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18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1

從教近二十年,為人父母也十二年,看過的教育書籍也有十幾本,有時候覺得專家説得句句有理,可我實踐時卻覺的自己什麼都沒有記住。我曾經不止一次懷疑自己的變通能力,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當教師。教育在花樣百出的狀況下,自己傷肝動怒,束手無策,吃力不討好。為什麼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老師交出的孩子會千差萬別?讀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後,我明白了教育不僅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給孩子們,教育方法,家庭教育也異常重要。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是尹建莉,她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從教多年。她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師把在教育女兒以及她在研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結合自己的體會,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來,同時給出了很多解決方法。不但具有可讀性、指導性更具有很強地可操作性,為我們在解決教育子女的難題時提供了學習的範例。

具有雙層身份的我,也認識到:每個孩子都願意自己在學習上做得更好,願意讓父母滿意,願意受到大人的誇獎。因為人還有一個天性,就是上進心。為什麼還有一大批困難孩子?那一定説明他的教育環境有某種不良的東西在影響着他。所以正如書上所説,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試想家裏人都在看書讀報紙,週六週日逛書店,孩子無形就受到好的影響。“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很重要。

在孩子的基因無法重組的情況下,外界環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會造就孩子怎樣的人生。有人主張順其自然,但我覺得這是懶人的表現。順其自然,作為老師和家長都是省心省力不負責任的態度,我們老師或家長扶一把,拉一把,就能改變他們的態度,説得大點就是可以改變他的人生。

當我讀到“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我感到很困惑,學習本來是一件很累的腦力勞動,怎麼能輕鬆學習呢?她説,在小學和中學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讀到此時,我更急切得到答案。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一向認為,小學成績好,中學才有可能優秀,中學基礎打好後高中才能學會,真沒想到成績還可以逆轉。逆轉的神奇力量竟然是:課外讀物。

讀完這一章節後,回想自己的閲讀教學和指導,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歡,就逼着孩子去讀,他們對閲讀怎能不心生畏懼?現在的我就有意地提高學生和自家孩子的閲讀興趣。我會根據課標要求的必讀書目,我大致瀏覽後,找到有趣的環節,利用午讀時間讀給孩子們聽。孩子感興趣後就推薦給他們讀並開讀書交流會。現在我們班兩週一本書,保質保量完成。我也會在睡前讀給兒子聽,我的兒子經常廢寢忘食地讀書。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孩子是爸爸媽媽的縮小版,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必須成為孩子們最好的榜樣。因此,努力進修,努力做事業,就會對孩子們產生最深刻影響。作為家長的我們,不要拿要求職員拿樣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必定還小,他們需要大人的.引導鼓勵。

教育是一門學問,一門藝術。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選擇最佳解決方法,儘可能以人為本,做到尊重孩子,包容孩子。讓孩子在和諧的環境中健康生活學習。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筆記2

今天我要介紹的書是我在一年多前即將當媽媽時買的,不過之前就對其中比較感興趣的幾個章節草草閲讀了一遍,後來由於有了孩子,事情多了,就沒怎麼去細讀這本書。前幾日知道要彙報讀書體會,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這本書,想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莉老師是一位教育專家,教育碩士,她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女兒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最主要的是,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感受到作者女兒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這是一本家教讀本,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既敢直面教育問題,又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和無所不在的愛心。可供家長讀,也可供教師讀。

本書有7個章節,每個章節裏都充滿着作者與她女兒或身邊的人的家庭教育故事,其中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敗的案例。印象最深的有這樣幾個章節:第四章“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還是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説的,印象最深的就是“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作者提倡的適當使用逆向思維。她講了一個故事:三位無聊的年輕人,閒來無事時經常以踹小區的垃圾桶為樂,居民們不堪其擾,多次勸阻,都無濟於事,別人越説他們踹的越來勁兒。後來,小區搬來一位老人,想了一個方法讓他們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當他們又踹時,老人來到他們面前説,我喜歡垃圾桶被踢時發出的聲音,如果你們天天這樣幹,我每天給你們一美元報酬。幾個年起人很高興,於是他們更使勁的去踹。

過了幾天,老人對他們説,我最近經濟比較緊張,不能給你們那麼多了,只能每天給你們50美分了。三個年輕人不太滿意,在踹時就不那麼買勁了。又過了幾天,老人有對他們説,我最近沒收到養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給你們10美分了,請你們諒解。"10美分?你以為我們會為了這區區10美分浪費我們的時間?"一個年輕人大聲説,另外兩個人也説:"太少了,我們不幹了!"於是他們揚長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他把幾個年輕人的"樂趣"變成一種"責任"他用減少支出刺激他們對踹垃圾桶產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適當的使用逆向思維,刺激孩子的熱情,不要刺激孩子的厭惡之情。把這種教育思想運用到學生的作業管理上,就可以發揮很好的作用了。要刺激孩子對寫作業的熱情,而不能刺激起孩子對寫作業的厭惡之情。

還有一篇內容是“替孩子寫作業”,孩子如果會寫某個字了,他只要寫一遍,剩下的老師佈置的都由媽媽來寫,看起來是很荒唐的事情,實施起來是有前提的,這個孩子必須是始終被尊重的,一定是懂得自尊自愛、實事求是的,而且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用心。

在第二章“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作者主要在孩子閲讀的問題上展開,作者有許多看法。人最難抗拒的就是"誘惑",最討厭的是"強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樣。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如果你想讓孩子喜歡課外閲讀,就千萬不要直接要求他"讀書去",也不要總拿他愛不愛讀書這事當話題來聊,更不要用閲讀來教訓他。

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中,作者説到:孩子説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模仿大人,一個是迫於壓力。每個孩子最初的謊言都是從這裏來的。許多家長的失誤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錯誤,所以批評一直貫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長不説,孩子就不懂事的改變,不説就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很多的實例,看的我心服口服。其實這本書也適合各位班主任推薦給班中孩子的家長,甚至可以作為教育孩子的工具書。作為一名教師,也有許多教育觀念需要改進,並可以把一部分方法運用到學生身上,使孩子們發揮天性,品格優秀,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