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家》讀後感(通用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2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讀後感(通用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讀後感(通用15篇)

《家》讀後感1

《家》是巴金筆下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的文筆樸素自然,帶有一些方言色彩,筆調清新新,這部小説被譽為民國版的《紅樓夢》。書中主要描繪了覺新,覺民和覺慧三兄弟的生活畫面,他們是高家三兄弟,他們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封建統治虛偽殘酷的面目。

可以説,他們三兄弟分別代表着對待新文化與舊文化衝突的不同態度。首先覺新代表着心裏上接受新文化並且嚮往着新文化,但是行動上卻依舊維護着一些陳舊的思想和習俗,而對於一些封建思想的維護給他帶來的卻是讓他自己終止了學業,轉而取了個不喜歡的女人結婚生子,讓他性情温和的妻子在生子只是因為舊的習俗而要住在郊外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顧而難產而死。雖然他最後偷偷幫助三弟去上海求學,但是他所葬送的確實他和他妻子和他愛的初戀三個人的一生。他並不是沒能力改變,只是他缺乏的是勇氣,這種懦弱的性格是不可取的。

覺慧是三弟,他是最小的一個,也是最敢和封建家族反抗的一個,即使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卻能拼儘自己的所能維護正義。他參加學生運動並且獨自去上海求學,去學習先進的思想來喚醒新一代的年輕人。一方面展現了他的與眾不同,另一方面展現了他的正義感和創新意識。敢於接受新文化是好的,但是他過於激進。

覺民是老二。對於新的文化他是一種理智的接受態度,不盲從,有自己的主見,比覺新更大膽,比覺慧更沉穩,對於他來説不僅收穫了愛情 也讓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像覺新一樣在別人的軌道上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

所以我們對於外來文化,應當怎樣來權衡新舊的衝突,相信心中已有答案。我們想他人學習的同時,雖説要守護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但是也不要故步自封,默守陳規。

《家》讀後感2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塊豐碑。小説中的人物,故是細節都是作者極為感觸的。作品中的高老太爺作為祖父的影子,三個孫子,覺新不敢反抗,覺民和作者敢揭露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歌頌了“五四”時期新青年的敢於鬥爭,敢於反抗的革命精神,批判不抵抗主義,小説語言明快流暢,筆調抒情熱烈,讀起來真摯感人,動人心魄,深受讀者歡迎。

“有你在,燈亮着”,巴金先生的去世讓每一名讀者感到遺憾和悲傷。

我並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初的相識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載選巴金先生的幾篇節選,還記得為《雷雨》在老師的課堂上演繹,在《愛爾克的燈光》中體味封建社會下帶給我們的啟發,稱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實讀者,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家》。

不久前,我又拿出了《家》,細細回味了一遍。

《家》這部小説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説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後果,越是讀到後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户人家,在這個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着梅,但讓他的父親用佔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珏。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着,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於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讀後感3

巴金先生的《家》,是我一直想讀卻又未曾去讀的,記得九年級有一篇文章叫做《家的序和跋》。我們的語文老師在學習到這篇文章時,便將《家》的大致情節講給了我們聽,她説的是那樣吸引人,不禁讓我立刻捧起這本書來讀。現在,暑假到了,我終於是有時間去讀這本書了。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封建大家庭中的各種事。有快樂的,悲傷的,令人痛苦的和不合常理的。各種令人憤怒的事件的起因都是這個家庭中很多成員的腐朽落後。特別是由於高家祖父的一切所作所為和太太們的煽風點火。讀了這本書我才明白原來當年的封建禮教是那樣可怕,以至於把人逼向死地。其實高覺新的內心並不壞,只是他不敢反抗家裏長輩的命令,可以説親手害死了自己所愛的人和自己的妻子。即便後來他有所悔改,但事情都已過去了,後悔也來不及。

其實我所一直認為的家是可愛的,温馨的,而不是像書本中描寫的那樣,束縛、順從、壓迫,那簡直是太可怕了。書中從頭至尾唯一一個具有先進的思想併為之付出行動的人,當然,高覺民也是如此,但那是後來的,是他在快要失去最親的人的情況下。我認為既然是要反抗,就一定要是一開始,而不是非等到被逼無奈的境地後,再去反抗,到那時,即使為時不晚,但給自己、別人不免付出很多痛苦。那麼就來談談高覺新好了。

高覺新作為思想進步,但行為保守一類的代表,他的坎坷經歷常使人感到心寒。首先,他因順從而被迫不能與自己親愛的人結婚,這導致兩人後來都痛苦不堪,所以導致後來的他的愛人因痛苦不堪加疾病纏身而最終去世。再到後來,又因為老祖宗的死,他聽從家裏各種太太的話不讓自己的妻子在家中生產,最終導致妻子生下孩子便去世了。這是給他帶來的多麼大的打擊啊!也是從這以後,他開始反抗了!其實高覺新的人物設定很巧妙,他既是擁有先進思想的後一輩,又是代表封建勢力的老一輩,他是不敢與家中的各位姨太,太太還有叔叔們作鬥爭的,因為他承擔的是一個一家之主的責任,所以他所承受的已經夠多了,這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已經盡了他的所能了,但這也並不意味着我們不怪他,因為這個不敢忤逆大人的他,不知傷害了多少人。高覺新的事蹟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有時需要放開自己,雖不説與家人唱反調,但也要忠於自己。

高覺民是一個進步人物,但他的進步還不夠明顯。他相對於高覺新,在行為上,思想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有時,他也還是不能作出令人滿意的打算。他是一心一意的愛着琴,只是在有關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才站出來反抗,太不正義了!但是,轉念一想,難道人不應該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所愛的人而去爭取嗎?我們也許又應該原諒他。可是我印象中的高覺民卻有些懦弱,有事,面對弟弟高覺慧的責罵及嗔怪,總選擇沉默,面對家中大人的建議,也選擇沉默,當自己要被逼成親時,選擇的依然是去找三弟商量,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像是個無腦之人。其實也許應該讚揚他,要不是因為他的堅持,也許高老太爺也不會那麼大發慈悲的放過他。高覺民讓我們瞭解到自己是要為自己心愛的人所付出的,因此要敢於想家人或其他的人説出自己的想法,學會反抗,而不是整天鬱鬱寡歡,像個被囚禁的犯人。

高覺慧在書中就顯得較為厲害了,從頭到尾他都在不服不滿,都在反抗。他反抗祖父,反抗大哥,反抗叔叔嬸嬸,他的生活從來就只有反抗。哦,還有短時間內,鳴鳳帶給他的愛情的歡樂。覺慧他是一個永遠都跟得上進步思潮的人,不光是在思想上,更是在行動上,我個人認為他與他的大哥,二哥相比,進步的不止是一點點。他會在祖父不允許他出門時,悄悄地跑出門,會在全家人都同自己作對時,也能冷着臉不理,在二哥覺民碰到難題時,勇敢的幫他解決,即便他也曾嘲笑過他。而這麼要強的他竟然也有過慘痛的一段經歷,那就是鳴鳳的死,這痛苦對於覺慧來説是巨大而又短暫的。之所以説巨大,是因為他曾深愛着這個少女,並且是因為自己的不注意而沒能幫助這個少女而使他被迫跳湖致死。而短暫,便是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一個人的死,即便是自己愛的人,那也沒有什麼,那是隻夠人們傷心一段時間的。所以覺慧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了。高覺慧的故事告訴我們,反抗比起嘴上説説更為重要,但是我們又是決不能將工作為軸心而不去顧自己所愛的人了,兩頭兼顧,才算得上精明瞭。

《家》是一篇震撼人心鉅著,裏面只是圍繞一個點來展開進行討論,但是卻讓人覺得自己身處其中,貌似任何一個人都與自己有關,他們痛苦,自己也感到痛苦;他們快樂,自己也感到快樂。所以這本書是由內而外地擊垮了我,和眾多像我一樣的讀者。

何其慶幸,讀到這本書。

《家》讀後感4

當我滿懷欣喜的拿到《家》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來自心靈深處的感覺——温馨,甜蜜。家是温暖的殼;家是受傷的“創可貼”;家是父母投資兒女欠債的`地方;家是握在手裏盈盈的一脈馨香,但是我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巴金先生的筆下,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就《家》這本書而言:我看到了專橫衰老的老太爺;殘忍的假道學馮樂山;腐化墮落的五老爺克定,;敢於向死向封建專制抗烈丫頭鳴鳳,這些無不展現着巴金先生那渾厚的功力。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覺新和梅,這兩個人原本是青梅竹馬的戀人,只因為雙方母親在牌桌上有了摩擦,就兒戲般的拆散了這對情侶,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離開了人間,可見當時封建禮教是如此腐朽不堪,但是雖然在這種情況下,但還是因為一個人的出現,使我冰冷的心靈世界得到了絲絲安慰那便是——覺慧,面對當時的世界她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的思想學生活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部和封建禮數展開勇猛的戰鬥,最後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真正的敲響了封建大家庭的喪鐘。

讀完這本書書之後我的心如野馬般躁動不安,不僅是為了書中那些人的命運感到惋惜,更是對當時社會的麻木腐朽感到痛心,更體會到了,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會有反抗,就像哪裏有光明哪裏就有黑暗一樣的真理,覺慧就是一個很好例子,這是不是對我們也有什麼警示呢?在《家》這本書中我認為它的一個重要主題就是:青春無限美好與美麗,作者在文中展示了青年人健康美好的人性,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他們構成了書中另外的一種歡快的調子,作者以抒情的筆調寫出了,很多日常生活的詩意,青春的蓬勃朝氣更是一種力量,一種不可抑制的力量。作為十七八歲的我們,不也應該像他們一樣,一樣的充滿朝氣充滿着對美好明天的嚮往嗎?或許我們不在他們那個年代,無法體會到他們那時的感覺和處境,但是我相信,我們的心都是一樣的,我們應該把他們在封建勢力不退縮的英勇精神,用到我們的學習中來,我相信你會突飛猛進的,學好本領以後報效祖國,你還能説我們和他們不一樣嗎?

總之《家》是一部思想相當深刻的現實主義作品,通過覺慧為代表的年輕人,為了自己夢想與封建勢力進行了英勇的鬥爭,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揭示了其必然滅忘的歷史命運,給我們深刻的反思。其人物內心矛盾或壓抑的袒露卻拋棄了時代的鴻溝的表達是一道心靈的長廊,走不同的人相同的感受是一本值得回味的書。

《家》讀後感5

《家》是巴金最傑出的作品,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描寫了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青年一代的反抗鬥爭精神,《家》以嫻熟的藝術手段,塑造了眾多富有典型意義的文學形象。書中人物不下七十個,既有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統治者、封建家長只代表高老太爺,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克定,狡猾貪婪的克安等等統治階層的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於以死向封建**的鳴鳳,温順善良地吞嚥着舊禮教*的小姐梅,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珏等等;以及接收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開放、敢於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覺新,他雖然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是處於“長房長孫”特殊地位,深受封建綱常特別是“孝”道的薰染,鑄成他委婉求全的懦弱型順從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妹們反封建的抗爭,有屈從於封建勢力的壓力,維繫着封建統治的*。這些人物都寫得血肉飽滿,個性鮮明,富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和闊大的現實包容。

在這個家裏發生的故事也讓人感覺到氣憤與悲哀。第一個悲劇發生在鳴鳳身上。已經六十歲的馮老太爺要在高公館的丫頭中選一個去給他當小老婆,而這個災難恰恰降臨在十六歲的鳴鳳頭上,鳴鳳和覺慧之間有一段愛情,但是因為兩人一個是婢女,一個是少爺,身份懸殊,才導致這段純潔的愛情別成了一個悲劇。剛烈的鳴鳳在他新婚前夜跳湖自盡。梅的命運更加悲慘,她死得比鳴鳳懦弱多了。梅是覺新的表妹,他們二人之間也曾有過愛情,本來兩家都同意結婚了,卻又因為二人的八字不合而不得不散。覺新娶了李家的瑞珏,重新獲得了愛情;而梅也另嫁他人,卻當了寡婦,又回了孃家。兩人依然對對方念念不忘。後來沒得了肺病,卻因為父親守舊,不肯看西醫,耽誤了治療,最後她懷着遺憾,軟弱的死去。高老太爺的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快要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醫藥已經不起作用了,在陳姨太的提議下,人們開始求助於封建迷信。最開始找道士在大廳裏做法念咒,深夜陳姨太又在天井裏拜菩薩。後來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又祭天。最後居然找巫師到家裏來捉鬼,把老太爺嚇得夠嗆,陳姨太等人被覺慧説了一番後羞愧地散了。又過一天,老太爺死了,臨死之前他醒悟了,同意覺慧等年輕人接收新思想了,可是已經太遲了。死得最令人悲憤的就是瑞珏了。老太爺死後,封建的思想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嚴重了。葬禮就辦得充滿封建色彩,這還不夠,長孫媳瑞珏生產的日子近了,太太們説長輩的靈柩停在家裏,家裏有人生產就會有“血光之災”。所以按照封建理念,瑞珏不得不搬到城外去住。後來瑞珏難產,卻不能與覺新相見,她在生下一個兒子之後,含恨離開人世。

這是四個悲劇,雖然發生在了幾個完全不同的人的身上,但是卻都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梅和瑞珏都是覺新曾經愛過的女人,而她們也都是封建主義的悲哀,她們同覺新一樣,太軟弱了,對於別人説的,哪怕自己知道是錯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己心裏,只會服從,不會反抗,他們的所謂“作揖主義”哲學純粹是給在封建社會白白做出犧牲。高老太爺在臨死之前能夠醒悟也稱得上是一種慶幸吧,不過他醒悟地太遲了,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根本不能給這個家庭,這個社會帶來絲毫的改變。而鳴鳳,她與常人不同,她性格剛烈,雖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犧牲,根本不會引起任何人(封建主義)的任何注意,但是她寧死也不屈服於封建主義,至少她死得不窩囊。總之,封建社會給人們的痛苦遠不只這些,所以年輕人才要推翻這個社會,讓人們看到新社會、新生活的希望。

《家》讀後感6

《家》所描寫的就是一個受封建禮教所束縛的封建專制家庭,在這個家庭,高老太爺化身為封建制度,統治着這個腐朽的家。而他統治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統治的主要手段——專制。在這樣的統治下,家人的自由受到了約束,權力收到了限制,家又怎能温暖、温馨?

在這樣的統治下,“高老太爺”人們肆無忌憚的理由。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只要打出“這是高老太爺的意思”的口頭禪,便可通行無阻。這深刻的反映反映了封建專制制度的黑暗腐朽,讓我深刻的領會了封建制度的可怕。

有黑暗就有光明,即使是一點微弱的光明。書中描繪了覺新、覺民、覺慧這三個形象,在他們的身上,都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先進的五四思想,然而因為地位和性格的不同,五四的先進思想在他們身上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家》讀後感7

“家”是一個讓我們感受到愛、温暖,如同避風港,但在巴金的《家》,卻是惡魔住的監獄。

小説中,多處情節讓我感到悲憤、惋惜、痛心!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幸虧我不是出生在那個舊時代。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推翻了,那個腐朽不堪的制度,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從前女子血淚染紅了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

在《家》中,梅、琴、鳴鳳、瑞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結果。梅,成為寡婦後,與覺新的重逢後,因情抑鬱而死;琴,是進步青年,反對封建禮數,與覺民經過抗爭,過上幸福的生活;鳴鳳,一個剛烈的女子,為了愛情寧可犧牲自己,這種反抗精神讓人頓生敬意;瑞鈺,是一個善良的人,懷孕後受到眾人的奚落,聽由別人的欺負,被趕出城外,也是因為覺新的懦弱無能,致使她生下孩子後死去。這些女性人物如同一首首悲歌,在冷漠的時代唱起,又如同一朵朵鮮花,在寒冷的庭院凋落。

《家》中三兄弟的性格也大不相同。覺新作為長子,非常忠孝,本來有着美滿的前程和婚姻,但是屈服於封建的約束,承受着心裏巨大的痛苦,失去愛情和前途,一開始也是作為封建勢力的幫兇,讓自己的兄弟對於婚姻妥協,最後他算是醒悟並且完成了救贖,幫助了覺慧;覺民思想進步的,但是缺乏反抗的勇氣和毅力,最後在兄弟的幫助下也算是成功了;作為最小的兒子覺慧,思想開放,意志堅強,勇於選擇走自己選的路,徹底擺脱了封建約束。

這些真實的生命背後,站着一個巨大又隱形的猛獸。它主宰社會中的話語權;它修煉成道貌岸然之人型,而又殺人於無形。它便是封建禮教。而他的捍衞者,卻充當冷漠無情的殺手。

高老爺們的封建思想、吃人的社會制度、愚昧的封建迷信奪取了多少人年輕的生命,奪走多少人美好夢想!

如果不是在舊時代,琴,就會與覺新在一起,組成美好的家庭,永遠幸福,也不會有後來悲慘的結局。如果不是在舊時代,鳴鳳是一個烈女子,就會大膽發展事業,追求屬於自己完美愛情。如果不是在舊時代,瑞鈺是善良賢淑的人兒,會是一個家庭善良賢淑的妻子,就不會成為懦弱者、犧牲品。

如果這個“家”出現在新時代,他們的結局是美好的。新時代就不會奪取多少年輕的生命,不會奪走多少人美好的夢想,新人類有幸福,新人生更加美好!

《家》讀後感8

《家》是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一,講述了舊社會新青年為自己的理想而打破枷鎖的故事。

這部充滿激情與熱血的小説中的人物,雖是虛設,卻影射了社會上各色各樣的人,在巴金的筆下,我彷彿也感受到了那個社會上人的氣息,與他們的喜怒哀樂。他曾在《激流》總序中寫道,“青春是個美麗的東西。”

書中塑造了許多鮮明的形象,每個形象都寫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既有專橫、冷酷的高老太爺,麻木頑固的五老爺克定,腐朽殘忍的馮樂山,敢於向封建專制抵抗,追求自己忠貞愛情的剛烈丫頭鳴鳳,温柔賢惠的瑞玉,委曲求全懦弱順從的覺新以及嚮往自由平等的覺慧、覺民、琴等年輕一代。

主人公覺新、覺慧二人代表了二種不同的性格,這也導致了他們所選擇的路截然不同。

覺新這一形象最令我歎息,他雖然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盪,但又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道”的薰染,於是在生活中成就了他委曲求全的懦弱,順從的性格,他在高家的事物上兢兢業業,辦得井井有條,卻在自己的婚姻和願望上十分無奈。他揹負着家族的負擔——只因為他是長子,去應付各種勾心鬥角,逐漸變得麻木。“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其實並非他的初衷。他想與梅芳結婚,卻被家人拆散,與素不相識的瑞玉結婚。與瑞玉婚後慢慢培養出感情,卻又因高老爺子病逝,不允許臨近生產的瑞玉在府中生產,要搬去離府很遠的地方獨自生活。覺新面對這一切卻無法保護自己心愛的人,他只能不斷安慰自己再忍耐一下就好。由於懦弱帶給他的一切不幸,成為當時封建社會悲劇人物的一個縮影。

覺慧卻是巴金先生筆下富有蓬勃朝氣、熱血、勇於鬥爭的一個突出形象。他在封建家庭中思想有很大的不同是因為受過新時期教育的思想,在當時的時期他心中有民主主義、人道主義的思想,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看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對這樣的家庭充滿了恨,討厭封建家庭的這種生活方式。覺慧不希望自己被封建家庭的腐朽思想所束縛,在這種情況下,覺慧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及思想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中。他主動參加學生運動、社會革命活動;,他反對舊社會的制度,寫反對舊思想的文章、刊物,編寫向封建主義討伐的文章,只幫助覺明一起抗拒包辦婚姻,大力宣傳進步的思想。

覺慧就像是那個黑暗時代中一顆熠熠生輝的星星,它指引着一眾新青年走向新的思想解放。

“我是青年,我不是奇人,我不是愚人,我要把自己的幸福爭過來。”覺慧的話,在我的心頭縈繞,並且令我為之一震,熱血澎湃!

《家》讀後感9

家,在中國,在舊中國,是禮教的堡壘。

巴金説,寫《家》的目的,就是要“宣告一個不合理的制度的死亡。”是的,巴金用文字解剖着中國舊社會歷史轉變時期封建大家族的矛盾,並毫不猶豫地將它擊潰。巴金出生於四川成都的一個官僚地主家庭,而他自己也可以稱得上是一股湧動在腐敗糜爛的家庭中的激流,讓人們看到了愛和恨,看到了希望。

小説中的高家,掛着“國恩家慶,人壽年豐”的對聯,可是封建的倫理和思想禁錮着年輕人,讓他們窒息。自我譴責、矛盾複雜、負債深痛的覺新;被迷信觀念殘害的瑞鈺;小小年紀,就要纏足的犧牲品淑英;不能自己選擇幸福,受虐憂鬱而死的蕙,還有剛烈、倔強,以死反抗的鳴鳳;還有幼稚而大膽的家族叛逆者覺慧,他們都是封建家族的犧牲者。家,表面上肅穆莊嚴,黑色的大門。實際上,到處都是邪惡與畸形。

巴金説:“我不是在寫消逝了的渺茫的春夢,我寫的是奔騰的生活的急流。”也許這急流缺乏理性,但卻湧現希望。

小説中,最值得禮讚的,我認為要數鳴鳳了。鳴鳳敢於越過禮教愛上少爺覺慧,並沒有甘於做一個奴隸,起碼不是做慣了奴隸。她對生活有期望,那就是覺慧曾發誓娶她。而鳴鳳也誠摯地認為覺慧,即自己幸福和生命的維護者。當她在高老太爺的談笑間被改變了命運時,她並沒有屈服,也不以成為“小老婆”為榮,而是投湖自盡了,用死維護了自己的清白,幻滅了愛情的希望。儘管鳴鳳死了但這確是給貌似“人壽年豐”大家族的一記耳光。儘管鳴鳳的地位卑微,也不能説她有反抗意識,但她潛意識裏和事實上維護了做為人的尊嚴。相對於這個剛烈的丫頭。覺慧卻未打開階級的樊籬,最後放棄了這個愛她的少女。

黑暗籠罩着高公館,也許這個家的黑暗的角落裏就有哀嚎和悽慘的聲音。每一處角落,無處不在。

有人認為這《家》裏有巴金的影子,但無論如何,巴金為我們掀起了這個禮教堡壘的一角,讓我們更懂得家的含義。不是枷鎖,不是牢籠,不是禁錮,不是約束。現在的人,應更珍惜這個字眼。是港灣,是温暖,是安寧,是愛,用心經營,打破這個堡壘!

《家》讀後感10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出巴金先生具有反抗革命精神的一部小説。巴金先生生活在一個封建的時代中,他身處的環境是舊的,但是他的思想卻是新的。

當代青年們有很多人嫌棄學習辛苦,對學習充滿厭惡,逃課、逃學、被勸退以及被開除是常有的事情。可是青年們啊!也許你們還沒有讀過《家》這一本書,讀過之後你們就會感謝上天把你降臨在了這個命運可以掌握在自己手裏的時代,“我命由我不由天”在我們這一時代成為了現實。每個人都有了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公平”二字,在這個時代發揮的淋漓盡致。

可是你們瞭解嗎?在《家》這本書中,當時的封建社會,人一生下來就有三六九等、貴賤之分。有的人高高在上,有的人卻低賤如泥——就如鳴鳳、高忠這樣一生下來就被貼上僕人標籤的可憐生命。由於封建時代的壓迫,使他們沒有夢想,沒有目標,沒有追求愛的權利,甚至沒有自由和作為人的最後一點尊嚴。還有人為了生計,不得不為了供富人取樂而讓自己燒得滿身是傷——就像龍燈玩寶的那個年輕人一般,被高公館裏的五少爺拿着花燈,燒得滿身是傷,疼痛不已,卻不能反抗。他用自己的痛苦換來了富家人的快樂,以及僅供自己維持生計的“賞錢”。而高公館裏的人絲毫沒有同情之心,無論是主子還是僕人,都笑得不亦樂乎。哪怕連覺民、覺琴這樣的新青年都心如止水,毫無感想。唯有覺慧一人,對玩兒龍燈的人感到深深的同情,以及對高公館五少爺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他抱怨到“難道你們的幸福要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可是有誰能夠體會、理解覺民這番話?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們,我們怎能不把握當下,珍惜韶華。命運在我們自己手中緊緊地握着,可以有目標,有夢想,甚至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實現。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做當代的好少年,為祖國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

《家》讀後感11

通過閲讀《家》這本小説,我的到了許多感悟。我覺得這本小説非常的不錯,我瞭解了封建時期的家庭狀況,明白了許多事理,所以我比較喜歡這本書。

家,在每個人看來都是十分温馨的,每個人的想法也會有所不同,對“家”的定義也有一定的差別。家,是冬日裏暖心的陽光,給我們心靈帶來温暖;家,是遠去的人們良好的避風港灣,給勞累的人們帶來安慰;家,是浩大無垠的海上的燈塔,給歸來的人們指引方向!但巴金的“家”給我帶來了別樣的感受!

巴金的“家”鮮明的展現了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特色,生刻形象的描寫了當時封建主義社會下,大官僚治本家的形象。高老太爺對我而言最為可恨,因為受封建主義文化的影響,他就是一個封建道德的化身。他在家庭中,對兒子粗暴打罵,並且還囚禁了覺慧。我對此感受頗深。覺慧是一個真正的敢於同封建專制勢力做鬥爭的勇漢。他的勇敢果斷令人佩服,他藐視長輩的權威,打破封建等級觀念,為了反抗封建勢力,他毅然離家出走,衝出大家庭,大聲呼喊。這是一位真正的愛國為國人士。覺新與覺慧雖然同樣對封建主義不滿,但是他的無抵抗主義向封建勢力妥協,令人十分可惜,當時社會上卻有許多像覺新一般懦弱的青年,不利於社會的進步發展。至於鳴鳳,覺明等人的反抗和不辛遭遇,正完美的詮釋了當時封建社會的矛盾和黑暗!

在我閲讀《家》之前,我本以為這部作品將會把我帶入家温暖的懷抱,讓我體會到家的温暖和快樂。但是,眼見為實,巴金的《家》體現展現出了封建爪牙下的黑暗,家庭內部的矛盾重重,舊文化,舊道德和封建迷信深深的鑲入人民的心中,人們被迫害得十分悲慘!

放眼今日,家在如今的時代是一個人們嚮往的地方。家如此的舒適,如此的温馨,時代在進步,文化在進步,“家”的含義和內涵也在進步,越來越豐富。

《家》也許並不是巴金最好最優秀的作品,但絕對是最有人緣的一個作品,也是我感受比較深刻的,比較喜愛的作品!

《家》讀後感12

從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兩兄弟回到自己的公館,到最後那一艘緩緩駛向與遠方的行船,《家》已經讀完,一幅幅經典的畫面卻在我的心中久久地徘徊。

《家》講述了一個封建的家族——高家慢慢由輝煌走向衰落的故事。高老太爺是這個家族的統治者,一個封建禮教的代表。他做了不知多少年的“四世同堂”的好夢,及夢想成真時高家卻淪落到了墮落的邊緣。

覺新與梅被分離,梅抑鬱而終,而覺新的妻子瑞鈺卻因為避“血光之災”難產而死。鳴鳳因為將要被嫁給馮樂山,忍痛與心愛的覺慧告別,投湖自盡。因為老太爺的逼迫,與琴相戀的覺明離家出走……封建的禮教,摧毀了一對又一對年輕人的幸福。高老太爺的兩個兒子克安和克定不務正業,坐吃山空,欠債無數,把老太爺氣得病倒。高老太爺病死之後,他的三個兒子因分家產而爭吵……終於,覺慧醒悟了,離家出走。

一出又一出的鬧劇,讓人徹底認清了摧殘生命的封建禮教。高家的人接連成為封建的犧牲品,甚至連高老太爺也沒有幸免,高家墮落了。

我最不能忘記鳴鳳的死,只是讀着這一段,心中不免充滿了悲哀,同情與憤慨。最後投湖前的那一聲“三少爺,覺慧”彷彿穿透紙張,清晰地傳到讀者的耳邊。這是鳴鳳第一次直呼覺慧的名字,但也成為了最後一次。這是下等人第一次與上等人平等的告別,可惜這告別的背後是無盡的悲哀。天地悠悠,可惜覺慧和鳴鳳生錯了時代。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青年人的愛情註定是悲劇。

這就是舊社會!這就是封建家長制!這只不過是眾多悲劇之中的冰山一角,誰能想象得了,在中華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如此悲劇重複了多少次!高家的落寞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終於,年輕人們紛紛覺悟,開始了與舊社會不懈的鬥爭。

聯繫到今天,我們的生活又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有權選擇自己的前途,我們的身後有長輩們的支持。可是現在的我,哪裏有以前青年們的獨立和拼搏,哪裏有以前青年們的闖勁呢?反正我還有大把的時間,我何必畏首畏尾?

《家》已經讀完,讓我來評價,它不只有黑暗沉重的一面,它也是一支青春的讚歌

《家》讀後感13

終於讀完了《家》的最後一頁,心中澎湃的浪花卻沒有平息。它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帶給了我歡笑,悲傷,氣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個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在這樣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爭暗鬥,糾紛,不公與壓迫。但又因為身處於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令人感到驚奇的反抗。在封建社會的殘酷迫使下,一羣年輕可愛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帶着血和淚,帶着控告與悲憤的呼聲。把鬥爭的劍刺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害人的封建禮教,並暗示它走向滅亡道路。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羣象徵着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羣象徵着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着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裏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爺爺跟你説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着,讓他一個人去説,等他話説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説到覺新,便讓我想到了梅:在覺新知道自己的訂婚日後,“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矇住頭痛苦。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裏他卻為着自己痛哭,為着他所愛的少女痛哭。”在父親告訴他要去西蜀實業公司,在他面臨着一生的理想被強制剝奪之時,“一個念頭在他的腦子裏打:‘一切都完了。’他的心裏藏着不少的話,可是他一句也不説。”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擊。

《家》讀後感14

《家》以作者巴金青少年時期的親身經歷為基本素材,帶有自傳性質巴金曾説:“要是沒有我的最初二十年的生活,我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但《家》又不單純是一部自傳,而是對中國當年典型的舊父權制家庭敗落史的現實主義的再現。

《家》以辛亥革命前後的四川成都為背景,取材於感受至深的老家生活經歷,描寫了一個正在崩潰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家》通過對美麗生命被封建制度摧殘的藝術再現,控訴了封建社會制度的黑暗、腐朽和罪惡,同時展現了青年一代的覺醒與反抗,寄託了對未來新生活的期望。通過覺慧與鳴鳳,覺新與錢梅芬、李瑞珏,覺民與琴三對青年愛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們所選擇的不同生活道路為主幹,揭露了封建家庭的敗落,和青年一代對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和探索。其矛頭不僅針對舊禮教,而且更集中地指向了作為封建統治核心的專制主義,沉痛地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對年輕生命的摧殘,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同時還着力表現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響下的覺醒和對封建勢力的不妥協鬥爭,熱情地歌頌了他們叛逆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動。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説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家》讀後感15

讀完家這部巴金的名作,合上書,內心卻無法平靜。巴金用那樸實無華卻熱情有力的筆觸描述出了一個被封建社會壓迫下任煥發光彩的革命青年的覺醒與鬥爭。

讀完整部小説能夠看出,作者對覺新這個人物所花的筆墨最多,而且能夠説是整個作品佈局的主幹。這是一個為舊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裏雖然有着是非和愛憎的界限,也理解奪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梅和瑞珏的是“全個禮教,全個傳統,全個迷信”,但他無力掙扎,只能悲哀地痛哭,忍愛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舊禮教制度下的犧牲者,但同時又不自覺地扮演了一個維護者的主角。

他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勾勒出了覺新這個人物的飽滿形象,這個有些矛盾的主角再聽他的筆下活了過來,充滿了革命青年的生命力。而覺新,也是此書眾多成功塑造的任務中給人留下最大印象的主角。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的矛盾,他的激情,他的過去與此刻,都變得清晰起來。

覺新從小受到的教育,家族的種種,社會在不知不覺中對他的影響,造成了他在應對事情時過多地選取了逃避、忍耐、順從。同這社會腐蝕下的大多人一樣,選取去逆來順受,去理解而不是反抗。

他的命運是殘酷的,從最初“他的腦子裏充滿了許多美麗的幻想。在那個時期中他是為一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如果沒有大的變故,覺民將一步步朝着自我的理想邁進,走上人生的坦途。到之後的因為長輩間在麻將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馬的愛人,與一個不相識的女子結婚。出國的夢想也隨着破滅,最後走上這條路一去不返。但這也顯現除了他的懦弱與不安,不敢去反抗這樣的命運。揹負上整個家族的負擔,去應付各種的勾心鬥角,漸漸變得不再稚嫩,不再激情,他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天真的懷抱着夢想的青年學生了。他採取“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其實這並非他的初衷,而是他在複雜的家族鬥爭中所作出的無奈之舉。而覺新的杯具正是在這種種無奈中展開。覺新的杯具不只是自我的錯,更多的還是這樣的社會下的腐敗的高家帶給他的。

在封建社會日趨瓦解的時代,像高家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也註定走向腐朽和墮落。家族的逐漸腐化令覺新認識到它所嚴格遵守的舊傳統再也無力支撐起這個家,現實的巨大壓力使覺新變得迷茫不知所措。他始終認為封建秩序是不可動搖的,因而在紛亂的境況中他只有選取墨守。

這是新舊社會交替不可避免的杯具,也是覺新對封建社會懦弱的表現的最終結果!覺新不是一個單純的個人,而是這樣腐朽的社會下眾多杯具人物的剪影。他的矛盾,他的不幸,都必將成為那個時代的一個人物片段。由自我的懦弱而帶來的一切不幸,由時代帶來的一切杯具,並不只是那時會有,此刻,以後,也必將存在。打破命運桎梏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改變自我,相信自我,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Tags:讀後感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