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掩耳盜鈴》讀後感(通用7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5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掩耳盜鈴》讀後感(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掩耳盜鈴》讀後感(通用7篇)

《掩耳盜鈴》讀後感1

今天天氣十分的晴朗,不過因為昨天下的一場大雪,風都是刺骨的寒冷。不想出去,所以只好坐在家裏看書。當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故事後,只覺得故事的主人公太愚蠢了。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很久以前,有個人看見一户人家的門上掛了一個小鈴鐺,覺得十分的好看,於是想佔為己有,把它偷回家去。可是這個人知道,手只要一碰鈴鐺,它就會當當的響起來,主人發現就會出來。怎麼辦呢?對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見了。他為自己的點子而沾沾自喜起來。於是他就捂着耳朵來到鈴鐺的旁邊,伸手去偷鈴鐺。結果他當場被主人抓到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就是不能自欺欺人。生活中我遇到一些自欺欺人的同學。記得有一次我們數學考試,同桌有好幾題不會寫,看到我已經寫的滿滿的,於是伸長腦袋瞟了幾眼然後把我的答案寫下去。後來發試卷的時候,他考了九十多分,抄襲我的題目全部都對了。因為他第一次考的這麼好,於是老師大大的表揚了他。他得意的拿着試卷到處炫耀,好像有多了不起似的。後來的考試我留個心眼,把試卷答案遮的嚴嚴實實的,他抄不到了,就只能考到七十多分了。我知道自欺欺人是會害了自己的!

另外就是,別人的東西我們是不能去偷得,這可是犯法的事。覺得別人的東西好,自己可以努力一點掙錢自己去買,這樣的東西也是光明正大的,心裏也很坦然的呀。否則就算偷到了,良心也會不安的,晚上睡覺也會睡不着的!

你覺得我説的對不對?

《掩耳盜鈴》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故事説的是:一個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門上掛着的門鈴,可是擔心偷盜時發出響聲,就遲遲不敢動手。後來,他想出一個自認為的好辦法——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不就聽不到響了嗎?他剛捂住自己的耳朵去摘鈴,鈴就響了,他也被主人給抓住了。

這個人自以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聽不到響聲,別人也就不會聽到響聲了,這真是太荒唐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説,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還想掩蓋事實,最終是自己欺騙自己。聯繫到我們學習上,有些同學為了考個好成績,就事先寫好小紙條來抄,雖然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但並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最後受欺騙的還是自己。

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決不做掩耳盜鈴的人。

《掩耳盜鈴》讀後感3

今天下雨在家不用畫畫我拿起成語故事讀起了《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有一個貪財的人看見了一口大鐘,就想揹回家去。可是鐘太大、太笨重,他一連搬了幾下,都沒能搬動。於是,他找來一隻鐵錘,打算把鍾砸碎,再一塊一塊拿回家去。不料那人用錘砸鐘的時候,發出了一陣陣洪亮的鐘聲。這下他可犯難了:“要是別人聽見響聲,都來奪鍾怎麼辦呢?"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他認為:只要自己的耳朵聽不見了,別人的耳朵應該也同樣聽不見。於是,他放心大膽地用力去砸鍾,巨大的響聲傳得很遠,官差聞聲趕來,把他抓獲了。看到這裏,我不由自主地笑出了聲:那個人太愚蠢了,真是自欺欺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自作聰明,想欺騙別人,實際上是自己欺騙自己;做任何事情要經過再三考慮以後再做,不能隨便下結論,那樣倒黴的只會是你自己,不會是別人。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都在看着呢?

《掩耳盜鈴》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掩耳盜鈴》的這個故事。故事主要講了春秋時候,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裏想偷一口大鐘。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裏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己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鐵錘,“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着了慌,他心裏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得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鐘聲變小,聽不見了!”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於是就放下手砸起鍾來,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來把小偷捉住了。

這個故事講得是這個小偷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做壞事了,還不想讓別人知道,於是就想方設法得去掩飾,結果很多時候是會弄巧成拙的。我也懂得了人是不能去做壞事的,儘管當時可能沒人知道,但是總有被發現的那天。我們學生就應該好好學習,其他不良的事情、不好的東西,我們一定得去抵制它們。在學習上更不能像小偷那樣去“掩耳盜鈴”,那樣最後害得還是我們自己!

《掩耳盜鈴》讀後感5

今天我和媽媽讀了《掩耳盜鈴》這個成語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説了:一個人看上了一户人家門上掛着的'門鈴,他想偷門上的鈴,可是他左思右想,如果偷這個鈴擔心發響,就遲遲不敢動手。後來,他終於想出一個自認為比較好的辦法,可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家的鈴,不就聽不到響了嗎?然後,他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去那户人家偷鈴,手剛碰到鈴,鈴就響了,他被主人發現後,給抓住了。

這個人自以為把自己的耳朵捂住,自己就聽不到響聲,就也以為,別人聽到聲響,這個人實在是太幼稚,太荒唐了!

所以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這個人自作聰明,又想欺騙別人,又想掩蓋事實的真相。最終呢自己欺騙自己。有些同學跟他一樣,自己欺騙自己。但是,到了真正考試的時候,就不會寫了。雖然,作業做好了,但並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最後受欺騙的還是自己。

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決不做掩耳盜鈴的人。

《掩耳盜鈴》讀後感6

《掩耳盜鈴》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一個人溜到了一座大廟,看見了一口又漂亮又精緻的大鐘。他想:這麼一口大鐘,一定能賣很多錢,於是他打起了“偷”的主意。他想把大鐘抬走,可是他使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抬不起來。他苦思良久,終於想到了辦法。就是把大鐘打碎,一塊一塊地拿走。他扛來錘子,使勁地砸了一下。“呯!呯!呯!”可震死我的的耳朵了!這樣不就是在告訴廟裏的和尚我在偷鍾嗎?於是他賭住了自己的耳朵,果然聽不到了,但是卻招來了一幫和尚,抓住了他。

看了這個故事,我一邊捧腹大笑一邊想:我和同學們都有過《掩耳盜鈴》的行為。

比如,我平時看到了一些好聽的詞語,但是不懂它是什麼意思,瞎編了一個解釋,以為不懂的人聽了就可以顯得我很有學問。但是明白人聽了一定會哈哈大笑,因為這個解釋根本“驢脣不對馬嘴”啊!

又如,同學們在學校裏寫老師留的作業,為了必免出錯,直接抄答案,來應付老師。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分析問題,就一定可以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通過讀《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待學習,我們應該認認真真、仔仔細細,不要不懂裝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

《掩耳盜鈴》讀後感7

今天語文課我們學習了一則寓言故事《掩耳盜鈴》,這個故事講的是:有個人喜歡別人的鈴鐺,就想偷。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最後被人發覺了。

我認為這個人的做法是不對的,他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見了,他沒想到能被發覺。而且他也不應該偷別人的東西。他做的這件事很愚蠢。

其實,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事發生:有一次,英語老師讓我們寫兩遍單詞,我想,老師也不會查,我就寫一遍也沒關係。最後,還是被老師發現了。

今天學習了《掩耳盜鈴》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什麼事不能自欺欺人,不能自己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