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職業教育項目課程探究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57W

一、概述

職業教育項目課程探究論文

近年來,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之下,職業教育項目課程已慢慢演變為一種新型的課程教育模式,它主要以工作任務為職業活動的核心內容,以職業活動的過程作為教學組織的重要線索,與社會就業崗位需求相結合的一種能力培養、知識學習的新型教育模式。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在職業教育基於工作任務的項目課程中就獲得了較為突破的成果,並且明確了以就業為導向作為課程的改革方向,同時提出了新的課程有效改革模式。為此,我們可以借鑑國外的理論和實踐,進一步有效地加強職業教育基於工作任務的項目課程開發,建立適合我國目前教育模式的課程,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

二、職業教育項目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

項目課程的改革,需要職業教育課程的結構觀點具備最紮實的理論基礎。這種觀點不僅是要關注學生是否能夠獲取到有用的專業知識,還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首要目的,課程結構的變化影響着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課程是社會與個人的溝通橋樑,不僅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知識,還要通過外部的資源挖掘來融合到課程結構中去。從職業教育與學術教育的角度看,課程的教育都有着兩個最為基礎的出發點,它們分別為工作體系和學科體系。工作體系的課程主要是將學生個體引入社會體系中去,以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而學科體系則是把學生個體引入不同學科中去,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能力的高低來源於知識的吸收程度,也來自於不同的知識結構體系之中。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就要將學術教育與學科體系相結合起來;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就要將職業教育與工作體系相結合起來。

(一)多元智能的人才觀和杜威的“做中學”原則

多元智能的人才觀通常會被認為:人只有智力類型上的不一樣,絕對沒有智力程度的高或低,有的人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而有的人則擁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並不説明人存在有智商的強弱。很多人普遍認為,職校大多數的大學生之所以是高考的失敗者,是因為職校大學生的邏輯和思維能力較弱,從而使得對知識的吸收和能力的提升都不如本科大學生,同時,職校大學生還存在着較弱的數理智能,預示着各個職校需要加強學生的數理智能以及其他智能的開發。職業學院應該側重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將陳述性的理論知識點融入到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然後在教育理論的基礎上,杜威則作出了學校即為社會和教育即為生活的教育理念,同時還提出了“做中學”的原則。職業學院務必要以理論為項目課程的基礎,加強學生對理論課程的學習,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案,將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作為首要目標。

(二)人本主義、建構主義以及工作本位的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主要指的是:教師在知識傳播的過程中,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來講授知識,必須對學生給予一定的尊重,耐心教導,細心發現學生的潛在能力並挖掘出來。同時,課堂的氛圍十分重要,教師要製造出良好的課程氛圍,引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的學習關注度,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自我激發、自我改進等良好的習慣。而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主要指的是:要求學生必須學會自主學習,因為知識不僅僅是從教師的教學傳授中獲得,還需要學生自身通過自己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藉助如教師、同學等的幫助,充分利用所需要的學習資源,以建構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工作本位的學習理論主要指的是:技術實踐的知識是教學內容的重要核心,主要以發展特定的工作活動和必要的相關技術理論知識為目的。技術理論知識都是與工作任務在相關聯的過程中被教師有效地進行傳授,讓學生得以吸收。學生還需要通過完成制定下來的工作任務來建構起屬於自己並與職業相關的技能和知識,能夠將其發展成為較為完整的勞動者品質。上述的三種理論都是將項目課堂基於工作任務而充分地引入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由教師製造出真實的學習情境,通過安排學生、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生作為學習課堂上的主體,讓他們能夠在每一堂課中都能夠擁有較高的自主性和自由能力,注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其價值,細心地發現學生所存在的潛能並加以指導然後挖掘出來。同時,還要多組織學生多參與實踐,在實踐中體會社會經驗,引導學生對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進行思考,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主動地學習、合作、討論以及到最後對問題的解決,有效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

(三)行動導向和能力本位的理論

行動導向的課程觀念主要指的是: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中心主體,教師作為學習過程中的引導主體和組織者,應當讓學生能夠獨立地學會如何獲取知識信息、制定計劃、評估計劃以及實施計劃,通過參與實踐掌握更多不同的技能和知識,在提高自身學習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構建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經驗的積累過程。能力本位的課程觀念主要指的是:強調各個高職院校必須在制定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新型的教學理念及新的理論知識為主要的培養方案,要着重培養學生的核心技術能力和核心技能,拋開傳統的理論知識,將新的理論切合實際地融入到技術學習中去。

三、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的有效措施

(一)工作分析的技巧

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開發最先要做到的就是要進行合理有效的工作分析,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認為,對於工作的分析只能是進行有效的、系統的工作分析,這樣才能夠做到對工作結構的準確把握。對於工作分析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1企業家的選擇。企業家的選擇在畢業生的就業前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決定性作用,而從事工作分析的企業家應當來自於畢業生的求職範圍之中,其就業崗位能夠根據畢業生不同的性質、特點、類型、規模、等級選擇相對應的企業,能夠保障工作分析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以最大的程度來保障工作模塊能夠覆蓋工作崗位。

2工作分析專業的引導。企業家都是來自不同的企業,其工作內容和性質都存在許多差異性的類別,工作分析專家應當鼓勵企業家沿用高效的頭腦風暴法,將不同的意見完整地表達出來,以具有線索清楚、層次分明且獲得專家小組認可的特點的工作任務分析表,通過整合將專家提出的不同意見分別以其呈現給大家參考。

3工作模塊的結構。工作模塊一共有三個等級,分別為一級模塊、二級模塊、三級模塊。一級模塊是較為充實的模塊,它的充實主要體現在設備的操作和維護、產品的設計以及產品的維修等內容上。在工作模塊中所包含有的內容裏面只有工作,沒有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這就需要在工作分析階段進行掌握。一級模塊和二級模塊建議依照工作的項目來進行合理劃分,而三級模塊則可以依照工作的.流程來進行合理劃分。課程的結構依照工作項目所劃分出來的模塊加以分析和應用,而課程的內容則依照工作的流程所劃分出來的模塊加以分析和應用。

(二)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結構的設計

1項目課程門類的劃分傳統的職業教育課程結構都是來源於學科結構,因此,職業教育課程結構的形成以項目課程為主,需要對課程的門類分別進行仔細地重新劃分。在工作分析時,課程門類的劃分主要以工作任務之間的差別為邊界,不以知識之間的差別為邊界。

2項目課程結構的設計項目課程結構的設計主要是依據課程的開發經驗,而項目課程的結構模式主要由網絡式、並行式、遞進式、分佈式、嵌套式構成。職業教育的項目課程要採取何種結構,都需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確認。

3課堂學時的分配課堂學時的分配需要建立在合理、有效的基礎之上,以工作任務模塊的難度和重要性作為分配的依據,不以知識的難易程度作為學時分配的依據。因此,這就要求工作分析階段需要依照不同的崗位需求,對每一個模塊的難易程度以及重要程度進行仔細的調查。

四、職業教育項目課程中的知識佈局

項目的課程往往在不同項目之間的理論知識出現重複交叉的現象,某些項目課程的設定在第一個階段都會融入過大的知識容量,使得其成為了項目課程開發的阻礙性難點之一。因此,為了有效控制項目的合理設置度,首先對項目知識容量的設置不能過量,達到穩定的基礎結構狀態,而對於較大的項目則可以採用分解模塊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再將模塊設定為2個小時到3個小時左右,通過這種設定還能使學生在學習時有成就感,以此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於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開發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它的開展能夠有效推動課程模式的改革,讓教育模式更加符合我國目前現狀的職業教育的性質,迅速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通過對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能夠有效地提高對學生的教學效率,也能夠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模式的改變往往把學習內容和學習環境一起改變,要求項目教學要將“做中學”原則貫穿於課程之中,從而穩定學生為主體的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的來説,項目課程在我國職業教育中的教育課程改革方向有着較為合理的選擇,要想掙脱功利主義的現實束縛,就要從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中打破其不良存在,將職業教育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