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精選10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1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精選10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1

“生命本來就是悲傷而嚴肅的。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裏,彼此相逢,彼此問候,並結伴同遊一段短暫的時間。然後我們就失去了對方,並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們突然莫名其妙地來到世上一般。”——喬斯坦·賈德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作的一本哲學啟蒙書。不同於其它的哲學作品,這本書以故事小説的情節層層深入,讀起來也不似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十分精彩並且深深吸引着我。初讀了文章的前半部分,講述的是一個年齡同我們差不多大的女孩子蘇菲收到了神祕的哲學家的來信,而後她照着信裏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和感悟。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序言部分裏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做人要擁有好奇心。並且書中也舉例説嬰兒時期的我們對一切都擁有着強大的好奇心,我們迫不及待想去觸摸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看到小狗我們會學着它們叫等等......然而當我們長大成人以後,思維就漸漸被禁錮了,我們變得對一切淡然,覺得這一切是理所應當的存在。但這卻是我們最大的錯誤!

我們應該像孩子一樣對這個世界仍充滿着好氣並且在做完每一件事後進行思考,只有對很多事情進行了一些思考過後,我們才會更好的完成,靈魂才會變得更有趣,充滿了求知慾。這個世界其實一直都有着一些不合理的甚至複雜難解神祕莫測的事情,哲學家很敏感,他們不單純地妥協,而是敏感地,對這一切進行着思考......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成為了優秀哲學家的原因。

正是因為習慣這個世界了,才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所以,要改變..........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2

哲學是什麼?應該是很枯燥難懂的吧。在閲讀《蘇菲的世界》之前,我從未接觸過哲學。

《蘇菲的世界》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在一天放學回家後,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從此以後,蘇菲就開啟了學習哲學的道路。她學習了古希臘哲學,認識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弗洛伊德等眾多的哲學家。可漸漸的,蘇菲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是少校艾柏特為慶祝女兒席德的生日而虛構出的人物。在故事的最後,蘇菲終於逃出了書中的世界,來到了席德的世界中。

整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封信上的那三個字:你是誰。蘇菲收到信後再思考這個問題,正在閲讀的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是,我究竟是誰呢?

這是也許每天都會有人問的問題,這是平時做自我介紹時必須要回答的問題。然而靜下心來想,答案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我是學生?我是女孩?那學生不止七一個,世間也有成千上萬個女孩。如果我換了個名字,如果我的長相併不像現在這樣,那麼我是不是就不是我了呢?人會不會真的有靈魂。如果是這樣,我只是存在於一個身體裏,靈魂與思想才是真正的我,是這樣嗎?

我生活的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及其微小的一個星球,而我、我們,更是宇宙中非常渺茫的存在。地球少了任何一個人,也不會停止轉動。那我該怎樣讓這個世界記住我,記住我是誰呢?

我思考了很久以後,我只能回答説:我就是我。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任何詞語來説明。你是誰,這個問題看似非常簡單,卻又似乎永遠也沒有答案。或許為窮盡一生也不知道:我,到底是誰。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3

《蘇菲的世界》全書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在彷徨中開始思索,並在她的私人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領域。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為歷史的那些有着精闢的思想的大人物進行了一次心靈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看這樣一部作品,等於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蘇菲的所到之處,處處凝結着文明的精華,彌散着哲學的氣息。在這樣一本小説裏,包括了整部西方哲學史,本身就極具魅力。一直覺得哲學是一門虛幻而不切實際的學問,生澀難懂,但其實一直是我不瞭解哲學。這本小説系統地涵蓋了各種哲學思潮。隨着小説人物在書中不停的追逐和尋求劇中謎團的解答,越來越深入的使我瞭解到以前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麼,在哪裏,給很多哲學著作敲了鍾,或是指明瞭路。很多研究哲學的學者都認為“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並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哲學理論不能普及和推廣,

但《蘇菲的世界》改變了這一現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哲學史,本身也是一個純粹的哲學命題,隨着探求進程的步步深入,使我瞭解到更多的哲學原理。與其説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説是在欣賞一部人類文明通史的真實演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4

我們身邊處處是哲學,卻只有少數人有會發現的慧眼,不斷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麼樣的,我想,讓大家畫出來的話,也許大家都會畫出類似人類一樣的生物,即使不是這樣,也會畫出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如果狗會畫畫的話,也許會把它畫成狗的摸樣呢。我想世界上沒有明分的對與錯,一切只是我們自己的感覺,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按照整個地球的標準去做哩,如果在一個沒有明分對錯的世界裏,我們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在宇宙的世界裏,有一個想象力被侷限的星球,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覺得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好比我們人類是哪兒來的,對於是某種生物進化來的回答,一點也不吃驚,而我不能確定一定是這樣的,就算是這樣,這種生物又從哪來?創造它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從何而來?

這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喪失好奇心的同時,喪失了一種極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祕。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帽子裏變出的一隻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他們年紀越長,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舒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一段驚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峯。

走進哲學的世界,身邊的事物都會變得不同,人為什麼會説話?魚為什麼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們無法理解,無法表達。

《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5

蘇菲的世界看過之後第一印象就是“迷”!為什麼呢?蘇菲的作者喬斯坦賈德是著名的作家,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懸念大師,但要是我,我倒是推薦他去寫懸念小説。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有太多的迷解了又開,開了又解,把我搞得暈頭轉向,但最暈的還不是這個。蘇菲的世界整體效果很好,雖然有很多謎,但是連接起來依然是天衣無縫,是一本值得看的好書。

第二感就是亂!一開始的信封變成了後來的面談,我説在喬斯坦賈德筆下的艾伯特總是那麼有空,如果這樣,我倒希望他是個正常一點兒的哲學家。本書中有很多情節,以及道理,甚至是驚險刺激的過程等等……因此,我看來看去依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令人費解。可是,這一切又好象是有關係的,一開始的信封,到蘇菲去追查真相,最後真相大白,可又出現了席德的爸爸!這一連串的東東表面上亂糟糟的,但其實如果一次性看的話會覺得非常的具有劇場性。

第三呢不用説,就是難。這個“難”不是看書很難,而是書中的一部分內容很難懂。雖然都是些對生活,以及對社會都有關的哲理,但卻是以一個哲學家的角度與我們闡述這個過程,從中世紀,再到什麼紀元,從一元論到二元論,從古羅馬到雅典,處處是哲學道理。我發現全書中動作焦點不是很多,反倒都是些哲學與真理。如果真要把這本書研究透的話,可想而知有多麼的艱難啊!但也由此看出,喬斯坦賈德不僅僅作文精通,而且還深知哲理,真是難得一遇的“外國好作家”啊!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整體性很強的書,如果分開來看,並且一個一個情節的來看的話,估計要弄懂順序十分的困難。整體上來講《蘇菲的世界》我認為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6

在某個書店中,我看到了一本書《再見,蘇菲斯》,這不是言情小説麼?打六折!我的眼中發出了奇異的光,可是摸了摸口袋,已經所剩無幾了。之後,我在另一個書架發現了《蘇菲的世界》,莫非這和《再見,蘇菲斯》有聯繫麼?好像很神祕的樣子……好,就買這本書了。

我突然發現我在自己找麻煩,這麼煩的一本書,我為什麼會買?但是,隨着閲讀,我似乎發現這本書有一個特點——麻煩是肯定,但是不知為什麼,我特別入迷,我甚至從中午十二點一直看到午夜十二點。雖然沒有汲取多少知識,這裏的知識太豐富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光是人名就讓我頭昏眼花的,但是在這本書中所涉及的方面還是有限的,比如書中很少談及中國哲學(如果要談及中國哲學史估計説三天三夜也説不完)。

我很喜歡希臘神話,我認為希臘的神離我很近,因為他們擁有普通人所擁有的特性。而中國的神讀我來説太遙遠了有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

《蘇菲》一書中介紹了西方的哲學史,我看到了人類是如何進步的,有一種十分奇妙的感覺。哲學就是關於智慧的學習,這對我來説可是一個新的名詞,我一直以為哲學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學科,就是講道理的,和科學歷史等等沒什麼關係,自從看了《蘇菲》我才知道哲學是一種包含所有學科的中和性課程,但是必須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學習。

喬斯坦賈德是一個十分稱職的教師,十分幽默的教師,想象力十分豐富的人。比如書中有幾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的童話人物,像小紅帽,愛麗絲之類的,很可愛的想象。還有他的授課方式——寫信,對話(至於那影碟,我們看不見,只有蘇菲知道這是什麼感覺)與其他哲學書相比之下特別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7

《蘇菲的世界》對於許多人來説都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作者喬斯坦·賈德用生動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是世界與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故事由一個14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讓蘇菲在迷茫中開始思考,並在哲學家艾伯特的引導下開始學習西方哲學。蘇菲在一次次的書信中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從神話、命運到啟蒙,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從黑格爾到馬克思,從文藝復興到浪漫主義,賈德借一次次信件提出疑問,將蘇菲一點點引入其中,跟隨着蘇菲的腳步,也讓我不由自主跟着蘇菲一起困惑,一起思考,一起學習......

這本書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作者在書中這樣説到:“我們生活的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仔細想想,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只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隨着我們知道的越來越多,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也逐漸消失了。我記得《小王子》裏有這麼一句話,“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而這本書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找回曾經擁有的好奇心。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8

《蘇菲的世界》以一個14歲小女孩的視角,帶讀者從自然派哲學家到蘇格拉底再到希臘文化,從文藝復興到康德再到弗洛依德,把整個西方哲學史簡明易懂並充滿趣味地講解了一遍。縱觀本書的哲學史世界,可以發現從古希臘到現代,哲學家們的兩大命題是嘗試解釋世界的本質以及什麼是自我,這是最經典的哲學基本問題,也是至今仍值得人類去探究的問題,由此引起的思考和吸取的知識,是我讀此書的最大收穫。

面對當前疫情形勢,我們不免要再進一步去思考自我與世界的關係,即人與自然的關係。《蘇菲的'世界》引出當代世界最重要的哲學問題“我們該如何保護人類文明和我們存在的基礎”。進入二十世紀這短短的一百多年間,氣候、環境、資源、生態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方面,我們發展科技、探索宇宙、解密基因密碼;另一方面,我們污染環境、消耗資源、破壞生態,受到了自然的懲罰。我們自認是唯一具有“宇宙意識”的生物,我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體系,但現實中卻做着控制和掠奪自然的一切。曾幾何時我自己也陷入了一種“自我”的意識狀態,認為現如今的自然界要靠我們人類去修復的,只有人類才有這個本事。然而,撲面而來的“新冠病毒”、澳洲大火、東非蝗災……才發現人類在自然面前也是脆弱的,生命的奧義就是我們只有將自我放到自然中發展,尊重自然,才能世代長久。

大到人類與自然界關係,小到自己和他人相處的關係,都可以用書本里的話來總結:你想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人,這是生命奧義的哲學,也是為人處世的哲學。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9

人的天職在於勇於探索真理,為真理而鬥爭是人生的樂趣。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道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順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苦難就是人生的老師,然而逆境則是通往真理的必經之路。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在一位神祕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逐步邁進了深奧的哲學王國的人口,哲學問題更進一步激發了蘇菲的好奇心,正是這好奇心使她勇於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而在當今社會,勇於探索與富有想象地思考正是少年們所缺乏的,如果每個人都懷着一顆好奇心,便會慢慢指引我們通向成功之路。

好奇心居然能讓一位十四歲的少女理解了這些深奧又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這就是好奇心傳遞的正能量。她的導師艾伯特又以信封式將哲學的理論、真理與名人一生理念傳授於她。世界像奇蹟一般在她眼前展開,蘇菲開始思索,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所學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探索真理,然而事實真相遠遠要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拜倫説過“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面對人生突如其來的打擊,有的人可能會一蹶不振,從此消沉下去,但是從容與平靜面對真的很重要。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偶有失意,在所難免,為失敗哀怨,對現實不滿是無用之舉,一切當以寬心化解之。

生活需要以一種心平氣和的態度去對待,對待失意和打擊更要如此。失敗不必氣餒,只要我們把它當做橫在你面前的一塊大石頭,擺正它,蹬上去,説不定讓你的視野更開闊,心胸更豁達了呢?《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00字10

讀完《蘇菲的世界》還是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很喜歡,這也是我所有單個書裏面花費最長時間看的一本書。《蘇菲的世界》雖然是沒有結局的結局,但這就是哲學,就像問問題一樣,哲學家一定不會錯,留給我們的是追尋內心和思辨。以前希望有個所謂結果,但如果真有了個結果那不就成了一部小説嘛,我想這應該不是喬斯坦對於這本書的定位吧!所以結局只在於我們每個人心中。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裏面即涉及到了從古至今的各哲學流派與其代表人物代表思想和發展史,又穿插了一個值得深思和回味的哲學故事,寫的很有深度。我在看書時也一直在想,這些哲學能為我們帶來什麼?説實話看完了之後對於那些哲學家的思想我只有大約1/10的印象,不敢説吸收了。

剛好今天下午寫日記時,我借用紀伯倫“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經典短文對我最近一些不好的思想做了反省,如寫日記實質上是為了磨鍊我的毅力,但最近思想上明顯處於懶惰和放縱的狀態;佛學中的修禪即為專注和靜心,但我這兩天通過休閒後明顯感覺自己收不住心,看書中哲學部分時明顯不如前幾天時的專注,心浮躁了;還有就是虛榮心,人性中還是逃不開世間物質慾望的浮華和人心的貪婪虛榮。所以當我寫到這些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哲學,我知道我們只要還活着那就逃不開世間各種慾望、惰性、貪婪、虛榮等等的誘惑,其實有了這些才能被稱為一個人,但哲學讓我學會了思考,讓我們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從生命起源到宇宙形態,從因果關係到辯證主義再到歷史唯物辯證法等等,就是讓我們能夠更加健全的思考“做人何為正確!”,哲學教會了我站在更高的層次和角度思考自己,我想這就是我學習哲學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