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閲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4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以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閲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閲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

《閲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1

看完了上海師範大學教授王榮生先生的《閲讀教學教什麼》後,我倍感親切又覺收穫頗豐。

倍感親切原因有二:第一,我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覺得王榮生教授彷彿我大學時代的恩師(雖然沒教過我,但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求真務實的探究態度是我校的風格);第二,20xx年我在江蘇師範大學進修,班主任步進博士就是王榮生教授的徒弟,步老師當時就用的這本書中的理論指導我們工作坊進行《藤野先生》的備課、評課和作課的。

收穫頗豐原因也有二:第一,我明白了舊課程和新課程最大的區別在於舊課程是老師在備課時想的是如何教好,而新課程是老師在備課時想學生需要學什麼,怎麼能為學生提供幫助讓其更好地學。第二,我明白了閲讀教學的目的、閲讀教學的內容和閲讀教學的有效途徑。閲讀教學也是我的日常工作,但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些理念和做法是錯誤的。

這本書涉及三大塊內容:第一部分是主題學習,第二部分是共同備課,第三部分是課例研究。

第一部分主題學習又分為四個主題:閲讀教學研究的新進程;文本教學解讀及其要領;教學內容的選擇及教學環節的組織;閲讀教學的三個層面。

第一個主題理清了閲讀理解、閲讀能力、閲讀取向與閲讀方法、閲讀方法與文本體式、文學鑑賞與實用文章閲讀等概念的界定並明確了閲讀教學及其路徑。閲讀教學就是:學生憑着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和閲讀能力來理解這篇文章,不足以達到理解的目的。不明白應該看哪些地方,看出些什麼。老師就是要通過閲讀教學使學生的能力和經驗得到提高,從而能夠理解課文。閲讀教學的起點一要看文本體式,二要看學生學情。

第二個主題文本教學解讀的要領有三個:第一,老師把自己當做普通讀者讀文本,用常態的閲讀狀態把握文章的個體特徵;第二,老師把自己當做研究者讀文本,分析文本中最重要的地方在哪裏,必須感受理解的地方在哪裏;第三,老師把自己當做語文老師讀文本,明確學生閲讀的困難點,最終達到“學生不喜歡的,使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使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使他讀好。”的目的。

第三個主題教學內容的選擇得要領是:依體式,定終點,研學情,定起點,中間做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環節的'設計重點在學生的學習活動,而不在於教師的教學環節。

第四個主題閲讀教學的三個層面即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教什麼”要注意克服“隨意化、點狀化、兩極化”,“怎麼教”要注意重學生體驗而非認知接受,重策略而非提供答案,重生成而非按兵不動。“為什麼教這些”是受課程性質所決定,由文體特點所決定,由學生的實際所決定。

共同備課工作坊共4篇,我認真看了一篇初中的課例《回憶魯迅先生》。在共同備課的過程中,老師們通過討論、經過合作專家的點撥,終於確定了教學目標為:認識私人場合中的真實的魯迅、感受蕭紅獨特的筆觸:採用回憶錄的寫法,敍述與魯迅的交往過程,較少議論,給讀者以客觀真實的感受,摒棄了一開始的“以小見大、細節描寫”等讀寫結合的教學目標。

在課例研究部分,我看了《陋室銘》和《孔乙己》課堂教學研討,覺得“聚焦法”很好,在具體的字、詞、句上重點品味,而不是平面式的理解文義、體會情感、明確寫法。因為意思、情感及寫法都滲透在文章的字裏行間了。黃厚江老師在《孔乙己》教學中以“手”為突破口,穿起人物的一生、性格、悲劇的根源,是聚焦式教學的典範。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書,也是我們進行閲讀教學的理論總結。我希望自己在今後的閲讀教學中將這些理論用於實踐,從而使學生在我的閲讀課堂上收穫更多、更大!

《閲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2

語文閲讀教學心得體會 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過去的閲讀教學中,由於過分地強調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方面,而忽視了閲讀教學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一味地抄、背詞語解釋、段意和中心思想,以應付考試,使閲讀教學缺乏情趣、缺乏活力。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弊端,國家制定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認真學習新《課標》,

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能幫助我們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目的。

一、朗讀是閲讀教學的主線。

新《課標》在各階段目標的閲讀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閲讀教學應抓住“閲”和“讀”。“閲”即看,實際上是用心讀的過程。“讀”一般指看着文字讀出聲音來。無論是“閲”,還是“讀”,都是學生的學習活動。

反思我們過去的閲讀教學,實際是教師設計好問題,學生回答的過程。課堂上教師圍着學生轉,不需要自己

的思維。如此被動地學習,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閲讀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感知—領悟—習得的過程。過去的閲讀教學只停留在感知的層面上。領悟即領會,領略事物而有所體會。感悟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出來的,而是靠朗讀體驗的。通過閲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習得是學生學到了某種知識,方法、技能。通過課堂上的'朗讀和領悟,學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學到了閲讀的方法,並用之於課外學習。

二、自主、合作、探究是閲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自主,即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是自己思維的主宰,而不是跟着教師的思維走。合作,即課堂上學生的多項交流,它是自主學習的更高層次。探究是最深層次的自主學習,是某個學生在某個問題上探索追究,是一種發現學習。它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好實踐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該串講為精講,改教師講書為引導學生讀書、看書,並且還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做到以學定教。課堂重視學生的質疑,鼓勵學生提問,這無疑為學

生的自主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提供了機會,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仍有許多需要我們思考和探究的問題,如學生是否主動參與了學習,學生回答問題和朗讀課文不是因為學習活動才產生了內在和積極性,而大多是因為得到老師德好評和表揚。又如,在學生合作方面,只有小組討論一種形式,而且討論時間倉促,討論無結果;師生間的合作在某些課堂上只是教師和某幾個學生的對話,而未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的質疑,也未能通過教師的指點,由學生自己查閲資料而探究下去,而是由教師和盤托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閲讀教學中的真正落實,需要教師不僅要從教學觀念尚改變,同時還需努力改進教學方法。

三、語言訓練和語言積累是閲讀教學的重點。

“積累”,就是多讀多實踐。“積累”不僅彙集了傳統教學的精華,又注意了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在閲讀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多種教學方法,聯繫語言環境及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和句子。低年級的閲讀教學,以詞句為重點,可以藉助圖畫、實物、動作、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句意思。對於優

美的詞句,要鼓勵學生背下來。中高年級的閲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在交流和探討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樣,有利於學生用課堂中學到的閲讀方法進行課外閲讀,培養閲讀能力,積累語言材料。

四、學會讀書是閲讀教學的目的。

學生獲得的知識是重要的,但培養能力更重要。在教學中,要學會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化作品,受到高尚情感與情趣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師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能自主、有效地學習人類無限的知識。如果我們的學生不會讀書、不會學習,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是我們教學的重大失誤,也是我們教師的失職。因此,從新世紀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教學生學會讀書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閲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獨立思考。

總之,閲讀教學是學生讀書的過程,也是學生閲讀能力(學生讀書)形成的過程,是思維過程,也是情感

培養的過程。我們要以全新的理念,展現閲讀教學的目標、重點、基本策略。這樣有利於我們深入理解並研究當前的閲讀教學,有利於提高閲讀教學效率,從而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及各方面素質的培養。

《閲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3

本週拜讀了王榮生教授的《閲讀教學教什麼》令我收穫頗豐。閲讀教學,在統編版教材中,佔據着主流地位的一種教學模式,那到底什麼才是閲讀教學?閲讀教學又應該教什麼呢?統編版教材中,對閲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閲讀篇目增加,閲讀量增大,課文內涵豐富多樣,如何深刻理解教材,進行閲讀教學,在這本書中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本書涉及三個板塊的講解內容:一是主題學習工作坊,二是共同備課工作坊,三是課例研究工作坊。我本週閲讀的主題學習工作坊,其中涉及四個篇章內容,其中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環節的組織者一部分,使得我明白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該重在學生的學習活動,而非教學環節,而作為教師,在分析文本,解讀文本的時候也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明確學生的困難點,是學生不喜歡的,去喜歡;不懂的,使他懂;讀不好的,使他讀好。小學生處於學習生涯的初步階段,學習能力有限,同時抗壓能力和自制能力都比較弱,如果沒有激發起學生興趣,就很難吸引學生主動去學習,甚至太難的`知識點就會讓學生逃避。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中找到興趣培養點,不要一味地只是佈置了閲讀任務,加大了作業量,反而起到了反作用。其實,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也有非常好的一面,有着好奇心和求知慾,對於新鮮的事物和活動容易被吸引。

小學時期的學習,除了起到啟蒙作用外,更關鍵的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能力。在閲讀教學中,不僅僅是提高學習成績,而是閲讀興趣習慣的培養,豐富其想象力,感受大千世界,感受生活美好。 希望能將書中的知識運用於實踐,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更大的收穫。

《閲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4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閲讀教學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閲讀教學,多侷限於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中心思想、寫作特色方面,其實要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在閲讀教學中還必須要注重“讀”的訓練。因為,在新課程實踐中,語文教師一定要着眼培養學生閲讀的能力。“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朗讀是把躺着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出口的聲音載着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可感性。學生通過反覆多遍的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覆接觸,能深刻領會作者在字裏行間的語音節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學習語言,單憑講解思想內容,寫作技巧,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抓住讀這一主線,反覆實踐,精於指導,學生才能從讀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終與作者的心靈相通。這種藉助讀而達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創造力的。也正是閲讀教學中由學生讀中理解語言的有效方法。

一、嘗試性朗讀 嘗試性朗讀一般在剛接觸課文時進行,很多學生閲讀文章,往往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去了解和把握文章內容。這樣,就要注意教給學生攝取篩選信息的能力。

1、 學會尋找關鍵詞語。 學會尋找關鍵語句,是一種攝取、篩選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永遠的歌聲》一文時,教師提問:課文從哪幾件事體現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開始,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概括。教師提示説:你們能否從課文中找出能揭示問題的關鍵詞語嗎?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們很快把答案找出來。課文主要從學生為老師“採藥”和“捉魚”兩個方面體現了學生愛老師的特點。

2、 學會尋找中心語句。 中心語句往往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有的起點題作用,有的起總結作用。學會尋找中心語句,也是一種攝取、篩選重要信息的能力。例如,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文章有哪些中心句能揭示作者的感悟?學生們帶着問題,很快從文章中篩選出有關的語句信息。 在閲讀中學會尋找關鍵詞語和中心句,有利於增強學生攝取、篩選信息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二、理解性朗讀。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讀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理解地讀。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不要輕易剝奪學生讀書的時間,不要動輒就要“朗讀”讓位,不要在完成了教學任務後,象徵性地讓學生讀一讀,使“讀書”通常成為一堂課的補白。我們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讀”出情,“讀”出韻,“思”

出義,“思”出神,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煥發蓬勃生機。通過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邊思邊議,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讀出課文感情。如學《明天更輝煌》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到位,我把這一課,進行三次導讀:第一遍指名讀,讓學生注意速度和重音,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第二遍教師範讀,讓學生知道注意適當的停頓,能使人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同時能加深理解具體語句的意思;第三遍學生輕聲讀,品味文章的意藴,深層理解文章的主題意義。教師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指導朗讀,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並通過朗讀加深語言文字的理解。學生只有把握文章主體意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讀出感情。

三、感受性朗讀。 真情實感是朗讀的靈魂。指導學生進行感受性朗讀時,要把理解思想感情和朗讀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指導時,可以作示範朗讀,要誘導學生去感受,讓他們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揮自己的創見性,去表現課文的思想感情。如教《桂林山水》一文,着重引導學生抓住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結合文中插圖去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引導學生想象桂林山水的圖畫美,讓學生在邊看邊讀邊想中,有如身臨其境的感受。在這基礎上,再有感情地引導學生朗讀,這樣會產生強烈的感染效果。

四、品味性朗讀。 傳統語文教學特別重視誦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讀得熟則不解説自曉其義”。學生學習課文,不是靠教師去分析教材,主要靠自己反覆誦讀、品味,加上教師講解、點拔來理解課文。因此,在新課程實踐中,我們仍要繼承這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讓學生進行品味性朗讀,可以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通過品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鑑賞、領悟能力在朗讀的過程中,品味領悟課文所表露出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當然,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地讀,漫無目的地讀,這又陷於簡單、機械的操作。我們強調要“熟讀”的同時還要“精思”。古人注重“多讀”,更重“自悟”、“精思”,重視在熟讀中感悟。一篇文章,是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或是思想內容,或是寫作技巧,或是語言運用,或是藝術價值。在教學中,我們應當指導學生在閲讀中正確地加以理解、感悟,讓學生在品味感悟中對文章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有更高的認識,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鑑賞、領悟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數是閲讀的精品和典範,語言風格各異,思想內容豐富,表現技巧不同。因而,在新課程實踐中,語文教師在閲讀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加強“讀”的訓練,恰當地指導學生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使學生從書中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提高閲讀能力。

《閲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5

在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現,部分孩子對愛國類的文章或者講述戰爭的文章,感受不是很大,有時甚至會提出很可笑的問題。這對我們年輕教師而言,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怎樣讓孩子更好的瞭解歷史?怎樣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呢?

這就牽涉到閲讀教學的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是事實層面的問題,就是叫什麼的問題;二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是怎麼教的問題;三是價值層面的問題,也就是為什麼教的問題。在這本書中,作者告訴我們:語文老師在閲讀教學中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培養學生對優秀作品、經典作品、偉大作品的敬畏精神,培養學生對文言文或古文的親近態度。不要讓孩子有畏難心理。

在閲讀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體驗,而非認知接受,就是要尊重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而不是被動接受老師或他人現成的閲讀結論;重策略,而非提供答案,就是要求老師注重對學生理解過程的促進,而不是理解的.結論的提供,重生成而非按兵不動,就是要激發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從而生成自己的理解和意義。

有時孩子也會有這樣的疑問:老師,我們生活在幸福的環境裏,為什麼還要一直學習受苦受難的文章的?孩子的這個問題,正是我們閲讀教學層面:為什麼教這些的問題。散文閲讀教學中,所謂“體會作者的情感”,就是通過作者的語言、藉助作者的情感,像作者那樣那樣看待事物或事件。教師要理解,課文的哪些地方是學生體會不到的地方;教師要知道,提供什麼樣的支架才能幫助學生體會到。記敍文側重敍事,而散文的閲讀重點在於敍事中的情感,因此,對記敍文而言,所謂重要的信息,是以事件的完整為標準的;對散文而言,所謂重要的信息,是以情感的表達為標準的。因而,可能從敍事角度來看,並不重要的信息,但對散文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文體,引導孩子提取不同的關鍵信息。

在提倡全民閲讀的時代,希望我們的閲讀教學能給孩子的閲讀鋪設一條平坦大道。

《閲讀教學教什麼》讀後感6

在本學期,我校李偉教師於20xx年5月13日對我校所有教師進行了“小學語文閲讀教學”的校本教研培訓。我受益匪淺!李老師不僅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閲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閲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教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李老師在講座中明確了閲讀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及課標中閲讀教學的要求,使我們每個教學段的教師都能夠清晰地瞭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教什麼,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李老師列舉了大量的課例,具體分析了課改背景下的閲讀教學趨勢,使我對語文閲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小學語文閲讀教學任務的艱鉅。

聽了李老師的講座後,我深受啟發,就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閲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着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閲讀,輕作文等。小學語言訓練要根據

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二、語文教師是閲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李老師聯繫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藴,提高素質修養。我們不僅僅深入課堂多聽課例,還要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將風範,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要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鋭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業精於勤,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羣書,好高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羣書,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三、閲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閲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法。指導學生學法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閲讀方法真正成

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另一方面要因勢利導。但是,指導學生學法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指導學生學法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第二、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第三、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保證。

經過這次培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會更有信心;我們作為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