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目標讀後感(精選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31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目標讀後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目標讀後感(精選5篇)

目標讀後感1

《目標》寫的是一位受過專業技術及管理訓練的廠長羅哥,因其工廠經營不善,面臨三個月關閉廠房的困境,後在一位導師鍾納以“蘇格拉底式的作風”抽絲剝繭,以問問題來引導他找出答案,使其從谷底一步步爬出來,使工廠轉危為安,最終創造效益的故事。小説情節扣人心絃,趣味濃郁,並極具懸疑性,看着羅哥每解答一個鐘納的問題,他要克服多少困難,化解多少壓力、挑戰和推翻多少條被奉為金科玉律、但卻十分有害的管理概念時,我不禁為其捏一把汗。

閲讀完《目標》後,我有很多方面的收穫。

一是健行之旅。我們公司隔一週就組織一次登香山活動。當爬山的十幾個人聚在一起,具有同一目標,就行成了一個臨時的組織,或稱團隊。如何讓這團隊在天黑之前到達指定目的地,的確是一個策略問題。這裏有一個誤區,很多人都以為讓這支隊伍快速到達終點的辦法是讓一個走得快的人在前面帶隊,走得慢的人在後面跟着,走得快的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走得慢的人,其實不然。隊伍的距離會越拉越大,因為後面的人“沒有額外的產能來彌補落後的進度”,直到前面走得快的人停下來,等走得慢的人跟上來後,隊伍再繼續前進。這時,走得快的人已經得到一段時間的休息,體力得到補充,而走得慢的人卻沒有任何休息,整個行程都是在追趕隊伍,到最後體力消耗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慢,最終影響整個隊伍前進的速度。羅哥在健行過程中理解了讓他苦苦思索的“依存關係”和“統計波動”,並果斷的讓速度慢者帶隊,這的確是一個好的方法。其實,在户外登山活動中,為了保證整個隊伍的進程,一般都是安排速度慢的走前邊,體力好的斷後。這樣的好處是前者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步伐,使自己狀態達到最優,這時候他相當於一個瓶頸,只有當他達到最優狀態了,有效產出才能達到最優,它決定了讓整個系統發揮最大的效率;後者可以緊緊的追隨隊伍,正好符合生產過程中“有些資源必須比其他資源產能更高,生產線最後面的部分應該要比開頭的部分產能更高。”這一常識。讀到這一段,我不僅感歎,真沒想到健行也有學問,竟然可以與工廠的生產運營聯繫到一起。

二是通過閲讀《目標》,我們小組對“約束理論”(toc)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約束理論是以色列物理學家、企業管理顧問高德拉特博士在他開創的優化生產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管理哲理,該理論提出了在製造業經營生產活動中定義和消除制約因素的一些規範化方法,以支持連續改進。同時toc也是對mrpⅱ和jit在觀念和方法上的發展。高德拉特創立約束理論的目的是想找出各種條件下生產的內在規律,尋求一種分析經營生產問題的科學邏輯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正是高德拉特寫這本書的目的。toc強調必須把企業看成是一個系統,從整體效益出發來考慮和處理問題。toc最重要的貢獻在於指導企業如何集中利用有限的資源,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整個系統中最重要的地方,以求達到最大的效益。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找出妨礙實現系統目標的約束條件,並對它進行消除的系統改善方法。

此外,通過對《目標》的閲讀,我也更深入的瞭解了什麼是學習型組織。所謂學習型組織,是指通過培養瀰漫於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員工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發展的組織。我所在的企業正是這樣一個組織,萬全大學開設mba和emba班。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着信息革命、知識經濟時代進程的加快,企業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競爭環境的變化,傳統的組織模式和管理理論,已越來越不適應這種環境,其突出表現就是許多在歷史上名噪一時的大公司紛紛退出歷史舞台。因此,研究企業組織如何適應新的知識經濟環境,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延長組織壽命成了全世界企業界和理論界關注的焦點。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能夠設法使各階層人員全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學習型組織。與傳統型的組織相比,學習型組織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不斷追求發展和進步的組織。它能夠更好地通過提高員工的學習力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通過增強員工的創造力來提高企業的生產力;通過強調學習的共享性來昇華企業的凝聚力。在這個組織中每個成員注重學習、超越自我、不斷創新,從而實現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在工作中真正地體驗到個人的價值,在創新中深刻領會到生命的意義,企業也能夠在“學習—工作—創新”的良性互動中達到財富速增、服務超值的目標,這就是它生命力強的根本所在。在本小説中,主人翁羅哥組織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標前進,遇到問題時大家坐下來討論,併成功的解決了好幾個鍾納提出的問題,使工廠走出關閉的困境。如果單靠羅哥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挽回工廠倒閉的局面的,正是靠着團隊的力量,1+1>2的效應,才取得最後的成功。

最後,通過《目標》閲讀,我最深的體會是不能盲目地死抱“金科玉律”,必須以嶄新、科學的態度來看待企業的現象,尋找它們背後的規律、法則和秩序。現在社會掛在嘴邊很流行的一詞就是“創新”,高德拉特常説:“複雜的解決辦法是行不通的,問題愈複雜,解決辦法愈是要簡單。”我們要勇於打破複雜的舊框框,勇於挑戰基本假設。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如果我們相信有絕對的真理,那會阻礙我們追求更深入的理解。每當我們以為已經掌握了最後的答案時,所有的進步、科學發展和深一層的理解也就戛然而止,我們就會停滯不前。本書的主人翁羅哥正是突破了這一點,才使自己經營的工廠生產力真正得到提高,而不是表面上看起來效率提高了,生產成本降低了,但是庫存增加了。真正的三個衡量指標是:增加有效產出,但同時減少存貨和營運費用(這裏的有效產出就是整個系統透過銷售而獲得金錢的速度)。除此之外,羅哥通過集思廣益,在找尋答案的歷程上遭遇種種曲折、掙扎、實踐、求證,終於找到了工廠裏面一些看似簡單的“常識”,如:“真正的成本是整個生產系統每小時的成本”、“可以靠着降低某些工序的效率,來提升整個工廠的生產力。”、“非瓶頸資源的利用程度並不是由其生產潛力來決定,而是由系統中的其他制約因素來決定。”……由此歸納出一些能挽救工廠,成功經營的基本原則,而這些原則有些是有悖於生產流程的`。正是他們勇於突破,勇於創新,才使得工廠的經營面貌煥然一新,令我着實感到欽佩。

《目標》閲讀完了,留給我太多的思考。去人眾人拓展的時候,培訓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隻小雞很羨慕天上飛翔的老鷹,於是爬山涉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來到了老鷹的家。老鷹有感於小雞的執着,於是同意教它飛翔。小雞經過一個月時間的苦練,終於學會了飛翔。老鷹對小雞説:“你現在學業有成,可以回家了。”小雞轉過身——我們以為,小雞會展開雙翅,結果是,小雞像來時那樣,邁開雙腳,一步一步走下山了。故事結尾出人意料,用意卻很明顯。培訓老師希望我們通過拓展學到的有效溝通,團隊協作,開拓創新等等,不要因為拓展結束而結束。同樣,通過閲讀《目標》,我對此書的理解和收穫在日後的學習、工作中一定要加以運用,並且在沒有外力協助的情況下,要具有回答三個問題的能力:“應該改變哪些事情?”、“要朝什麼方向改變?”、“要如何改變?”。每個人都要學會做自己的“鍾納”。

目標讀後感2

這本書剛開始我以為是一本理論書,因為這本書我是無意中看到借回來的,我當初也不大清楚我為什麼要借,後來我想了一下,可能我當初需要尋找我自己的目標吧,我好像一直都沒有固定的一個目標,我總是隨心而欲,每次都是當發生什時候才想到做什麼,我甚至不知道我的前路是什麼,誰也沒法給我答案,所以我只能通過書給我答案。

但讓我很意外的是,這本書主要是講企業管理中的簡單而有效的常識管理,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其中一個原因是這是小説,我比較喜歡看小説,另外一個原因是,它是講管理方面的,我也不知為什麼,我突然上喜歡管方面的書。或許,這給了我一個啟示,往管理方面走……

《目標》這本書用洗練的小説筆法,闡述作者獨創的“TOC制約法”。通過對工廠實施TOC之後,從危機四伏,到逐步化險為夷,進而否極泰來這一過程引人入勝的敍述,帶出許多企業管理的基本法則。

身為物理學家與企業管理大師的高德拉特博士,將物理學法則及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應用於企業管理,獨創出可解決企業諸多問題的“制約法”,並以此寫下了一系列企管小説,現已風靡全球。

這本書以一家工廠為背景,以蘇格拉底式的問題為引線,伴隨着書中的主人公羅哥——這位受過專業技術及管理訓練的廠長,一起經歷墜入困境、從谷底爬起、化解壓力、挑戰和推翻被奉為圭臬卻十分有害的管理概念的心路歷程,找出行動與結果的因果關係,從而獲得一種適用各種企業的、明瞭快捷的、簡單到接近常識的解決複雜管理問題的方法。

就是因為有了一個目標,才能使羅哥化險為夷,讓一切都有方向,雖然危機重重,但他始終不放棄,為了幾千名員工,為了自己,找出一條新路來;同時,羅哥面臨着另外一道難題,因為羅哥的太太受不了羅哥的不聞不問離家出走,他需要找回他以往的家……

營救工廠,挽會愛妻,是他的目標,正是因為新穎管理的法,挽救了他的事業;他的執着,挽救了他的家。平時我們或許沒留意細節,每件事都是從細節出發,羅哥與兒子玩的火柴遊戲,是與生產流程相關;瓶頸問題就是以為發揮作用最大的問題……

這些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只要你有略看一下這本書,你就會發現這其中包含的含義了……

目標讀後感3

去年我讀過的一本書《目標》,書裏所記述的理論和精髓思想至今仍使我印象深刻,對我現階段有着很大的幫助,閲讀之後結合自己讀後的感悟,得到了以下三點體會:

書中的主人公羅哥前期似乎是在進行“改善行動”——購買機器人,這似乎提升了工作效率,但如果企業的目標是為了多贏利,購買機器人並不能幫助企業多贏利,這樣的行動也只能定義為改變,而不等於改善。反思我們的企業,大到決策,小到決定,是否有偏離目標、故此失彼、丟了西瓜揀芝麻的時候?

小目標是否圍繞大方向,決策是否圍繞戰略,是我們不能不關注的。對於我們日常的工作也是如此。否則,企業似乎總在變革、我們似乎總在創新,但效果卻甚微。只有聚焦目標,才能圍繞目標進行有效改善。那麼如何聚焦目標呢?只有認清目標,才能聚焦目標;而只有理清現狀,才能認清目標。

這本書中提出了聚焦思維的聚焦五步驟,這也是TOC思考程序的精髓。我的理解是,聚焦思維就是問題導向的思維方式,但是,思維的出發點是站在系統的角度,即在思維具有高度和廣度的前提下,俯瞰現狀,發現核心問題,再圍繞核心問題,深入思考解決方案

在生產系統內部,限制可能來自於一個工序;在企業的整個系統中,限制可能來自於一個部門或一箇中心;在整個價值鏈中,限制可能來自於企業外部的市場。因此聚焦思維的第一步驟,聚焦於限制資源(或稱為瓶頸、問題),是理清現狀的關鍵。而能否做到這一步的關鍵是跳出問題看問題,從整體的、系統的鏈條中權衡問題的輕重、緩急、對系統限制的程度。” 正如高德拉特所説的“我們只需要看清現實,然後很有邏輯而且精確地評估一下見到的現狀就好了。”

任何企業系統內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關係。順着因果關係就能找到導致所有問題的核心問題。解決了核心問題,其他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因此改善是聚焦於核心問題的。在聚焦五步驟裏的第二步至第四步(挖盡瓶頸、遷就瓶頸、打破瓶頸)強調了改善的目標是圍繞已經識別的核心問題。

在這裏,比較難做到的是聚焦思維的第五步,強調了改善的另一層境界是持續改善。我的理解是,對組織來説,問題永遠只解決了一半,除非持續改善。解決了一個問題容易,難的是有始終可以解決問題的心態,即持續改善的心態。

當企業萌生改變的願望或渴望時,正如書中所説,“主要都是在三個條件都滿足的時候才會放手去實施。首先,有真正的壓力必須改善。第二個條件是他們很明確地看到,在現有思維模式中是找不到解的決方案,也就是説,所有其他辦法他們已經都試過了。第三個條件是有一股力量推動他們踏出第一步。這種東西可能是一本工具書,也可能是一個課程,或者是一個顧問。

但是,當燃眉之急的問題解決之後,當初救火的痛或被火燒的痛會漸漸忘掉,這也是人性的弱點——惰性,而企業的管理離不開人,自然組織中也會存在惰性。等到新的問題又迫在眉睫,又再意識到改善的迫切性。如此,改善總是陷於被動的、救火式的惡性循環。

《目標》一書的精髓遠不止於此,相信不同經歷的讀者閲讀後,還會有更多不同的感悟。

正如高德拉特所一直倡導的常識管理,也許書中所介紹的只是我們習以為常的常識,只是被梳理一下,深化一下,再塞回我們腦子裏,期望我們引起注意,引以為用,讓它們在生活、工作和管理中產生效果,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效果,也正是我們一直秉持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好的理論只有聯繫實際,才能轉化為生產力。

目標讀後感4

《目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它用小説的形式講訴了一個瀕臨倒閉工廠的廠長羅哥在一個物理學家鍾納的點撥下,通過團隊的努力找出了挽救工廠的辦法,並提高了生產效率,壓縮了生產時間,還降低了生產成本。最終改變了整個工廠以及整個公司的局面。 其實我是一個不愛看小説的人,一直覺得大部分小説又長又有點無聊,但是看這本書卻是一下午加一個晚自習就看完了,可以説是不間斷的看完的吧,明明是不愛看小説的我為什麼會如此反常態的咀嚼這本書呢?因為這本書一直給我一種身臨其境,不停思考,不停想會如何發展的感覺,最後看完了也頗有感覺。

一開始羅哥的工廠的生產秩序混亂,生產成本高,交貨週期長,甚至很少按時交貨等各種問題,逼得老闆沒得辦法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三個月情況不能有所改觀就關閉這家工廠。羅哥沒辦法只得竭盡全力試圖拯救工廠,但是卻沒想到和家人越來越遠,各方面問題接踵而來。但是在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以前的物理老師,在老師鍾納的點撥下他一步步解決了問題,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地方。

一.仔細思考,瞭解現狀。鍾鈉在匆匆與羅哥交談過程中,首先就是問他工廠的各方面情況,這個看似簡單的問問不僅讓羅哥明白自己對工廠現狀沒有好好思考,也讓他有了思考和整理如何去解決問題的開始了。

二.找到目標。鍾鈉在上機之前還在問他目標是什麼,所以偶然相遇的那次鍾鈉跟他聊天真正想讓他明白的就是企業目標究竟是什麼。企業生存下來是需要花錢的,而開創企業就是為了將自己的產品賣出去,就是為了賺錢。所以一個企業存在的目標就是賺錢。這裏面談到三個方面:有效產出,整個系統通過銷售而獲得金錢的速度;存貨,整個系統投資在採購上的金錢,而採購的是我們打算賣出去的東西;營運費用,系統為了把存貨轉為有效產出而花的錢。

三.找到瓶頸,提高生產。在有了目標之後,仔細思考,認清現狀,找到了瓶頸,並且為了提升生產力,便做了亮點:1.絕對不浪費瓶頸的產能;2.減輕瓶頸的負擔。

四.持續改善,不斷努力。在初有成效之後要做的是絕對不能夠懶惰,必須堅持下去,不斷改善,讓其更加流程化,具體化,標準化,便於執行。

五. 處理好工作與家庭的關係。改革之前,羅哥每天都加班,處理這生產的問題,與家人共進晚餐的時間都沒了。就在其為如何挽救工廠而發愁的時候,妻子離家出走了。這樣一來,工作和家庭都給羅哥帶來很大的壓力。問題就在羅哥沒有處理好工作與家庭的關係。他

每天用於工作的時間都佔用了該用於生活的時間,以至於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家人相處。很多人往往就是在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忽視了家庭,造成了許多家庭的不和甚至最後的破碎,這些都該值得我們重視,也需要我們去調整。其實目標中並沒有很好的談及這塊,只是説最後解決了問題,羅哥有時間陪同家人了,問題也就解決了,但是我覺得家庭應該是每個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塊,必須足夠重視,就如同瓶頸一樣得到重視。

六.生活中處處都是知識,都需要我們思考。小説中羅哥被迫去帶小孩的那幾段情節裏面就談到了一些生活給他帶來的啟示,讓他有所頓悟,明白該如何去解決問題。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最後我想説,看一本書也許是書一時給我們帶來了某種刺激,也許還談到了一些我們受用的方法,但是這些都只是短時間內給我們的一種衝擊,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把這些理解成自己,要學會漁而不只是得到魚。

目標讀後感5

對於“目標”,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或具體或抽象。“目標”是每個人激勵自己的工具,是企業不斷確定的新的績效,從宏觀上講就是做人、做事想要達到的境界或目的。近日讀了一本《目標》,我對於“目標”二字又有了新一層的理解。

本書的作者是以色列物理學家、企業管理大師艾利.高德拉特博士,他是“TOC制約法”(Theory of Constraints)的創造者,《目標》講的是一個瀕臨倒閉的工廠廠長羅哥,在導師鍾納的指引下,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去庫存、降成本,贏得訂單,從而贏得了工廠的生存發展和自己的晉升。這是一本管理類叢書,但是,他不僅僅屈從於枯燥的管理理論,而是以敍事的方式,將管理原理深入淺出地融進工作和生活中,一步步啟發讀者和主人公一起解決工廠和家庭的問題,告訴你“目標”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如何不斷披荊斬棘地去解決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最終確保有效率地完成目標。

本書的一開頭,便直入主題地提出一個問題,“什麼是我們企業的目標?”成本效率?人才?高科技?高質量產品?市場佔有率?顧客滿意度?——都不是。所有這些,只是企業經營成功的根本要素,而“賺錢”才是企業根本的目標,也就是説,沒有“賺錢”這個目標的完成,再高的企業生產率,再大的市場佔有率,再先進的設備,都不過是虛幻的空中樓閣,而實實在在的產品利潤率才是支撐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基。釐清了目標,企業還要解決價值流中的瓶頸因素,並一直為實現目標而不斷推進改善行動。這讓我想到了豐田汽車的精益生產。擁有八十年曆史的豐田汽車是日本全經濟的風向標,也是日本經濟發展的引擎,據2014年數據統計,囊括保時捷等高檔車的大眾集團的單台汽車利潤率僅為豐田的56%,是什麼創造了“豐田奇蹟”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們歷時五年,經過廣泛的調查研究,終於得出結論,那就是豐田的精益生產方式。精益生產的核心就是顛覆傳統的大批量生產方式,站在客户的立場上審視價值流,排除浪費,去產能、去庫存,這與我們供給側改革“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方向非常契合。

縱觀我們的許多企業,在龐大的市場佔有率中,忽略了成本、利潤、價值流的關係,以大成本推動大產出,其興也忽焉,其亡也忽焉。

更為難得的是,作者將一本管理理論書寫成了最生活化的故事。書中通過羅哥和兒子荒野探險中“排隊行進”很淺顯地揭示出“存貨、有效產出和營運費用”的概念;用孩子們玩的“火柴移動遊戲”來解釋“什麼是產能效率?為什麼產能效率取決於最慢的一個工序,而不是我們一直標榜的最快效率”。在循序漸進的故事推進中,筆觸又推回核心管理學,幫助我們找到目標,找到我們的企業為什麼而運轉;找到瓶頸,找到流程中限制效率的關鍵點;找到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一系列連動機制;最終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原來,我們還有這麼多事情沒有做好,才會讓目標完成的稀裏糊塗。目標完成,絕不是靠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