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名著《高老頭》讀書筆記(通用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76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著《高老頭》讀書筆記(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著《高老頭》讀書筆記1

巴爾扎克的作品嘛,所以《高老頭》很早就聽説過,但也只限於名字,一直沒有機會看。放寒假前宿舍有看過之後説挺好看,剛好快放假了也要借幾本書回家看。在圖書館看到了就順手拿了一本。不經意間給心靈一次震撼……

作者開端先介紹了一個在巴黎很不起眼、毫無豪華之感的伏蓋公寓。小説的主要人物都住在這裏,所以這裏無疑是一處重要場景。作者也説到開始着筆描寫伏蓋公寓完全用灰色調是為了符合故事的情調讓讀者未窺視時就感到了一種悲情。接着簡單介紹了公寓中七位房客的情況,之後就是公寓中日常生活畫面,大學生嚮往上流社會心理矛盾、思想上的掙扎,上流社會表面的奢華、高貴與伏蓋公寓的強烈反差使大學生一步步喪失天真甚至良心向豪華而黑暗殘忍的上流社會走去,也慢慢在交際碰壁中接受這種特殊的教育……從每月一千二百法郎的高里奧先生到四十五法郎的高老頭,為了自己的女兒,甘心把自己榨乾,然後一個人躲在這卑微一角,仍關心、愛着在豪華地帶的女兒。他的一生彷彿只為了兩個女兒,而早被嬌生慣養的女兒是不會理解的,她們只會一味地索取,哪怕是老父親最後一滴甘露。最後女兒一身錦裝出席繁華舞會,而老父親卻死在寒酸的公寓客房。這一幕也震撼了大學生,使他完全看透社會本質,把自己完完全全交給了上流社會。

從拉丁區與聖馬爾索城之間貧窮寒酸的小街陋巷,到聖日耳曼區富麗堂皇的貴族府邸,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巴黎社會:一個給了兩個女兒每人每年四萬法郎入息的父親,自己卻窮死在寒納河左岸的閣樓上,兩個女兒一個當了伯爵夫人,一個當了銀行家太太,而每年只剩下幾百法郎生活費的老父親還得千方百計籌錢為她們還債;滿頭鮮花,打扮的像天仙般的貴婦人,頭天晚上在舞會上風頭十足,第二天早上卻在放印子錢的乾癟老頭面前陪笑臉;渾身珠寶的銀行家太太,為了擺脱困境竟不得不在賭枱上碰運氣;外來省的大學生榨乾母親、妹妹的私蓄,為的是置辦一套時髦行頭到上流社會去闖出路……紛繁的畫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光怪陸離的現象通過一個貧窮的貴族青年做橋樑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名家就是名家!他們是作品不是我們一遍所能理解的。我讀完後一味地歎息高老頭的悲劇,痛恨不孝的女兒,為大學生的不堅毅感到羞愧,鄙視巴黎上流社會的人物……但是看一段名人名話吧:

雖然小説以《高老頭》命名,雖然高老頭和他兩個女兒的故事是作者用心鋪陳的主要典型事件,但高老頭並不是小説的主人公,高老頭的悲劇也不是本書的主題,如果作者只着眼於描述父親的溺愛和女兒的不孝,那麼小説的趣味便流於平庸了,書中與主題無關的枝節也太多了。事實上,本書真正的主人公是拉斯蒂涅——大學生,真正的主題是拉斯蒂涅的學習社會。作者以令人驚歎的巧妙構思,部署了拉斯蒂涅所處的典型環境,讓他從四面八方,從不同的社會階段,以不同的方式接受到相同的教育,終於使這個來自外省的青年喪失了天真,逐步為這腐敗的社會所同化。正是從這一點出發,作者把本書編入以青年人的入世之初為中心題材的“私人生活場景”,而且這樣一來,也就沒有一個細節一個人物是多餘了,一切的人物和事件都和拉斯蒂涅的性格演變構成了必然的因果關係……

佩服!寫小説確是件不易的事!

看小説容易融入書中世界。那一幕幕彷彿都在眼前上演,思緒和情感也隨着變換。和上書回到真實的世界,書中的世界又變得遙不可及,但是那種感覺無以名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高老頭》的世界是黑暗是,也常有人説我們所處的社會也是醜陋的黑暗的,只是我們現在還在學校的搖籃的保護下所以感受不到。時間如流水。大學是短暫的,我們將很快步入社會。你真得是那樣嗎?

名著《高老頭》讀書筆記2

親情一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有人説“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贈與的最佳禮物。”但是當我看了《高老頭》這本書之後,我發現高老頭對兩個女兒的情感傾注,對他們的溺愛之極,到頭來卻換來了自己被女兒趕,這又是多麼的悲哀。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 一個富有的破產老頭,兩個自私自利的女兒,三個因親情聯繫在一起的靈魂,構成了牽引整個故事發展的主線。因早年失去妻子,高老頭將自己一生的愛全部傾注於兩個女兒身上,給她們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並以高昂的嫁粧作為基礎,將她們捧入上流社會。然而,到頭來,高老頭卻被趕出女兒們的住處,獨自住在小小的舊公寓中,就連臨死前想看一眼女兒的願望都未能實現。

在絕望與孤獨中,高老頭感歎到“金錢能買到一切,包括女兒”。這位可憐的老頭終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醒悟了,他悟出了造成這種過錯的原因,不是他,不是錢,是愛,是他對女兒們無私的愛。這種愛是不顧一切的付出,不顧一切的滿足他人需求的愛,是一種不恰當的愛——溺愛。

如今的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由於只有一個孩子,會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這個孩子的身上,這個孩子從小被保護得太過分,有爺爺奶奶的,姥姥姥爺的,爸爸媽媽的,這麼多個人把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一個孩子的身上,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慣壞孩子,孩子會缺乏自主能力,獨立能力。

所以説,愛應該適當的給,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感恩,過分的溺愛只會害了孩子。過分的滿足孩子的物質,容易讓孩子覺得一切都來得太過的容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

其實,更應該注重的是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的建立,要有健全的人格。

當然,父母愛孩子並沒有錯,而是應該適可而止,不能過分。親情一直都是我們所歌頌,所讚揚的,血溶於水。

其實,書中的高老頭對女兒都是很好,給她們好的物質條件,很多的愛,但是最後自己卻吃力不討好,這是值得深思的,到底高老頭在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鹽鐵論·孝養》桓寬裏面有一句話:”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我覺得挺在理的。

名著《高老頭》讀書筆記3

《高老頭》這本書中,不是主人公卻勝似主人公的大學士歐也納·特·拉斯蒂涅是我感觸頗為深刻的人物。

歐也納並沒有一個富裕的家庭,一貧如洗的他立志要憑藉自己的努力打拼而取得一番成就。理想雖然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來到巴黎後,看到這繁華的城市,貴族們的生活情態,一切反常卻又被看似常態的事物,這一切,和他內心的渴望使歐也納迷失了自我。當初的理想被社會所侵害,隨之走上迷茫,墮落的道路。

當他發現一條新的捷徑可以使自己的地位大增時,便迫不及待地奔向它,毫無愧疚。這位青年的心已被巴黎社會腐蝕得愈來愈深。歐也納的內心還是善良的,卻又被無情的社會牽着鼻子走,巴黎社會上層貴族就像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着他,無法自拔。

有時,在一個夜晚,他努力地想要靠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功,卻在苦苦掙扎後,內心苦惱的心理不一會兒就煙消雲散,好比螢火蟲最終還是因為黑暗的籠罩而迷失了方向,微弱的光芒伴隨着漆黑的一片而無組織、無方向地四處亂竄了!

是的,螢火蟲即使在陰冷的黑暗中還是保留了一絲温暖的光亮。在最後的劇情中仍可以看出,歐也納還是保存了人性的最後一回深情!

高老頭病重,兩個女兒都沒有來看望他。歐也納親自去找她們,一開始她們也都是找藉口推辭。歐也納為了不讓高老頭傷心,使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高老頭心裏很明白,其實他一直都知道,他不願意去接受這個事實,就像他死時仍舊抱有一絲幻想一樣。死前的心痛,使高老頭傷心欲絕。高老頭死後,由於沒有一個女婿送錢來,他便將高老頭簡單地埋葬了。

在高老頭墓前,歐也納深深地流下了眼淚,伴隨對高老頭的懷念與他死時可憐的神情、他那正義最後的光芒也隨着最後一滴眼淚的流下而被黑暗吞噬得一乾二淨。

此情此景,正如書上所説:“白日將盡,潮濕的黃昏使他的心裏亂糟糟的;他瞧着墓穴,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後一滴眼淚!”

名著《高老頭》讀書筆記4

這些天,我與父母共同閲讀了19世紀的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所着的`《高老頭》,感觸很大。這部偉大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當時法國社會的黑暗現實以及人與人之冷酷的金錢關係,讀來讓人震撼,同時也為巴爾扎克對社會的深刻揭露而慨歎。

故事發生在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的巴黎。主人公就是高里奧老頭和拉斯蒂涅,此外還包括伏脱和鮑賽昂夫人。這四個人各自有着不一樣的經歷,卻從不一樣角度反映出一個共同的社會現象——金錢對社會的決定性作用,它誘人墮落,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冷酷無情,它導演出一幕又一幕的人間杯具。高里奧原是麪粉商。

大革命時期,他趁災荒年搞囤積,大發了一筆橫財。為了讓兩個女兒攀上一門好親事,他把自我大部分財產分給了她們。可是,兩個女兒眼裏僅有錢,可是兩年,就把父親從自家趕出來,可憐的高老頭不得不去租住破舊的公寓。

20年間,他把自我的心血和財產都給了兩個女兒,可最終卻像被榨乾了的檸檬殼一樣被女兒們丟棄。直到死,兩個女兒為參加舞會都不願見自我父親最終一面,讓他含恨而終。這樣的社會,哪兒還存在道德夢想?金錢才是全社會的統治者,得之者勝,失之者敗。而作品另一個主人公拉斯蒂涅,更是經歷了一個墮落的過程。

在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生活所構成的強烈比較之下,他的性格慢慢發生了變化,貧富差距不斷刺激着他的慾望,最終抵不住金錢的誘惑,走上了資產階級野心家的道路。作品中所描述的這些世態炎涼,讓人驚歎,促人深思。

誰能夠説當今社會不存在這樣的事實?多少人一旦走向社會,就禁不起金錢和各種利益的引誘,最終充當了金錢的奴隸。貪污受賄,敲詐勒索,偷盜搶劫……不都是為了錢嗎?可是最終落得什麼下場呢?可是是整天的恐慌,度日如年,最終還要應對陰暗的牢籠,遭世人唾罵。為什麼我們總是如此不留意,落入了金錢的圈套呢?為什麼要被它牽着鼻子走呢?

難道我們就不能主宰錢財嗎?能!當然能。“錢不是萬惡之源,僅有當你過分地,自私地,貪婪地愛它時,它才是萬惡之源。”可見只要堅持正確的人生觀,正視錢財,堂堂正正地做人,就不會陷入金錢的泥沼。

我們不應當對生活過於苛求,就應珍惜好自我所擁有的一切。對於錢,更就應有清醒的認識,其實我們擁有的最大財富在於擁有絢麗多彩的生命,認識到這點,我們才會活得更加坦蕩,更加歡樂。

名著《高老頭》讀書筆記5

讀完了最後一頁,我合上了這本書。閉着眼睛,流下了淚,我已經不知道,這是我第幾次流下眼淚了。這滴淚水在書的封面上滾動,在陽光照射下,發出奇異的光,彷彿在傾訴這個悽慘的故事——《高老頭》。

《高老頭》是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特的著作之一。講述了的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面紗。

“高老頭給兩個人女兒各八十萬法郎的陪嫁,自己卻只留下了一萬法郎的年金,本以為這樣她們嫁了老公之後,自己就相當於有了兩個家了,可是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兩個寶貝女兒雙雙無情地把父親趕出了家門,任由父親在這個淒涼的城市裏受盡委屈”。

讀到這我不禁流下淚,這是痛斥兩個女兒醜惡的心靈,虛偽的面孔,毫無人性的手段,冰冷的心腸的淚。難道你們忘了嗎?你們父親平時省吃儉用,經常嚼着麪包片,而對你們卻是:給你們找最好的家庭教師;給你們找最好的騎馬老師;給你們找最好的學習伴童,什麼事都依着你們;給你們……高老頭萬萬沒有想到,我也沒有想到,沒有人會想到,把高老頭趕出家門的竟是他最疼愛的寶貝女兒。從巴爾扎克的筆尖流露出的女兒們卑鄙、毫無人性的人物性格是如此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從側面描繪出了社會的悲劇,兒子可以對一個願意為自己犧牲一切的母親肆無忌憚;女兒可以把萬分寵愛她們的父親趕出家門。難道為了幸福就一定要趕走自己的父母親嗎?難道趕走父母親把你們就會幸福了嗎?古老的中國有句俗話“百信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孝心對都沒有,對生自己哺育自己的父母都願意去拋棄,那還談何人性呢?

“今天下午2點,高老頭的病情加重了,臨死前高老頭還喊着要見女兒們,想見她們最後一面,可是她們還是置之不理。”

讀到這我不禁又潸然淚下,這是對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拜金主義醜惡現象痛恨的淚。她們為什麼不來見父親的最後一面,是因為高老頭已經沒有錢了,小時候她們喊高老頭一聲好爸爸,高老頭就會滿足她們的願望,高老頭以為女兒是孝敬他的,其實女兒真正孝敬的是他的錢!“錢可以買到一切,錢可以買到女兒”高老頭在臨死錢才明白了這個道理,資本主義社會是如此的殘酷與無情。

淚,痛斥的淚,悲傷的淚,痛恨的淚,淒涼的淚——但願高老頭的悲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