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書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1

不得不説,《傅雷家書》無疑是一部極親切、極寫實的作品,無論是作為一名讀者,還是對當時的傅雷一家來説,很享受其中的温馨。

品讀完全部的家書,無論對誰來説,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負責,有自省能力的父親。信中細膩入微、誠心誠意的文筆,無不充滿着對孩子的愛。從開始的致歉,到後來的噓寒問暖,他隨着孩子的長大,自己也不斷的改變着,這是十分難得的。你很難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筆下看到這些。也許是失去了,才最終大徹大悟,體驗過放手,才真正的放手。

父親在自省的同時,更多的,是給予了尊重。孩子遠走高飛了,心裏,説不出的難過。但我們從信中卻見不到任何約束,更多的是建議,更像一位朋友,這點也無不令我佩服。在這位父親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難以忘懷,他説,人是感情動物,展示了父親感性的一面,人就是這樣的,生而為人,我們為作文/什麼特殊於其他生物?就在於我們有更多的情感。無論痛苦、快樂,這都是我們一份難能可貴的經歷。為什麼總那麼理性呢?享受這些獨特的情感,將人生變得多彩些,才不負此生!

在這些信中,看的是父親,也不少見母親的筆影。在文中,我發現母親對於一些事,往往更為理性,她在文中説過:“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實兩者並不衝突,因為有父親的感性,有母親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這個社會上,能夠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這也就是父母能帶給孩子的引導與愛了。在一封封的信中,我們不乏能看出父母的關心,往往很多封的信,才能換得孩子的一件,可能是父母寫多了,或是孩子寫少了。

但無論如何,我很欣賞傅先生説的一句,“不能用忙字推託。”還是回到上文,人生中分秒都是一種享受,我們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世上的人情事故還有很多,別荒廢了。

傅雷家書讀後感2

看了《傅雷家書》之後,我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是傅雷先生寫給出國在外學習的兒子傅聰,傅雷用自身經歷來教自我兒子做人的原則、對藝術的修養、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先生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

其中,讓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傅雷説過的“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我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我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我,先改自我的。”還有傅雷先生在聽完兒子的協奏曲鋼琴部分錄音後,並對他兒子提出了自我的看法,並且勸導兒子不要為了技巧而煩惱,要靜下心思考。

傅雷先生經過這種平等的傾心交流方式和兒子談藝術,會讓兒子一天比一天長進。傅雷先生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教育兒子的同時,總要將自我擺進去,引導兒子認真對待自身的不足。

我一向認為愛子之情是人之常情,但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淪為那種庸俗的温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第一位,把舐犢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為兒子樹立了一個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榜樣,讓兒子聽其言,又學其行,成才道路上才會穩步前行。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自我的父母,想起了他們的諄諄教導,他們不是什麼偉人,也不像傅雷那樣説出立身處世的大道理,但他們做什麼事都會為我着想,為我研究,為我打算,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

濃濃的親情總是令人感動。《傅雷家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傅雷是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3

這是一部充滿了父愛與諄諄教誨的教育的書信集。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是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着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為一個'過來人'的長輩,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做推測,更作為一個指路人,為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幫助兒子吸取經驗,讓他引以為戒。

這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極為淵博的知識.即使兒子遠在千里之外,正在準備一場極為重要的音樂演出,而他卻好象在對待即將赴考的孩子一樣,殷切的關注着他的沒一個舉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要在去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並替他設計好應該如何去應對,傅雷在這兒所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他高深的藝術造詣,更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應有的關愛。

1955年1月16日的那封家書,是寫在兒子成功之時,作者的兒子在那時剛剛取得了音樂會的成功,邊寄了一封家書給父親,傅雷在受到家書的時候,一方面為兒子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驕傲,真心的為兒子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不忘告誡兒子,不要為勝利而衝昏了頭腦,要兒子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傅雷對兒子的祝福,表現了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但他在祝福兒子的同時也不忘教育兒子,卻體現了他最為一個長輩對晚輩的嚴厲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業卻是無限的,通過親生兒女,來延續希望,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是一項為人父母所應盡的義務.從傅雷的行為中,也不難看出,他是一個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在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對世界負責任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4

感謝讀書會這次活動,讓我讀到了這本書。袁枚説“書非借不能讀也!”對我來説,借來的書很多時候放到期限到或者過期還沒去翻,這次有任務了就逼着自己一點一點看,結果竟然看完了。我借到的版本是由付敏所編,由三聯書店出版的。説實話,看了一遍,我還想再看一遍,正如傅雷的朋友樓適夷説的: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涉及到的不僅僅是音樂、美術、學習,感情,還有做人、做事乃至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

傅聰剛離開國家,傅雷就很細心地跟他講: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是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能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鍛鍊你的——不可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方面。他想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要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讀他們的書信,我們能想到得到這樣一個場景,兒子在數萬裏之外,正準備一場重要的演奏,父親卻好似對即將赴考的身邊的孩子一般殷切地注視着他的每一次心臟的律動,設身處地預想他在要走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並替她設計應該如何對待。説實話,合起書來,我常常自我反省:我對孩子有沒有這種耐心,有沒有這麼全面地去考慮過他要面對的事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5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濃濃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我們常常沉浸在回憶中,把你的一生重新問過一遍,想着你在強保中疾肥胖,又淘氣又可愛的童年,頑強而多事的少年,一直到半生不熟的去羅馬尼亞出發去參加肖邦比賽為止:童年時所受的嚴格的家庭教育,少年時代的發奮用功,出國後的辛勤疾苦,今天的些許成績真像電影中的一個個鏡頭歷歷在目,包括了多少心酸和多少歡樂!如今你到了人生的高潮,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階段。開始成家立業了。”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傅雷對兒子的愛意,連小時候的支根末節都還記得。是啊,父親對孩子的愛永遠那麼偉大,傅雷對兒子博鞋的愛都暗含在書信中了。

有人説,沒有父愛,就沒有剛毅;沒有父愛,就沒有寬廣。的確,父愛一點也不弱,一點也不渺小。從小到大,父親都帶給我們高大強壯的形象,這種形象延續到了那無形的父愛中的我們。就算有一天父親不再強壯,它那濃濃的父愛卻早已告訴我們:做人要勇就堅強。

父親總是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好像對於他來説,我的事永遠都是重要的事。有一種幸福叫兒女,有一種温暖叫關懷,有一種親情叫父愛。這句活説的一點都沒有錯,父親對我們的愛可謂之偉大,父親常以他獨有的沉靜,詮釋着父愛的責任。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郁的父子情深。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我的父親希望我能快快樂樂的長大,凡事只要努力就好,俗話説得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説我們只要努力過,竭盡所能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論結果如何,都不要太過介懷,只要無愧於心即可。

傅雷家書讀後感6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其夫人從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是充滿着父母之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教導,嘔心瀝血地培養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中國父母的典範。

傅雷一個有文化、有內涵的人,對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一封封家書,短不過上百字,長則有上千字,沒有許多優美華麗的語言,也沒有長篇大論的道理,只有用自身經歷化為簡單而又樸素的建議和忠告,為兒子擺正人生的旗杆,無怨無悔。

無數的家書,寫不盡的憂愁,無盡的擔憂,操不完的心,在一支筆下,處處開花。不問自己的身體,信上也只是輕輕帶過,有時卻隻字不提,只時時刻刻關心着在異國他鄉的兒子的生活、音樂的進展。兒子彷彿是那座五指山,日日壓在他們的心頭。兒子的思想、活動、花費,所有零碎的小事,父母倆卻無不擔心,看似無盡的嘮叨,卻是忠言利於行,句句金玉良言,事事為其着想。

國家一詞説大不大,説小不小。許多人常把國家掛在嘴邊,打着國家的旗號,吞食國家的利益,幹着非人哉的事情。可是傅雷是實打實的愛國,把國家一詞植在了自己的心裏,生長髮芽。不僅是自己愛國,還潛移默化、循循善誘地教導兩個孩子一起愛國,從點點滴滴做起,不亂花國家的錢,處處維護國家的利益,時時彰顯愛國之舉。中國是禮儀之邦,傅雷也深諳禮儀之道,從送畫而不是送錢這件小事,可見他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把禮尚往來的禮儀風度發揚到國外,盡顯泱泱大國風範。

每個人都生有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與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的時候,感到的卻是另一番關愛,不同於老師的教導,不只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細心呵護,無微不至,用心良苦。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就像一個乖孩子,閲讀着,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傅雷家書讀後感7

遊子走四方,家書抵萬金。

在那個時代裏,這個家庭也許沒有經歷什麼生離死別;在那段歲月裏,這個家庭也許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裏,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

在家書中,他常勸慰精神消沉的兒子,正確面對感情的創傷,戰勝挫折,泰然處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激情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説服了兒子的躁動。在家書中,他常強調一個年輕人應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上的問題,並要求兒子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看着傅雷的諄諄教導,彷彿父親的關懷近在咫尺、觸手可及,使得我我時常想念、時常感動。父親之於傅雷,他沒有那麼廣博的學識,但對子女同樣嘔心瀝血、言傳身教;而我之於傅聰,當然達不到那麼高遠的藝術造詣,但同樣得益於父親的教導,同樣對父親熱愛和敬仰。

合上書,心中不禁對父親肅然起勁,也許中國式的父親就是這樣,他們有的不善言辭,卻以實際行動默默地表達着自己拳拳愛子之心;有的脾氣雖然不好,但心中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有是打罵孩子,那是望子成龍,事後他們常常會後悔心疼地哭泣;有的則對孩子諄諄教誨,不厭其煩教給孩子一切。他們可能忙得無暇顧你,但一句“好好學習”就能讓你淚流滿面;他們可能經常會坐下來教導你,但他們説的每一個字你都會銘記;他們可能不在身邊,但每一封來信就能讓你讀十遍。

傅雷的良苦用心,他那份默默的無私的愛,感動了我,也讓我讀懂了父親對我的愛。如果有這麼一個機會,我一定也要與父親通通家書,向他表明我的敬畏,訴説我的情思,希望這一切還為時不晚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8

老鷹對小鷹有愛,它的愛是旁觀,使小鷹展翅高飛;激流對巖石有愛,它的愛是衝擊,使巖石更加堅強;綠葉對鮮花有愛,它的愛是包容,使鮮花豔麗無比……由此可見,不僅要愛,還要會愛。

“我從來沒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深切,而正在這愛的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可見傅雷愛子心切,同時傅雷還用書信方式來教導兒子各方面。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然而僅有愛是不夠的,還需講究愛的方式,注意愛的方法。

忘憂草,含笑花,一夕漁樵話。會愛者乃海上之燈塔,予子以方向。

縱觀歷史。君知否?范仲淹的二兒子結婚想購置一些貴重物品,范仲淹卻説:“這太過分了,哪能這麼鋪張!我不是捨不得花錢,但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範家的家風,不能忘記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信條。”君知否?王羲之勸子於學,採用的是“不動聲色”的方法。王羲之對兒子沒有一句説教,卻使兒子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小就開始確立了嚴格的治學態度。

此二者皆與常人一樣,對孩子充滿了愛意。但比常人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們同傅雷一樣因勢利導,給予方向,他們才是真正“會愛”孩子的人。

蜂兒蜜,燕子泥,窗外曉鶯啼。會愛者乃夜空之流星,予子以信心。

回望今朝。汝可知?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在兒子臨行前,親手寫下了一副對聯,贈兒為座右銘,並耐心地解釋説:“此聯意為只有無我,才能為公,經歷過艱難困苦,才知做人不易。”汝可知?革命老前輩林伯渠的小兒子要讀小學了,林伯渠就為孩子起了個名字“林用三”,並解釋道:“所謂‘用三’就是用腦袋想問題、用雙手創世界、用雙腳做事情。”

愛的基礎就是需要理解。此二者與傅雷一樣,用自身經驗去引導孩子,一路指引,給予信心。

反觀之,現代孩子成為“掌中寶”,父母們都圍着轉。這種愛反倒適得其反,毫無價值。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兩地書,父子情”,濃濃愛意溢於言表。然而,在愛的同時,也要把握好愛的尺度。因為,會愛比愛更精彩!

傅雷家書讀後感9

翻開頁頁泛黃的書信,散發着淡淡的墨香,眼前彷彿是父親殷切的期盼,母親欣慰的笑容。正所謂“潤物細無聲”,傅雷家書是父親對在波蘭留學兒子的教誨,更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無聲的愛。

一封封家書寄託了傅雷對兒子藝術上的告誡,精神上的勉勵。《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從一紙紙泛黃的家書中,我看出傅雷與傅聰已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為藝術上、思想上的知音。

在散發縷縷墨香的家書中,不僅是給予兒子藝術的教誨,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讀罷,我深受啟發。

我從小就有一個學醫的夢想。由於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看到了醫務工作者的家國情懷,醫者仁心,這使我更加堅定這一夢想,夢想終歸是停留在腦子裏的幻想,如若不付諸行動,永遠不會變成現實,學醫的第一步是學好生物,但偏偏這門學科,我的成績很不理想,我想努力,但每次都被藉口打敗。當讀到“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時,我憣然醒悟,一味地責備自己,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唯有用行動才能證明你心之所向,我決定用行動證明一切,不讓夢想成為空談,不被藉口打敗,而是打敗藉口。

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了父子之情,讀出藝術修養,更讀出了人生哲理。這對於傅聰,對於我們來説,是一筆可貴的財富。

感謝在這個假期遇到“傅雷家書”,我還想再次走入那張張泛黃家書的背後,去探尋更多的人生哲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每個人都體驗過父母的慈子與教誨,而這些正是生活中所通過不同方式體現出來的。而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愛便體現在家信之上。

所有的家信一直都圍繞愛、笑、人生和藝術來寫。

愛,體現在當傅聰經受痛苦時,父親會説:“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塵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入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

孝,在於雖然傅聰在國外,卻願將他所有的事情分享給父母,並把關於自己鋼琴進展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與父母分享自己比賽時的緊張,受到波蘭人民、音樂家們喜愛時的激動和歡喜。雖然回信會常常慢些,但他內心卻一直敬、愛、孝着自己的父母。

人生和藝術在於傅雷話語之中。“一個又一個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脱在小我之上。”“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莫過於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是有創造性的藝術家,真正的演奏家也必須是有創造性的演奏家……

為了指導兒子把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傅雷不知寫了多少封信,用了多少紙、墨。

問我為什麼喜歡《傅雷家書》?原因無非這是這本家書不讓我讀到了父愛、母愛。傅雷在教育傅聰的同時也一併教育了我,讓我明白瞭如何處事,感悟了許多人生中藴藏的哲理,令我受益匪淺。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寒假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讀完《傅雷家書》後,有人感歎傅雷先生對兒子深沉而細膩的父愛,有人則細心鑽研傅雷先生教給兒子的人生哲理,而我更加關注的是先生的“教法”。

《傅雷家書》記錄了傅雷夫婦給兒子的書信,信中既有談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如何正確對待藝術,又寫到了學習方法與生活的瑣碎。字裏行間透露出一位父親對遠在國外的兒子深深的思念與諄諄教誨。

傅雷先生在音樂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與知識,而兒子傅聰更在音樂上有着極高的造詣,其中離不開父親與他的交流。傅雷並不因自己是“父親”而忽略兒子的想法,他與兒子平等地交換意見,有時因為兒子的意見產生新的想法還會記錄下來。在告訴兒子應該怎樣做時,他總用提醒的語氣,而不是命令。教給兒子道理時,他不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評兒子,而是潛移默化般的教育。當兒子獲得榮譽時,他給予足夠的讚揚,同時還提醒兒子不要被過分的讚賞衝亂了陣腳。

他以更温和的方式去教育兒子,卻也不失一個父親的威嚴。

父母與孩子之間隔了相當長的一段歲月,正因為有了這段歲月的沉澱,父母會更有能力、更有經驗去面對生活,而把這些方法傳授給孩子也是人生的課題之一,是人類發展歷程中重要的一環。

“教法”在家庭教育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若是太過温和,便會寵壞了孩子,若是太過嚴厲,便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在這個點上失去分寸後,孩子就像脱韁的野馬。傅聰年紀小時,傅雷就因太過嚴厲使兒子一度匱乏自信。在生活中,有些父母在聽孩子的建議時常説:“你還小,什麼不懂。”卻從不解釋“不懂”在哪裏。失去了交流後,父母與孩子在思想上便成為兩條平行線,各自延伸卻從不相交……

所謂“教法”,就是教育的方法,好教法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與孩子的配合。我們都在羨慕着傅雷先生的兒子成績斐然、家庭教育成功,羨慕着所謂的“隔壁家的小孩”,不妨自己學習他的教法,學會用心地、正確地傳達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我讀了《傅雷家書》很多章卻很少有過比較深的感觸,其實就是沒有認真的去讀這麼一本好書。

談到認真,書中的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學習,先説説作者的兒子。他是為了得到更專業的.音樂指導才一個人前去赴波深造。我當初選擇這本書就是因為他年齡與我相仿,可是我現在發現我跟他沒有可比性。

第一我不如他認真,我的任務是學習,學習的內容與別人也差不多,就這樣我都經常打叉,認為這一段特殊時期待在家裏就可以鬆懈了,但是對於傅聰來説,這是他人生的最關鍵的時刻,這是他唯一的出路,他揹負的責任比我重的多,但是他做到了兢兢業業,甚至朋友邀請他吃飯都婉拒了。我沒做到,沒認真的對待學習,沒有認真對待讀這本書,沒有認真學習傅聰的優點。

第二點是自覺,我不認真的體現就在居家學習的這段時間內不夠自覺,爸媽在家監督是一個樣子,有事出去了又是另一個樣子了,總是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自己,抵制偷懶。可是傅聰面對地偷懶機會比我更大,他一個人在國外,父母根本管不到他,就是因為這傅雷先生才頻繁地寫家信。全憑他的自制力,他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沒做到,沒有控制自己專注於學習。

第三點是沒有目標,我不自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下定一個堅定的目標,傅聰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好鋼琴手,他為了這個目標自覺地做到認真,然後成功。

我也需要定一個這樣的目標,我先定一個較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前進,否則我會覺得目標太遠然後又不認真,不自覺,我覺得我先達到班級前十六,這是這周的目標,我爭取像傅聰一樣自覺、認真。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世上有種神奇的力量,那就是愛。而最先給予我們愛的就是父母,他們的愛不求回報,只求子女能夠健康長大,能夠出人頭地,因為它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得以幸福。

我不僅感激父母給我的愛,傅雷夫婦對子女的愛也使我感到震撼。傅聰傅敏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懂得了愛,以實際行動回報了父母,更使我感動。《傅雷家書》應是我們學習與深思的教材。

《傅雷家書》共收錄了傅雷寫給在國外學習的傅聰的十一封信。傅雷對不在自己身邊的兒子的發展甚為關心,想方設法的指導着他。因此,關於兒子的音樂專業也是尤為關注。哪一樂曲,哪一樂章,哪一字節都談談自己的體會,心得。怪不得有人説;這樣的教育,不成材都難。

讓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景:因為我們生病,而徹夜未眠的身影;因為我們學習不佳,工作不努力,而大發怒火的人……對,就是他們,這些為了我們而嘔心瀝血的父母。傅聰傅敏理解了父母,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個成為國內國外知名的鋼琴家,一個也成為我國傑出的英語導師。而我們又做了什麼?

不,我們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了。不能一句簡簡單單的話“我們有代溝”,就拒絕與父母交流;不能因為一點點不順心,而對父母大發脾氣;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時尚,不顧父母的辛勞,大手大腳花着他們的血汗錢,而不感到愧疚……。不,我們應懂得理解父母,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

我們永遠不知道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多少,但是能肯定的是你能為父母做的,絕不會比父母為你做的多。一個人,如果從小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長大後又懂得父母對自己的愛,那麼他會把這種愛延續下去,繼續傳給其他人,那麼世界上將會處處有愛。

《傅雷家書》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也是最值得讀的一本書。讀讀它吧,讓我們從中讀懂父母,做一個有修養,有道德,學會感恩的人。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傅聰遠在海外求學,外出的遊子,牽動的是家中父母的心絃,愛子如命的父親,只能將一句句叮嚀仔細封在信裏,把自己的一片深情送過大洋。

“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奇妙的説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時給你敲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是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還是在演奏姿態方面。”

這些話語,出自於一向嚴厲的傅雷之口,哪怕身在海外,也不願兒子放棄學習。對孩子的那種殷殷期盼,嚴厲或温柔的叮嚀,這副姿態,又與天下哪個父親有異呢?

深夜中,燈下有父親在幫孩子批改作業,也許這些父親無法像付雷一樣,給予付聰很大的幫助,但他們無一不在盡全力幫助孩子,把自己的深情傾注在簡單的叮嚀中,這些叮嚀無非是幾個錯別字,幾道幾何題的要點,可這其中所含的父愛,一點不比傅雷信中所含的少。

“孩子,我多擔心你身心的健康和平衡,一切都得未雨綢繆,切勿到後來悔之不及。”傅雷以一名過來人的身份口吻,帶着對兒子的心疼,不斷勸説孩子休息,到大自然去放鬆身心。

傅雷一向是一位嚴厲的父親,他從不放鬆對兒子的要求,卻依然為孩子的身心健康所擔憂。這多像我們的父親,偷懶時,他們訓斥、催促,但當你把所有精力傾注在學業上時,父親們又擔心我們的健康,逼着我們去鍛鍊。

似乎父親永遠不能與我們合拍,永遠在阻止我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們大多愛温柔的母親大過於強硬的父親,但這一句句讓孩子們厭煩的叮嚀,又有哪一句不出自於濃濃的父愛呢?

讀着這一封封家書,好像在其中看到了無數父親的影子,他們的叮嚀,是對孩子最深的愛與期望。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説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