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大道之行也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道之行也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道之行也讀後感

咱們傳統的聖人孔老夫子是個多愁善感的理想主義者,總能觸景生情,發思古之幽情,長歎生不逢時,公開申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並竭力用實際行動去身體力行。可惜的是,我們的歷史,從來沒有向我們描繪孔老夫子非常富有人情味、非常鍾情浪漫的理想的形象,而我們所關注的,能激發我們的想象和激情的,恰恰是這個方面,而不是他老人家板着冷峻的面孔向我們説着之乎也者。

生在一個禮崩樂壞的社會當中,一個心性特別高潔,志向特別幽遠,內心情懷特別豐富,感悟神經特別敏感的人,不可能不從親身經歷的一點一滴的體悟中生髮出曠古的動人感歎。我們完全不必十分認真地以為孔老夫子心嚮往之的“大同”世界是歷史的真實,勿寧把它看作是一種類似於陶淵明的“桃花源”的理想境界。我們也不必信以為真地以為孔子描述的夏商周小康社會真的就是那種模樣,似可把它看作是一種主觀的體悟。

但是,這當中展現了一種理想境界同現實存在的鮮明對比,一種對人的生存狀況的深切關注。核心是為公和為私,天真淳樸和陰險奸詐的強烈反差。在這種對比和反差當中,孔老夫子還沒有浪漫到完全不顧現實的地步:儘管生不逢時,沒有趕上“大同”社會,但“小康”也有可以值得讚美之處;現實雖然札崩樂壞,卻也有值得效法的楷模;社會雖然黑暗。畢竟也還有讓人欣慰的閃亮之處。

實際上,社會歷史的發展,自有其規則。生不逢時固然可歎,卻無法改變自己的真實處境,人們只能在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的`環境中進行選擇。再大而言之,從氏族部落的公有制向集權世襲的私有制的轉變,既是一種必然,也是難以用好與壞的簡單標準來評價的。

人作為羣居的社會動物,無論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恐怕最要緊的還是要有一種公平合理的規則來制約人們的言行。這是從整個社會羣體的運行機制來説的。而從個人的角度説,風習則是重要的。人心是淳樸還是險惡,人倫關手是和睦還是疏遠,人們為公還是為私,對個人的生存狀態影響重大,不可不加關注。理想固然不可沒有,但在現實面前,是不可奉行“駝鳥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