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素材圖片 > 黑板報

大師清明節手抄報圖片

欄目: 黑板報 / 發佈於: / 人氣:2.15W

清明節是緬懷已逝生命,激發現有生命,紀念自己身邊的,自己親近的已逝的親人,感謝先人賜予我們生命的一個節日。下面我們為你帶來大師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大師清明節手抄報圖片

大師清明節手抄報圖片

大師清明節手抄報圖片 第2張

大師清明節手抄報圖片 第3張

大師清明節手抄報圖片 第4張

大師清明節手抄報圖片 第5張

清明節手抄報篇一

清明更需聯絡家族感情

當前,網絡祭祀在社會上越來越流行。

網絡祭祀不如陪家人回想共同記憶

作為一種新興的祭祀方式,網絡祭祀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不僅免去旅途勞碌之苦,還可以隨時隨地寄託自己的哀思。

不過,叢中還是提醒大家注意是否達到聯絡家庭感情的目的。有些年輕人和家裏的老一輩在交流上存在很多問題,如果沒有看到這些問題的實質,而是拘泥於清明節本身的祭祀形式並沒有什麼意義。

“網上祭祀首先要看自己的父輩對這樣的方式是不是認可,如果家人不認可,那可能並不是家庭感情的維繫,甚至可能出現感情的疏離。很多父輩也許會想,如果自己過世了,難道孩子對自己的思念僅僅是動動鼠標這麼簡單嗎?”

叢中表示,共同記憶是清明節祭祀的實質,也是維繫家庭感情的'紐帶,如果真的沒有時間回家,不如多陪父母電話聊天,説説以前的事情。“我們內心對清明節的訴求,其實更多的是在共同記憶,共同記憶對於一個家庭來説有着非常重要的價值。一家人在一起緬懷一位親人,家庭的感覺首先應該表現在對這個人的共同回憶中,而家人在心理上的認同感也通過對過去的回憶而得到加強。所以年輕人如果真的不能回家,與其去刻意追求祭祀的形式,不如很簡單地給家裏打個電話,陪父母説説自己小時候對於祖輩的一些記憶。這樣既緬懷了自己的親人,又溝通了家庭的感情,還能釋放自己在工作中積累的不良情緒。”

清明節手抄報篇二

清明祭掃 哀往樂回

哀愁的清明。

明代的北京,每至清明,人們帶着犧牲酒水、楮錢紙錠出城祭掃,一路上人流轎馬絡繹不絕。掃墓時,人們拜酹哭祭,為墳墓除草添土,焚燒楮錠,將紙錢壓在墳頭。宣泄完對逝者的哀思,百姓們並不在乎“子於是日哭,則不歌”的古訓,而要在這春意盎然的日子裏踏青嬉遊。《帝京景物略》卷二載:“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哭笑無端,哀往樂回也。”

古人清明好插柳。清人楊韞華有詩云:“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毗鄰諸姐妹,一株斜插綠雲翹。”人們買回柳條,或插於門前,或編好戴在頭上。對於不戴新柳的人,有民諺調侃道:“清明不插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明代北京人簪柳踏青,好遊高梁橋。此橋建於元代,位於西直門外,每逢清明,春色秀美。所謂“夾岸高柳,絲絲到水。綠樹紺宇,酒旗亭台,廣畝小池,蔭爽交匝……”

吸引人們至此踏青的不僅是詩畫般的`景色,更有豐富多彩的表演: “厥有扒竿、筋斗、筋喇(彈撥説唱)、筒子(變戲法)、馬彈解數(馬術、雜技)、煙火、水嬉。”扒竿者“立竿三丈,裸而緣其頂”,人在高空如履平地般做着各種高難度動作。再看耍筒子者,置三筒在案,先示眾人以空,之後便是“見證奇蹟的時刻”,但見“發藏滿案,有鴿飛,有猴躍焉。”眨眼間,諸物“已復藏於空”。此外更有各式煙火,做成魚鼈等形狀,“燃而沒且出於溪,屢出則爆,中乃其兒雛,眾散,亦沒且出,煙焰滿溪也”(《帝京景物略》卷五)。這一切就如同一場盛大的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