的行李,帶着孩子們美好的祝福——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因為在這之前,這裏的孩子是冷漠的,是孤獨的,是排斥別人的,但自從有了他,孩子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了,生命中有了信仰了,所以最後馬修老師説“此刻,我心中充滿了喜悦和樂觀,我真想向全世界高聲大喊,但又有誰會聽到我的心聲呢?根本沒人在乎我的存在,偉大的藝術家很快地找回了自我,我叫克萊蒙馬修,失敗的音樂家和失業的代課老師”,雖然他這麼説,但從他的話語中,我們不難聽出他的明顯的自信,對自己音樂家的自信,對自己代課老師的無怨無悔,因為他沒有像院長一樣地去追名逐利,而是堅守自己的陣地,淨化孩子們的心靈。

馬修老師的日記的最後説自己是失敗的音樂家和失業的代課老師,但我要説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啟蒙家和最偉大的教育家。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3

這部電影令我感動,是因為那優美的音樂竟然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莫郎奇德小孩,因為他在學校幹盡了壞事,被送入了池塘。(就是一些壞小孩上學的地方)馬修也是一位不錯的音樂家,他是在池塘之底裏教音樂,正是馬修的音樂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

比如莫郎奇就是一個例子。原來郎奇是一個調皮搗蛋的臭小子,大家都認為他長大是一個沒有出息的小孩。可學監馬修卻不覺得莫郎奇有多壞。果然,馬修一次偶然發現莫郎奇那與眾不同的嗓音,與眾不同的音樂天賦。隨後的日子裏,馬修就時不時的給莫郎奇做音樂特訓,果不然,在馬修的調教下,莫郎奇成了一位音樂指揮家。

合唱團的副指揮是一個叫派皮諾,他什麼都不會,連5乘以7的算式也寫成53,加上他十分倔強,每天都等着星期六——因為星期六的時候,他爸爸會來接他。就是因為他很倔強,他爸爸(馬修)把他帶走了。

這部電影令我感受十分深:我們應該聽從別人的勸告,就像蒙東,原來是一個不錯的男中音,顆因為不聽勸告而成為了犯罪分子,我們應該看見別人的優點,而不能只看到缺點,就像莫郎奇,雖然調皮搗蛋,但他有獨特的嗓音,他的聲音,就被馬修老師挖掘出來了。俗話説的好,“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考幾科就看見空間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4

生命中,有兩東西堅如磐石:面對他人苦難的仁慈和麪對自己苦難的勇氣。

《放牛班的春天》這是質樸的電影,沒有扣人心絃的情節,沒有能讓人驚心動魄的感受。可在每個細小的情節裏,會有一種沐浴陽光的温暖,幸福得讓你有想要流淚的衝動。

面對一羣頑劣,令人絕望的孩子,馬修老師的到來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轉折。而馬修老師用他的關愛和呵護將這羣孩子們潛移默化。人性的.光芒在他的身上閃耀着,那是一顆帶着熱度的真心。他用音樂將大家粘合在一起,孩子們變得喜歡上了馬修老師。

孩子們變得喜歡上了馬修老師。可離別又悄悄地來到他們的腳邊,讓他們分離。或許是天意,馬修老師走了,還帶走了貝比諾。這次歡送他的是充滿友愛的紙飛機,不再是令人惱怒的嘈雜課堂。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你的心可能會停留,可腳步卻不能就此止住,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我們總得選擇前進,有了直面困難的勇氣,才有腳底行走的動力。

可行走的過程中,我們會遇見許多人和許多事,兩條互不相干的線有了交點,我們便要真誠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像馬修老師一樣,用一顆温暖的心温暖周圍人的心靈,將他們欲墜的心托起。我們不是最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最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人的生命不只是為了活出自己,而是能夠像鹽一樣,讓我們的生命和周圍的事物更有味道;像光一樣,不只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美好的心靈,在這個世界上從來不會孤獨,它們用愛給世界塗抹着天堂的色彩。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5

這是我看過最奇特的電影,毫無懸念的開場,平鋪直敍的獨白,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有一個普通的音樂教師對學生們的博愛。從頭至尾心中有揮之不去的壓抑與難過,卻神奇地讓人沒法哭出來,直到出現漫天的紙飛機,和高亢美麗的歌聲。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

星期六的等待終於有了意義。

貝比諾是孤兒,他的父母在二戰中喪生,但他總認為父親會在星期六來鐵門前接他,便一天一天地在門前等待。他沒有等來父親,但他等來了馬修老師。這個長相可愛的光頭叔叔,是唯一一個維護貝比諾的人,是每次合唱時會把貝比諾抱上講台的人,是願意蹲下身子詢問貝比諾夢想是什麼的人,是在星期六將貝比諾帶離池塘之底的人。曾經在他灰暗的童年裏,只有等待是彩色的,只要抱着鏽跡斑斑的鐵門,遙望遠方延伸而來的羊腸小道,哪怕到月升日暮,哪怕是從希望到失望,只要讓他等待,他便是幸福的。這並不是沒有意義的,你看那可愛的光頭叔叔,就是上帝最好的饋贈。

成為您的獨唱是我最大的幸事。

莫翰奇有一個美麗的單身母親,一個無依無靠的單身女子,她生活的全部重心便是兒子。莫翰奇沒有父親,又由於自己美麗的單身母親而飽受非議,他脆弱而又敏感的自尊被無情地踐踏,他違揹着本性坐着一件又一件的壞事。在被校長懲罰時,他聽到班上的其他孩子跟着合唱團放聲歌唱,他被深深吸引了,在獨自幹活的時候,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悄悄溜進教室,對着黑板一展美妙歌喉。馬修老師發現了他無與倫比的音樂天賦,於是他成為了合唱團最重要的獨唱。並在馬修老師的幫助下,走進了更廣闊的音樂世界。

你是陽光,射入池塘。

在別人看來,馬修無疑是失敗的,一事無成的音樂家,渺小的音樂老師,不管哪個標籤都不會為人敬佩。但是,他還是一個合唱團的團長,擁有寬廣胸懷和無私博愛的指揮。他把雜亂無章卻猶如天籟的歌聲匯聚起來,譜成了美妙的交響樂章。影片開頭他説,曾發誓再也不會作曲;手提包的樂譜背面,寫着他可能輝煌或衰退的過去。不知道他曾發生過什麼,但無疑承受過許多屈辱與不公,讓人敬佩的是,他始終帶着一個充滿愛與善意的心靈,沒有自怨自艾,亦沒有怨天尤人。他像一個小太陽,默默地發光發熱,為池塘底的幼小心靈們,帶來光明與希望。

這是我看過最奇特的電影,毫無懸念的開場,平鋪直敍的獨白,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卻有最好的合唱團。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6

《放牛班的春天》是20xx年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該片講述一個過氣的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在1949年到一間外號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當代課教師的一段經歷。學校裏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性格沉靜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最終用音樂的方法打開了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很早就知道這部電影,在電影推薦排行榜上看到過許多次,瀏覽過簡介,但一直沒有看,潛意識裏覺得音樂電影應該是給學音樂的專業人士看的,我看了應該會覺得枯燥無聊,而且總覺得“合唱團”給人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但當影片放到第4分鐘,主人公馬修出現這所“行為偏差的青少年學校”門口時,我便被深深吸引了,他拿着行李,人雖然有些胖但走路走的筆直。不免感覺有些滑稽。當他站在全校師生面前,那不知所措緊張的站姿,也為電影奠定了幽默的基調。讓我一改對音樂電影的偏見。

這所學校的孩子調皮,他們愛唱一些搞怪的歌,他們唱的不好,但又非常愛唱,難道他們真的無藥可救了嗎?也許,可以通過音樂改變他們。是啊!哪個小孩兒不喜歡唱歌,不喜歡音樂呢?人類天生就對舞蹈和音樂歡喜。音樂和舞蹈最能表達人原始的情感。

於是馬修試圖用音樂打開他們的心靈,他開始自己創作曲目,教班上的孩子唱歌,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位置。這羣學生中,有一個極具音樂天賦的學生莫翰奇,他的聲音是上天賜予的奇蹟,每當他獨唱時,他那專注的眼神裏有許多東西。有驕傲,喜悦,對音樂的熱愛,還有一些説不明白但帶給你心靈震撼的東西。但莫翰奇卻是一個特別驕傲,難以馴服的學生。馬修用他特別的方式教會了莫翰奇感激。

莫翰奇犯錯後,馬修老師故意冷落他,並且故意地對他置之不理,一個有着天籟般聲音的孩子突然被取消了獨唱的資格,這種冷落打擊了孩子的自尊,重挫着他的驕傲。

但在伯爵夫人來視察時,馬修老師又重新給了莫翰奇展示自己的機會。

那一刻。

“在莫翰奇專注的眼神裏,我突然領略出許多東西,有着驕傲,被寬恕的喜悦和一種新的感受,他第一次懂得了感激”。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淨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就像台詞裏説的:“看看你經過的路上,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像往後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枕,榮耀之巷”。

當然,最讓我震撼的還是這部電影的音樂,有着法國音樂的細膩,温馨和浪漫,觸動着我的心靈,尤其是當莫翰奇獨唱時,那動人的歌聲在心中緩緩流淌,,婉轉動聽,純真質樸,空靈華美,一次次帶給我心靈的震撼和靈魂上的盪滌。看來,除了流行音樂以外,我們也該多聽聽其他方面的純音樂,單純的鋼琴,或者小提琴,或者合唱……,這並不是音樂家的專利。

在某個週末的早晨或某個下着雨的傍晚,靜靜地挑選一首純音樂,不去在乎是哪個國家、哪個年代的,哪種風格的,拋開對音樂的偏見和限制,多去嘗試一下不同的音樂,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震撼。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7

開始的開始,這裏是黑色的夢魘,邪惡滋生,恐懼氾濫。

最後的最後,這裏是音樂的聖殿,笑靨如花,春意盎然。

從開始之後到結束之前,因它的到來,有些東西分崩離析,最後消失不見。

它是什麼,它可以是一個人。而在這裏,這個人是音樂教師馬修。在別人眼中,池塘底畔是無藥可救的地獄,但言論阻擋不了馬修的義無反顧。於是儘管這裏的孩子對他冷嘲熱諷不屑一顧,儘管無聊的惡作劇一次又一次重複,儘管有時真正的惡意向他伸出挑釁的手,他依然耐心地,千方百計地,嘔心瀝血地,用善意教化這片不毛之地。所以到最後,調皮的莫翰奇發現了自己的音樂天賦,貝比諾在星期六等到爸爸,所有人都擁有了好的歸宿。

然而它並不是人,它是某種思想與情感,它是奇蹟的誘因,善良與正義都來源於它,它是愛,是世間最強大的力量。人之初,性本善,而池塘底畔的孩子們之所以像惡魔一樣,只是缺少一個對他們好的人。愛是一種養料,可以助人茁壯成長,而成長的不僅僅是孩子們,還有馬修。最初馬修只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可當最後他準備踏上新的征程時,他是奇蹟的締造者,他不再失敗。

高聳的灰色院牆,頹圮的校舍,孩子們灰敗的臉色和落滿眼底的灰塵般的陰暗。這部電影有着晦暗的背景,卻因表現愛的音樂而顯得生動明朗,音樂是莫翰奇專注的信仰,當他清澈的嗓音隨指揮緩慢響起時,世界霎時寂靜無聲,那是他為之驕傲的夢想天堂。音樂是馬修老師的仁愛與自信,他揮舞的雙手像大海中歡快靈動的游魚,音符交織成愛的旋律。音樂是池塘底畔久違的春天,像溪流解凍泉水叮咚,像黎明時分破曉的天光,剎那間照亮所有陰霾。當這高亢激越的歌聲響徹池塘底畔,像一道明亮的憂傷,純粹的靈魂在雲朵之上自由地徜徉,晦暗的顏色消融為鍍上牆邊的陽光,年輕的生命開始渴望飛翔,這裏有了新的希望。

當激昂的歌聲最後一次響起,如同羣鳥振翼,一隻只告別的紙飛機從窗口飛出,四下裏響起掌聲,有人流下淚水,我在黑暗裏安靜地情不自禁地笑着,我會記得,我曾被這故事真誠地打動。

生命之初,我們都是渺小的種子,愛可能是陽光雨露,也可能是雷電風暴,是微小卻不可忽略的存在,因為愛,海倫凱勒在黑暗中看見遠道的光,史鐵生在輪椅中學會堅強。因為愛,我們由幼小的生命成長為如今的模樣,多少不為人知的光陰裏,流傳着渺小而雋永的奇蹟。

愛是最初的最後的傳奇。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範文8

有這樣一羣孩子,他們放蕩不羈,惹是生非,但他們仍有一顆天真善良的心;他們不學無術,調皮搗蛋,但他們仍有各自的閃光點,他們是池塘畔底撫育院的孩子們,他們是冬天裏被冰封的幼苗。馬修老師的出現,如一抹春天的暖陽融化着孩子們的心。

馬修老師與院長是極反差的角色,院長對那些犯錯誤的孩子們是嚴厲的訓責和處罰,這反而更激起了叛逆少年的不服和反抗,他們製造各種機會讓老師們出醜甚至傷到老師,這是他們在包裹自己的心靈讓他人不會傷害自己。而馬修卻給予孩子們極大耐心與包容,安慰和鼓勵,他關心弱小的貝比諾;保護看似刀槍不入的孟丹;他發現莫翰奇的天賦,給他自信,給了他未來。馬修老師對每個孩子都充滿了希望,他説過。

永遠別説永遠,一切都有可能。

影片中的童聲歌曲是最扣人心絃的。馬修老師以音樂的魔力感化着孩子們,他不顧院長的反對組成合唱團,為孩子們作詞譜曲,教他們唱歌。他不為名利與金錢,讓院長剝奪自己的成就。他是用愛來感化每一顆幼小的心。影片中的歌曲就像春日的暖陽,沁人心脾,就像春日的花香,撲人口鼻。

影片結尾,孩子們用紙飛機這種獨特的方式為馬修老師送行,暖人的畫面以孩子們的稚嫩與天真為主打,不加做作地讓觀眾內心泛起漣漪,不禁淚下。

無論是倒敍的拍攝方式,還是起伏的故事情節,或是感人的場景畫面,或是優美的童聲樂律都是這部影片吸引人的所在,讓人感覺身在春日的暖陽下普照一般。

每一顆心靈都是生動,善良的,也許只是蒙了一層煙土,也許只是受到過寒冬的打擊,給心靈一抹暖陽,春天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