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不吼不叫》讀後感(通用1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8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不吼不叫》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不吼不叫》讀後感(通用10篇)

《不吼不叫》讀後感 篇1

養育孩子路上的艱辛和幸福,只有當了爸媽才能真心體會得到,要做到不吼不叫是相當不容易啊!《不吼不叫》書中有許多案例很貼切日常我們與孩子溝通相處的模式,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如何與孩子平靜合作。不得不説《不吼不叫》給我們提供的是一種嶄新的教養模式。

在書中的第二章,我為什麼吼叫?理解促發吼叫的日常因素,找到屬於自己的吼叫原因。隨着自我認知的加深,當自己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狀態時,就會更有容忍度。在選擇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時,就會更有想法,更能夠在基於對孩子的愛和了解的基礎上嘗試並且做出更理智的決定。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導致我們情緒爆發的典型原因可能有:內部觸發器,例如個人感到疲勞、煩躁、沒耐心、焦慮等;外部觸發器,例如孩子不聽話、磨磨蹭蹭、考試成績不好等;與孩子無關的外部觸發器,例如工作不順心、夫妻之間的小矛盾等。

每一種原因都會使我們和孩子的關係形成負面的挑戰。這些導火索讓我彷彿看到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在我們的家庭裏,往往是我充當一個寬容、容易讓步的角色,爸爸則是那個像軍隊教官一樣嚴厲的角色。記得有一次孩子居然敢當着爸爸的面頂嘴,在爸爸的心裏從未想到我的孩子會頂嘴,並且認為孩子必須聽他的。這是孩子第一次觸碰了爸爸的底線,爸爸在面對孩子時第一次有了挫敗感,充滿怒氣的他失去了理智。

可想而知,孩子被狠狠地收拾了。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維護孩子,因為我必須維護爸爸的尊嚴。當他們倆的情緒平靜下來之後,爸爸讓孩子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本是一個愉快的晚上,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在一旁幫助孩子回顧事情發生的經過,在回顧的過程中孩子知道了自己不恰當的行為,併為他的行為向爸爸道歉,最後爸爸陪着孩子入睡。第二天爸爸特意早起陪他吃早餐、聊天,出門前給他一個愛的擁抱,讓孩子忘記昨晚的不愉快開啟美好的一天。孩子上學後,爸爸為他昨晚情緒爆發的行為向我道歉,也算是讓我憋了一晚上的氣順了。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即興發揮的藝術,沒有一定之規,總在變化當中。當感覺被孩子激怒時,在情緒爆發前先平靜自我調整一下情緒,將自己置身孩子的處境,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相信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處理效果。改變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停止吼叫,給孩子樹立一個行為優雅的榜樣,做一個有耐心、有同理心的家長,讓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教育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不吼不叫》讀後感 篇2

雖然有些蒼促的看完《不吼不叫》這本書,但還是感受很深。書中分三部分去講述,由第一部分理解吼叫,到第二部分怎樣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再舉例對於一些特殊情況的方法。這本書我想對於現在的家長們,都是很值得學習的。

而我也從書本的練習中,更多的瞭解到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屬於哪種氣質類的。我的兒子很聰明,但也很敏感,做事有些小磨增,而我卻急性子,為此,很多時候看到兒子慢吞吞樣子,我變得越來越沒有耐性,不知不覺就成了獅子吼媽媽,想起曾經對孩子吼叫的一幕幕,想起孩子低着頭,或委屈的表情,心裏真得不是滋味。書中分析為什麼你在吼叫,也讓我從另一個層面有更加直白的理解,因為吼叫只是在氣勢上壓倒孩子,並沒有真正的讓孩子信服。弟子規曰: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媽媽總是對孩子吼叫的話,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會影響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媽媽學會控制情緒和行為,同時也會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和行為。

從書本中,我感悟最深的是處理衝突的方法,細細體味書中不吼不叫的A-B-C-D-E法則:當再次出現衝突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讓自己先平靜下來,只有自己感覺好了,才能做得好。

書中的第一步自問:

(A)問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再去覺察自己的呼吸。

(B)因此需要優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在去處理問題。處理問題時我們要分析,這究竟是孩子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無論是孩子還是自己,都需要做一個連接,與自己連接就是讓自己平靜下來,這也是書中所講到的第三步,平靜自我。

(C)第四步是確定孩子的需要。

(D)我們很容易以大人的眼光和標準去要求孩子,在這裏,換步想一想孩子的個性和年紀,對他是不是抱有合理的期待?最後用同理心

(E)將自己置身孩子的處鏡,感受他的情緒和想法,傾聽孩子想訴説什麼。

書本中4C的管教法也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和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溝通,教育孩子不吼不叫,那麼,請快快請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這本書吧,相信,在此書中,你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不吼不叫》讀後感 篇3

閨女小四秋季家長會上,班主任老師極力家長朋友能讀一下《不吼不叫》這本書,剛剛聽到這個書名字實刺痛了我一下,“吼叫”是我常賴以生存的技倆,如此的重磅警鐘無疑會敲醒理性教育下裝睡的我,班會上我臊紅的臉無從撿起,這書書名已經讓我慚愧到冰點。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很少會發火也很少會遷怒於孩子,但是從她進了小學階段,我無法耐心地聽孩子説完一句話,更不會安靜下來看她耍完一段“賴皮”,我們的家庭教育問題多半是大吼大叫毫無理智的武斷專制處理,最可怕的是我清楚的知道孩子在如此的重壓和負面下會變成一個會“躲起來”的孩子,還堂而皇之的為之。

就像書本序言裏説的一樣,在工作和生活帶給我困擾時,我會因為女兒的一個“小調皮”大發雷霆,焦躁魯莽,衝孩子發火,我也明白導致了我的憤怒並不是孩子。在最初開始讀書的時候,女兒特意在書籤上寫了留言:希望媽媽看了這本書後能做到不吼不叫。句句刺痛我的心,也曾反思和自責,懊悔到最終又原諒自己,然後又在某一個爆發點點燃。做為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給到孩子是負面,是沮喪,是恐懼,是挫敗。卡特博士在序言末寫到的我們父母如果能人性煥發更好的一面,能夠心平氣和,善解人意地與孩子相處,孩子也相應的能夠內心平靜,懷抱善意。這樣的狀態,是我多年渴求達到而又多次拒絕改變的窘狀。

雖然這本書尚未讀完,但也逐漸改變了一些我在處理溝通上的一些情緒,某個晚上的家庭作業一直拖拉到半夜十二點弄完,對於此種情況多半的處理方式則是吼罵,而那天我破格的允許自己安靜了幾分鐘後,平靜而理智的告訴她三點:

一、現在的時間已經是比正常休息延遲了兩個半個小時。

二、明天早上起牀我不會叫醒你,因為你需要足夠的睡眠來餵飽成長中的身體。

三、以後的每天晚上十點鐘後不準再碰家庭作業。

告知這三點後我假裝冷靜地去睡覺了,留下她一個人在客廳恍惚,幾秒後的她明顯提速了,我能感覺到她快速地收拾作業書本和書包及睡前準備等等。我忐忑的等到她入睡,我卻失眠了,擔心自己的這個舉動會對孩子的情緒和習慣有何影響……第二天一早我假裝睡覺的時候,她已經在六點四十洗漱穿換完畢小心翼翼地叫醒我,問是否可以起牀陪她吃早餐,突然心疼了一下又意外很多。這樣的改變讓我很驚喜,我沒有慣用暴力制止她的拖延症,沒有用專制“喊停”她的“解釋”,我想這就是我進步的一點點,也是《不吼不叫》前半部分的“理解吼叫”敲醒了我這個裝睡的媽媽。

這只是改變的開始,我想在路上我和孩子都會碰到大大小小的混亂,障礙,矛盾,分歧或是其它,都沒有關係,我做我能做的,從小事開始,讓孩子陪我一起改變,也許該用上“信念”兩字了,練習冷靜,練習寬容,愛自己愛孩子愛這個多味的生活,從我開始!

《不吼不叫》讀後感 篇4

讀完《不吼不叫》之後,感觸頤深。養育孩子的一路艱辛,估計只有為人父母之後才能深切體會到。

孩子的不聽話,長時間玩電子遊戲,寫作業拖拖拉拉,起牀慢吞吞等等……一堆堆壞習慣,常常讓我抓狂,情緒越來越糟糕,這種失敗感,會讓我更加遷怒孩子。由此開始又吼又叫。

今晚,孩子在做網上作業時,偷偷的玩遊戲,被我發現時,迅速的關閉遊戲頁面,假裝很認真的在做作業,看着她滿不在乎的表情,瞬間怒火蹭蹭的往上竄,覺得所有為她的付出,卻換來這樣一個“態”孩子。噼裏啪啦一頓數落孩子,説的她一無事處,足足發泄了二十分鐘對她的不滿。孩子一臉無辜的看着近似於瘋狂了的我。這個時候,我意識到我需要冷靜一下,我做了幾次深呼吸,讓情緒平靜下來,一個人回到房間,自省為什麼會失控發火?有一半的原因,是自己心情不好,另外又擔心孩子作業做的太晚,影響睡覺時間。而沒有用同理心去考慮孩子也是有她的需求。她不是一個機器,讓她做什麼就做什麼,她已經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個體了。就在這時候,孩子在門外説:“對不起,媽媽,我已經做完了作業,以後我不再邊玩邊寫作業了"。

我也真誠向孩子道了歉,不該對她吼叫,不該全盤否定她。並和她約定,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作業,獎勵十分鐘遊戲時間。孩子過來緊緊的擁抱着我。

當我學會了不吼不叫,學會了心懷同理心,就越來越容易尊重孩子,即便在她挑戰我的耐心的時候,只要記住一點,管教孩子的目標是希望教會孩子控制自己。那麼我們就能夠更好的管理和轉化自己的負面反應。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睡覺前孩子問我:“媽媽,這世上有來世嗎”?我説:"應該有吧"。"那假如有來世,我希望你還是我媽媽"。“孩子,謝謝你在天上時,就挑選了我當你的媽媽”。我想能成為你的媽媽一定是前世修來的福氣。

《不吼不叫》讀後感 篇5

吼叫對於很多家庭並不陌生,孩子不聽話、調皮、做錯事,都會發生一場吼叫大戰。一直以來,自認為自己是個脾氣尚好的母親,但當孩子慢慢長大,步入小學生活後,吼叫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家庭便飯,寫作業的時候、起牀的時候、玩遊戲的時候,吼叫無處不在,慢慢地孩子對這種吼叫產生了免疫力,變得沒有反應了,這反而更是在挑戰我的耐心,非要逼我大發雷霆不可。就這樣我們產生了很大的隔閡,而每次的吼叫之後,我又會很心痛,也很懊悔,後悔為什麼自己總是做不到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呢!

在讀了羅娜·雷納寫的《不吼不叫》這本書不久,從中我找到了許多共鳴。本書分為:理解吼叫、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和特殊情況三個部分。書中寫道:吼叫達到的效果是讓孩子們知道你對他們或者他們的行為非常生氣。吼叫往往達不到正面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過威脅或者恐嚇阻止某種行為,只是表達了你的負面情緒。

是的,我發現我的孩子也是對我的這種教育方式非常地反感和牴觸,甚至會有些小反抗,並且會在心理和言語上表現出攻擊性。這使我清楚的明白:吼叫決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相反,它們會引起新的問題,浪費更多時間,並將親子關係帶入危險而不安的境地,從而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去修復與彌補,然而原來的問題卻依舊存在。帶着這個問題,我從書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祕訣:

1、在和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退出爭吵場景,想象自己是旁觀者,就能夠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2、排除各種對自己情緒的影響,温和從容地面對孩子,用更加單純的心情去解決與孩子間的問題。

3、用對待朋友的寬容去幫助自己減少內心對完美的追求,我們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領域都出色。

4、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和決定權,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會他們面對問題不能逃避。

慢慢的,我試着改變自己,停止吼叫,剋制自己不發火並以温和的方式來與她溝通,讓自己變得更有耐心。一個星期過去了,她感受到了我的改變,逐漸開始主動和我親近,心平氣和的交流,還和我説:媽媽,我發現這一個星期你對我很温柔,我覺得你又愛我了。突然間,我才真正瞭解到:別看孩子以前什麼都不説,其實她內心也是在關注我。只是在以前,我沒有足夠的瞭解孩子,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的情緒,也沒有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對她愛。孩子大了,她們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想法,要做到更深入地瞭解孩子。

通過閲讀這本書,使我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和父母的成長是相輔相成的,不論是為了孩子的快樂成長,還是為了自己的平靜與安寧,我們都需要好好學會不吼不叫。

《不吼不叫》讀後感 篇6

生活中不吼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夫妻之間,每天面對的生活上的小事,爭吵不休,不是你吼我就是我吼你,性格再好的也被影響着;管教小孩,更是這樣……曾經,帶着外甥去肯德基吃漢堡,就看到過一幕,一個小孩很頑皮,不時的這裏動一下那裏摸一下,媽媽很生氣,制止了好幾次小孩子沒聽,那媽媽就開始要打小孩了,一直在那邊吼,很大聲的叫着,小孩就是不聽,然後就更生氣了,硬拉着小孩過來要他跪下來認錯,小孩子哭着不願意,媽媽大聲吼了好久,小孩子才屈服跪下來認錯……

當時嚇到了,心想以後自己對小孩不會是這樣的,但是,真正當自己有了小孩才發現,雖然沒這個媽媽那麼恐怖,但是整天面對小孩各方面的事,還是會耐不住性子,經常性的吼他,大聲的叫,比如早上去上學的時候,早上起來很慢,要叫很多遍才起來,刷個牙也是慢慢的,吃個早餐更是慢吞吞的,一早上都在吼着,大聲的叫着,有時吼着吼着真是累,又沒效果,經常想着要是不吼的話,更不會聽……這周剛好讀了這本書,相信慢慢的會好一點的,確實應該要去改變下方式,與孩子好好的`正確的溝通溝通,從自身的原因找出問題,好好分析分析,同時站在孩子的立場也要去多考慮考慮……

《不吼不叫》這本書的作者羅娜雷納(RonaRenner,RN)一直致力為幫助家庭解決麻煩、減少痛苦。這本書是她從工作及自身經歷中學習後總結得出的一套“不吼不叫”的有效方案。本書分為理解吼叫、喊少吼叫的日常策略、特殊情況三部分,針對“吼叫”這種日常普遍存在的育兒難題進行了解讀。

書中主要提到“認知行為療法”,觀察自己的想法,留意並分辨自己的情緒,然後追蹤到行為的根源,這是減少吼叫的關鍵過程。具體策略就是練習A—B—C—D—E法則,再配合管教的4C法則。

A—B—C—D—E法則,自問(Ask)、呼吸(Breath)、平靜自我(Calmyourself)、確定孩子的需要(Desidewhatyourchildneeds)、同理心(Empathize)。4C是以尊重為基礎的管教核心要素:溝通(Communication),選擇(Choices),結果(Consequences),連接(Connection)。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它並不僅僅是告訴你一些高深的理論。而是從作家自身經歷、或是她在指導課上所接觸到的真實案例來指導讀者具體的行動步驟。

我們被孩子激怒是很正常的,尤其是我們都知道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敏感期。“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她發脾氣、尖叫、威脅和羞辱孩子的藉口。孩子並不能從被羞辱、恐嚇和被拒絕中獲得任何好處。”如果是一個像牽線木偶一樣的孩子,我們反而更惶恐。然而,回顧我們自己的成長經歷,我們誰也不願意在年幼的時候面對一個總是吼叫的父母。父母的吼叫如果能起到作用,那也只是孩子出於恐懼而做出的妥協,而不是合作。

不論是為了孩子的成長,還是為了自己的“平靜與安寧”,我們都需要好好學會“不吼不叫”。如果你正為剋制不住的吼叫而苦惱,不妨一起從“自問”開始,嘗試改變,慢慢掌握平靜的技巧。

《不吼不叫》讀後感 篇7

堅持早起第三天,去年年底又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來又斷了。最近加入V媽抱團早起,受V媽影響,在雙11定了樊登讀書會,365一年買一送一,超划算。辦了會員,花了錢,一定要讓自己充實起來,為了能夠堅持每天聽一本書,早起是必須的,不然下了班只有圍繞了孩子轉了。

今早5:40起牀,洗漱十分鐘後,開始一邊拉伸一邊帶着耳機聽書,這本書《不吼不叫》大概講了50分鐘。早上剛聽完書,叫女兒起牀的時候,我又忍不住發脾氣大吼大叫了,很自責很內疚,但是書里老師説改變永遠不晚,觀察自己的想法,關照自己的情緒,然後追蹤到行為的根源,是減少吼叫的關鍵過程。記錄自己的情緒是看見情緒最好的辦法。

今早7點10叫她起牀,開了火火兔兒歌給她聽,然後爬在她身上撓撓她,又逗逗她説她口氣不好聞,她眯着眼睛笑嘻嘻,逗了她一會感覺她差不多醒了,然後我就説給她脱下睡衣睡褲換上上學穿的衣服,這時候她有點不高興了,然後就説還要再睡五分鐘,我同意了,利用這五分鐘我把自己出門需要的東西收拾好就去叫她。往常我這麼做她都很配合的穿衣服,起來梳頭,洗臉刷牙然後出門。今天特別反常,當我再次提醒她改穿衣服了,時間來不及了,她就開始大聲哭鬧,跟昨晚的狀態一模一樣,為了上班不遲到,我只能先走了。這個星期已經哭了好幾次,因為她想看動畫片我沒有滿足,跟她約定週五晚上和週六才能看,她雖然答應了,但看得出她還是有點不太樂意。沒滿足總會有情緒,有情緒總得發泄,昨晚因為我沒給她看手機QQ她又哭了好長一會。《不吼不叫》一書講到每個父母都有情緒按鈕,也叫外部觸發器,有人看到家裏亂就容易發火,有人聽到孩子哼哼唧唧就煩躁,有人睡不夠就容易發脾氣,有人有起牀氣一起牀就心情不好,作者給出解決方案,評估自己要做的事,找出優先級,比如睡不過讓自己多睡會,改變土壤環境,憤怒也不會發芽了。吼叫的原因,只是冰山一角,是表象,向內探求,則有更深層的原因,你性本善,每個人都是希望被愛,被認同、被尊重。當我們瞭解到吼叫的不良後果或許就會想着改變,吼叫會代代遺傳,會遷怒於人。

我們常説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是因為人與人的氣質是不同的,表現在9個維度上:活動量、節律性、接近或者回避性、適應性、敏感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作為家長,我們是家中定基調的人,當我們熟悉孩子和我們自己的氣質,就會明白什麼狀況會刺激到他們,也將認識到自己和孩子的力量所在。在心中接納家庭成員各自的不同,你的脾氣就會越來越少,都是育兒即育己,做個合格的父母不容易,一輩子也許就一次。書中提到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

1、追蹤你的吼叫(記錄事件、記錄你的反應、記錄你的迴應、後續情況、記錄相關的氣質、記錄你的評估);

2、自我同情,正視現實,接納自己,對自己充滿善意。

3、A—B—C—D法則(自問ASK、呼吸Breath、平靜自我Calmyourself、確定孩子的需要Decidewhatyourchildneeds、同理心Empathize);

4、管教的4C法則(溝通、選擇、結果、聯結);

5、提前制定計劃;

6、使用定時器;

7、規劃家庭會議;

8、運用表格和日曆;

9、放低聲音;

10、利用幽默、驚訝和創意;

11、試試數數;

12、再來一次;

13、用道歉修復過往。

有句話説的好:沒有熊孩子,只有熊大人。無論在克服吼叫的路上,有多麼困難,都要記得我們是大的,他們是小的,我們比他們更強更有控制力,為了他們,我們得保持平靜和清醒。世界的和平始於家庭,而吼叫只能帶來戰爭。因為慈悲和愛,所以温柔。

今晚回去先向小妞致歉和解:淇淇,今早媽媽看到你在牀上哭哭啼啼,不肯穿衣,當時我很着急因為出門晚了媽媽上班會遲到,而且來不及買早餐我會餓肚子,所以我一着急就對她大聲吼叫,對此我感到很抱歉,我知道你當時一定很難過。我不應該衝你發火,以後我會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氣,在早起上學這件事上媽媽需要你的幫助,你願意配合我嗎?我猜她一定會樂意幫我,首先再次強調一遍前一晚整理第二天好要穿的衣服要拿的玩具,然後9點半之前一定要上牀睡覺,還有早上叫醒她需要有什麼信號提醒她,比如以前都是我一播放她喜歡的故事,她就馬上起牀了,好的習慣應該堅持下去。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想改變,總會有辦法。

《不吼不叫》讀後感 篇8

我,是最愛孩子的人,我,卻又是傷害孩子最深的人!

回想起他小時候的可愛模樣,回看一張張照片,那時的森森是那麼可愛那麼聰明,他就是我的獨一無二的比生命還重要的珍寶!我是孩子心裏最愛他最温柔的媽媽!

自從孩子上小學後,我們的關係越來越糟糕,媽媽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孩子也越來越暴躁叛逆,一切都從作業開始。最近看了《不吼不叫》這本書,內心無比慚愧後悔。

我為什麼要跟孩子較勁老是跟他大喊大叫?我為什麼不能耐心一點,我為什麼會老是對他要指責而不是商量?因為我的不耐心打擊了他多少次,傷害了他多少次!我很後悔。

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書本的方法,學會好好跟孩子溝通,尊重孩子,注意給他留面子;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讓他相信媽媽一直愛着他;努力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學會如何鼓勵孩子,不再打擊他,讓他知道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讓孩子自信起來;以身作則好好引導孩子,改掉壞習慣,做一個和善的人;我要用耐心和關愛去感化孩子,讓他不再茫然無措;我要學會包容孩子,接受他的缺點,和他一起跟困難作戰。

孩子需要引導,父母的影響至關重要,父母必須得有耐心,哪怕有再大的困難,責任和義務都得扛起來。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相信我的寶貝會越來越棒!

《不吼不叫》讀後感 篇9

最近讀了來自美國教育專家羅納雷納撰寫的家教書籍《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讀的時候我一邊回想、一邊思考、一邊反省我跟我女兒這10年來的相處,尤其是上小學這三年多,我衝她吼叫的次數越來越多。

對於孩子,我始終抱持着一顆深愛的心,我自認我懂得寬容、理解、容忍她,可是,現實終究是一個又一個層出不窮的意外,總會有新鮮的狀況將我打得措手不及。有時候,都不是孩子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受了委屈,就把這些負面情緒全部發泄到孩子身上。

可當吼叫過後,我又很自責,很後悔。可是為什麼下一次狀況發生時,我還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呢?在書中,作者帶我走向一條發掘自我的新生道路,她並不是一開始就把問題矛頭指向孩子,而是直指我們自己。她告訴我們要理解促發吼叫的因素,如因為父母缺乏睡眠、從小受到的教育、成長環境、現在的生活工作環境、身體狀況等等。她帶我們剖析自己、發現自己、瞭解自己、善待自己,只有清楚了觸發吼叫的因素,我們才能直面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接着才是將愛更好的、更合適的投射到孩子身上。她還介紹了若干減少吼叫的策略,有調整與改善的原則也有學會有效管教的法則,每一項都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第三章裏提到的“吼叫代代相傳,也就是遺傳性吼叫”,讓我印象深刻甚至感覺害怕,害怕自己這樣下去不僅會影響她,還會間接影響下一代。孩子都是愛父母的,即使父母大發脾氣,處罰嚴厲,孩子依然會以父母為榜樣。他們會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來了解世界,甚至學習父母的這個行為。上星期孩子幼兒園小朋友來家裏玩,小朋友還帶來了才3歲的弟弟。小孩子充滿好奇心,並且喜歡跟大哥哥大姐姐玩。可是她和朋友都不想帶小弟弟玩,甚至還鎖上了門,小弟弟在門外大哭,不依不饒的。於是敲開了門並大聲斥責她“你這麼大了怎麼還不知道讓讓弟弟呢?你們必須帶他玩。”女兒妥協了,讓小弟弟進了她的房間,就當我以為相安無事的時候,房間傳來她大聲吼叫的聲音,她在大聲的喝斥小弟弟,就因為他把她的芭比扔到了地上,其實對芭比沒有造成任何損傷。

看完書後我才意識到這一行為可能是跟我平時心煩時,她的一點小錯誤都能引發我對她大聲斥責有關。我讓她帶弟弟玩這是她不願意做的事成了她大聲吼叫的觸發點,進而在弟弟在做了她認為錯的事情後她終於把心中的不滿都發泄在小弟弟身上。所以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必須以身作則。

最後用書中用到的佩瑪·丘卓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讓我們歡喜或者悲傷的,不是我們的遭遇,而是我們的心態。讓我們痛苦的,是我們對所發生事情的看法。”

《不吼不叫》讀後感 篇10

看了書名《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就讓我感到很親切,很感動,這正是我的目標,由於我本身屬於急性子,有點什麼事特別着急,所以工作中也就很累,有活必須馬上幹完,所以也就很累,所以有時候回家就對老公會不耐煩,有時候會發點小脾氣,但有個孩子之後,我知道我不能以這種脾氣對待寶寶,一定要有耐心,寶寶小的時候不會説的時候,你跟他急,他就會哭;寶寶大的時候,你跟他急,他肯定會跟你對着幹,所以我一直內心提醒自己一定要對寶寶有耐心,。鬧鬧現在26個月了,經老公總結,我對鬧鬧還是很有耐心的,幾乎沒有特別吼過或者叫過,但也有過幾次不耐煩,老公説,如果我拿出對待鬧鬧的一半耐心的來對他,他就非常滿足了,我告訴他,我對鬧鬧有耐心,對你也耐心,我會好累不過心裏也想,以後得對老公還是要好點啊,畢竟這個是跟我過一輩子的。

説説看過這本書之後給我的提醒和警示吧。

1.要注意男孩跟女孩的不同,正確對待男孩淘氣,吵架和打架,冒險的心態。

2.多陪寶寶。

男寶寶小的時候可能都跟媽媽特別親,我家鬧鬧就是,特別願意跟我在一起,老是説"媽媽陪鬧鬧看書,媽媽陪鬧鬧玩。"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放下其他事情來陪鬧鬧。

以後週末要多陪鬧鬧去公園,游泳,逛街。希望鬧鬧能夠快樂健康的長大,媽媽愛你學習了

Tags:讀後感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