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道士塔優秀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7.62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道士塔優秀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道士塔優秀讀書筆記範文(精選6篇)

道士塔優秀讀書筆記1

讀了這篇文章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二個碩大的字映入了我的腦海,那就是“珍惜”。

我止不住的在思考,敦煌文物的大量流失這究竟是誰的過錯呢?是王道士的愚昧無知?還是那些歐美國家的學者像強盜一樣的掠奪;像騙子一樣的騙取?都不是,要怪就怪那些政府官員吧,是他們的自私自利和不懂得珍惜把國家珍貴的文化遺產硬生生的“推”給了別人。

文章裏面有這麼一句話讓我感觸特別深“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悽豔的'晚霞。那裏,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這些官員的這些愚蠢的做法,不正是在撕開自己民族的傷口嗎?只是他們還沒意識到而已。,是啊,任何一個有血氣的中國人都會為此而感到痛心,我雖不知道作者在寫這句話的心情是如何,不過一定不會是輕鬆的吧。“珍惜”這兩個字再一次的體現了它的價值。

的確,我們有能力去創造輝煌,卻在歷史的長河中選擇遺忘,我們有能力去守護文化,卻在時間的流逝中拱手相讓,我們有能力傳播文化,卻斷送在當時無知的社會中。只因我們不懂的珍稀文化。

歷史雖然是一個殘酷的事實,但它又讓我真實地接觸到了歷史的陰暗面,那是一段可怕的、災難的歲月,但願它不再發生。

道士塔優秀讀書筆記2

敦煌,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492個洞窟像蜂窩似的排列在斷崖絕壁上,上下5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壯觀異常。她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她的名字讓中國人不得不抬頭挺胸去訴説。是啊,中國的歷史都書寫在敦煌莫高窟中,又怎能不讓人嘖嘖讚歎呢?

可她這顆明珠也關聯了一個令人厭惡的名字——王圓籙,他甚至淪落到做了一個不得不以化緣為生的道士。20世紀初,洞窟裏那些精美壁畫和中座雕塑那婀娜動人的體態都因為他的無知蒙上了一層不可磨滅的陰影,洞中成了一片淨白,與此同時被淨白的更是唐宋歷史的`結晶!

雖然莫高窟部分文物被如此踐踏,但在那之後,莫高窟享有極高的地位。

20世紀40年代,中國成立了莫高窟學術研究和保護機構;60年代對石窟進行了全面加固;80年代時開始,莫高窟進入了現代科學保護時期。由此可見,中國是以怎樣的速度向前發展着。現在進入莫高窟,看到的不是滿地塵土,而是保存完整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

兩萬多尊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更是精妙絕倫,內容豐富多彩。藏經洞面積不大,曾藏有我國古代各種經卷,文書,帛畫,刺繡,銅像等六萬多件。

回首過去,的確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往事,但那都已經過去了。擁有今天的精彩才能創造出更絢爛的光芒。當日本學者聽完中國敦煌學的報告會後,用沉重的語氣説明:“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説法,這幾年的成果已經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聽到這句話後,那些學者們應該感到無比的欣慰吧!的確,世人見證了中國的成功。

從“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帶着第一名宇航員楊利偉飛上太空到“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帶着翟志剛等三名宇航員上天也只過了五年。現在,我國正在籌備火星探測器的發射,可見中國飛黃騰達之迅速。

北京時間2001年7月13日22時08分,一個令中國振奮的消息——申奧成功瞬時間傳遍了整個中國。中國沸騰了,一片歡呼雀躍的景象。在之後的七年裏,中國羣眾體育工作加快了步伐,不斷加強,蓬勃開展。在2008年我國舉辦的奧運會上,中國以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共100枚獎牌的成績位列獎牌榜第一,這是一個多麼令人激動的消息!

1932年,我國的奧運第一人劉長春還未挺進決賽;1960年,台北選手楊傳廣奪取十項全能銀牌,他是中國第一位獲得獎牌的運動員;1968年,紀政獲100米欄銅牌,她是中國第一位獲奧運獎牌的女運動員,這一洗了百餘年來“東亞病夫”的恥辱。

想起中國的奧運史,再看看今日中國的成功,足以見得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中國人不是別人口中的“東亞病夫”,而是一條龍,一條蓬勃發展着的巨龍!

中國還在不斷向前發展,在奧運路上,在藝術路上,在經濟路上,在科技路上,中國將會越來越強悍!

道士塔優秀讀書筆記3

餘秋雨的散文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散文,它表現的情懷慷慨豪邁,體現出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它是一種俯仰於古今之間的內在衝動與感悟,是一種湧動着激情和靈性的智慧與思考。

讀完《道士塔》後,我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靜,莫高窟的神祕壯麗讓我激動不已,然而王圓籙道士的愚昧、迂腐又令我痛心。當我看到王道士拿着刷子刷去了唐代的笑容,刷去了宋代的衣裳時,我又何嘗不恨,恨我沒能早出生一個世紀,去阻止這個蠢道士的愚蠢行為,可是就算我當時出現在了他的面前,奪過他們的刷子,踢翻他們的石灰桶又能怎麼樣呢?當時那樣一個偌大的中國都容不下這些小小的卷軸和壁畫,任憑這莫高窟的千古罪人,將令人驚羨的中國藝術文化,用極少的錢財給換取走了;任憑難以數計的敦煌文化就這麼流失了;任憑任憑一個古老的民族讓傷口的血滴在沙漠,是敦煌文化走向黑暗。我又能怎麼辦!

文章中,餘秋雨寫道:“今天,我走進這幾個洞窟,面對慘白的牆壁,慘白的怪像,腦中也是一片慘白。我幾乎不會言動,眼前直晃動着那些刷把和鐵錘。我在心中痛苦地呼喊,只見王道士轉過臉來,滿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閒人何必喧譁?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聲求他‘請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麼呢?我腦中依然一片慘白。”這是何等的痛心,又是何等的無奈,他不忍心,不忍心那些婀娜的`體態,那些柔美的淺笑就這樣被摧毀,不忍心那些歷史就這樣在一個道士手中灰飛煙滅。這裏,我品出了這本書的名字——苦,歷史重現,我們卻無力改變,只能不住的惋惜,無奈的流淚,遍遍的哀歎,再次眼睜睜地看着那些本屬於中國的文化從面前掠過卻挽留不住。

千百年前的一個洞穴,開啟了敦煌文化的壯麗,散發出了誘人的光彩,千百年前的一串鑰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送上了駛往外國的、散發着陣陣惡臭的馬車。然而,多年後的今天,那神祕又充滿意義的洞窟,能夠引起人們的注意,並非它外表炫目,而是因為它是中國千年的標本,它藴藏着一種深層的美,縱使它曾經殘缺。

餘秋雨帶領我們走在中華文明的土地上,深思這些古老的文化,用極其細膩的文筆寫出了這趟“文化苦旅”,其中的悲痛、心酸與無奈成為了一個個驚醒炎黃子孫的驚歎號!

道士塔優秀讀書筆記4

王道士為了一己私利忘情的賣掉了祖國的珍寶,換來的只不過是幾塊銀元,幾件他國的使者隨身攜帶的商品而以,他賣掉了在他的眼中,對他而言的瓶瓶罐罐,他賣掉而不僅僅是這些,他不知道這些文化古物對自己的國家產生了多大的影響,還有祖國的'將近一半的歷史。

王道士,這個人物雖不是名垂青史,但他卻留在了作者心中,留在了世人心中,他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不顧後果的成為了遺臭萬年的千古罪人。他只是個沒有接受過教育,沒有文化的人。如果王道士是一個腹中充滿着知識的人的話,他也會仔細的去鑑賞這些在人們心中所謂的古董,也不會犯下這個令世人唾棄的千古罪名。然而他只是個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的人。

難道只是一個王道士的錯嗎?當地的官員那?那些有文化的人那?當發現那麼多文化遺產時不可能不為之所動容。最後卻聽信別人的讒言,相信一個外國人的話,一車車批發給了西方列強。

八國聯軍侵華後,那些西方大國至今還驕傲的陳列着那些所謂的“戰利品”,那些古代的字畫那些古董,那是老祖宗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寶貴財富,卻在別的國家博物館裏。明明是自己家的東西,卻要買門票隔着保安系統去看一眼。這是一種恥辱!

我恨,我恨王道士的無知,恨西方列強的貪婪,恨腐敗的清政府,恨當時愚昧的中國人,把中國最寶貴的文化財富葬送在了那一代!

現在我們能做的是什麼?失去的不可能再回來。我們只能用我們的雙手我們的思想創造新的文化財富,去超越以往,國家富強,可以讓新的“奇蹟”永存我土!

道士塔優秀讀書筆記5

讀了餘秋雨的《道士塔》,我的心和指間都是蒼白的。

我看見了一個民族的血痕,深深的,還滲着血。

一、王圓祿其人其事

“歷史已有記載,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這個人的名字的確是足以令人唾罵萬年的。如今流落到海外的敦煌國寶們終日的抽泣,很多是因為他,才用不幸的自己見證了一段屈辱的歷史。

他是一位道士,卻看管着佛教的聖地。與其稱他為道士還不如説他是地道的農民,那個時代到處可見的農民。當一個農民把持着一個民族最燦爛的文明時,其實悲劇列車就無可挽回的向前開動了。

不對,不對!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向前的小丑”。當我們咬牙切齒地痛惜。撕心裂肺地憤恨時,“最大的傾瀉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默然的表情。”我不禁苦笑,敦煌之不幸,文化之不幸,民族之不幸,怎能由這位認認真真做錯事的農民扛起?他扛得起嗎?

華美的壁畫,是這位老農仔細地用石灰刷抹,他不喜歡豔麗。那唐代的笑容,悲苦地向慘白的牆壁歎息一聲,隱在了王道士滿意的粉白中。“乓乓”幾錘下去,“婀娜的體態變成了碎片,柔美的.笑容變成了泥巴。”在她們的位置上,王道士膜拜的靈官、天師穩穩坐定。

讀到這裏,我恨不能早生一個世紀,飛身奪下他手裏的刷子和鐵錘,大聲呵斥:“你這愚人,你知道你在幹什麼?住手啊!”

誰知道呢?或許,他卻會迷惑的反問上一句:“我在整理我家院子,關你何事?”説罷,拾起地上的刷把,得意地望着白灰刷過的牆,“嘖嘖”地盤算着刷牆的花費,漫不經心地把散落的雕塑隨片踢出洞外,踢入凜冽的溯風中。

想到這裏,我突然發現,我腦子也一片慘白。

二、遠行的車隊

如果還有什麼稱得上掠奪美麗,那麼,一看圓明園,二看敦煌。

當二十世紀初,西方文化一派欣欣向榮的時候,國外的學者不止一次的把目光投向我們這個美麗的國度。而此時的王道士的腰帶上正栓着敦煌文化寶庫的鑰匙。在他手上,是剛從外國探險者那裏得到的小費,在他身後,是牛高馬大的洋人,自稱來取經的“洋唐僧”。道士掂掂手中的銀圓,心花怒放的想真是交了好運,這破玩意還能換錢?於是,他把一卷又一卷的經書、畫卷從深深的洞穴裏取出,裝滿了一輛輛牛車。臨行還依依不捨地目送“取經人”遠去,恭恭敬敬給人家鞠上幾個躬。

嘿!這是多大的便宜啊!足不出户就能得錢!他心中竊喜着。

“沙漠上,兩道深深的車轍。”

三、餘秋雨的痛與恨

貫穿本文的是作者餘秋雨感情的軌跡。

在悲涼的圓寂塔前,作者吃驚的發現了“王圓祿”的名字。由此,他開始了回憶。從他讀過的關於敦煌的史料裏,搜索着他的影子。

王道士給作者的印象是一個“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索索”的農民。作者心裏發涼:中國最燦爛的文化竟然是這樣的人把持!繼而,我國當代的敦煌學者們在進行研究時,拿着從國外買來的微縮膠捲,歎息着走到放大機前的情景,開始縈繞在作者心裏。他開始痛心。

望穿時空,他似乎看到外國冒險家,也是文物販子斯坦因,和他滿載敦煌精華的車隊,徐徐走出我們的視線,他感到一陣等同於戈壁溯風的悲涼。

餘秋雨不愧是餘秋雨,沒有指着王道士鼻尖的漫罵,卻鋒芒畢露地轟擊了他的愚昧與無知。儘管有無數條足以讓他傾瀉憤恨的江河,然而,他內心的苦痛卻不僅僅指向一個農民。大量反語的運用,如嗆天呼地,他已經痛不欲生。

全文最富有意味的是,那些靠從“強盜”手裏買回的膠捲加緊研究的專家們,在國際敦煌學討論會上,因日本專家的發言而“默默”着。這是最沉重的一筆。無論別人是讚譽還是安慰,歷史都無法改寫。他仰天長歎。

這篇文化散文很沉重。它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

作者的痛與恨,就是我的痛與恨。

道士塔優秀讀書筆記6

讀完《道士塔》一章,我的心情有些沉重。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就被這個王道士給毀了。

他是莫高窟的罪人嗎?其實這只是古代農民對文化的不解。就如餘秋雨在文中説的:“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文!比之於被官員大量糟踐的情景,我有時甚至想狠心地説一句:‘寧肯放在倫敦博物館裏!’”這説明,並不是王道士一個人在糟踐祖先給我們的饋贈,可能是全中國!他們不懂文物,不懂文明,中國的官員們,難道連一點小小的運費也不願意出?

確實,洞窟文獻不是也確有一批送到了京城嗎?但是正如餘秋雨所説,送到京城的`寥寥無幾。而那個無知的王道士,僅用少許金錢,就讓外國人運走了一批批的文物。

我去過莫高窟,能參觀的已經不多了,但是那些存留下來的壁畫依然那樣美麗。原本莫高窟有近500窟,如今呢,經過各種途徑,盜走、搶走的文物不計其數。

我也只能説:“我好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