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掩耳盜鈴讀後感(精選11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掩耳盜鈴讀後感(精選11篇),歡迎大家分享。

掩耳盜鈴讀後感(精選11篇)

掩耳盜鈴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故事,故事很有趣,主要講述了有一個想偷鄰居家的一口大鐘,他搬不動,想把大鐘敲碎,然後一塊一塊的搬回家。傍晚時分,他到鄰居家的大鐘旁,正準備敲鐘時,想到了鐘被敲後有響有響聲,怎麼辦呢?過了一會,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這樣別人就聽不見了。他使勁把大鐘一敲,結果被鄰居抓住了。

這個掩耳盜鈴的人犯了兩個重大的錯誤,一是自作聰明,(讀後感)自認為自已想出的辦法很好,但不切合實際。二是自欺欺從,欺騙自己同時也欺騙別人。

我讀完這個故事後,深受啟發。不要以為自己聰明,幹了壞事別人就不知道,這是一種愚蠢的想法,我們應該善良、誠實、不貪婪。在學習上,不要不懂裝懂,矇混過關。同學們,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不做掩耳盜鈴之人。

掩耳盜鈴讀後感2

從前,有個人路過一個人家門口,看到門上有個鈴,他很喜歡,就想把鈴偷下來據為己有。他伸手去摘鈴,剛碰到門上的鈴就發出請脆的聲音,他嚇的捂上耳朵,"啊,我聽不見聲音了,別人一定也聽不見了。"於是,他堵住耳朵又伸手去偷鈴,結果被主人當場抓住了.

讀了這篇成語故事後,我不禁哈哈大笑起來,你説這個人怎麼這麼笨呢?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見了,這不是自己欺騙自己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做壞事,不論做什麼壞事都掩蓋不了事實真相,所以我們不要做壞事,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學習上也是如此,不懂的地方,不會的地方要及時去問老師,或向同學請教,不要不懂裝懂,不懂裝懂就好象是掩耳盜鈴,欺騙了自己卻騙不了別人。

掩耳盜鈴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個人想要偷一個大鐘,但是,他準備用大錘把鐘敲碎後再拿走,剛敲鐘的時候,鍾就嗡嗡地響,怎麼辦呢?那個偷鐘的人想了一個好辦法,他把耳朵掩起來,聽不見聲音,不就可以偷鍾了嗎。於是,他把自己的耳朵掩了起來,然後就去偷鍾了,剛把鍾拿到手裏,鐘的主人聽到這個聲音,便開門出來,把偷鐘的人當場捉住了。偷鐘的人驚奇地問鐘的主人:“我把耳朵掩起來了,你怎麼聽見的?”鐘的主人説:“你這個笨蛋,你把你自己耳朵掩起來,可是我的耳朵沒掩起來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掩耳盜鈴”比喻明明是掩蓋不住的事情,卻偏要想法子去掩蓋,結果只能是自己騙自己。

掩耳盜鈴讀後感4

今天,我看了《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是説有個人用手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沒想到手剛碰到鈴鐺就被人發覺了。

讀完這篇寓言,我發現自己也有類似的情況。

有一次,上口琴課時,老師講完曲子以後問我們都聽明白了嗎。另一個同學説:“老師,我明白了。”我看見那個同學點頭了,雖然我不太明白,但我也説:“老師,我也會了。”然後,老師就讓我們單獨吹。那個同學吹完了獲得了老師的表揚,而我卻吹不出來。

我想來想去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自己欺騙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很愚蠢的。

掩耳盜鈴讀後感5

暑假期間,我在家閲讀了一些課外書籍,其中我特別喜歡《掩耳盜鈴》這個故事。

故事講述的是春秋時期,範氏家族被滅之後,有個小偷想乘機去偷範氏家大門那口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的鐘。可是這口鐘巨大無比,一個人無法搬動。他前思後想的終於想到個辦法——把鐘敲碎之後再帶走。小偷高高興興的找來一把大錘子,對準大鐘就是一錘,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心想:這不是在公開的告訴別人我在偷鍾嘛?索性小偷撲上去抱着鍾,企圖讓鐘聲變小,可是這怎麼可能?

小偷越來越慌了,到最後只能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自欺欺人,就算逃得了自己也逃不過別人。生活中,我也有類似的問題。例如:有時侯做功課遇到有些題目做不出,我也會“掩耳盜鈴”——看後面的答案。這樣看上去都會做了,其實還是不會做。既騙了老師又騙了家長。

所以在閲讀了之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隻有自己認真的去對待了它,才能做到問心無愧,這樣即充實了自己的知識,豐富了自己的閲歷。也才真真的回報了家長和老師對我們的.教育,關心。

掩耳盜鈴讀後感6

今天,我在《小學生之友》裏讀了一個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掩耳盜鈴》。

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個人看見人家大門上掛着一個鈴鐺,就想把它偷走。但是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叮鈴叮鈴地響起來,被人發覺。他想:響聲要用耳朵才能聽見,如果把耳朵掩起來,不就聽不見了嗎?於是,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個鈴鐺。誰知手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

讀了這個寓言故事,我覺得故事中的那個人很笨,很可笑,他認為自已的“小聰明”能騙得過別人,但結果卻把自已給騙了。

笑過別人之後,我想到了自己。其實生活中,我也有過類似的情況。課餘時間我學習了琵琶。因為我們上的是大課,十五六個人坐在一起跟老師學習。所以,我有時會混水摸魚,上課開小差。心裏想:這麼多人一起彈,我一個人彈錯了沒關係的。結果在大家一起彈的時候還可以勉強混過去,但一個個過關檢驗時就露餡了。

通過今天這篇寓言故事的閲讀,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今後學習一定要認真,如果遇到困難,就要想辦法把它解決了,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懂的地方一定要認真地思考,並及時問老師、家長,直到弄懂為止,決不做自欺欺人的人。

掩耳盜鈴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故事説的是:一個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門上掛着的門鈴,可是擔心偷盜時發出響聲,就遲遲不敢動手。後來,他想出一個自認為的好辦法——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不就聽不到響了嗎?他剛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摘鈴,鈴就響了,他也被主人給抓住了。

這個人自以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聽不到響聲,別人也就不會聽到響聲了,這真是太荒唐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説,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還想掩蓋事實,最終是自己欺騙自己。聯繫到我們學習上,有些同學為了考個好成績,就事先寫好小紙條來抄,雖然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但並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最後受欺騙的還是自己。

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決不做掩耳盜鈴的人。

掩耳盜鈴讀後感8

《掩耳盜鈴》這個故事主要講一個盜賊,把自己的耳朵堵住去偷鈴鐺,結果他自己是沒聽到鈴聲,但卻被主人發現了。

我覺得這個故事的盜賊就是自欺欺人,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這樣類似的事情,我也聽爸爸説過——我的表哥在他父母要求吃雞蛋等食物的時候,喜歡把食物扔掉,然後説自己吃掉了,結果他現在長得很瘦弱。

如果那時我在他身邊,我就會告訴他——做人要誠實,不要欺騙父母,也不要欺騙自己。

我覺得在學習生活中也要做到誠實,錯了就是錯了,不懂就是不懂,千萬不能有“掩耳盜鈴”的言行。

掩耳盜鈴讀後感9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成語故事,對所有的故事都有所感觸,它們讓我懂得許多人生道理,其中有一篇叫做《掩耳盜鈴》的故事着實讓我受益非凡。

有個小偷,到一户富人家偷到一個銅鈴鐺,他一邊往外跑,鈴鐺一邊在他懷裏響。小偷便用自己的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以為只要自己聽不見,別人就也聽不見。結果可想而知,他被抓住了。

這則故事表面上是説一個盜賊為了偷一個門鈴而進行的一次愚笨之極的舉動,實際上包含着更深刻的意義:小朋友們不能做那些不正當的事情,做壞事只會像那愚蠢的小偷一樣,讓清脆的門鈴聲響個不停,欺瞞不了世人,更逃避不了法律的制裁。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光芒照耀着我們。為了自己的明天,也為了祖國的明天,讓我們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千萬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掩耳盜鈴讀後感10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的故事,故事是説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範氏。一個小偷就想趁機在範氏家偷點東西,他看見一口精美的大鐘,他想來想去要想把這大鐘偷走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鍾砸碎然後分別搬回家。小偷咣的一聲巨響,怕被別人聽見,於是他就想,把耳朵塞住不就聽見了嗎?結果人們聽到響聲來把他抓個正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做了醜事自以為掩飾的很好,卻不知道實際上人們都已知道了他的愚蠢行為。

掩耳盜鈴讀後感11

今天我和小夥伴樂天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故事,我學到了很多。

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個人他路過一家人門口,看到他們門上有一個鈴鐺很是好看就想把它偷回家,他又怕鈴鐺的主人聽到,他就自以為是的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為這樣別人就聽不到了鈴鐺的響聲了,結果還是被鈴鐺的主人抓了個現行。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句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們要做個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