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8.14K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1

發生在阿Q身上的,不僅是一個特例,這是農民的典型,是當時風雨飄搖時期中中國人民的典型。當時的中國人民就是一直沉迷於過去的回憶和未來的過分良好的憧憬,對革命還很模糊。作者就是借阿Q的悲劇,來揭示長期存在於中國人民內心的封建惡習和劣根性,也藉此來喚醒“沉睡中的人們”,為他們開啟一扇窗,讓黎明的陽光照亮他們的雙眼。這大概也就是《阿Q正傳》經久不衰,被傳頌為“魯迅的作品”的原因吧!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2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未莊為歷史舞台,以批判阿Q的病態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讀後感《《阿Q正傳》讀後感200字》。,作者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着眼於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後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境。阿Q這個形象,既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説,《阿Q正傳》是辛亥革命時期農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舊中國勞動人民的奴隸生活的深刻寫照,也是中國近代民族被壓迫歷史的縮影。

羅曼·羅蘭説過:“這部諷刺寫實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國大革命時也有過阿Q,我永遠忘不了阿Q那副苦惱的面孔。”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3

剛剛讀過魯迅先生在故鄉中寫的一段《阿Q正傳》。

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説阿Q這個人,欺軟怕硬,每每遇到比自己強的人,就會非常不服氣。遇到不如自己的人,就會欺負他。這篇文章雖然主要描寫的是阿Q,但是這篇文也體現了當年社會產生墮落的中國人,阿Q這個主人公主要代表了當時社會的墮落,體現了當時中國人的庸俗。但是,在這段文章裏,最深刻的還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了,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界帶給自己的壓力與挫折,他只能想盡各種辦法倆逃避現實,用這種方式。阿Q足以安慰自己。

阿q,這一個人,代表了當年整個中國的形象,同時魯迅先生也生動的表達了阿Q這個人的特點。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4

也許,在那個時代,像阿Q那樣的人,還會有一條“活路”;可是,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那些只會逃避現實、使用精神勝利法的人只會被淘汰,而不會取得成功。

也許,有時候,作作白日夢、滿足一下自己的心願也是允許的,可是,我們不能把幻想當成生活的全部,而是要有計劃的去努力,儘量地去完成自己的心願,讓自己的夢不再是虛幻的,讓自己的夢變成眼前的現實吧!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讀好書是我們唯一能在社會上立足的方法,更是實現我們夢想的唯一途徑!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5

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魯迅先生的筆墨“傳揚”之下得以流傳至今。然而,魯迅先生所想要傳揚的不僅僅是這些。其中還有更深刻,更能發人深醒的東西。

讀完《阿Q正傳》,我深深體會到了魯迅先生寫作這篇小説時的心情。魯迅先生就是那一個時代的引路人,他看到了人民羣眾的痛苦,也看到了他們的希望。魯迅先生奔走相告,企圖告訴每一個人他所看到的世界,渴求給每個人帶來幸福與快樂。魯迅先生恨不得自己立刻變成一根巨大的蠟燭,即使燃燒自己,也要讓每一個人看清前進的道路,讓每一個人重拾前進的信心與勇氣。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6

初看阿Q,覺得他跟星星一樣可愛,給我們觀眾帶來了這麼多歡聲與笑語,但看着看着,總覺得吧,不太對勁:星星是基於調侃別人來達到幽默搞笑,從而給我們一種很輕鬆地氣氛,而阿Q則是在不斷地跟小丑一樣通過糟踐自己的尊嚴來讓我們笑,讓我們苦笑,讓我們不得不發出幾串笑聲來緩解一下沉重的氛圍。

阿Q的社會地位很低,什麼都沒有,甚至連屬於自己的住所都沒着落,只能可憐地窩在一個破廟裏。他沒有固定的工作,不能像其它人一樣守着自己的幾分薄地過日子,只能給別人幫工,賺些辛苦錢來熬日子。就這樣,還是不是地被地保給榨一下。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7

電影看完了,免不了有一些感觸。可要是付諸筆下,不免有些為難。當然,自己眼高手低是一原因,但除此之外,這跟電影的主人公阿Q有很大關聯。

阿Q這個形象實在叫人為難,怎麼説呢,他就像是雲中月,有一會子你能從雲縫隙窺清它的全貌,但云隨風動,很快月兒又被遮隱住了,而事實上,月兒卻並沒有一絲改變。

呵呵,貌似有一點舒婷一直努力宣揚的朦朧美,但只要你真的認認真真地完完全全地將它看完,再略經思考一下,你就覺得它非但不美反而醜陋,如同未經彩繪過的泥塑。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8

“精神勝利法”至使他苟且地活了一生,專門受人欺壓,而自己卻不會反抗,也沒有能力反抗。他是一個社會底層的人物,是專門給別人調侃的一個卑微的小人物。他根本翻不了身,因為他是不會懂得一種外在與內在都勝利的感覺,他只知道自己在精神上的勝利。

阿Q的心中是期盼革命的,因為只有革命才能使他有新生活的可能。所以他和一路“革命人民”一起鬧“革命”,可是他在土穀祠的“革命”就等同於土匪強搶他人財物,這也正因為他獨特的一套心理醫療法所致的.思想:極端地認為真正的革命就是這樣的。其實不然,正和他想象的相違背,在他的一生中,缺乏的不僅僅只是錢,還有感情方面!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9

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可以讓一個健全的人變得冷漠、麻木和懦弱,更會使一個國家沉淪不進。

作為理性的動物,我們就應該學會運用理智和勇氣壓倒它。面對現實,正視現實,不逃避窘境和困難,學會承受生命中的失意和失敗。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10

阿Q是舊社會所產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醜惡,《阿Q正傳》讀後感200字。我感受最深的應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後所發明出來的東西,説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鑽,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身就跑。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11

阿Q好像一直存在,他的精神延續着,就像雖然我們國家在富強,但面對日本,韓國,美國的經濟文化侵略,中國總是人民內部反抗,説什麼抵日抵韓,不過是三分鐘熱度,還是被壓迫着。

“美國創意,日本設計,韓國研發,中國製造。”當我們在國外看到中國製造時,我不知道是應該驕傲還是傷感,不過我可不希望像阿Q一樣來精神優勝。

魯迅走了,但阿Q任在,手捧《阿Q正傳》,希望不是自照鏡子。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12

我們不能説,自我安慰是一種過錯,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因為唯有此自己的生命對於別人才是一種有價值的存在。當我們從別人那裏的不到時,也就只能自己給自己了。

但是,我們必須清楚:自我安慰的終極目的並非是從打擊中假想別人成為你攻擊的對象或是手下敗將,而是因此獲得信心,獲得力量,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去走好下面的人生道路。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13

阿q很可憐。他一次次地受欺負,賭博明明是贏了卻連錢也拿不回來還莫名其妙地被打了;一次次地被地保索財,調戲吳媽後被告知要去賠禮道歉,還得賠償趙老太太東西,他很疑惑,但還是任人擺佈了。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他被人欺負不敢反抗,看到小尼姑便上前將之欺凌來解氣。欺軟怕硬的性格特點展露無遺。而旁邊看客的看笑話﹑起鬨的態度更顯示了那個時代的人情冷漠,世態炎涼。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14

阿Q精神是一種在受到長期壓迫下,對現實的無能為力所導致的病態幻想。不是憧憬,不是希冀。因為它沒有行動的決心,沒有鬥爭的覺悟,甚至沒有是非的認識。

阿Q精神從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在處理現實問題時時選擇迴避還是堅守的態度。

阿q正傳讀後感100字15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著作之一,語言風趣幽默、生動活潑,把主人公阿Q自我安慰、封建迷信和不敢面對現實的性格描寫地淋漓盡致。

阿Q是一個典型的貧窮流浪者,過着整天被人欺負,又不能還手的生活,可就是這樣他也能過得逍遙自在。作者在第二章《優勝記略》中寫道:“阿Q很自尊,所有未莊的村民,他都不放在眼裏。”

正是因為這樣,阿Q才無論遇到誰來欺負他,他都能自我療傷,即使被迫説自己是“畜牲”,他也能認為和第一次當秀才一樣。剛賺來的大洋丟了,他第二天就能忘。

Tags:正傳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