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中學班主任工作論文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49W

身為中學的班主任,大家對於班級的管理工作有什麼樣的研究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中學班主任工作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中學班主任工作論文

中學班主任工作論文一

論文摘要:

本文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從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層面透析了中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和行為的原因。由對原因的剖析提出了以培養和激發學生自身學習動機為核心,以因材施教、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心理疏導為主要手段,創造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對策。

論文關鍵詞:

厭學,原因,對策

1中學生厭學的原因

學生厭學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和行為等現象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不同階段的學生以及不同的個體其產生的原因不盡相同。根據中學生所處的階段和身心發育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層面:

1.1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是中學生產生厭學現象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心理方面的因素。中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志向不定,缺乏學習動機,因而不能充分認識學習的意義,在學習上沒有自制力和堅持性。其次是是生理因素。另外,視力、聽力異常的學生也會因為視力、聽力障礙而導致不能充分理解教學內容,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導致厭學。

1.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大,目標過多,關懷過度,壓力過大,僅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心理品質的良性發展。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有些家長經常採取譏諷、數落、辱罵、厭惡、苛責、蔑視和冷漠等“軟暴力”形式對孩子心理進行傷害,家長的“軟暴力”比“硬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更具有隱蔽性,殺傷力更大、更持久。會給孩子的一生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使孩子產生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摧毀孩子學習的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協調,也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問題。一是一些家長對社會發展認識不夠,急功近利,對孩子缺乏正確引導和長遠教育,過早對孩子灌輸經商發財之道,社會交往之風,分散了學生的精力,扭曲了孩子的人生價值觀,使孩子對學習目標意識不強。二是一些家長甘願讓子女做“啃老族”,這種溺愛使孩子的生活觀念裏淡漠了自立自強、艱苦奮鬥的創業思想,父母的關愛被看作是應當應份,在他們的感受裏學習已經是最苦最累的事了,根本不知道生活的艱難和人生的順逆,於是便不思進取,隨波逐流。三是一些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只是把未成年的孩子送進學校“看護”,實質上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放棄。

1.3學校因素

學校是專業的教學機構和場所,學校教育階段是人們接受教育的重要時期。中學階段正是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我國現階段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學校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成為學生產生厭學的誘因:一是課程設置不合理。二是評價導向的偏離。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育目標是首位的,教育評價僅僅是鑑定教育目標是否實現的一種手段。三是教師的素質問題。有些教師缺乏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學習,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的學習,因此不能站在學科的高度把握學科的教學規律,只能照本宣科,缺乏語言的生動性,更談不上課堂藝術,教學方式單調,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1.4社會因素

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社會環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日趨嚴重。近幾年出現的唯利是圖、“金錢萬能”的拜金主義觀念,使部分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受到侵蝕,加之社會上“文盲大亨”的出現,致使“讀書無用論”又有蔓延的趨勢。這對涉世未深的中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一些本來就自制力較差、成績較差的學生放下自己手中的書本,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之中,造成“厭學”甚至“棄學”。

2解決厭學心理的對策

集合以上對厭學原因的分析,我認為要解決學生厭學問題必須教師、家長、學校、社會共同行動起來,齊抓共管,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着力解決。

2.1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治理厭學的內動力

厭學的學生一般學習成績較差,在學習上屢遭失敗,常受家長的責備,教師的批評,同學的冷遇,因此他在學習上就會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學習對他們來説便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根本談不上興趣和愛好。因此,教師要耐心細緻地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在課堂提問時,向他們提出比較淺的、簡單的問題,答對了應及時鼓勵,這樣他就會產生一種“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即使答錯了,教師也不能埋怨和訓斥;還可以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讓學生列出自己曾經有過的成功之舉。讓學生接受同桌和周圍同學對他學習上的某一點好的行為習慣的讚賞等。這樣在愛撫和激勵中幫助學生樹立樂學的信心,給予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內驅力。從而喚起學生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意識。

2.2家長要轉變觀念,給予良好的家庭教育——治理厭學的原動力

家長要認識到成功之路有千萬條,別把孩子的前途死盯在名牌大學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十分重要。家長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知道什麼是他最感興趣的,什麼又最適合他,不把學習目標絕對化,不把成才標準模式化。建立起朋友式的親子關係,變逼迫為引導,變壓制為鼓勵,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把信任交給孩子,相信他們會把握好自己。

2.3樹立新型教學觀,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治理厭學的啟動力

正確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先導。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

改革傳統的師生關係,建立一種新型的教學觀;教——教會學生學習;學——學會如何學習。教師要從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管理者和推動者,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葉聖陶先生曾説,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好,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學,不培養自學能力,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在教學這一雙邊活動過程的參與程度。

2.4讓學生感受關愛,親其師信其道一—治理厭學的助動力

古語説“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係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當師生關係融洽,學生覺得老師喜歡他、欣賞他時,學起來就會覺得特別有勁。師生情感的融洽,不僅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育心理學表明,情感具有遷移功能,是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鑰匙。教師若能與學生平等相處,變傳統的師生關係為平等、互尊互愛的新型師生關係,縮短心理上的距離,變課堂上接觸學生為平時多主動接觸學生,變守住講壇授課為深入到學生座位中間講課,縮短師生之間在時空上的距離,真誠地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充分挖掘其閃光點給予鼓勵和表揚,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那顆慈母般的愛心,這樣的教師一定得到學生的尊重,同學們一定會專心致志地聽課,以積極的態度,加倍的努力對待學習。因此,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談心,傾聽他們的心裏話,在摸清情況的前提下,進行分析歸類。制定相應的幫扶措施,找到師生心連心的通道,贏得學生的信賴和配合。作為教育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經常鼓勵他們進步,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儘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脱出來。

2.5積極為學生創設表現長處,發揮特長的舞台一一治理厭學的支撐力

中學生喜歡錶現自己以引起老師和同學們的注意,這種心理需求對“厭學生”來説同樣是很強烈的。但事實上大多的“厭學生”由於長期得不到表現自己的機會,由於經常受到冷落”,心理上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消沉,以為自己是一隻永遠飛不上天的“醜小鴨”,因而自暴自棄。因此,教師應設身處地的為他們創設表現長處、發揮特長的舞台。事實證明,經常受到尊重的學生,會更加自尊自愛,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滿信心,不會感到厭倦和無聊。維護學生自尊心,幫助學生樹立高度的自尊心是施教成功的鑰匙,對此,無淪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充分向學生表現出熱忱、喜愛和重視之情。

2.6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治理厭學的向心力

由於中學生的不良心理和人格特徵與曠課、逃學行為高度相關,因此,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培養其健全人格是至關重要的。(1)要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和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為心理不良學生提供和創造集體活動的條件,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努力與班級、年級、學校、國家等榮譽的關係,使其為損害集體榮譽的錯誤行為而產生內疚感,激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挽回集體的榮譽。(2)要幫助學生去掉自卑感,恢復自信心。教師一方面要引導他們從正確的方面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則要恢復其自信心。為此教師應“一分為二”地看待心理不良的學生,既要看到其消極的一面,更要看到他們積極的一面;應長善救失,幫助學生髮揚優點,克服缺點;應引導心理不良的學生自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教育,鼓勵他們經常對自己的言行進行自覺的反省和反思,開展必要的思想鬥爭。

2.7學校、社會、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厭學的凝聚力

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形成一種目標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齊下的機制是十分必要的。作為家長,要時時處處紿孩子作出表率,要儘量營造—種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使孩子能夠保持身心健康,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同時,切忌急躁,教師和家長不能因為學生不想學就隨意遷就,使他們半途而廢。要通過教育引導,使學生始終有明確的努力方向。

3小結

綜上所述,當前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錯綜複雜的,厭學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克服厭學心理是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是目前教學中急待解決的問題,它關係到教和學的任務能否順利完成。解決厭學心理問題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相互滲透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矯正厭學心理的主要途徑就是培養學生的自我向上意識,確立明確的奮鬥目標,增強自信心,激勵學生努力獲得成功,運用有效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能。

不足與展望:由於實習和工作的特殊情況,在和中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學生中的近90%文化課基礎差,紀律觀念不強,學習中遇到學不會、聽不懂等困難。又加上學校鐵的紀律的束縛,導致一大批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比較嚴重,任其大好時光白白浪費。我通過深入學生中瞭解情況,認真的幫助分析原因、耐心的指導、真誠的`交流,能使他們的厭學情緒有所好轉,靜下心來學習。

鑑於這種情況,我寫了這篇論文。但由於自己的經驗比較匱乏,專業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閲讀的相關材料和案例有限,加之時間緊張,分析的原因和對策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我會努力加以完善。

中學班主任工作論文二

對於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來説,管理對象正處於關鍵的身心發展階段,如果出現問題,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將會產生嚴重影響,有可能會伴隨終生。初中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需緊抓學生的年齡特徵與心理特點,各項內容應符合他們的身心特點,運用人性化管理策略,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一切管理手段的目的都是為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班集體的整體發展。

一、注重自身修養,通過實際行動言傳身教

一個班集體的整體表現往往取決於班主任的管理才能與領導才幹,其所做的決定可能會影響到班級與學生的命運,特別是在初中教育階段,班級管理工作更是繁重,班主任需不斷學習,加強個人修養與專業素質。為此,初中班主任應充分利用閒暇時間,閲讀管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不斷學習新知識,只有提升理論知識水平,當遇到班級管理問題時,才能隨機應變,靈活應付,制定的決策更加科學合理。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需注重言傳身教,由於初中生正處於思想發展與個性形成的關鍵階段,容易受到身邊其他人的影響,特別是班主任與他們接觸的機會更多,在平常教育教學中的言行舉止,學生都能夠記在心中,看在眼裏,他們一般進行直接模仿,或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應時刻謹記個人的一言一行,關注學生對自己的看法,以個人實際行動感染和影響他們。另外,在平常的生活中,班主任需為學生做好形象示範工作,通過為人處世、人格風範、興趣愛好、穿衣打扮等,利用自身修養去教育他們,告訴其該如何辦事、如何做人,在班級中樹立良好形象,與傳統説教和硬性要求相比更加有利。

二、注重自我管理,加強班幹部的團隊建設

初中生正處於身心成長髮育期,也處於青春期和叛逆期,如果班主任對他們的管理過於嚴厲或直接階段,或許會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這就要求班主任加強對班幹部成員的選拔與團隊的建設,讓學生之間進行自我管理,不僅可發揮其參與班級管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還能夠鍛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強化集體意識與責任意識,並減輕班主任的管理負擔。初中班主任應認識到班級管理工作並不是自己的個人事情,而是讓班內整體學生均參與管理,讓他們享受到民主權利,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主動“參政”、“議政”,協辦和籌劃各項日常事務。實施民主化班級管理模式,給予所有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平等機會,可讓他們親身感悟到班級管理的辛苦,管理能力得以增強。同時,初中班主任需採用委任、自薦、推舉、競選等多個方式,將有一定管理組織能力、願意服務和表現突出的學生任命為班幹部,通過加強建設班幹部團隊讓他們進行自我管理。不過,班主任應從管理藝術、管理方法和管理內容等方面進行適當指導,幫助班幹部處理好管理與學習的關係,處理好為同學提供服務和鍛鍊管理能力的管理,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

三、注重制度建設,建立完善班級管理模式

在初中班級管理工作中,雖然大力倡導人性化管理模式,但是也離不開制度的建設,這是確保班級活動正常運行的根本,班級管理制度不僅需包含成文規定,還應擁有非成文的約定俗成,在無形中管理和約束學生的行為規範。初中班主任在建設班級規章制度時,需與班級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符合具體的“國家法規”,對於成文的規章制度,各項規定要明確,構建賞罰機制,由班幹部輔助執行,羣體學生服從。這屬於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長效機制,也是初中生需要尊重的行為準則,保證日常教學活動能夠有序進行,對學生和班級的發展來説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同時,非成文的約定俗成主要指的是:班級的習慣、風氣、輿論和傳統等,這些制度在建設班級文化過程中發揮着指示、調節、評價和引導作用,可有效形成融洽和諧的班級氛圍,讓學生之間和睦相處。另外,班主任可和學生一起設立班級誓詞、班級口號與集體目標等,結合其實際情況,設計有形的、具體的,經過他們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引導學生制定自我教育和自主學習的成長目標,激勵所有成員都昂首奮進、勤奮學習,自覺約束和管理自己。

四、總結

在初中班級管理活動中,教師應認清現狀,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身修養、組建班幹部團隊和建設規章制度等策略,全面提升管理質量,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班級氛圍,促使他們能夠健康發展和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