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教師閲讀力》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8W

“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際是一個人的閲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可見閲讀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作用的重要性,它應該成為貫串人的成長的一條主線。下面是《教師閲讀力》讀後感,歡迎閲讀。

《教師閲讀力》讀後感

《教師閲讀力》讀後感一

暑期,我認真閲讀了劉波的《教師閲讀力》,作者在長期的閲讀實踐中經歷了“改進工作”“迷戀教育”“完善自我”三個階段,這本書詳細介紹了他通過閲讀,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

劉老師説如果一個人有了強烈的讀書動機,堅持讀書便不再是一件難事。他在書中舉了《光明日報》曾報道過的華中科技大學57歲的宿管大媽周鳳琴堅持每週讀一本書的例子,説明閲讀理應成為教師的生活方式。一個有專業追求的教師,即使生存在應試教育的夾縫裏,也能通過積極閲讀進入專業成長的快車道。而對於那些不讀書的教師,閲讀則更意味着“自我拯救”。有了內在的閲讀動機之後,該怎麼尋找適切的閲讀路徑,劉老師親身經歷給出了答案:

1、訂閲優質期刊,進行專業閲讀和綜合閲讀;

2、利用網絡渠道進行閲讀。在書中,他詳細介紹了自己蒐集的網絡閲讀資源,其中既有報刊雜誌的電子版鏈接,也有名家博客、微博的地址;

3、瞭解最新圖書資訊,第一時間蒐羅新書。這些教育類書籍,讓劉波老師享受品質閲讀之美的同時,也夯實了他的專業知識。

讀完這本書後,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當閲讀成為教師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師閲讀力也就成為教育生產力。首先,閲讀促使教師深入思考,形成深刻的專業思考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閲讀促使教師拿起筆桿子,自覺走上教育寫作之路。記得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倡導的教師“三專”發展模式中,“專業閲讀”之後就是“專業寫作”。讀是積累,寫是昇華,寫是為了更好地沉澱閲讀過程中那些高質量的思考;再者,閲讀能促使教師形成可持續發展力。

書中《用閲讀克服“本領恐慌”》一文中,引述了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的觀點,認為理想中的教師,應該“照亮了別人,豐富了自己”,一味地付出,卻沒有新能量的持續注入,必然會導致自身的“本領恐慌”。

當然,我自己感覺個人讀書能力和精力的有限,真的做不到像劉老師一樣每天去閲讀那麼多書,但是如果能儘可能的多讀一點,對我們的幫助一定更大。記得曾經一位領導跟我説過“多讀書人才能有主見,教學中遇到問題才不會模稜兩可,飄忽不定”。

《教師閲讀力》讀後感二

劉波老師大家都很熟悉,是任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仁愛中學教科室主任,仁愛中學教師讀書社社長,成來到春暉,為我們做講座。《教師閲讀力》這本書是劉波在2014.4出版的新書。作者在書中提出以下觀點。

一、要讓閲讀成為自己的生活方式。

閲讀難,與很多人將閲讀和工作、生活當成兩件事情來做是有關係的。閲讀變成了工作、生活之外的'額外任務,壓力自然就會很大。在教學過程中,最新鮮的教育資源一定是來自生活、與我們身邊的事物相聯繫的。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故事,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的素材,而能否捕捉到這些素材,就取決於閲讀。

二、要用閲讀來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數字化時代,為我們的閲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們要充分利用這樣的資源。要善於利用搜索引擎或者期刊網的獨特功能,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各種搜索引擎都有一些特別訂製的欄目,可以根據你的需要,將一段時間內你所關心的關鍵詞的相關事件和動態變化梳理出來,推送給你。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可以讓你避免在浩瀚的信息之海中漫遊,即刻鎖定目標。

身為老師我們當然知道閲讀的重要,但是我們總説沒有時間。但魯迅先生曾説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有閲讀願望的人,一定是會找到閲讀的時間的。在協調工作、生活和閲讀之間的關係中,還可以提升自身管理時間的能力和水平,一舉多得。

《教師閲讀力》讀後感三

在遭遇微時代挑戰的當下,在整個社會比較浮躁的當下,有幸讀了劉波老師《教師閲讀力》這本書。

這本書關注教師為何不讀書?教師讀書的意義何在?教師讀書如何做到“營養均衡”?如何讓讀書成為教師的自覺追求?教師如何利用讀書來促進自己的成長?這本書直面教師的閲讀現狀,喚醒教師的閲讀意識,讓教師積極行動起來,走上閲讀之路,對於現在的我而言,無疑就是一盞希望的燈,照亮自己成長的方向。

教師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都不讀書了,還怎麼育人?師者,傳到授業解惑也。今天的我們,面臨着兩項重要的任務:

1、努力架設今天與昨天聯繫的橋樑;

2、在傳承昨天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創造出符合今天的實際新文化。

對此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就是閲讀。在全民閲讀成為國家戰略的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教師理應成為全民閲讀的先行者和領跑者。

但現實中,教師的閲讀情況不容樂觀。許多教師因工作忙碌而無暇讀書,因社會污爛而無心讀書,因實用成風而不願讀書,因考核標準化而不思讀書,因職業麻木而厭惡讀書。在拜讀本書之前,我也將沒有時間閲讀歸結為工作繁忙,而本書中“因為我們不讀書,所以做工很忙碌”,讓我很深思。平時,我們不讀書導致視野狹窄,上課缺少新鮮的東西,課堂效率不高,結果教師就加班加點重複講,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而暑假讀了陳宇老師《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鄭英老師《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從中就學習到了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加以實施,相信可使班級管理做得更加出色。

書籍浩瀚,讀什麼?從何着手的確是難題,本書中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教師閲讀,除了讀各類著作以外,教育專業刊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閲讀和開放閲讀需要兼顧,不能顧此失彼,教師在閲讀時應該注意“營養均衡”,不要只讀某一類的書,也不能因為某一類書好讀而多讀,而忽略了其他的書。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應有完善的知識結構,精深的專業知識,深厚的理論基礎和開闊的人文視野。生長在信息化時代的我們,主動利用網絡來促進自身的成長,合理網讀,也是我們教師的一項重要修煉。閲讀相關報刊的電子報,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及時下載收藏,就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課堂教學的素材,同時也為自己的寫作積累豐厚的參考資料。選擇性地關注自己所認可的名家的博客和微博,使自己及時關注到新教育的最新動向,當自己閲讀教育雜誌或書籍的時候,看到某篇感興趣的文章或相關的內容,可以通過期刊網查閲,進一步搜索相關的資料,來加強專題閲讀,能為自己的研究和寫作夯實基礎。可以這麼説,在網絡面前,大家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善用網絡來促進自己的閲讀,能有效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兩百本書。”作為教師,讀書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把閲讀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作為自己的習慣,這是教師走向優秀的有效路徑。在教學過程中,最新鮮的教育一定是來自生活,與我們身邊的事物相聯繫的。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故事,都有可能成為教學素材,而能否捕捉到,就取決於閲讀。面對越來越大的職業挑戰,選擇與書為友,享受讀書之樂,讓書香充盈生活,在閲讀中提升教師職業的幸福感。試想下班之後,坐在客廳的沙發上,衝上一杯熱茶,拿起一份喜歡的報刊或雜誌,輕鬆地翻閲起來;睡覺前,捧一本書,斜躺在牀上,一頁一頁的翻讀,陶醉於書香之中;假日裏,攜上孩子,坐在草地上,專注於閲讀中,偶爾抬頭望望藍天白雲。閲讀,它使你感受到身心的愉悦,生活的美好。親近生活,勤於閲讀。讀書讓我們思維敏捷,神清氣爽,讓我們運籌帷幄,幸福安康。

稱職的教師首先是一個讀書人。讀完這本書,我不僅看到一個優秀教師的閲讀履跡,也看到閲讀是如何影響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從中得到不僅是一種啟迪,還有一種力量。作為一名教師,更應該要天天看書,終身以書籍為友,來充實自己思想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