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台階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3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台階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台階有感1

台階中的父親跟大多數父親的形象相輔相成,都在無怨無悔的對子女,默默付出,勤勞持家。因為我的父親是這樣,所以深有體會。

修台階到底值不值得?這是一個值得去深入思考的問題,父親將台階,從三級修到九級,整整高出了六級,本以為自己的地位會穩步提高,但卻不喜歡級數高的,父親用大半輩子的時間籌劃換來的卻是這樣的結果,許多人認為沒有這個必要,累出了自己一身毛病,但為了自己的後輩有着高一點的地位,再苦再累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是所有父親的共同想法,甘願為子女做很多的事,就好比修台階一樣。為了一時的自己,但卻為了今後的兒子。

所有父親都是偉大的,即使有時候他們不會表達自己的愛。

讀台階有感2

人人平等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要求。但是由於金錢、權利產生的社會階級意識始終難以消除,即使是現代受過教育的大學生也會出現因為自卑而自殺的糊塗事。讀李森祥的《台階》讓我意識到自信自強,靈魂平等的重要性。

文中的父親覺得家裏台階低是丟了面子的大事兒,為了墊高自家的台階,父親通過艱辛的努力和積少成多的耐心,歷經十幾年,終於完成了多年的心願,建成了九級台階。父親很高興。

但是父親的高興並沒有持續多久。父親坐在台階的高處就覺得不自在,坐在台階的低處又覺得太低了。總之,新建成的台階不僅沒有對父親有什麼益處,反而還使父親坐不安穩。從這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自卑的人。

真正的尊重是自我尊重,是自信自強。文中的父親通過他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他的願望,他是一個自強的人,但是文中的父親並不自信。他把他的尊嚴寄託在台階的高低上,以外在物質的得失來定位自己,這是錯誤的。但是,父親本是農村一個淳樸,沒有多少文化的勞動人民,因此他會這樣來定位自己也是成長環境因素造成的。

現在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多數人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仍有很多人擺脱不了自卑心理,並且對他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響。一個自卑的人他是不快樂的,他會把自己和別人作比較,會因為自己不如他人而難過,會因為自己的得失而失魂落魄。自卑心理的形成有多種原因。希望社會廣大善良人士伸出友誼之手幫助這類人。為創造和諧平等的社會主義社會做貢獻。

讀台階有感3

台階,寫的是一個父親為了修建新房和高樓梯的故事,文中父親修樓梯是否值得引來了爭議。

我認為父親所做的是值得的。首先,從父親開始準備起,從父親已經開始“今天撿回一塊磚,明天有撿進一片瓦”起,就可以看出父親的認真,再到後來他同匠人們一起幹活,晚上又一個人籌劃材料,就可以看出他為了建房子的開心,最後,文章結尾一句“怎麼了呢,父親老了”但是父親是老了,房子也因為台階高而不習慣,但是這一切卻也象徵了父親的所做沒有白費,至少他做到了。

讀台階有感4

《台階》一文中的父親總是在為了自己的地位與尊嚴努力的拼搏與鬥爭,或許他在建造那麼高台階與新房子時,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想讓他將來不再像自己一樣,要以增高台階來提高尊嚴,而是以真才實學擺脱自卑這個“帽子”,去真正提高自己的尊嚴與價值。

同文中一樣,我們的父親的確也在一天又一天的老去,頭髮上慢慢能毫不費力的看到那刺眼的白色。他們總是起早貪黑,中午有時都不着家,晚上也常常等到十點多才回來。他們努力的工作只是為我們今後的成長與人生路途的積累。他們並沒有穿過多貴的鞋,但卻往往給我們買最好的。父親永遠是我們前行中最堅實的依靠,他們對我們的那份關愛會永遠記在心間。

讀台階有感5

對於一個人來説,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堅韌不拔的努力最終實現了夢想是一件受人尊敬的事。課文《台階》中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這是你的看法,但文章並不是想表達父親很幸福,你的看法與主旨不符)

父親一生的夢想就是建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因為在農村有一個説法:房子的台階高就意味着這一家人地位高。父親不想被鄉鄰看不起,於是他就用大半輩子的辛苦努力來攢錢,撿磚瓦,準備蓋房。就這樣,父親一年中十二個月除了過年的半個月在休息,其它的時候都是起早貪黑為實現自己比重夢想而奮鬥。

終於,父親一角一角錢地掙,一塊一塊磚地撿,總算攢夠了建新屋的資金。他和請來的工人一起高高興興地把新屋和台階建了起來。讓全家搬進了新屋,過上了嶄新的生活。

我非常佩服文中父親愚公移山一般的毅力和他為夢想而努力的勁頭。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也有着這樣的經歷。

我的夢想是考上八十高中,當然不只是説説這麼簡單,為實現這個夢想我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其實夢想的實現與否就在於一次中考,但是要想在大考中取得勝利,就必須把功夫下在平時。我初一時的成績不是特別理想,學習方法也是漏洞百出。那時,我也不止一次地懷疑過自己那最初的夢想,但最後也不難發現,只要有方向地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現在我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

的學習方式。每天有雷打不動的四項內容:背單詞,背古詩,讀作文選並做摘抄,預複習。我已經堅持了一個多月了,收效甚微。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一直這樣做,在不久的將來,我就一定能伸出雙手去擁抱近在咫尺的夢想!(這段聯想應該寫自己的生活,而不應該是別人的事)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夢想。有了夢想,人才有了前進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讓我們都插上夢想的翅膀,在人生的高空中展翅翱翔!

讀台階有感6

《台階》這篇課文讓我感觸十分深。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寫了父親為了這個家,為了修高台階而付出了自己的青春與時間。但父親他還是覺得新台階和以前一樣,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畢竟父親是一個農民,那種思想已根深蒂固了,不會輕易作出改變,從中可以看出父親的悲哀。

但父親並不是太差,從另一個人的反應中,我也可以看出父親也並不是那麼悲哀,從那個人主動與父親打招呼,就可以看出他對父親的一絲尊敬,也還是容易體現出來的,也可以看出父親的地位還是有一定提升的,所以説明了這篇課文還是有一定人情的,父親浪費的東西也並不是白白浪費的,總還是有一些收穫的。

讀台階有感7

當我們在內心問自己,也問父親,值得嗎?一定值得。因為那是父親畢生的夙願,是他付出一切所換來的東西,是一位父親對自己兒子的殷殷期待。

有時我們總在拷問自己所做之事值不值得。如此就太過功利化了。那不妨有時就敞開了做。不管到最後值不值得,起碼有了一次自主選擇的機會,了無遺憾。

“值不值得”這個問題也可站在另一個角度上理解,我們有什麼立場判斷或指責別人的值不值得?我們不可能與他人,與除自己外的所有人感同身受。因為所受教育、眼界與人生經歷不同,正如父親這種小農的“侷限性”。他的經歷決定了他看一個問題的角度。你不會是父親,也不可能是父親,不能替他做選擇。所謂命運,其實並不是什麼神神叨叨的殊歸同途,其實也並沒有什麼東西在暗地裏束縛着你,而是某一時刻,你明知道有千萬選擇,可上天也可入地,卻永遠只會選擇那一條路。一個人對自己命運的掌握、把控,是決定性的,縱使時光回溯,千萬岔口,也會選擇舊時的路。

當然,即使我們不能夠“感同身受”,站在旁觀者的視角上,現在語文的角度,儘量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何謂語文?這就是語文。

讀台階有感8

近來又重温了浙江本土作家李森祥的《台階》。

文中的父親,是中國傳統農民的典型代表,老實厚道低眉順眼勞累了一輩子,沒人説過他有地位,父親也從沒覺得自己有地位。家鄉有這樣的説法,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所以,父親艱難地、執着地準備了大半輩子,以期建一棟有九級台階的新屋,來提升他渴慕已久的身份與尊嚴。可是,喬遷之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濃烈,隨之而來的卻只是無盡的“不自在”和“若有所失”。當父親苦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文章以一句“怎麼了呢,父親老了”戛然而止。

可是,怎能一個“老”字了得?

或許有人認為,父親的失落源於對韶華已逝,青春不在的無奈,可是,在那個時代,窮其一生換來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對於每一個位於社會底層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言都實屬不易,鑑於此,父親應該高興才是,愁苦鬱悶又為哪般呢?或許也有人認為,屋子是變了,台階是高了,可父親頭上這間屋子陳腐依舊。在這間屋子裏,充斥其間的是謙卑和隱忍;在這間房子裏,與之相配的還只是那三級青石板台階罷了。可是謙卑與隱忍難道是與生俱來、一成不變的嗎?況且父親不是一直為謀求這種改變而奮鬥不息麼?

看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唯一服人的理由怕是父親並沒有因為新屋落成而帶來地位的實質性改變。最終,星星還是星星,月亮還是月亮,外甥打燈籠——照舊。

這不是空穴來風,文中有言,如“我們家鄉,住家門口總有台階,高低不盡相同,從二三級到十幾級的都有”;“(父親)偶爾出去一趟,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閒逛當中,父親到底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作者雖然沒有説,但和我們的想象估計差不多吧——村裏九級台階不足為奇,周圍的鄉親也沒有對父親大加讚賞,尊敬有加。於是乎,為夢想而付出青春、付出健康的父親,其心態的轉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當然,這只是淺層的原因。父親是不懂哲學的,哪裏知道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係。要知道,物質並不等同於精神,高台階的房子並不等同於真正的地位與尊嚴。

縱觀父親的心路歷程,於其中我們不難找到中國農民以及中國農村的影子。

千百年來,我們的農民兄弟,老黃牛似的在那片瘠薄的土地上耕耘,用沾着他們血汗的不多的收成扮演着所謂的衣食父母的角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傳統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的面貌也煥然一新。雖然中央政策一直傾斜於農村,中央財政投入一直惠顧於農村,但城鄉差距並沒有想象中的縮小,三農問題仍然是各級政府難以突破的瓶頸。耕地面積在縮小,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在減少,他們或是堅守鄉土,或是背井離鄉,在鄉間,在工地,在廠房……到處都有他們堅實的背影,他們一直在為夢想中的“台階”而打拼。或許衣食有所改觀,或許住行有所改善,但毋庸置疑,比衣食住行更為重要的尊嚴與幸福並沒有眷顧我們大多數的農民兄弟。沒日沒夜的血汗工廠,同命不同價的死亡補償,暴力拆遷中的點火自焚,為討取工資被打身亡……太多太多的不公,太多太多的屈辱,即便是他們建起了“九級台階的新屋”,可他們依然像文中的父親一樣找不到幸福的方向。

尊嚴,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礎,也是人民幸福的重要表現。對此,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在《以自由看待發展》中,曾有杜鵑泣血般的呼籲以及深邃冷靜的闡述。

古人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並不完全,因為物質的繁榮並不等同於精神的繁榮。但物質文明的確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構建的一個基礎。尊嚴與幸福如果沒有物質作為基礎,就可能成為空中樓閣。改革開放之初,中國人民物質的匱乏使得小康、温飽等物質化要求成為現代化的實實在在的目標。隨着時代進步、生活水平提高,由物質到非物質目標的跨越和構建,不僅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也是黨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

行文至此,猛然間憶起温家寶同志在人大會議的一句話:“要使人民生活得幸福,生活得有尊嚴。”

願“世界經濟第二”、“世界外匯儲備第一”的光環能真正温暖我們的農民兄弟。

願我們的社會能給我們父老鄉親築起真正意義上的“台階”——不多,只要九級!

讀台階有感9

《台階》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使建房這個一般性的題材有了側重點,有了特色,突出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突出父親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同時這篇小説,應當引起我們的深刻反思。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進步。但是,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農業生產力還相對落後。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要全面實現小康,重點是農村,難點是農業,關鍵是農民。我們有責任關注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讀完這篇文章,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要強、有志氣,不甘人後的父親形象;一位強烈要求得到別人尊重的父親形象;一位具有愚公移山精神和堅韌不拔毅力的父親形象;一位老實厚道,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的父親形象;同時,我們也看到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台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偶爾出去一趟,回來時,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樣。我們可以想象,他出去本想細心體檢以下被尊重的感覺,這位要強的父親多麼在意別人對他的態度。但是台階再高,又帶來什麼呢?父親老了,他所認為的輝煌,也已被失落所代替。再回觀相鄰們對台階的看法:“相鄰們在一起常常戲稱:你們家的台階!言外之意,就是你們家有地位啊。”這“戲稱”一詞,也無不帶有一些調侃之意。文章結尾寫道,年齡與心境都已日薄西山的父親,“將頭深深地埋在膝蓋裏”,目標已達到,不再遙望台階的父親,卻更加迷茫與空虛。“好久之後,父親又像問自己又像是問我:這人怎麼了?

”父親想追尋原因,然而這位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農民,他能想到如何的深度?看文章的結尾:“怎麼了呢,父親老了。”生老病死乃人之歸途,父親老了,不能勞動了,生活對他也失去了意義,這便是父親找到的答案。但在文章淡淡的悽苦與辛酸中,我們該有更深入的思考。

這位父親有成就事業所需要的持之以恆、勵精圖治的品質。九級台階新屋雖已建成,但沒有真正改變貧窮落後的生活面貌。所以在同情父親的同時我們也該給農民指出一條出路了,他們也應該像魯迅所寫的那樣“應該有新的生活”。不僅是發展生產力,儘快結束農民老牛拉破車的日子,更應該是要讓農民擺脱封建的狹隘的精神追求。在這裏,人們對台階高就象徵地位高的思想已根深蒂固。這種封建民俗作為一種“文化遺留物”,往往是和生產力不發達、精神生活不夠豐富的社會階段相適應的,這種封建等級觀念會制約着他們的眼界和心胸,甚至支配着他們一生的選擇和人生目標的追求。然而父親何曾想過,他所追求的不過是形式上的提高身份而已,就象祥林嫂的一個門檻換不來她和別人的平等,閏土的香爐和燭台祈求不來生活的安定幸福,父親的九級台階又怎能真正築起受尊重的地位呢?還是再來品品這句話吧:“柳樹枝老是搖來搖去,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遙望台階的父親啊,你是否明白,你那渴望別人尊重的希望,就象你頭頂的旱煙霧,飄散開去,台階能代表什麼?這山區裏樸實的人們,那一雙雙皸裂猶如枯藤的手,苦澀的皺着歲月滄桑紋路的面孔,被大山困住,走不出黃土地,走不出五千年文化與封建侄楛的陰影。由此我們非常自然的想到魯迅先生關於拯救中國民眾的深邃見解:要救中國民眾於水火之中,首先必須拯救中國民眾的意識,從民眾最深層之處來改造國民的精神。因此我們在解讀父輩為提高社會地位以及改善生活的執著而艱辛的奮鬥歷程中,我們更應該站在更高的“台階”上,從精神的層面上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作者塑造父親的形象的意義。

從悽楚、辛酸中走來的父輩,可能他們的`願望、追求,在兒子的眼裏,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他們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堅韌不拔、拼命硬幹的生命因子,恰是撐託事業輝煌的砥柱。讓我們從心底祈願,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級台階的勞苦的父輩們能盡享這份收穫和喜悦,感謝父親!

讀台階有感10

在江浙一帶,許多人為了造出高高的台階,不惜花費半生精力,因為他們相信高台街代表高地位。而作為農民,誰不想借此來為自己增加自信呢?在《台階》一文中,父親耗費多年去積攢着修新屋的材料。讓人看完既覺得佩服又覺得可憐,難道台階高了地位就高了嗎?別人就會仰視自己了嗎?我不這樣認為,“父親”就是個例子。

他坐慣了低台階,坐在高台階上與別人説話都感到很不適應,只能一級一級往低處坐。父親修了高台階,內心雖然自信了些,但本質上與之前並無區別,他的地位依舊很低,做的這些對於他的自卑來説毫無用處。但父親傾其半生的精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奮鬥的執着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讀台階有感11

李森祥在他的小説《台階》中塑造老一位一生勤勞的父親形象,感人至深。這位可敬的父親在生活的磨難中慢慢地老去,很能代表農民父親的典型形象。

“父親”心勁大,不願屈居人下,總覺得我們家的台階低。“在我們家鄉,住家門口總有台階,高低不盡相同,從二三級到十幾級的都有。台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應高。鄉鄰們在一起常常戲稱:你們家的台階高!言外之意,就是你們家有地位啊。”為此,他日夜盼着,準備着要造一棟有高台階的新屋。

“父親”的準備是十分漫長的。他今天從地裏撿回一塊磚,明天可能又撿進一片瓦,再就是往一個黑瓦罐裏塞角票。雖然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認真。

於是,一年中他七個月種田,四個月去山裏砍柴,半個月在大溪灘上撿屋基卵石,剩下半個月用來過年、編草鞋。冬天,晚稻收倉了,春花也種下地,父親穿着草鞋去山裏砍柴。他砍柴一為家燒,二為賣錢,一元一擔。父親一天砍一擔半,得一元五角。那時我不知道山有多遠,只知道雞叫三遍時父親出發,黃昏貼近家門口時歸來,把柴靠在牆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階上,把已經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來,壘在門牆邊。一個冬天下來,破草鞋堆得超過了台階。

“父親”就是這樣準備了大半輩子。塞角票的瓦罐滿了幾次,門口空地上鵝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終於覺得可以造屋了,便選定一個日子,破土動工。終於,屋頂的最後一片瓦也蓋上了。接着開始造台階。新台階砌好了,九級,正好比老台階高出兩倍。

但年輕時能連背三趟三百多斤重大石板,也不用花多大力氣的父親卻在託石板時閃了腰。後來在跳水時竟然又閃了腰。他那顆很倔的頭顱埋在膝蓋裏半晌都沒動,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父親老了。

“父親”極能吃苦,有個細節:父親的這雙腳是洗不乾淨的,他一般都去凼裏洗,拖着一雙濕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來。大概到了過年,父親才在家裏洗一次腳。那天,母親就特別高興,親自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熱氣,父親就坐在台階上很耐心地洗。因為沙子多的緣故,父親要了個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後來父親的腳終於洗好了,終於洗出了腳的本色,卻也是黃几几的,是泥土的顏色。我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漿,木盆底上還積了一層沙。

造屋的那些日子,“父親”更辛苦。白天,他陪請來的匠人一起幹,晚上他一個人搬磚頭、擔泥、籌劃材料,幹到半夜。睡下三四個鐘頭,他又起牀安排第二天的活。

中國的農民,我們的父親,就這樣一代一代在生活的磨難中漸漸的老去。為了我們,為了他的孩子,還有我們的孩子。我們能無動於衷嗎?

讀台階有感12

這個星期,我們學習了李森祥的散文《台階》,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感觸頗深。文中的父親要強、不服輸、有理想、有幹勁,為了不被別人看不起、能得到村裏人的尊重,他下定決心要造新房、建九級新台階,為此他花了大半輩子的時間,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新房造好了、台階建成了,父親的身體卻垮了。

文中的父親卑微渺小,但卻用堅強的肩膀、勤勞的雙手撐起作者的一家,他一年才在家洗一次腳,洗出來的水都是泥漿,可就這樣的父親,在作者心中卻無比偉大,有着不可代替的位置。試問:難道我們的父親不也是如此嗎?

我的父親,相貌平平,學歷不高,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整天勞作於農田之中。雖然如此,可是父親對我的愛卻一點也不平凡。

那時,是小學六年級,我即將面臨小升初的選擇。我憂,我愁,但我所煩心的卻不是小升初的考試,而是我要選擇一所適合自己初中。按就近入學的道理來説,我應該讀鎮上的初中,無須為此事煩心。可我並不想如此,我想去教育資源更豐富、學風更純樸、競爭更激烈、讀書氛圍更濃厚的地方——惠水縣城。

臨考前一個星期,我小心翼翼的試探着問父親:

“爸爸,我去哪兒讀初中啊?”

“崗度中學。”爸爸説。

“我不想去。”我小聲的説。

“你看擺金中學怎麼樣?”爸爸又説道。

我搖了搖頭。

一陣沉思後,父親緩緩地説:“那就去惠水四中。”

當時,我欣喜了許久,可卻沒有細想父親為何沉思了許久,他又在想什麼?

如今,我已是惠水四中的一名學生,一個學期下來現實回答了我心中的問題。來惠水四中意味着路更遠,費用更高,這將給本來就不富裕的我家帶來更重的經濟負擔。可父親為什麼要同意?這在我心中又是一個迷。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已經進入七年級下學期了,這星期學到的李森祥的《台階》一文讓我明白了一切。

父親愛我,他想讓我有更好的將來,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哪怕他要面臨巨大挑戰;父親信我,他相信我不會辜負他的期望,定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父親理解我,如果讀不好初中,就考不上重點高中,考不上重點高中,就意味着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那我的一生就完了,意味着我的命運也將如父親一樣手握鐮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一輩子。父親之所以這麼做,一切都是為了我,他想讓我通過努力學習將來有更好的人生選擇,但我卻這麼晚才明白,當時的我是多麼不懂事啊!課堂上,老師播放了筷子兄弟演唱的歌曲《父親》:“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説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看着動人的畫面,聽着動人的歌曲,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所有步入初中後的回憶像放電影似的出現在腦海:烈日炎炎,父親卻還要踏進田間,忍受太陽的炙烤和蚊蟲的叮咬為什麼?瓢潑大雨的晚上,我在教室裏上自習,而父親卻抄起手電筒,披上雨衣就往田裏趕,看看水漲到哪兒了,為什麼?寒冷的冬日,冒着凜冽的寒風,父親卻還要去山上砍柴,這又是為什麼?

過去,我不懂得父親筆直的脊樑為何彎曲,不懂得父親濃黑的頭髮為何斑白,不懂得父親打拼半輩子的辛苦為的是誰?如今,我已全然明白。

我的父親就是這麼一個人,辛勞了大半輩子,吃了很多苦,沒享過一天清福。父親是山,呵護生命的火;父親是火,點燃希望的燈;父親是燈,照亮前行的路;父親是路,引領我的一生!我發誓:我會珍惜在惠水四中讀書的每一天,我會努力拼搏、刻苦奮鬥,我一定要讓我成功的速度超過父母老去的速度,我一定會讓我的父母過上幸福、平安、祥和的晚年!

讀台階有感13

《台階》一文中講述了父親花費全部精力修了新屋,高台階。卻也因此老了,對於這篇文章所寫的父親,我認為他是一個偉大,卻有這某些事上有些卑微不自信的,或許是家裏一輩子都很窮,也或許是因為家裏的台階低,為了讓自己家可以有地位。

他寧可耗費全部的精力,也要修築九級台階。只不過,修好台階後的父親身體也不再強壯。他修築九級台階,我想更多的是為了後代有面子,有支撐。也就像我們的父親一樣,自從有了我們,他的一生全部都為了我們的未來而考慮,這就是父親的偉大所在。

Tags:台階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