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王安石

王安石:疊題烏江亭原文翻譯與賞析

欄目: 王安石 / 發佈於: / 人氣:1.81W

引導語:《疊題烏江亭》是王安石所做,寫這是一首關於項羽的詩,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知識吧。

《疊題烏江亭》

作者: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

肯與君王捲土來?

註釋:

1、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鎮,為項羽兵敗自刎之處。

2、江東:指長江下游蕪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區,是項羽起兵之地。

3、肯:豈肯,怎願。

翻譯

經過戰爭的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

中原一敗之後大勢難以挽回。

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

但是,

誰能保證他們為了項羽而捲土重來?

賞析:

這首詩開篇以史實扣題,指出項羽的失敗實在是歷史的必然。項羽的霸業以“鴻門宴”為轉折,此後逐漸從頂峯走向下坡,到了“垓下一戰”,已經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境地,徹底失敗的.命運已經無可挽回了。項羽失敗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表盡人心。更為可悲的是,他毫無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他臨死前的這番話,可為“壯士衰”作註腳,也可為“勢難回”作證明。所以,三、四句詩人進一步深入剖析:“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以辛辣的反問指出:即使項羽真的能重返江東,但對這麼一個失盡人心而執迷不悟的人,江東子弟還肯為他拼死賣力嗎?“捲土重來”實在是痴人説夢而已。

王安石的詩,十分辛辣冷峻,但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勝敗的關鍵這個根本,可以説是一針見血。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

宋仁宗治平年間(1064—1067),王安石因母喪居江寧,從事授徒講學活動。據他的學生陸佃(1042—1102)在《陶山集》中回憶:“治平三年(1066年),今大丞相王公守金陵,經緒餘成學者,而某也實並羣英之遊”,從中深受教益,“朝虛而往,暮實而歸,覺平日就師十年,不如從公之一日也。”王安石的著述很多,其中《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原教》、《傷仲永》、《慈溪縣學記》、《虔州學記》等,都比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

王安石在文化教育改革方面的成就。

王安石在宋神宗熙寧年間任副宰相和宰相期間,發動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其中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稱為“熙寧興學”,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改革太學,創立“三舍法”;二是恢復和發展州縣地方學校;三是恢復和創設武學、律學和醫學;四是編撰《三經新義》作為-材。

“熙寧興學”也同樣因為王安石被逐出朝廷而半途夭折,但它將北宋教育事業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並對後來的興學運動產生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