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2W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的家庭教育原創作品,是教育專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記,是一本還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傳的圖書。下面給大家分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歡迎借鑑!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1

因為喜歡暢遊書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兒,我都會先找到當地的圖書館,辦一張圖書證,一逢週末便扎進圖書館,早出晚歸。

年少時,酷愛讀小説,有道兒女情長的言情小説,像《我為歌狂》《誰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訴説刀光劍影的武俠小説,如古龍的《武林外史》;還有發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飄》。隨着年齡的增長,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類書籍便成了案頭常見書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便是其中一本。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媽媽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書中內容大部分取材於她和女兒的日常交流。在這部著作中,她經常從一個母親的角色進入問題,卻始終以專業工作者的學識和態度來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閲讀此書讓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愛的質量”是第一章,它讓我知道:對孩子要承受的痛苦應如實相告,儘量不誇大也不過分縮小,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逗孩子應該是以兒童快樂為前提。“脾氣不好”在家長身上可能只是個小毛病,可它給孩子帶來的卻會是個大惡果……書中所説的事情都是我已經親身經歷的事情,然而對比之下,相形見絀。比如,我會在孩子打針時,騙他“一點也不疼”;“逗”孩子時,可能開懷了自己,卻給孩子帶來了羞辱、擔憂和失落;因為自己的“脾氣不好”,不僅讓孩子變得脾氣暴躁,自卑怯懦,也讓孩子身心俱傷,而在犯錯後屢教不改,一錯再錯。作為母親,我不懂我的兒子,而作為老師,我又不懂我的學生。

看完“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這一章的內容,我突然瞭然: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兒童學業落後的原因,常在於他沒有學會思考。小學,甚至初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是:課外閲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從心理學的視角分析:“缺乏閲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誰不善閲讀,他就不善於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閲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關於這一點,我自己也深有體會。上小學時,我屬於那種不需要花費什麼工夫在功課上也能考得好成績的學生,可年級越高越會力不從心,而這跟我那少得可憐的課外閲讀量不無關係。對於這一點,尹建莉老師在書中也提到過。

關於閲讀,尹建莉老師強調應該讓兒童感覺到閲讀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沒有任何其他目的.。當然,閲讀有好壞之分,但這裏的好壞絕不是以“有沒有用”為區分標準,而是以“孩子的的興趣”為核心要素。在書中,她談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壞閲讀的幾個特點,其中説到“好閲讀在乎讀了多少,壞閲讀計較記住多少”時,她提到:書中的具體內容根本不需要孩子專門去記憶,即使他把三個月前讀的一本小説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記了,也不能説他白讀了。她打了一個既形象又讓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個月前閲讀的書正如三個月前的一頓美餐,儘管我們可能根本不記得當時自己到底吃了什麼,味道如何,可當時可口食物裏的營養的確被我們吸收了。

此外,關於如何讓孩子愛上閲讀,她認為: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讀書亦然!而我亦深以為然。……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羣評價《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能讓家長、老師以及那些關心教育的人從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確如此。這正如我堅信閲讀不僅對孩子重要,還對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同樣重要一般。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2

自從榮升為媽媽,看書的範圍大多被圈了起來,主要圍繞育兒方面學習。現在孩子快三歲了,懂得事情越來越多,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會説的詞語和句子也越來越豐富,開始了理論上的“三歲第一個叛逆期”。初為人母,沒有經驗,如何引導孩子更好的發展她的語言、引導她的正確行為、激發她的語言敏感期、應對各種哭鬧及不合理的要求,還有家庭中各種教育孩子存在的矛盾。都需要學習過來人的做法,他們有各種生活中的事例,更有強有力地理論支撐説明,比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一本和第二本非常喜歡的説,可謂是百讀不厭,尹老師的例子説的那麼貼近生活,她的分析問題又是那麼“入木三分”透徹並讓讀者信服。

在寒假裏,《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第一本和第二本連續讀完,現在正在讀尹老師的第三本《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三本書給我很大的幫助和鼓勵,跟孩子相處的各種“不知所措”找到了很多解決方法。孩子馬上該入幼兒園,讀的第三本書更好涉及到孩子入園的各種準備和各種存在的問題。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路上學到了很多,同時對於對待學生也收穫很多。

做一個好媽媽,能讓孩子快樂地成長,是媽媽的幸福也是孩子的幸福。

要培養孩子有自信心,作為老師和家長就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信心。比如作者講到:她從女兒本子上找到一個錯誤,而這個錯誤是因為女兒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後她假裝驚訝地説“這道題好像做對了,老師怎麼給打了錯號呢?“於是她招呼女兒,看看是她做錯了,還是老師判錯了。在這個過程中,母親既要裝糊塗又要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思維,女兒為了搞清楚是自己錯了還是老師錯了,她也會認真地和母親一起來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結果當然證明是孩子把題做錯了,但是至少糾正了媽媽的“錯誤“。作者巧妙的引導讓孩子糾正了錯誤還有成就感;同時之前沒有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尹老師在好多章節裏談到一個關於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問題。作者的感受是讓孩子從小學會閲讀,有良好閲讀習慣就像孩子學習有了“魔杖“,凡是從小有大量課外閲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閲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的速度,一般來説他們也比那些閲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閲讀量大的孩子在學習上有很強的爆發力。所以不重視兒童閲讀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為之一。

如果家長在任何事上都想説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來做,整天要求孩子服從自己,就教會孩子在無意識間同樣地方法對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學會一套綁架家長的做法,“不聽話“就是他們慣用的繩索,消極但有效。這種事件積累的太多,會形成極端心理,發展為一種偏執。

所以我們在管教孩子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對面去。遇到每件具體的事情都捫心自問一下;我是在教孩子,還是在操縱孩子。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於反操縱上,他會漸漸變得豪不在乎大人的話,墮落,並且喪失理性和自愛之心。

看完這本書我到有種感覺在教學中當遇到學生為題時千萬不可隨便一處理,而是要靜靜地思考,選擇最佳解決方法,儘可能達到最好效果。真就像作者所説孩子事件件是大事,不僅強調了教師對變化的認識和行為的改變,而且還要從變化走向新的教學能力和習慣的養成。這也是體現了一個“人“字。由此可見,以人為本,或者説是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對育人的重要意義,也是這本書讀來我最深刻的感受讓我們的孩子健康快

教育是一門學問,有其獨特的門路。拿起教育類書籍,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翻來閲讀幾頁,你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助孩子們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3

寫這篇連載文章時,我是一個8歲男孩以及一個2歲女兒的父親。對於尹建莉老師的名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多年來不但我自己反覆閲讀,而且推薦了身邊的同事、家長購買閲讀。我是尹老師著作的忠實粉絲,我閲讀着、理解者、運用着、創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體會和廣大讀者分享。

尹老師成功的養育、教育了一個女兒——圓圓。在閲讀尹老師的作品時,經常會感覺到,尹老師收穫的喜悦。尹老師分享的每個細節,在我看起來都那麼的真實和感同身受,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嘗試一二。我認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夠消化吸收。事實證明好用,管用。(參見《我的“尹氏”教育》一文)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師的女兒圓圓是尹老師自帶大的(參見尹老師:《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一文)。單就這一點,很多家庭就已經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師的教育理念雖然大家愛讀,也認可,但難於消化吸收。好書最後當做看熱鬧。

當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獨生子女,要養四個老人,在大城市經濟壓力下,只能選擇夫妻兩個人都上班,然後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育兒話題電視劇《虎媽貓爸》開始幾集就反映了這種情況。

拿我個人來説,大兒子是奶奶帶的,小女兒目前是姥姥帶。我們夫妻兩個均上班。我想中國的大部分70、80、90後情況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讀後感.這種情況越是普遍。(在這裏不談中國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們不涉及到培養孩子的困難問題,教育用錢是可以鋪出來的)再有就是工廠的普通職工,他們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兩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瀆職”了。但沒有辦法,這就是國情。

所以尹老師的個人條件、家庭環境、圓圓的固有性格等方面來看,並不能代表中國廣大的家庭特點。(母親看了書,能馬上辭去工作的恐怕少之又少)再比如有的家裏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帶,有的是女孩,卻是爺爺奶奶在帶等等各種情況。

我更喜歡把尹老師的著作看做哲學著作來閲讀,因為理念是通用的,確實給我很大的幫助和啟發。我也希望我能以個人淺顯的理解水平來註解《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以期全國的爸爸媽媽們對這本書有更透徹的理解和運用。為祖國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書心得4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教育學者、教育碩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記,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本書採用案例寫作的方式,呈現了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軌跡,內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強,有獨到的教育觀念,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諸多教育智慧,裏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訴媽媽需要注意的問題,遇到孩子的各種問題怎麼處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你越講什麼,他越不聽什麼,這時候不應該指責他、批評他,而是想辦法和他成為“朋友”,瞭解他的真實想法,再擇機出手。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我們要求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樹立起作為老師的理想;我們要求孩子從小認真學習,我們作為老師有沒有把“教育”作為一門功課來學習,如果我們沒有,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我們的孩子。作為一名老師,我們總是在強調一些客觀因素,小學老師説孩子沒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師強調小學老師沒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師又抱怨初中老師無能,大學老師更是覺得沒有必要為學生的行為負責。如此,孩子便長大了,真的成為禍害別人的人了。誰為他負責呢?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憂慮。沒有道德敗壞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們沒法改變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到我們手中的孩子感覺到幸運,要知道他已經不幸很久了。

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無知和無能。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教師生活,許多事情感覺力不從心,我們總是寬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誤,可我們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們犯了錯誤可以改,可我們孩子的生活卻永遠不能夠從頭來過。書中説“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這遠遠不夠,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愛孩子,那就從改變自己做起,從加強自身的學習做起。

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老師,我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力不從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