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不吼不叫》讀後感(精選7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不吼不叫》讀後感(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吼不叫》讀後感(精選7篇)

《不吼不叫》讀後感1

閨女小四秋季家長會上,班主任老師極力家長朋友能讀一下《不吼不叫》這本書,剛剛聽到這個書名著實刺痛了我一下,“吼叫”是我常賴以生存的技倆,如此的重磅警鐘無疑會敲醒理性教育下裝睡的我,班會上我臊紅的臉無從撿起,這書書名已經讓我慚愧到冰點。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很少會發火也很少會遷怒於孩子,但是從她進了小學階段,我無法耐心地聽孩子説完一句話,更不會安靜下來看她耍完一段“賴皮”,我們的家庭教育問題多半是大吼大叫毫無理智的武斷專制處理,最可怕的是我清楚的知道孩子在如此的重壓和負面下會變成一個會“躲起來”的孩子,還堂而皇之的為之。

就像書本序言裏説的一樣,在工作和生活帶給我困擾時,我會因為女兒的一個“小調皮”大發雷霆,焦躁魯莽,衝孩子發火,我也明白導致了我的憤怒並不是孩子。在最初開始讀書的時候,女兒特意在書籤上寫了留言:希望媽媽看了這本書後能做到不吼不叫。句句刺痛我的心,也曾反思和自責,懊悔到最終又原諒自己,然後又在某一個爆發點點燃。做為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給到孩子是負面,是沮喪,是恐懼,是挫敗。卡特博士在序言末寫到的我們父母如果能人性煥發更好的一面,能夠心平氣和,善解人意地與孩子相處,孩子也相應的能夠內心平靜,懷抱善意。這樣的狀態,是我多年渴求達到而又多次拒絕改變的窘狀。

雖然這本書尚未讀完,但也逐漸改變了一些我在處理溝通上的一些情緒,某個晚上的家庭作業一直拖拉到半夜十二點弄完,對於此種情況多半的處理方式則是吼罵,而那天我破格的允許自己安靜了幾分鐘後,平靜而理智的告訴她三點:

一,現在的時間已經是比正常休息延遲了兩個半個小時。

二,明天早上起牀我不會叫醒你,因為你需要足夠的睡眠來餵飽成長中的身體。

三,以後的每天晚上十點鐘後不準再碰家庭作業。

告知這三點後我假裝冷靜地去睡覺了,留下她一個人在客廳恍惚,幾秒後的她明顯提速了,我能感覺到她快速地收拾作業書本和書包及睡前準備等等。我忐忑的等到她入睡,我卻失眠了,擔心自己的這個舉動會對孩子的情緒和習慣有何影響……第二天一早我假裝睡覺的時候,她已經在六點四十洗漱穿換完畢小心翼翼地叫醒我,問是否可以起牀陪她吃早餐,突然心疼了一下又意外很多。這樣的改變讓我很驚喜,我沒有慣用暴力制止她的拖延症,沒有用專制“喊停”她的“解釋”,我想這就是我進步的一點點,也是《不吼不叫》前半部分的“理解吼叫”敲醒了我這個裝睡的媽媽。

這只是改變的開始,我想在路上我和孩子都會碰到大大小小的混亂,障礙,矛盾,分歧或是其它,都沒有關係,我做我能做的,從小事開始,讓孩子陪我一起改變,也許該用上“信念”兩字了,練習冷靜,練習寬容,愛自己愛孩子愛這個多味的生活,從我開始!

《不吼不叫》讀後感2

我是一位老師,同時,又是倆個孩子的媽媽,我對各種有關教育理念和育兒理念非常的感興趣,作為教師的我有着教師普遍的缺點--喜歡説教。有了寶寶之後,就想要把最好的温情、最多的關愛給她,可現實是,我好像沒有那麼多的耐心,在本書中,作者將帶我們發現自己、瞭解自己、善待自己,接着才是將愛投射到孩子身上。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我們需要了解吼叫本身。第二部分,減少吼叫的實用日常策略。第三部分,是一些特殊情況。

大多數喜歡吼叫的父母都是努力想把孩子培養得更好,卻往往因為找不到適當的方法而備感無力,我們常常以愛之名,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發生爭執,從而觸發自己吼叫和情緒爆發的開關。

羅娜.雷納在這本書中,用逐步剖析的方式告訴我們那些停止吼叫的祕訣:

1.在和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退出爭吵場景,想象自己是旁觀者,就能夠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2.排除各種對自己情緒的影響,温和從容地面對孩子,用更加單純的心情去解決與孩子間的問題。

3.用對待朋友的寬容去幫助自己減少內心對完美的追求,我們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領域都出色。

4.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和決定權,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會他們面對問題不能逃避。

需要強調的是,不吼不叫並非溺愛,而是採用更為温和的處理方式去解決父母與孩子間的爭端,是耐心的接納和温柔的堅持。教育不是賽跑,而是放慢腳步,陪着孩子一起成長與改變。用最美好的心情,牽着蝸牛去散步。

《不吼不叫》讀後感3

最近讀了來自美國教育專家羅納雷納撰寫的家教書籍《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讀的時候我一邊回想、一邊思考、一邊反省我跟我女兒這10年來的相處,尤其是上小學這三年多,我衝她吼叫的次數越來越多。

對於孩子,我始終抱持着一顆深愛的心,我自認我懂得寬容、理解、容忍她,可是,現實終究是一個又一個層出不窮的意外,總會有新鮮的狀況將我打得措手不及。有時候,都不是孩子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受了委屈,就把這些負面情緒全部發泄到孩子身上。

可當吼叫過後,我又很自責,很後悔。可是為什麼下一次狀況發生時,我還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呢?在書中,作者帶我走向一條發掘自我的新生道路,她並不是一開始就把問題矛頭指向孩子,而是直指我們自己。她告訴我們要理解促發吼叫的因素,如因為父母缺乏睡眠、從小受到的教育、成長環境、現在的生活工作環境、身體狀況等等。她帶我們剖析自己、發現自己、瞭解自己、善待自己,只有清楚了觸發吼叫的因素,我們才能直面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接着才是將愛更好的、更合適的投射到孩子身上。她還介紹了若干減少吼叫的策略,有調整與改善的原則也有學會有效管教的法則,每一項都讓我受益匪淺。

書中第三章裏提到的“吼叫代代相傳,也就是遺傳性吼叫”,讓我印象深刻甚至感覺害怕,害怕自己這樣下去不僅會影響她,還會間接影響下一代。孩子都是愛父母的,即使父母大發脾氣,處罰嚴厲,孩子依然會以父母為榜樣。他們會通過觀察父母的行為來了解世界,甚至學習父母的這個行為。上星期孩子幼兒園小朋友來家裏玩,小朋友還帶來了才3歲的弟弟。小孩子充滿好奇心,並且喜歡跟大哥哥大姐姐玩。可是她和朋友都不想帶小弟弟玩,甚至還鎖上了門,小弟弟在門外大哭,不依不饒的。於是敲開了門並大聲斥責她“你這麼大了怎麼還不知道讓讓弟弟呢?你們必須帶他玩。”女兒妥協了,讓小弟弟進了她的房間,就當我以為相安無事的時候,房間傳來她大聲吼叫的聲音,她在大聲的喝斥小弟弟,就因為他把她的芭比扔到了地上,其實對芭比沒有造成任何損傷。

看完書後我才意識到這一行為可能是跟我平時心煩時,她的一點小錯誤都能引發我對她大聲斥責有關。我讓她帶弟弟玩這是她不願意做的事成了她大聲吼叫的觸發點,進而在弟弟在做了她認為錯的事情後她終於把心中的不滿都發泄在小弟弟身上。所以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必須以身作則。

最後用書中用到的佩瑪·丘卓的一段話與大家共勉。“讓我們歡喜或者悲傷的,不是我們的遭遇,而是我們的心態。讓我們痛苦的,是我們對所發生事情的看法。”

《不吼不叫》讀後感4

養育孩子路上的艱辛和幸福,只有當了爸媽才能真心體會得到,要做到不吼不叫是相當不容易啊!《不吼不叫》書中有許多案例很貼切日常我們與孩子溝通相處的模式,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如何與孩子平靜合作。不得不説《不吼不叫》給我們提供的是一種嶄新的教養模式。

在書中的第二章,我為什麼吼叫?理解促發吼叫的日常因素,找到屬於自己的吼叫原因。隨着自我認知的加深,當自己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狀態時,就會更有容忍度。在選擇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時,就會更有想法,更能夠在基於對孩子的愛和了解的基礎上嘗試並且做出更理智的決定。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導致我們情緒爆發的典型原因可能有:內部觸發器,例如個人感到疲勞、煩躁、沒耐心、焦慮等;外部觸發器,例如孩子不聽話、磨磨蹭蹭、考試成績不好等;與孩子無關的外部觸發器,例如工作不順心、夫妻之間的小矛盾等。

每一種原因都會使我們和孩子的關係形成負面的挑戰。這些導火索讓我彷彿看到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在我們的家庭裏,往往是我充當一個寬容、容易讓步的'角色,爸爸則是那個像軍隊教官一樣嚴厲的角色。記得有一次孩子居然敢當着爸爸的面頂嘴,在爸爸的心裏從未想到我的孩子會頂嘴,並且認為孩子必須聽他的。這是孩子第一次觸碰了爸爸的底線,爸爸在面對孩子時第一次有了挫敗感,充滿怒氣的他失去了理智。

可想而知,孩子被狠狠地收拾了。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維護孩子,因為我必須維護爸爸的尊嚴。當他們倆的情緒平靜下來之後,爸爸讓孩子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本是一個愉快的晚上,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在一旁幫助孩子回顧事情發生的經過,在回顧的過程中孩子知道了自己不恰當的行為,併為他的行為向爸爸道歉,最後爸爸陪着孩子入睡。第二天爸爸特意早起陪他吃早餐、聊天,出門前給他一個愛的擁抱,讓孩子忘記昨晚的不愉快開啟美好的一天。孩子上學後,爸爸為他昨晚情緒爆發的行為向我道歉,也算是讓我憋了一晚上的氣順了。

為人父母是一門需要即興發揮的藝術,沒有一定之規,總在變化當中。當感覺被孩子激怒時,在情緒爆發前先平靜自我調整一下情緒,將自己置身孩子的處境,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相信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處理效果。改變與孩子相處的方式,停止吼叫,給孩子樹立一個行為優雅的榜樣,做一個有耐心、有同理心的家長,讓孩子在充滿愛的家庭教育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不吼不叫》讀後感5

雖然有些蒼促的看完《不吼不叫》這本書,但還是感受很深。書中分三部分去講述,由第一部分理解吼叫,到第二部分怎樣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再舉例對於一些特殊情況的方法。這本書我想對於現在的家長們,都是很值得學習的。

而我也從書本的練習中,更多的瞭解到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屬於哪種氣質類的。我的兒子很聰明,但也很敏感,做事有些小磨增,而我卻急性子,為此,很多時候看到兒子慢吞吞樣子,我變得越來越沒有耐性,不知不覺就成了獅子吼媽媽,想起曾經對孩子吼叫的一幕幕,想起孩子低着頭,或委屈的表情,心裏真得不是滋味。書中分析為什麼你在吼叫,也讓我從另一個層面有更加直白的理解,因為吼叫只是在氣勢上壓倒孩子,並沒有真正的讓孩子信服。弟子規曰: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媽媽總是對孩子吼叫的話,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會影響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媽媽學會控制情緒和行為,同時也會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和行為。

從書本中,我感悟最深的是處理衝突的方法,細細體味書中不吼不叫的A-B-C-D-E法則:當再次出現衝突的時候,我們需要做的是讓自己先平靜下來,只有自己感覺好了,才能做得好。書中的第一步自問(A),問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再去覺察自己的呼吸(B),因此需要優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在去處理問題。處理問題時我們要分析,這究竟是孩子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原因。無論是孩子還是自己,都需要做一個連接,與自己連接就是讓自己平靜下來,這也是書中所講到的第三步,平靜自我(C)。第四步是確定孩子的需要(D),我們很容易以大人的眼光和標準去要求孩子,在這裏,換步想一想孩子的個性和年紀,對他是不是抱有合理的期待?最後用同理心((E),將自己置身孩子的處鏡,感受他的情緒和想法,傾聽孩子想訴説什麼。

書本中4C的管教法也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和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溝通,教育孩子不吼不叫,那麼,請快快請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這本書吧,相信,在此書中,你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不吼不叫》讀後感6

我,是最愛孩子的人,我,卻又是傷害孩子最深的人!

回想起他小時候的可愛模樣,回看一張張照片,那時的森森是那麼可愛那麼聰明,他就是我的獨一無二的比生命還重要的珍寶!我是孩子心裏最愛他最温柔的媽媽!

自從孩子上小學後,我們的關係越來越糟糕,媽媽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孩子也越來越暴躁叛逆,一切都從作業開始。最近看了《不吼不叫》這本書,內心無比慚愧後悔。

我為什麼要跟孩子較勁老是跟他大喊大叫?我為什麼不能耐心一點,我為什麼會老是對他要指責而不是商量?因為我的不耐心打擊了他多少次,傷害了他多少次!我很後悔。

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書本的方法,學會好好跟孩子溝通,尊重孩子,注意給他留面子;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讓他相信媽媽一直愛着他;努力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學會如何鼓勵孩子,不再打擊他,讓他知道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讓孩子自信起來;以身作則好好引導孩子,改掉壞習慣,做一個和善的人;我要用耐心和關愛去感化孩子,讓他不再茫然無措;我要學會包容孩子,接受他的缺點,和他一起跟困難作戰。

孩子需要引導,父母的影響至關重要,父母必須得有耐心,哪怕有再大的困難,責任和義務都得扛起來。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相信我的寶貝會越來越棒!

《不吼不叫》讀後感7

吼叫對於很多家庭並不陌生,孩子不聽話、調皮、做錯事,都會發生一場吼叫大戰。一直以來,自認為自己是個脾氣尚好的母親,但當孩子慢慢長大,步入小學生活後,吼叫自然而然地變成了家庭便飯,寫作業的時候、起牀的時候、玩遊戲的時候,吼叫無處不在,慢慢地孩子對這種吼叫產生了免疫力,變得沒有反應了,這反而更是在挑戰我的耐心,非要逼我大發雷霆不可。就這樣我們產生了很大的隔閡,而每次的吼叫之後,我又會很心痛,也很懊悔,後悔為什麼自己總是做不到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呢!

在讀了羅娜·雷納寫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這本書不久,從中我找到了許多共鳴。本書分為:理解吼叫、減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和特殊情況三個部分。書中寫道:吼叫達到的效果是讓孩子們知道你對他們或者他們的行為非常生氣。吼叫往往達不到正面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過威脅或者恐嚇阻止某種行為,只是表達了你的負面情緒。

是的,我發現我的孩子也是對我的這種教育方式非常地反感和牴觸,甚至會有些小反抗,並且會在心理和言語上表現出攻擊性。這使我清楚的明白:吼叫決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相反,它們會引起新的問題,浪費更多時間,並將親子關係帶入危險而不安的境地,從而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去修復與彌補,然而原來的問題卻依舊存在。帶着這個問題,我從書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祕訣:

1、在和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退出爭吵場景,想象自己是旁觀者,就能夠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2、排除各種對自己情緒的影響,温和從容地面對孩子,用更加單純的心情去解決與孩子間的問題。

3、用對待朋友的寬容去幫助自己減少內心對完美的追求,我們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領域都出色。

4、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和決定權,和他們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教會他們面對問題不能逃避。

慢慢的,我試着改變自己,停止吼叫,剋制自己不發火並以温和的方式來與她溝通,讓自己變得更有耐心。一個星期過去了,她感受到了我的改變,逐漸開始主動和我親近,心平氣和的交流,還和我説:媽媽,我發現這一個星期你對我很温柔,我覺得你又愛我了。突然間,我才真正瞭解到:別看孩子以前什麼都不説,其實她內心也是在關注我。只是在以前,我沒有足夠的瞭解孩子,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沒有管理好自己的的情緒,也沒有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對她愛。孩子大了,她們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想法,要做到更深入地瞭解孩子。

通過閲讀這本書,使我感受到:孩子的成長和父母的成長是相輔相成的,不論是為了孩子的快樂成長,還是為了自己的平靜與安寧,我們都需要好好學會不吼不叫。

Tags:精選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