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三思而立《原則》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74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思而立《原則》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三思而立《原則》讀後感

前段時間看《奇葩大會》的時候看到一位“XX讀書會”創始人的演講,本來看到有人要講和讀書相關的話題的時候我還小興奮了一下,滿心期待他的高談闊論,結果聽完他第一句話之後心裏就想:“這個二貨是誰?”,因為他宣稱:“如果你遇到了什麼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一本書等着你!”而且當高曉鬆用委婉的語氣質問他怎麼可以把讀書與解決實際問題做這麼簡單粗暴的連接的時候,他用帶着鄙夷的神情回答説“那是因為你沒讀過這些商業書籍”。

説實話,雖然我從工科後來轉去讀商科,但面對商業書籍的時候我其實挺糾結的:一方面是覺得商業書籍確實能簡單直白地給出很多實用性的建議,幫助我解決眼前的問題,有些寫的好的商業書籍也能促使我對未來趨勢進行深入的思考,雖然這樣的書不多;另一方面是覺得商業書籍往往很公式化、缺乏營養,比起很多小説和經典名著來説在營養方面還是差一些。有鑑於此,我在買商業書籍的時候都要糾結一整子才會下單。買這本《原則》的時候也是如此,和所有熱銷的商業書籍一樣,微信羣裏有朋友推薦,周圍的人也不斷在提到這本書,於是才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打算買來快速讀完了事。書到手的時候,第一眼就讓我覺得有些不舒服,心想:“媽呀,這難不成是一本聖經麼?”因為封面是黑色的,書名是紅色的,讓人聯想到宗教,就像那位XX讀書會的“二貨”一樣:把讀書信仰化、宗教化了。翻開書的第二頁,上面寫着“瑞.達利歐在這本書中分享的生活和工作原則幫助他從一個普通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成長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任何人運用這些原則也都能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讀完這段話的更是讓我有了想立刻扔掉這本書的衝動:這是典型的商業炒作,和那位XX讀書會的“二貨”所篤信的,或者説所宣揚的信條一樣,給人一種“信我者得永生”的感覺。這不就是在簡單重複所有商業書籍都宣稱的那個信條嗎?不就是在暗示“快買這本書吧,讀完了你就知道成功的奧祕啦,讀完了你就能成功啦!”嗎?這種炒作往往會讓人忽略“成功”的道路上的偶然因素和持之以恆、不斷投入的重要性。

於是我就在這種帶有“厭惡”的情緒下開始讀這本書,讀的很慢,因為內心已經認定它沒什麼價值了。但是,越往下讀就越覺得自己對它的第一印象好像有點偏激了。現在整本書讀完了,回過頭來看看,當初自己對這本書的判斷確實有些過於偏激,雖然它還是沒有擺脱商業書籍固有的“炒作”和“快餐”的特點,但瑞.達利歐通過對自己一生的反思,還是給讀者提供了不少值得回味和借鑑的經驗,如果按我對自己書架的歸類方法,這本書我會歸到“經典商業著作”類目,因為相對大量充斥着各家書店的泛泛而談的商業書籍而言,這本書確實是作者經過長期實踐得來的經驗之談,讀來猶如與作者對坐暢談、推心置腹,雖然談不上波瀾壯闊或者沁人心脾,但也能發人深省、回味悠長。

這本書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顧了作者的一生,從成年、求學到創業、失敗、崛起到沉澱的幾個人生階段;第二部分是作者總結的一些生活上的原則,諸如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何面對困境、如何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如何聚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以及如何有效決策等;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則,闡述作者認為如何建立公司文化、如何用對人以及如何做公司治理等。

整書我最喜歡的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因為很像一部自傳,讓人覺得有血有肉,也讓我聯想起去年讀的那本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的`《鞋狗》,讓我看到了真實的創業者是如何起步的以及所經歷的那些風雨和陽光。第三部分我讀的有點乏味,因為這部分讓我覺得更像是員工內部培訓手冊,羅列了很多條條框框的東西,也有可能是我還在創業的起步階段,並沒有體會到作者所經歷的這些痛苦和掙扎,所以對他所提供的解決方法也不甚感興趣。不過這本書倒是值得放在案頭當工具書留着,在職場遇到問題的時候翻一翻,尤其是第三部分,也許還真能觸發你的靈感,幫你找到解決方法。

回到“原則”這個詞,作者在整部書裏其實有個隱含的假設,那就是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這和羅振宇説的“底層邏輯”有點相像,而這些規律或者底層邏輯就是所謂的原則,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些原則,或者説,建立自己的原則體系並一以貫之,不要左右搖擺,那麼在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了。比如在生活原則裏作者提到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應該是那種“我深刻地關心着對方、對方也深刻地關心着我”的對等的關係;又比如“要做到頭腦的極度開放”從而不斷升級自己的認知、做出最為合理的決策;還有就是要相信理性的力量、要藉助外力比如電腦程序來成倍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及判斷的準確性、不要隨波逐流、要緊盯基本面等等。作者在闡述這些原則的時候透露出來的思想是我非常認同的,這和當今很多學科,尤其是計算機科學、神經科學、認知科學等所宣揚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人腦的工作原理與機器學習的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同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設計一套流程(或者一套邏輯體系) 、用所蒐集到的事實來推演、剔除干擾我們的情緒因素,最後得出自己的判斷,這就像機器學習一樣,用數據來不斷“訓練”算法並儘量提高“迭代”的速度,以其達到逼近事實、掌握規律的目的。

要説讀這本書的收穫,我覺得最大的收穫還是它促使了我思考“原則”這個事情,讓我逐漸清晰地認識到人生其實有點像一座大廈或者説一座金字塔,大廈或金字塔是否高聳如雲、是否穩如磐石,其實是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搭建地基和結構框架的,而地基和結構框架其實就是我們奉行的那些“原則”。讀完整本書我記住的原則很少,大概是因為這些原則是作者的而不一定是我的,雖然有很多原則是我贊同的,但就如作者從一開篇就極力建議的那樣:最重要的是建立你自己的原則體系!所以,合上了這本厚厚的書,我開始在筆記本上寫下:

原則1:……

原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