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大學生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7.88K

米與米相粘,快樂温馨伴;葉與葉相疊,鈔票疊不絕;線與線纏繞,好運跑不了;粽與粽相結,祝福不停歇。端午節,我給你祝願,祝你總如願,快樂每一天!

學生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大學生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大學生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第2張

大學生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第3張

大學生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第4張

大學生端午節手抄報圖片 第5張

大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一:

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裏也;怒而飛……——莊子

你因怒而飛,你的精魂飛入湘水。

你的靈魂順隨你的信仰漂流,讓人們看到你的正義與氣節、你的哀麗與豪壯。

那天,五月五日,你立於江畔,剛毅的臉上寫滿了無畏,大風吹開了你的三千愁絲,你騰舞飛揚的衣衫宛若一面堅韌不拔的旗幟。黑色的江水狂傲地在你腳下翻滾,你握緊了手中的青銅劍,萬千感慨澎湃胸頭。

曾經,你在一首詩中把風、雨、雪、電、雲、月作為自己的侍從,讓鳳凰和龍為你拉車,在太空中任意馳騁,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如今物非人是,所有的一切夢想全都已破滅,冥冥之中,哪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呢?或許自己本不該踏出茅廬;或許平靜穩定的生活才最適合自己,而自己也應該守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為人們、為歷史創作精華,繁衍文化。

賊兵的呼喊聲由遠及近,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一江烏水折射出了生命最後時刻的空虛與充實、骯髒與華麗。

你的思想定格:如果真理和信念需要流血犧牲,那麼我願付出自己的生命;其實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裏面卻裹滿了蝨子。

於是,你就把自己作為一個高潔的化身呈現給世人:無論遇到了怎樣的狀況,正義與氣節是最神聖的,是最值得去維護的。

賊兵的呼喊聲到了近前,你回頭望了最後一眼國破下的山河,而後高呼:“長大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縱身跳入了為你而憤怒的`江水中,瞬間,一江烏水空明澄澈……

湘水悠悠,無數的水鬼,冤纏荇藻怎能洗滌得清清,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淨你,而是你淨湘水。你奮身一躍,所有的波濤濺起,汀芷蒲蘭流芳到現今。

我想,你本來就是一條魚,一條心胸寬闊、志向無邊的鯤魚,後來化為大鵬鳥,你的心胸、志向、理想依舊宏偉無邊。而現在你又回到了水中,回到了原來就屬於你的位置上去,成為靈台空明澄澈的真神,默默地為人們指引着前進的方向,為人們樹立高尚的信仰。

於是到了後世,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活在歌裏、風裏、水裏——夢逍遙。

大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二: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在我們四川把端午節叫端陽。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現在端午節是國家的法定節假日。老師告訴我們端午節還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僅如此日本人,韓國人也要隆重過節呢。

端午節吃什麼呢?當然要吃粽子囉。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我知道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他是戰國時期楚國人,被排擠而流放,於是他投汨羅江表示自己的愛國忠心與清白。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老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到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後世每逢端午人們還要舉行划龍舟比賽。

老百姓們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糯米捏成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有了吃粽子的風俗習慣。

今年的`端午我們家是怎麼過的呢,讓我來慢慢告訴你。

一大早,奶奶就叫我一同去採藥,她説“這一天百草都是藥”因為這一天許多人都把採來的草藥捆成一把一把賣給城裏人,我和奶奶穿過池塘,走了很遠的山路才扯了一些野陳艾,水菖蒲,藥味很濃烈。我們要拿回去掛在屋門上晾乾,今後熬水沐浴,對蚊叮蟲咬止癢驅痱子很有效喲。奶奶還説:“過去還有香爐草,可以用來熬水,大人小孩喝了都去身上的毒氣”原來端午節還有這麼多科學知識。

現在,看看我們是怎樣包粽子的。我們農村很少去買現成的粽子,要吃得新鮮就要不怕辛苦,自己動手嘛。首先要泡糯米(我們這邊也叫酒米)淘洗乾淨,泡三個小時以上,如果覺得吃起來太黏太膩,也可以加入少量洗乾淨的飯米一起浸泡,泡好的米似乎真的有一種酒香,實際上,醪糟也是要用酒米的。

包粽子的粽葉可以用往年曬乾的,也可以去採摘一些新葉,粽葉用熱水燙過洗淨晾乾備用,四川人包粽子有白味的,煮好放白糖吃,比較正宗。但也可以包豆沙,臘肉等,甚至有辣味的鹹粽子。包粽子有點像我們美術課上老師教的做菱角,酒米不能弄太多,粽繩要捆得鬆緊合適,以提起來不散為合格。

大學生端午節手抄報篇三: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紀念屈原的節日!

端陽節

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

午,屬十二支,農曆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

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粽節

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

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禮節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

菖蒲節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