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論文

新型農村文化建設論文參考

欄目: 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4K

一、新型農村文化建設造就新型農民的獨特功能

新型農村文化建設論文參考

文化的獨特功能決定了新型農村文化建設對於造就新型農民必然有獨特的作用。李德順教授認為文化的本質是“人化”和“化人”,“人化”是按人的方式改變、改造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帶上人文的性質;“化人”是反過來,再用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來培養人、裝備人、提高人,使人的發展更全面、更自由。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型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新型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就精神動力而言,新型農村文化建設通過滿足農民的文化需要,提高他們共建美好家園的積極性,這是主體意識的需要;就智力支持而言,則是主體能力的需要,由於文化建設的功能在於培養人、塑造人,所以新型農村文化建設內在包括培育新型農民的目標,而高素質的新型農民更有利於推動包括文化建設在內的新型農村的整體建設。可見,發展新型農村文化與培育新型農民存在互動關係,二者關係處理得好就會構成良性循環,處理不好則會造成惡性循環。從文化的角度研究新型農民培育的問題,就是通過查找影響新型農民養成的文化因素,從而找到新型農村文化建設造就新型農民的現實路徑。

二、影響新型農民養成的文化因素

(一)傳統文化中的小農意識不利於新型農民的養成

我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幾千年的農業文化沉澱成了我們的傳統民族性格和思維模式,在轉型期的現代農村,我們依然可以覺察到傳統民族性格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表現,其中不乏艱苦樸素、勤儉自強等積極方面,但也有一些消極方面,集中的表現就是小農意識。主要表現為小富即安、封閉守舊、目光短淺、重男輕女、自由散漫等方面。小農意識會降低農民追求更好生活水平的衝動,影響農業的規模化經營,阻礙農業機械化生產和高新技術的應用,不利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是阻礙新型農民養成的內在因素。

(二)農村文化建設投入不足不利於塑造新型農民

近些年來,國家財政對農村文化建設經費的投入增長較快,但是從全國農村文化建設的實際需要來看,資金投入不足問題仍然突出。一個是總體投入的不足導致分配到各地的農村文化建設資金數量有限;另一個是區域差距造成西部一些財政較困難的農村基層無法保障農村文化建設費用的足額支出。投入不足的直接後果是農村文化設施缺乏或者殘缺不全而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造成農民享受不到基本的文化權利,農民培訓費用匱乏,從而影響新型農民的養成。

(三)農村文化設施功能不能發揮影響新型農民培育

農村文化設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農民文化活動場所,如文化站、文化活動室、電影院、農家書屋、球場、文化廣場等;二是農民文化活動設備,如電腦、電視、桌椅、圖書、寬帶、光盤等。目前廣大農村地區尤其西部農村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總的來説還比較薄弱,並且出現的問題較多。如有活動場所無活動設備的問題、沒有專職文化服務人員的問題、文化設施長期閒置形同虛設的問題、圖書光盤長期得不到更新的問題、電影下鄉走過場惠及面小的問題等,這些其實都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使得農民羣眾對文化、科技等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滿足,反而讓封建迷信、聚眾賭博、打架鬥毆等乘虛而入,嚴重影響了新型農民的養成。

(四)農村教育發展困局造成農村精英人才外流

農村精英人才外流又被稱為“孔雀東南飛”現象,據此,阮榮平、鄭風田提出了“教育抽水機”假説,他們認為“目前教育體制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將高素質的'農村勞動者從農村抽吸到城市,將本來可能會有利於農村經濟發展的潛在人力資本變成了僅有利於城市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本。”[4]東西部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固然是農村人才的智力流失的主要因素,但也與農村教育發展的困局有關,一是農村教育投入的增加並沒有帶來農村人力資本的增加,與農村經濟增長也未表現出因果關係;二是旨在提高農村人力資本水平的農村教育發展緩慢,導致短期內無法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五)農村文化建設體制機制落後影響新型農民養成

農村文化建設體制機制的落後表現在諸多方面。其一,重經濟輕文化的理念導致了農村文化發展的短板,進而影響了整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其二,見物不見人的發展模式阻礙了新型農民的養成,持續拉大了城鄉距離;其三,政府包辦文化及其帶來的低效益影響了其它社會主體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其四,僵化的分配製度和人事制度,導致了農村文化人才的流動不暢甚至人才流失。農村文化建設體制機制的落後直接造成了新型農民培養機制的落後,進而影響新型農民的養成。

三、新型農村文化建設造就新型農民的現實路徑

(一)倡導農村新文化運動啟蒙思想

民國時期鄉村建設運動的代表人物梁漱溟曾説,“鄉村建設除了消極地救濟鄉村之外,更要緊的還在積極地創造新文化。”有思想力才有行動力,今天的農村迫切需要一場新的文化運動來解放農民的思想,解決新型農民養成的深層次問題。農村新文化運動的主旨就是要逐步消減小農意識,培育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民主科學意識、文明法治意識。當然小農意識並不是農民的專利,也並非所有農民都有小農意識,是否有小農意識跟一個人的家庭影響、受教育程度、區域位置、民風民俗有關,是一個綜合影響的結果,但大環境是主要因素。農村新文化運動就是通過新型農村文化建設來改變這種大環境,對廣大農民進行思想啟蒙,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倡導他們做積極進取、開放創新、崇尚科學、文明守法的現代農民。

(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培育新型農民

新型農民培育工作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作支撐,用以解決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和維護、農民培訓費用支出等問題。首先,國家應該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中承擔基礎性作用,保障國家對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的投入穩步增長,這也是由國家文化建設的短板和農村文化建設的落後現實決定的;其次,地方政府應該落實好地方財政的文化建設資金配套,這也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內在要求;再次,農村基層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積極籌備資金,鼓勵社會資本辦文化,主動解決資金缺口,這也是農村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最後,農民自己要充分認識農村文化發展的重要意義,重視文化投資,主動花錢接受文化薰陶,提升個人素質,這也是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

(三)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設施作用促進新型農民養成

發揮農村文化設施的作用首先要健全農村文化設施,要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力爭做到各縣有圖書館、文化館,各鄉有多功能綜合文化站,各行政村有多用途文化活動室,各行政村文化活動場所配備一個標準籃球場、兩個乒乓球桌。更重要的是,各級政府要落實相應的經費保障和人員服務,確保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長期免費向社會開放。如切實提高農村文化服務人員的收入水平,加強隊伍建設;及時更新圖書雜誌,使農民羣眾需要的圖書能夠就近找得到、讀得懂、用得上;配備並及時更換必要的體育器材,引導農民樂於流連球場遠離賭場;改善電影下鄉的放映條件,精心選擇農民羣眾需要看、喜歡看的電影資源,保證電影下鄉的實際效果等。這樣更多的農民才能感受到文化的陽光普照。

(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留住農村人才

長遠看,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仍然是新型農民培育的根本出路。但在短期內,為克服“教育抽水機”機理的影響,當務之急是先培養出一批有能力、留得住、用得上,真正能夠有利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力資本。為此,在目標定位上,要培養一批立志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在分類管理上,農村義務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固本強基,農村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教育內容上,農村職業教育院校要根據當地產業和行業的特點,開設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專業,組織開發和編寫體現地方特色的教材,體現出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這樣,農村教育事業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服務農村發展的職能。

(五)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助力新型農民培育

首先,把握好農村文化體制改革的正確方向。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滿足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遵循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堅持“三貼近”、“雙百方針”,確保農村文化建設真正服務於農民。其次,堅持分*改革的原則,一手抓好公益性的文化事業,一手抓好經營性的文化產業。農村文化事業要堅持公益性,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農村文化產業要遵循價值規律,規範市場管理。要打破政府包辦文化的局面,鼓勵民營資本投資農村文化發展,以文化產業帶動文化事業,逐步形成國家、集體、個人共同辦文化的新格局。再次,深化分配製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着眼於農村文化的長遠發展,切實提高農村文化工作者的待遇,建立合理的人才競爭機制,發現、培養、留住農村文化發展人才,使更多有才能的農村文化工作者更好地紮根農村,服務農民。

當然,新型農民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縱觀每一個發達國家,必然有高素質的國民與之相對應,這是普遍規律。新型農村文化建設對於新型農民培育的獨特功能決定了我們必然要重視農村文化建設,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只要我們善於發現規律,抓住主要矛盾,方向正確,措施得力,就一定能夠實現農村文化建設和新型農民養成的良性循環。